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春水煎茶

[梁羽生版本] (录入)【增订版】名联观止(求校对)

[复制链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8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六八 点金成铁的例子

  旧日文人,每有自以为是的毛病。喜欢改别人的作品,就是这个毛病的表现之一。改作亦偶有胜于原作的,但“点金成铁”更多。在对联文学中,最著名的“点金成铁”的例子,就是阮元的改孙髯翁的昆明大观楼长联。

  阮元的改作,也不妨录出一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凭栏向远,喜茫茫波浪无边,看东骧金马,西翥碧鸡,北倚盘龙,南驯宝象,高人韵士,惜抛流水光阴,趁蟹屿螺洲,衬收起苍崖翠壁,更苹天苇地,早收回薄雾残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鸥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爨长蒙酋,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尽暮雨朝云,便藓碣苔碑,都付与荒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鸿雁,一片沧桑。

  阮改孙联之后,曾引起滇人普遍不满,甚至被人骂为“不通”(见上篇的打油诗)。其实通是通的,但一改之后,原作的神韵尽失了。因此历来谈论这两副对联的人,绝大多数都认为改作远逊原作(只有一个梁章钜例外,下篇再谈)。

  限于篇幅,不可能把诸家评论并录。这里只想再举两个例子,比较改作和原作的优劣。

  一、原作“披襟岸帻”改为“凭栏向远”。“披襟岸帻”是“解开衣襟,推高头巾”的意思,承接前句“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不但显出眼界的开阔,也显出了作者的逸兴与遄飞。情与景互相结合。改为“凭栏向远”,只是一句平凡的套语。

  二、同样的道理,把“喜茫茫空阔无边”的“空阔”二字改为“波浪”,也是失了原作的气势的,而且也不符合实景。滇池并非长江黄河,它的波浪是不大的,更说不上“无边”。但从大观楼俯视,一望无际,却的确是“空阔无边”。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8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六九 局部整体 有招无招

  阮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平生好训诂考证之学,曾主编《经籍籑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等,著作有《揅经室集》,在学术上有一定贡献。但学术和文章是两回事,一个好教授未必就是好作家。做训诂考证一类学问功夫的人,每有喜欢“钻牛角尖”的毛病。阮元修改孙髯翁长联,主要的毛病,依我看来就是拘泥于局部某一个字的对仗是否工稳,忽略了长联所应有的整体气势。

  对联本来是要讲究“虚”“实”相对的,因此只从局部来说,也不能说阮元的修改完全没有理由。孙联的“披襟岸帻”是和“把酒凌虚”相对的,“岸帻”的“帻”(头巾)是实字,“凌虚”的“虚”是虚字。阮元可能觉得以“岸帻”对“凌虚”不够工稳,因而把“披襟岸帻”这句改为“凭栏向远”。同样的道理,孙联的“喜茫茫空阔无边”是和“叹滚滚英雄谁在”相对的。“空阔”是虚字,“英雄”是实字,阮元可能也是为求虚实对仗的工稳,因而把“空阔”改为“波浪”。岂知这样一改,原作韵味尽失了。

  但话说回来,必须基本功(对联方面就是平仄虚实的对仗)打稳,才能讲求“突破”。正如武侠小说中常说的“无招胜有招”一样,先得经过“有招”(精通各种招数)阶段,才能到达了“无招”境界。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8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七〇 梁章钜何故抑髯翁

  历来谈大观楼长联的人,都认为孙髯翁的原作胜于阮元的改作,只有梁章钜独持异见。他在《楹联丛话》中说孙的长联“传诵海内,虽一纵一横,其气足以举之,究未免冗长之讥也”。他把两联并录,一方面批评孙的原作写滇中实境“用替字反嫌妆点”;一方面对“彼都人士”(指滇人)对阮元改作“啧有烦言”表示不能同意,“因并录于右,以质观者”。《大公报》老作者徐克弱兄以前曾在他的《灯边杂笔》专栏,写了一篇《大观楼长联有二》的文章,洋洋数千言,详论二者优劣,说“梁章钜为了替他(阮元)捧场,而对孙髯翁原作所作的讥弹,难以叫人心服。”

  其实若明了梁章钜和阮元的关系,则梁之捧阮抑孙,也是无足为怪的。盖阮元是梁章钜的老师也。梁的《楹联丛话》中就有一条《贺芸台师加衔联》说“芸台师以今年丙午乡试,重宴鹿鸣,大吏奏入,得优旨,晋加太傅衔,并有‘三赴鹿鸣’之望,荣宠极矣。按:吾师本以太子太保原衔,越加七级而至太傅,如斯旷典,前此所未闻也。”其联云:

  异数超七阶,帝眷东山谢太傅;
  嘉宾伫三肄,天留南国鲁灵光。

  《楹联丛话》中也有说明,阮元是在他的改作被“撤去”后,以“改本寄示”梁的,他又怎能不为老师捧场呢?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七一 黄鹤楼名联

  据中国新闻社报道,黄鹤楼的重建工程已在进行。黄鹤楼是武昌的历史名胜,建于黄鹄矶上,俯瞰江汉,极目千里。得名由来,说法有二。一说是根据神话传说,云有仙人黄子安或费祎曾乘黄鹤过此。另一说则云黄鹄矶本名黄鹤矶,楼因山而得名(一九八一年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持此说)。

  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二二三年),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在这漫长的时间中,屡建屡毁,凡十次之多。最后一次建于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焚毁于清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现今重建的为历史上第十一个黄鹤楼,位于古黄鹤楼南面五百米处,是以清代造型为蓝本的,但比清代黄鹤楼高出两层。按计划在一九八四年黄鹤楼焚毁一百周年时全部建成。

  黄鹤楼旧有楹联甚多,选比较出名的谈谈。

  彭玉麟联云:

  心远地天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
  我辞江汉去,推窗寄语,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彭玉麟是清代“中兴名将”(一八一六——一八九〇),曾任长江水师提督,坐镇武昌。他是以文人身份统兵的,精于联语。一八八三年曾官至兵部尚书,正是黄鹤楼遭焚毁的前一年。至于“我辞江汉去”是在何年,则不详了(黄鹤楼名联之一)。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七二 张之洞二联

  彭玉麟题黄鹤楼联,“推窗寄语”的“语”字,也有作“慨”字的。以“推窗寄慨”来对“把酒凭栏”,较有韵味,也更切合彭玉麟“我辞江汉去”的心境。但“慨”字是虚字,与“栏”字相对稍欠工整。

  张之洞(一八三七——一九〇九)任湖北学政时(一八六七年),重游黄鹤楼,题联云:

  江汉美中兴,愿诸君努力匡时,莫但赏楼头风月;
  輶轩访文献,记早岁放怀游览,曾饱看春暮烟花。

  “中兴”云云,是因张之洞题此联时,已是在太平天国被清廷镇压之后的第四年也。以他的身份,当然要称为“中兴”的。他十三岁那年,回故乡南皮应童子试,曾游过一次黄鹤楼。这是“记早岁放怀游览”的本事。輶轩,则是古代帝王使臣所乘的一种轻车。

  一八八九年,张之洞五十二岁,任湖广总督,在黄鹤楼旧址旁另建了一座“奥略楼”,义取自《晋书•刘弘传》“恢宏奥略,镇绥南海”。联云: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皆从江汉起;
  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湖广总督是军政长官,比“学政”的身份显赫得多,因此他的口气也大得多了(上联的用语就全是总督口吻)。他是清末洋务派首领,下联云云,则是切合他这个身份的。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段芝贵曾护理湖广总督,亦有题奥略楼联:

  放眼看江山,无限白云都过去;
题诗问鹦鹉,何年黄鹤复归来。

奥略楼后亦遭毁,旧址已荡然无存(黄鹤楼名联之二)。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七三 胡林翼李鸿章之联

  黄鹤楼在武昌,因此清代曾任湖广总督及湖北巡抚的大官多有在楼中题联者,上述的张之洞是其一,另外还有三个督抚的题联值得一提。一个是胡林翼,他是咸丰五年(一八五五年)任湖北巡抚的,联云:

  黄鹤飞去且飞去;
  白云可留不可留。

  按照他们在武昌“开府”的先后为序,第二个是李鸿章,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年)任湖广总督。他的联云:

  数千里奔湍激浪,到此楼前,公暇一凭栏,江汉双流相映照;
  十余年人物英雄,恍如梦幻,我来重访鹤,沧桑三度记曾经。

  官阶是李高,联语也是他的长,但我觉得还是胡林翼那副较有情致,可云是以少许胜多许。

  顺带一提清代有关督抚的官制,以便读者明了湖广总督和湖北巡抚的职权如何划分。清代沿明代旧制,总督和巡抚乃是差使而非实官,故仅有“开防”而无“印”。其本官则总督为都察院右都御史或兵部尚书衔,从一品;巡抚为兵部侍郎衔,正二品,间亦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但事实上成为实官,而制度终清之世未变。虽总督主管军事,巡抚民事,实际上军政均归主持,两者不相统属。故督抚同城如两广、两湖、闽浙,常有扞格。光绪中叶,撤湖北、广东两抚,移福建巡抚于台湾(黄鹤楼名联之三)。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七四 端方的集句联

  清代的总督是地方最高长官,综理军民要政,多管辖两省,如湖广总督管辖湖北、湖南,两广总督管辖广东、广西,但也有只管一省(如直隶总督、四川总督)及管辖三省的(如两江总督、东三省总督)。不过直隶总督虽然只管一省,但因为京城在它的省境内,却等于是总督的“班头”。巡抚则是省级的长官,只管一省的政事,论官阶也比总督低一级。不过巡抚却并非总督下属,公文往来,仍是属于平行的。官场习惯,称总督为“制军”,称巡抚为“中丞”。督抚上任都称“开府”。巡抚的驻地在省城,总督的驻地则有特别规定。如两广总督初驻肇庆府,后来就长驻广州了(乾隆十一年,即一七四六年,总督策楞奏请移驻广州,自后历任相沿,不复回肇庆驻扎)。湖广总督则驻武昌,与湖北巡抚同一驻地(这样的例子叫督抚同城,碰上这样的情况,常有督抚争权之事发生)。

  闲话表过,再说第三个以督抚身份在黄鹤楼题联的人,他是在光绪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年)做湖北巡抚的旗人端方。联云:

  我辈复登临,昔人已乘黄鹤去;
  大江流日夜,此心常与白鸥盟。

  集唐人诗句成联,颇有韵味。他任巡抚时,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张是唯我独尊的,他颇受抑制,后来张调两江,他兼署总督,方始吐气扬眉。有人说上联即暗指此事(黄鹤楼名联之四)。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七五 讽端方之嵌名联

还有一联是和张之洞有关的,张卸任湖广总督后,有人题联云:

  四顾更无人,昔也哗然今也哭;
  两朝曾论相,释之长者柬之才。

  张之洞做了十多年湖广总督(一八八九——一九〇一),在任时擅权专断,许多人不满意他。但在他卸任后,端方以巡抚兼署总督,鄂人更加不满。因端方是个好“刮龙”的假名士,且又多方聚敛,民不堪命。上联“四顾更无人,昔也哗然今也哭”,意即以前对张“哗然”,现在却要为他之去而哭。下联说的“释之”和“柬之”都姓张,前者是汉景帝时的淮南相,后者是武则天当政晚年的宰相。

  端方后来做两江总督时,曾有人作了一副嵌名联讽他。联云:

  卖差,卖缺,卖厘金,端人不若是也!
  买书,买画,买古董,方子何其多耶?

  “厘金”是清代一种税制,水陆要隘,设立关卡以抽行商货物之税,大抵照物抽若干厘,故曰“厘金”。端方是个好“刮龙”的假名士,是有联为证的(黄鹤楼名联之五)。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七六 黄鹤重来 白云尚在

  在黄鹤楼题联的清代大官还有一个宋荦(一六三四——一七一四),联云: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此联用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意,写得甚为潇洒。

  宋荦字牧仲,他的父亲宋权是明天启五年(一六二五年)进士,官顺天巡抚。后来降清,官至国史院大学士。清廷以其“诛杀自成党有功”,在他死后追赠少保兼太子太保,谥文康。宋荦因属功臣之后,因此在他十四岁那年(顺治四年,即一六四七年),就得“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仕至吏部尚书。宋荦工诗词古文,他的画也很出名,水墨兰竹,尤其超妙。

  书法家何绍基(一七九九——一八七三,道光进士)联云:

  我从千里而来,看江上梅花,已开到红羊劫后;
  谁云一去不返,听楼中玉笛,又吹起黄鹤高飞。

  何绍基题此联时是在太平天国覆亡之后。“官方”称太平天国起义为“洪杨之乱”,他站在清廷立场,故而亦称为“劫”(“红羊劫”指国家的大乱。“红羊”与“洪杨”谐音)。

但撇开政治观点不谈,这副对联还算是写得不错的。崔颢题《黄鹤楼》诗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之句,何联反其意而用之。“听楼中玉笛,又吹起黄鹤高飞”云云,也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神话(黄鹤楼名联之六)。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七七 崔颢题诗 青莲搁笔

神话传说,古代有个姓辛的人,在黄鹄矶头设肆卖酒,有个道士常来饮酒,辛不收酒资。道士要离开这个地方了,临行时用橘皮在壁上画一黄鹤,说:“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辛因此至富。一年后道士重来,取笛鸣奏,黄鹤下壁,道士遂跨鹤上天,辛即建此楼。黄鹤楼是三国吴黄武年间建的,这个神话自是子虚乌有。但神话也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不必那么认真去驳斥它的。何绍基联中的“听楼中玉笛,又吹起黄鹤高飞”,就是根据这个神话。

  用崔颢题诗的“本事”入联的还有一位清代名士李联芳(同治进士)。联云: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鹄渔矾,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斜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诗情,仅留下荒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为崔颢《黄鹤楼》诗中的句子。据说李白登黄鹤楼见壁上有崔颢的题诗,因而不敢复题。联中之“崔颢题诗,青莲搁笔”,即指此事(黄鹤楼名联之七)。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七八 以笔喻楼具巧思

  在黄鹤楼许多楹联中,我最欣赏下面一联,作者是清代文人陈兆庆。联云:

  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头放开肚皮,直吞得八百里洞庭,九十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人自有眼界,那管它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

  “一枝笔”是以笔喻楼,而黄鹤楼又恰好是和著名的文人崔颢、李白有过文字因缘的,以笔喻楼,颇有双关之妙。此联文气奔放,构想亦甚新奇。陈兆庆是云南通海县人,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进士。

  口气类似此联的,还有新化(在湖南省)文人周延俊所题的一联:

  瓢饮长江,一吞六七千里;
  笛横大别,三弄十二万年。

  “大别”是指在豫、鄂、皖三省边境的大别山,西接桐柏山,东延霍山,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神话传说,有古仙人在此山吹笛,吹了三个乐曲(乐曲曰“弄”),人间己过十二万年。

  不过,此联的口气虽然亦甚奔放,但我认为是比不上陈兆庆那一联的。因为陈联说的都是和黄鹤楼有关的景物和典故,此联只故作大言而已(黄鹤楼名联之八)。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七九 黄鹤楼上发牢骚

  李鸿章做湖广总督,不满一年,就调任直隶总督,接任湖广总督的是他的哥哥李瀚章,当时传为“官场佳话”。

  李瀚章是拔贡知县出身,他有个同年(即同一年获得拔贡的。旧例,同省别县之拔贡亦可称同年),名叫舒子超,见同年显贵,特地跑到武昌求见。哪知李瀚章竟然拒见,舒子超满肚牢骚,遂在黄鹤楼题了一联:

  同榜贵人多,任他稳坐青牛,也向尘中谈道德;
  相交知己少,笑我重游黄鹤,枉抛家累学神仙。

  骑青牛出函谷是老子的故事,老子姓李,“稳坐青牛”云云,切李瀚章之姓。老子著有《道德经》(近说是《德道经》),上联的“任他稳坐青牛,也向尘中谈道德”,是用老子的典故作反语嘲讽李瀚章的,意为:即任你稳坐湖广总督宝座,但你也配在世间谈“道德”么?至于下联纯属自己发牢骚了。

  还有两副黄鹤楼楹联值得介绍,一是薛湘林撰的: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另一是佚名联:

  太白无诗,独留千古恨;
  长安不见,更上一层楼。(黄鹤楼名联之九)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0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八〇 点银成金的例子

我曾在前面举过一个“点金成铁”的例子——阮元改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现举一个改得好的“点银成金”(因原作虽逊于改作,但尚未至于是“铁”)的例子。清初有个颇有学问的官吏,叫鲁之裕(字亮侪,麻城人。康熙举人,官至直隶布政使。著有《长芦盐法志》),某年,过黄鹤楼,题联云:

  到来径欲凌风去;
  吟罢还思借笛吹。

后来不知何人替他把“凌风”二字改为“乘云”。论者认为改作更佳。因下比“吟罢还思借笛吹”典出李白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其所借之笛,可理解为李白在黄鹤楼中所吹的那支笛。但上比的“到来径欲凌风去”,“凌风”二字却无与黄鹤楼有关的典故。改为“乘云”就不同了,因著名的崔颢《黄鹤楼》诗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句子。黄鹤入云,可理解为“乘云”。元代吴师道的《吴礼部诗话》就有一条说此诗首句为“昔人已乘白云去”,但此说只见于他的诗话,不知有何根据(黄鹤楼名联之十)。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0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八一 太白亭 睡仙亭联

  钱楷(清嘉兴人,乾隆五十四年,即一七八九年进士)题黄鹤楼联云: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
  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

钱楷做湖北巡抚,只做了三个月,就奉召回京,另有任用。这幅对联,可说是他对黄鹤楼的惜别之作。

黄鹤楼左方旧日有个太白亭,亦称仙枣亭,清代著名的学者、大官毕沅(一七三〇——一七九七,号秋帆,乾隆进士,官至湖广总督。著作有《续资治通鉴》《传经表》等书)题联云:

  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
  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

  另佚名联云:

  宛然海上三山,藐矣安期,先我亭前探枣实;
犹是江城五月,仙乎太白,与君笛里听梅花。

  另一个曾任湖广总督的官文,则有题黄鹤楼的睡仙亭联:

  偶然一枕游仙,蝶梦是庄庄梦蝶;
莫以半生嗜酒,醒人常醉醉人醒。

官文(一七九八——一八九一),字秀峰,满族,正白旗人。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任荆州将军,配合曾国藩的湘军反攻武昌太平军,次年任湖广总督(黄鹤楼名联之十一)。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0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八二 自下故深 能容乃大

  曾国藩也有一副题黄鹤楼联,提及官文。这幅对联,其实是曾国藩在发自己的议论和感想,并非写黄鹤楼本身,我觉得有点离题,因此本来不想谈它的,但它有助于读者了解一些史实,而且对联本身亦有其特色(虽不切地,却切人),就谈它一谈吧。其联云:

  有所怀便写,无可道便罢休,君莫问神仙,试想想崔李本事;
  一自下故深,百能容故博大,我来望江汉,常殷殷官胡替人。

上联的“崔李”指崔颢和李白,他们与黄鹤楼有关的本事,人所熟知,不必赘述。下文的“官胡”就是指官文和胡林翼。

官文做湖广总督那年,胡林翼做湖北巡抚。督抚同城,官文虽不能说是碌碌无能,但才干是不及文武兼资的胡林翼的。他是总督,官阶比做巡抚的胡林翼高一级,但打仗却全凭胡林翼之力。官文在湖广总督任内所立的最大“军功”,就是依靠胡林翼从太平军手中夺回武汉。

曾国藩题黄鹤楼联中的“常殷殷官胡替人”,是以当年的主帅、今日的宰相(题联的确切日期不详,大约是在同治年间。其时曾国藩已拜相——同治元年,即一八六二年为协办大学士,同治七年晋武英殿大学士)身份写的,其意即是以“接班人”为念也。在曾国藩眼中,官、胡是一对“好搭档”。原来官文的“可取”之处,乃是有自知之明,他自知不及胡林翼,因而对胡曲意交欢,上任后,先去拜会胡林翼,并与之结为兄弟。《清史稿》亦有说:“当官文之在湖北,事事听林翼所为。”曾联中的“一自下故深,百能容故博大”固可作格言看(“自下故深”是要人谦虚才能深造的意思),但上一句“内在的本事”则是赞官文的作风的。

不过官文毕竟是因人成事,打仗的本事实在不行。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他调任直隶总督(首席总督),次年就因阻击捻军张宗禹部失败,被清廷处分,不久卸任。再过三年(一八七一年)就死了(黄鹤楼名联之十二)。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八三 定惊远岫凤凰飞

  曾国藩题黄鹤楼联中的“一自下故深,百能容故博大”的下一句,其“内在的本事”是赞胡林翼的作风的。胡林翼不但自己能打仗,且善于调和诸将。湘军两员水师大将彭玉麟、杨载福不和,胡林翼亲自去拜访他们,为之调解,使他们和好如初。胡对曾国藩的帮助极大,咸丰十年(一八六〇年),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次年更上层楼,奉命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胡林翼在军务方面为他悉心策划,在人事方面,劝他“包揽把持”“放胆放手”,这是针对曾国藩“弱点”的忠告。故曾国藩在胡林翼死后,盛赞他“赤心以忧国家,小心以事友生,苦心以护诸将,天下宁复有似斯人者哉”。又说:“从此共事之人,无极合心者矣!”(胡林翼死于一八六一年,其时太平军陈玉成部攻占黄州,迫近武汉,他惊忧成病,呕血而死)。

胡林翼也有题黄鹤楼联:“黄鹤飞去且飞去;白云可留不可留。”前面已谈过,不赘。

还有一副题黄鹤楼的佚名联,亦值得介绍。联云:

  青莲莫怪我来迟,不敢乱题诗,恐被隔江鹦鹉骂;
  黄鹤已随仙去久,倘教重弄笛,定惊远岫凤凰飞。

  李白(青莲)虽不敢在黄鹤楼题诗,但却另有《登金陵凤凰台》一诗,首两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仿崔颢《黄鹤楼》诗意,而又能另有机杼,论者以为他是有心与崔颢一较高下(黄鹤楼名联之十三)。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八四 晴川阁名联

  和黄鹤楼隔江对峙的晴川阁也有几副名联值得介绍。

  张之洞联云:

  洪水龙蛇循轨道;
  青春鹦鹉起楼台。

  晴川阁位于汉阳城东龟山入江之处,阁址突入大江之中,阁旁边有古柏甚多,相传是大禹治水时手植。后人将晴川阁所在之地命名为“禹功矶”,上比就是说“禹功”的。下比的“鹦鹉”指鹦鹉洲。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宋鐄联云:

  栋宇逼层霄,忆几番、仙人解佩,词客题襟,风日最佳时,坐倒金樽,却喜青山排闼至;
  川原揽全省,看不尽、鄂渚烟光,汉阳树色,楼台如画里,卧吹玉笛,还随明月过江来。

上比写阁,下比写阁外风光。宋鐄,江苏溧阳人。清嘉庆、道光年间曾任湖北地方官吏。

裘恕联云:

  隔江眺仙踪,问楼头黄鹤,天际白云,可被大江留住;
绕阑寻胜迹,看树外烟波,洲边芳草,都凭杰阁收来。

裘恕字行恕,号可亭,清代道光年间,曾任南昌郡丞。拙作旧版的《名联谈趣》中误作滕王阁联。何以会有此误,因为清梁章钜辑的《楹联续话》中录有此联,并说明:“滕王阁中,有裘可亭郡丞联云。”(按:《楹联续话》是道光间浦城初刻本。以后多种重刻本均与《楹联丛话》合收出版。我老家藏有一九二六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我小时候看过。目前仍在手头的是一九七二年四月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的《楹联丛话》附《楹联二话》《楹联三话》的“台四版”)梁章钜和裘恕是同时代人,我当然毫无怀疑。不料一九九七年收到上海古籍出版社转来的萧经尧先生来函,说:“内地一些对联著作,都将此联作为‘裘恕题晴川阁联’录载。裘恕,裘可亭,当是同一人。”我一翻刚刚买来的一九九二年印刷的《中国对联大辞典》,果然如此。萧先生的解释:“上联写远景,立足于晴川阁,看到对岸的黄鹤楼而兴起感慨。下联写近景,看到‘汉阳树外的烟波’、‘鹦鹉洲边的芳草’,种种景色都可以在晴川阁上一收眼底。”说得也很有道理,看来我确是跟错梁章钜了。只不解梁何以有此错误,不知内地今年是否有新发现的资料。

陈淮联云:

灵渎走,双龙夹岸,直疑银河落;
仙踪杳,孤鹤隔江,但有白云来。

“渎”是水道,“灵渎走”指水流状。“仙踪”指神话中曾驾鹤返憩于黄鹤楼的费祎。陈淮是乾、嘉年间人,字望之,别号药洲,河南商丘人,拔贡出身,官至江西巡抚,嘉庆元年(一七九六年)遭革职。嘉庆十五年逝世。

晴川阁还有二联值得一录:

杰观飞甍,槛外蜀吴横万里;
风帆沙鸟,天边江汉涌双流。

此联作者陈大文,河南杞县人,清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另一副是嵌有“晴川阁”三字的佚名联:

高阁逼天红日近;
一川如画晚晴初。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八五 古琴台联

  和晴川阁同属汉阳名胜的还有个伯牙台。伯牙,春秋时善琴者,钟子期为其知音好友,子期死,伯牙遂不复鼓琴,故此台又名古琴台。台在汉阳城西,面对龟山。题古琴台的名联亦录两副。陈沆(号秋舫,清嘉庆二十四年,即一八一九年状元,湖北蕲水人)联云:

  先生真移我情,挹湖上清风,尚留弦外余音,曲中天籁;
  此地适如人意,访汉南春色,恰有夹堤杨柳,隔岸桃花。

  另一佚名联云:

  先生太得便宜,只弄了一张琴,把千古河山,尽行买去;
  我辈适当闲暇,聊凭这三杯酒,把两人心迹,仔细评来。

“两人心迹”,指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结知音”的心迹。此联妙语解颐,写得极具风趣。

大凡名胜古迹,必多楹联,联语的作者也当然是“不能尽录”的。取舍的标准,见仁见智,亦不必求同。上述题古琴台二联是我认为比较好的。

近年各地出版的有关对联欣赏的书甚多,其中一本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古迹对联选注》,由王存信、王仁清选注,我认为是水平较高的一本。此书选录了两副《汉阳古琴台对联》。一是黄献卿题的:

道旁樵客何须问;
琴上遗音久不传。

“樵客”即钟子期,他偷听伯牙抚琴之时就是以樵夫身份出现的。本事人所熟知,不详述了。

另一是石璞题的:

一曲高山一曲流水,千载传佳话;
几分明月几分清风,四时邀游人。

取舍标准虽是见仁见智,但也还是可以一评的。黄联以“樵客”对“遗音”,欠工整;石联在一、三、五、七、十一这几个位置都是平仄不调的,虽说“一、三、五不论”,但在十三个字中有五个“撞声”,读起来就拗口了。我觉得“不论”只能“适可而止”,不宜太多。再就内容来说,这两联都似乎比较平凡,无甚新意。我觉得是不及我前面所谈那两副对联的。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八六 岭南一寸楼联


  金应熙教授应邀来香港大学讲学十日,来去匆匆。在他临行前夕,唐天燊学长为他设宴饯行,我亦叨陪末座,座中都是岭南校友,方始得有机会与他畅谈岭南旧事。金师记忆力极强,他知道我写“联趣”,问我:“你还记得岭南大学市场一寸楼那两副对联吗?”一寸楼是卖文具的小商店,我依稀还有印象,联语则都忘了。他随口念给我听,其一是:

  康乐小楼温故梦;
  怀恩旧址赋新词。

  岭大校址在康乐村,康乐旧名“怀恩”。

  又一联云:

  万古愁边,我有刹那欢悦;
  三生石上,谁无些子姻缘。

  此联似比上联更佳。“刹那”是梵文音译,意译一瞬间,等于八分之一秒。这是金师在课堂讲“中印文化交流”时讲过的,我倒还记得。金师还讲了件趣事,有人将上下联的“我”与“谁”对调,变成“谁有刹那欢悦;我无些子姻缘”,将这副联语变成了“王老五自叹”。

  金师是史学大师义宁陈寅恪的得意门生,《〈大公报〉在港复刊三十周年纪念文集》有他写的一篇《试论印度古代的六师哲学》的文章。牟润孙教授读后,说他是“真能继义宁之学”者。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八七 独持偏见 一意孤行

  远在毛里求斯的刘长江先生来函,问及名画家徐悲鸿所写的一副对联“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撰自何年?有无掌故?这副对联是徐悲鸿的集成语联。不过他把成语“独持己见”改了一个字,以“偏”代“己”字,更加表现了他那“爱憎强烈”的性格。这副对联,根据他的第二任夫人蒋碧薇的记述,是经常悬挂在他的画室中的,还有个横额题他的斋名“应毋庸议”。写此联的具体年月已不可考,只知是在抗战期间。

  抗战期间,徐悲鸿正经历着一场非常复杂的“家变”,他和蒋碧薇本来是一个舍弃了乡下妻子,一个舍弃未婚夫而私奔日本的。但在结婚二十年后终于因为各有感情的困扰而告仳离。

  六十年代初,蒋碧薇在台湾《皇冠》杂志社出版了《蒋碧薇回忆录》,第一部《我与徐悲鸿》,第二部《我与张道藩》,详述与徐悲鸿的情变经过。在前言中写出两个主因,一、“卅一岁,丈夫爱上了他的女学生,轰动一时的师生恋爱,传遍遐迩。”二、“卅九岁,无可奈何的陷入情网,和张道藩开始了缠绵半生的苦海之恋……”张道藩在抗战期间曾任教育部次长,后来在台湾官至“立法院院长”。蒋碧薇回忆录第一部的最后一篇就是谈徐悲鸿这副对联的。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11-22 05:48 , Processed in 0.0722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