《书剑》连载约1年之后,1956年2月,金庸又在《香港商报》开始连载了第2部武侠小说《碧血剑》,《书剑》选取的题材是民间传说,而《碧血剑》选取的题材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明末农民起义和满清入关这段历史,之后在长达9个月时间里,金庸同时进行《书剑》和《碧血剑》的创作,笔下分别驾驭着传奇和历史二个故事,《碧血剑》和《书剑》人物、故事情节称得上各有千秋,而且主角的光芒都是显得黯淡,总体来说两部作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但是《碧血剑》中通过书中人物回忆手法塑造的虚写金蛇郎君却是大受好评,甚至超过了主角袁承志,这一方面表现了金庸创作手法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也表现了金庸在创作这类“亦正亦邪”人物那份独到功力。 《新晚报》在《书剑恩仇录》连载结束后,推出了百剑堂主创作的《风虎云龙传》。百剑堂主时任其时任《大公报》副总编分管副刊,金庸梁羽生则是他手下的副刊编辑,作为著名记者编辑,抗战期间曾翻过十万大山,沿中越国界边境线旅行采访,为大公报写了出色的《中越边境见闻》系列报道。又曾以“皮以存”的笔名,写了一本名叫《转徙西南天地间》的书,报道湘桂大撤退这一场空前灾难,广受新闻媒介的好评。其本人的文化功底特别是古诗词水平亦为金梁所称道。在作品连载之前金庸、梁羽生都有专文予以推介。《风虎云龙传》以清中后期官逼民反为背景,书写宋一龙为代表的泰山群雄高举义旗,攻城杀官,展开了轰轰烈烈反清斗争,内容情节近似于《龙虎》和《草莽》。 在《碧血剑》开始连载期间,梁羽生终于在《大公报》连载了《七剑下天山》,在《周末报》连载了《塞外奇侠传》,《七剑》开始连载距离《草莽》结束时间约1年,这也是梁羽生30年武侠创作生涯中两部作品间隔时间最长的一次。同《龙虎》的仓促上阵不同,由于准备时间相对充分,加上这一年时间里梁羽生应该对《书剑》的连载进行关注,比起《龙虎》、《草莽》,无论是《七剑》还是《塞外》,其创作水准都呈现一个明显的飞跃,特别是《七剑》,在保持语言文字优美、文学色彩强的同时,大胆借鉴了外国小说《牛氓》的情节以及西方心理学,《塞外》篇幅虽然不大,同样借鉴了边疆的传奇故事,同时书写了异域风光、风土人情,这两部作品在连载中都是广受欢迎,大获成功。
《七剑》与同期《书剑》、《碧血剑》比较,《七剑》在保持主角人物优势的同时,在配角、反角方面《七剑》也有突破,除主角凌未风外,其余“前五剑”、“后七剑”加上刘郁芳、韩志邦等正面人物,同《书剑》的红花会群雄、《碧血剑》的华山弟子群相比较,可以说是毫不逊色,而书中的反面人物代表楚昭南对比《书剑》的张召重,也是各有千秋,而且两个人物有一定的相似;另外两部小说的女性、爱情对比,《七剑》也是要胜出一筹。值得注意的是,在作品情节的紧凑、快节奏方面,这个时期的《七剑》、《塞外》还要胜出一筹,相形之下,《书剑》、《碧血》都显得拖沓了一些,当然,《书剑》、《碧血》在内容的充实、史实运用等方面又要高出一筹,再有就是金蛇郎君这一“亦正亦邪”人物的塑造为梁书所远远不及,语言文字相比较,《七剑》、《塞外》的文学色彩更强,尤其是《七剑》的卷首词、回目更是一绝,而《书剑》、《碧血剑》的趣味情节较多,可以说是各具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