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春水煎茶

[梁羽生版本] (录入)【增订版】名联观止(求校对)

[复制链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一八 可怜风月债难酬
          
  贾宝玉随仙姑游太虚幻境,在宫门看见“孽海情天”四个大字和一副对联,联云: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孽海”佛家语,孽者,罪恶也。在佛教看,人生根本孽是贪、嗔、痴,这三孽之中,痴又是最根本的孽。故梵文“无明”的意译即为“痴”。“无明”即无有智慧之意。因为“无明”,才执著法与我,把幻相看成真实,把根尘当作我有,于是有贪有嗔,陷于生死永劫(上述根据《佛地经论》)。“孽海”喻众生沉沦于罪恶之中不能自拔。经云:“罪始滥觞,祸终灭顶;恶心不息,孽海转深。”此联表面看是借佛理警世,实则寓有“隐示人物未来命运的意思在内”,其隐示者即“宝黛悲剧”也。此说详见上引蔡义江的《评注》一书,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
     
  “藕香榭”是大观园一景,盖在池中,四面开窗,左右皆有曲廊,后面竹桥暗接。榭有楹联云: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泻竹桥。
     
  上比写兰桨归时,芙蓉(荷花)影破;下比写藕香深处,有急流经过竹桥之下(此一“泻”字亦可抽象理解为藕香之“香”随水流而泻)。均于静景中显动态,深具诗情画意。“泻”字亦有版本作“写”字的,“写”通“泻”(大观园楹联之九)。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一九 题吕仙祠联
     
  在“八仙”中,最得人欢喜的似乎是吕洞宾,因他在民间传说中是个“风流神仙”,甚有“人性”也。唐人传奇中有个“黄粱梦”的故事,就是以吕洞宾为“导演”的。不过“传奇”中的吕洞宾是个道装老翁,而非民间传说中的那个“风流神仙”形象。故事说:“唐卢生于邯郸逆旅,遇道者吕翁,以枕授之,曰:‘枕此,当荣适如意。’时主人蒸黄粱,生梦入枕中,娶艳妻,举进士。累官至节度使,大破戎虏,为相十年。子孙十余人皆仕宦。年八十余而卒。乃醒,黄粱尚未熟。”因这个故事颇有“人生哲理”,后人题吕仙祠的联语,多采用之。
     
  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中录有题吕仙祠二联。其一云:
  
          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
          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又一云:
  
          修到神仙,看三醉飞来,也要几杯绿酒;
          托生人世,算百般好处,都成一枕黄粱。
          
  第二联兼用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神话传说。吕洞宾是实有其人的,名喦(一作岩),号纯阳子,唐会昌《八四一——八四六)中,两举进士不第,因浪游江湖。据传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二〇 梦的速度
          
  “黄粱梦”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在西方却有一个著名的梦是真的。十九世纪初,心理学的研究开始兴起,有几个法国的心理学家做个试验,接受试验的人名叫马利,他在柔和的灯光下打瞌睡,旁观的心理学家一听见他发出鼾声,就在他头上打一下,把他打醒,问他:可有做梦?做了什么梦?心理学家是想了解一下,他在这短促的时间中,梦中经历的时间是多久?马利讲出来令他们大吃一惊,原来他在梦中参加了法国大革命,在巴黎作过巷战,经历了很长的恐怖时期!最后被送上了断头台。心理学家在他颈背那一拍,在梦中就变成了断头台上落下的闸刀。
          
  这么多事实如何能在这样短的时间梦见,心理学家有不同说法。一派认为梦中的心理作用的速度比醒时快得多;一派认为梦多是没有系统的,从这一个“活动片段”跳到另一个“活动片段”,梦就是这样连接不上来的心理活动电影。梦醒后,发梦者要把梦做有系统的叙述,常常不自觉地把许多无意义的短梦连接起来,变成有意义的联串。这样就令人产生一梦可历三生的幻觉了。
           
  用“黄粱梦”做题材的还有清人蔡锦泉的题吕仙祠联:
  
          因果证殊难,看残棋局光阴,试问转瞬重来,几见种桃道士?
          黄粱炊渐熟,阅遍枕头世界,乐得饱餐一顿,做成食饭神仙。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一九回 P547——生梦人枕中
应为梦入枕中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二一 “吕祖乩笔”自题楹联
     
  “梦的速度”是个有趣的心理现象,有关它的“合理解释”,似乎尚未有定论,佛洛伊德写过一本名叫《梦的解释》的书,不过那是从潜意识的角度来解释人类被抑制的欲念如何通过梦来表现的(佛氏称为“梦的化装”)。佛氏的学说植基于性心理学,他所论的“梦的化装”,和“速度”虽然亦有关联,但究似失之于偏,不能当做“正解”。
     
  清人严乘潮有题台州八仙岩吕祖殿联云:
  
          看下方扰扰红尘,富贵几时,只抵五更炊黍梦;
          溯上界茫茫浩劫,神仙不老,全凭一点度人心。
     
  上比亦是用“黄粱梦”传奇,不过下比则较有新意,新意在于他把神仙之能不老,归功于神仙之有普度众生的赤子之心也。
     
  有关吕洞宾的神话传说最多,有一副沧州黄鹤楼(按:黄鹤楼有二,一在武昌,一在沧州)的题联,相传就是“吕祖乩笔”(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有录)。沧州的黄鹤楼,名气虽不及武昌的黄鹤楼,但沧州之“沧酒”则甚有名,传说吕洞宾亦曾来饮。相传为“吕祖乩笔”的沧州黄鹤楼祀吕祖像处之楹联云:
  
          黄鹤偶乘沧海月;
          白云常带楚江秋。
     
  梁章钜评云:“运用崔颢诗语,亦颇自然。”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二二 “趣怪”联话话吕仙
          
  “八仙”中以吕仙祠最多,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有一则谈昆明西山吕仙祠的联话,甚“趣怪”。事虽涉嫌迷信,但本书以趣为主,亦不妨一录。梁之联话云:明代有个姓赵的屠夫,云南人,一日欲宰母牛,时小犊在旁,仰卧哀鸣。因感悟,遂放下屠刀,隐居西山,每吟“减去心头火,要见吕洞宾”之句。赵某死后多年,有一曾任福建提督的陈用宾来滇,“偶游西山,一一如旧游,石壁记有赵没之年月日,与提军(即提督)生日适符,乃知即赵后身也。自言镇闽时,有道者来见,款以茶,问‘减去心头火’否,不解所谓也。临别,约以鹦鹉一会,至是询知鹦鹉山,遂往游焉。见一癞道人,手执二瓶,两口相对,立于山石间,笑语曰:‘军门别来无恙,此时向哪头跳出?’语未竟,从者喝之,顿失所在。提军始悟,二瓶对口即吕仙,立于山石即‘岩’字,就立处为桥,曰‘迎仙桥’,山半肖洞宾像,为环翠宫。”此宫亦即吕仙祠也。吕洞宾原名岩。“军门”是提督的别称。后人题联云:
  
              春梦惯迷人,九环仙骨,误着了一品朝衣。任鸡鸣紫陌,
              马踏红尘,军门向哪头跳出?
              空山曾约伴,六诏杯茶,犹记得七闽片语。看剑影横天,
              笛声吹海,先生从何处飞来?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二三 龙王庙联
          
  题龙王庙联以吴熙的题洞庭君祠一联最佳,联云:
  
              乌有先生好大言,问谁能吞尽云梦,
              想管领八百重湖,君其人矣;
              龙迎神女为良匹,请更听空中玉笛,
              忽吹出三分明月,客亦仙乎?
        
  洞庭君是“神龙”,神话传说它能一口吞尽云梦(古泽薮名。古时泽甚广,方八九百里,西起今湖北松滋、荆门,东至今黄冈、麻城,北抵今安陆,南逾大江。自晋以后则专指洞庭湖,与旧义不同)。下比则用“柳毅传书”的神话故事。香港曾演出过此剧,其本事妇孺皆知,不赘。吴熙字邵之,湘潭人,为近代最善于作挽联者,我曾介绍过他的挽王闿运联。此联虽然不是他拿手的挽联,但奇句迭出,堪称神来之笔。相形之下,阮元的题广州龙王庙联,就差得多了。联云:
  
            神德庇三农,统天田以乾象;
            恩膏流百粤,兴云雨于雩坛。
        
  “三农”是古代对平地农、山农和河泽农的总称,“雩坛”是祈雨的祭坛。此联只歌颂神功而已。
        
  北京龙王庙建于西山之上,旧有一联,甚为诙谐:
  
            我立山头,风伯却来供洒扫;
            谁开洞口,龙王岂为发牢骚?
        
  梁章钜的《楹联续话》卷一中有两副题龙王庙联,亦堪一录。其一是严丽生题湘乡龙王庙联: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万物育焉,鬼神之为德;
            雷出地奋,云行雨施,百室盈止,膏泽下于民。
        
  严丽生,原名学淦,清丹徒人,嘉庆九年(一八〇四年)举人。撰此联时,他任湘乡县令。此联特点是全用经书成语。梁章钜评为:“亦可谓取熔经义,白铸伟词者矣。”
          
  其二是齐彦槐(梅麓)题苏州龙神庙联:
  
              九土足农田,但期膏不下屯,霖雨遍敷天下望;
              三吴称泽国,更愿流无旁滥,江河长向地中行。
          
  齐彦槐,嘉庆进士,曾任荆溪县令(荆溪,旧县名,在江苏省南部。一九一二年并入宜兴)。此联上比希望膏雨遍泽天下(《易经》:“屯其膏。”“屯”为吝啬之意。“不下屯”,即不要啬刻下方);下比则希望不要变成雨灾,因三吴乃古称泽国也。这可真是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了。
          
  开封黄大王(即黄龙)庙有一佚名联,甚有气概,亦值一录。联云:
  
              手挽狂澜,船如天上坐;
              功参砥柱,水自地中行。
          
  此联用《淮南子》的一则神话:“禹南省方,济于江,黄龙负舟。”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二四 观音庙联
          
  在诸天神佛中,“观音”是很“特别”的神。观音在佛经中本名“观世音”,又名“观世自在”或“观自在”。“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观世音”。《法华经》云:“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观世音”略称“观音”,这是从唐朝开始的。因为要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故称“观音”(见《秘藏记》五大名王条)。
          
  严格来说,“观世音”并不是单指某一个菩萨。各种佛学经典中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三十三观音”的各种称号。如法华普门品之观音、观无量寿经之观音。常称之“观音”的,是指“六观音”中之“圣观音”,所以“观音”其实是个“集体名词”。日人织田得能《佛教大辞典》中的“观音”一条,就是如此注释的。
     
  “观自在”是佛经的术语,法藏《心经略疏》曰:“于事理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立此名。又应机往教,自在无碍,故以为名。前释就智,后释就悲。”
     
  《楹联丛话》记有清人张维屏撰千手千眼观音联云:
  
          菩提今菩提,具大神通,忽现千般手眼;
          自在观自在,是真佛力,总由一念慈悲。
     
  根据佛经说,观世音为救苦难众生,但能念他名号,即寻声往救,并因各种根器不同而示现三十二种应化形象。因此是可作男身,亦可作女身的。“千手千眼”就是他的形象之一。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二五 观世音本是男人
     
  《楹联丛话》卷三又记有一副题燕子矶永济寺中的观音大士像楹联云:
  
          音亦可观,方信聪明无二用;
          佛何称士?方知儒释有同源。
     
  梁章钜赞此联“殊有妙悟”,其实是有问题的,问题在下比显出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无知。他因观音被称为“大士”而觉得奇怪,自作聪明,从“儒释同源”上来寻求解释。岂知观音大士的“士”并不同于儒家的“士”,他本来就是阿弥陀佛的“左胁士”(“胁士”亦有作胁侍者)。
     
  密教经典说,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皆在“阿弥陀佛”之左右,“观音”左,“势至”右。故“胁士”或“胁侍者”,乃追随在阿弥陀佛左右的侍者也。观世音和“势至”合称“弥陀之二胁士”。经云:“梵号礼忏,则阿弥陀佛之本名为观自在王。观依其本师之名,而自称观自在王。”此即观音既可称为“观音大士”,又可称为“观自在王”的由来。观音虽然可作许多不同形象的化身,可作男身,亦可作女身,但其“本体”则是男身。
          
  据明人王世贞的《观音本纪》说,古时无作“妇人相”者,女相观音始于何时,各家说法不同,大致在唐以后才渐渐多起来。但《宜和画谱》中唐宋名手所写的观音像,仍是不饰妇人冠服的。至云观音为“妙庄王女”,则是元朝以后始流行的说法。此说曾被人(胡应麟)讥为“元僧谫陋无识”。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二六 问大士缘何倒坐
          
  题观音庙联,亦有颇具佛学知识的。如下面一联:
  
              了知自性元明,反闻自性;
              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
          
  “自性”即人的本性,或谓“真我”。佛理本来就是要人发现真我,所谓“见性成佛”是也。“元”通“原”。
          
  现在撇开佛学的观点不谈,谈几副比较有趣的观音庙联。
          
  题倒坐观音联:
  
              问大士缘何倒坐?
              恨世人不肯回头!
           
  题送子观音联:
  
              我门中缔结佛缘,岂唯一炷清香,几声佛号;
              你心里能全善果,自然秋生桂实,春茁兰芽。
  
  又联云:
  
              我费尽一片婆心,抱个孩儿付汝;
              你须做百般好事,留些阴骘与他。
     
  上二联是题西湖天竺寺所供奉的白衣观音的。白衣观音即送子观音。
     
  曾任“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的何键,亦有题桂林月牙山观音寺联:
  
          觉来事事皆非,功勋也,名望也,无在不是虚幻;
          看破了这关,军阀谁做?贪官谁做?
          空处头头是道,喜怒也,好恶也,自然悉具中和;
          基原乎此理,人心以平,世界以平。
     
  话说得很“透彻”,但何键是否做得到,却当另议了。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二七 把千古孽魔打死救活
     
  有几位读者对寓有佛理的对联颇感兴趣,应读者之命,那就多谈几副吧。先说一副昆明华亭寺的楹联。
     
  华亭寺在昆明西山,故址为宋时大理国鄯阐侯高升智的别墅。元延祐七年(一三二〇年)重建为寺庙。传说上梁时有群鹤翔集,诧为华亭仙翮,因以名寺。最后一次重修在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当时做华亭寺住持的就是近代著名的高僧虚云和尚。虚云和尚于一九五九年逝世,据说活到一百二十一岁。寺中有副楹联据说是虚云和尚撰的。一九六一年我曾到过华亭寺一游,见楹联制作犹新,不过并无虚云和尚署名。联云:
  
          两手将山河大地捏扁搓圆,捣碎了遍撒虚空,浑无世相;
          一棒把千古孽魔打死救活,唤醒来放入微尘,共作道场。
          
  不管是否真的为虚云所写,联语是颇能说出大乘佛理的妙谛的。“孽魔”在此处指蒙蔽人类性灵的种种“恶知恶觉”,这是历史因素的产物,故曰“千古孽魔”。必须荡尽从前恶知恶觉,方能还得自家的本来面目。佛家有“大死一番,大活现成”之语,即此义也。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二八 是真佛只说家常
          
  我对于佛学只懂得一点皮毛,说不上有什么高深研究。因此我所能说的也只能是一些“入门”的常识。一般人以为“超凡入圣”便是最高境界,其实还差得远呢。佛教是假设人人皆有佛性的,“超凡入圣”用佛学的术语来说,只是从“现象界”(在凡)踏入“本体界”(入圣),破了“初关”而已。“现象界”犹如蛋壳,和尚自己啄破了蛋壳,破了初关,便进入“本体界”。那只是从见性到见佛的阶段,而见佛到成佛之间还有一大段距离。如果到了这个阶段便不再“前进”,那顶多是做个“自了汉”而已。若以入圣为最终的目的,那还是一种执著,佛家称为“滞圣”。故还要经过“由圣回凡”的阶段,才算破了“重关”;破了“重关”之后,再不断参证,直到不见有佛,不见众生,内外通彻,人色界不为眼惑,人声界不为耳惑……这才算是破了最后的一关——“牢关”,进入“主体现象无碍界”,亦即圣凡俱泯的阶段。由于人人皆有佛性,故说透了“真佛”也只是“寻常人”而已。九华山九华寺有平理上人题的一副楹联云:
  
              非名山不留僧住;
              是真佛只说家常。
          
  下比所云,就是根据上述的佛理的。九华山在安徽青阳县西南,上有九峰,如莲华(花)削成。九华寺相传曾是明代王守仁(阳明)的读书处。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二九 鸡足山金顶寺联
     
  成都文殊院一楹联云: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先生!
     
  此联明白如话,根据的佛理则是禅宗的十二字真言:“斩无明,断执著,起智慧,证真如。”上比说的是“斩无明,断执著”的功夫,下比说的是“起智慧,证真如”的境界。文殊,菩萨名,佛家尊为菩萨之首座。
     
  泰州光孝寺也有一副含有“禅机”的楹联: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切莫放年华虚度;
          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可晓得脚步留神。
     
  云南鸡足山金顶寺有联云:
  
          宝塔干霄,借佛光普照,将天人鬼畜尽超出生死轮回,
          此地有因缘,但记取林中狮子,梯上猢狲,
          洞里神仙,壁间罗汉;
          高楼纵目,见山脉千层,似动植飞潜都缚在乾坤圈套,
          何时能解脱,且销磨玉洱镜台,银苍书案,
          金江围带,雪岭屏风。
     
  此联是将佛理与景物合而为一的,鸡足山是中国一大佛教圣地,但因僻处滇西,交通梗阻,游客不多。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与一名叫静闻的和尚前往,静闻中途病死,霞客携其骨灰与血写的《法华经》至鸡足山,为他立塔。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三〇 题弥勒佛联
          
  在诸天神佛之中,令世人感觉最可亲近的首推观世音,因其系“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也。其次能令人感觉可亲的则似属弥勒佛了。传弥勒佛未成佛前为印度某国王,对国人极其慈爱,故塑像皆笑脸常开。弥勒佛在“佛界”中的地位极高,佛经皆言他为将来继释迦而起之佛。因其塑像的特征为大肚与笑脸,故题弥勒佛之联多从这两个特征着笔。
          
  扬州天宁寺弥勒座楹联云: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但弥勒佛因何而笑呢?则又各有各的理解。有一联说他:
  
              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另一联则说他:
  
              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曾无了局;
              经年袒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上乘。
           
  又一联说他: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万事付之一笑;
          大腹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
     
  第一联说他笑可笑的“世人”,第二联说他笑纷纭的“世事”,第三联则说他万事都笑。那我们也只能跟他笑了。
     
  上面诸联都是撰联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弥勒佛因何而笑的;但另有一联却直言自己不懂他因何而笑,反而替他担心,怕他大肚宽肠,吃不饱的。此联是明人余昂题杭州灵隐寺弥勒佛龛的楹联:
  
          年年扯空布袋,少米无柴,只剩得大肚宽肠,
          为告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布施;
          日日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
          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么来由?
     
  旧日广州海珠寺弥勒座有一楹联,亦颇幽默:
  
          莫怪和尚们这般大样;
          请看护法者岂是小人。
     
  寺中所塑的佛像是以四大金刚与弥勒环坐的。弥勒佛是“大肚佛”,上比的“大样”有双关意义。护法的金刚是体格魁梧的,下比的“小人”亦有双关意义。据说此联系清初诗僧石莲法号大汕者所撰。大汕杖锡去游,凡山川名胜,足迹殆遍,而驻锡海珠寺最久。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年),他曾应越南王之召赴越,撰有《海外纪事》六卷,为早期华侨史之珍贵资料。不过他的下场却很不“幽默”,他是因交通公卿,仗势弄权,在康熙四十一年(一七〇二年)被广东按察使许嗣兴逮治,将他押回江南原籍,死于途中的。又,亦有版本说此联是宋人黄蜕题杭州某寺山门的。
     
  除了弥勒佛外,还有一个布袋和尚的形象也是甚为滑稽可爱的。他和弥勒佛一样,笑口常开,布袋随身。不过弥勒佛是在佛经上有“出处”的“名佛”,“地位”极高;布袋和尚则只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个“野和尚”。据说他是唐时闽人,姓名不详,因他常背布袋,人称“布袋和尚”。或问他年几何,他
      只指布袋答曰:“此袋与虚空齐年。”有一副题布袋和尚庙的楹联云:
  
              这身边一具空囊,若果包得住往古来今,
              何不将他打开,也好教大家看看;
              那手中半根小杵,业已撑不起上天下地,
              只合索性放倒,莫只顾一味哈哈。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二六回 P554——“自性”即人的本性,或谓“真我”。佛理本来就是要人发现真我,所谓“见性成佛”是也。”“元”通“原”。
也。后多了个”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三一 题魁星像联
          
  谈到诸天神佛的形象,魁星的形象也是很特别的。魁星是神话中主管文章兴衰的神,正名应是“奎星”(按:“奎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星宿之一,称为“奎宿”。汉代纬书“奎主文章”之说。后人因神像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魁星貌丑,其像头部像鬼,一脚翘起,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意谓用笔点定中式人的姓名。有一副题魁星神像的联云:
  
              不衫不履,居然名士风流,只因丑陋形骸,
              险湮没了胸中锦绣;
              能屈能伸,自是英雄本色,可惜峥嵘头角,
              谁识你的笔底珠玑?
          
  魁星像以位于昆明西山龙门上的达天阁中所供奉的那尊最著名,其像提斗执笔,足踏鳌鱼;神像以及香炉、台案、供瓶、游龙等都是在崖石上精雕细刻而成,浑然一体。有一副取自前人诗句的题魁星像联云:
  
          是何意态雄且杰;
          不露文章世已惊。
     
  下比有双关意义,盖因魁星貌丑也。
     
  昆明大观楼的长联被誉为“第一长联”,知者极多;但真正能看到“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的最佳所在则应是西山的龙门。龙门是从山峰上凿出来的,峭壁千丈,下面是苍茫无际的滇池。山巅建有凌虚阁,阁有联云:
  
          仰笑宛离天尺五;
          登临恰在水中央。
     
  此联堪称有声有色,一短一长,可与大观楼那副名联比美。
     
  龙门的整段工程始凿于清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年),止于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年)。前后共七十二年,可知其工程之艰巨。凌虚阁另一副楹联云:
  
          极目太华高,偌大乾坤撑半壁;
          荡舟滇海阔,无边风月倚层楼。
     
  此联虽不如前者生动,亦颇有韵味。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三二 宋湘题云华洞联
     
  太华寺亦是昆明西山的名胜之一,除了风景之外,寺中的花木也很有名。有朱砂玉兰和古银杏,都是难得一见的;还有据说是世界最大的茶花(直径达七寸多)。在太华寺也可看到滇池,杨升庵题联云: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杨升庵(一四八八——一五五九)名慎,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一五一一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后因事得罪嘉靖皇帝,被流放云南永昌(今保山),在滇四十三年,足迹遍云南。滇省各处名胜,多有他的题联。此联寓情于景,可说是兼有诗情画意的。
          
  在西山上观赏滇池的好所在,还有一个云华洞的达天阁(即前述有最著名的魁星像之处)。客家才子宋湘有题云华洞联云:
  
              只合任他顽,谁又来凿开混沌;
              既然如此怪,我亦欲粉碎虚空。
          
  洞与阁皆系凿石壁而成,已见前述。此联气势奇趣,堪称妙笔。清人赵鹤青亦有题达天阁联云:
  
              举步艰难,要把脚跟立定;
              置身缥缈,更宜心境和平。
          
  此联虽然不及宋联之佳,但可作“格言联”看,也是具有特色的。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三三 盗跖庙联
          
  在各种神庙中,最特别是有个奉祀大盗的,其庙即山东兖州城的盗跖庙是也。盗跖是春秋时代传说中的大盗,近代史家亦有认为他是反抗贵族统治的领袖。《庄子·盗跖》说他率“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所到之处,使“大国守城,小国入保”。《荀子·不苟》称他“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若传说是真,则近代史家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总之,即使他是大盗,也是古代最“威水”的大盗。盗跖庙有一长联云:
  
          得失乃今古亡羊,任他们为帝为皇,为王为霸,
          大踏步跳出簪缨范围,说什么柳下圣兄留青史;
          富贵亦英雄走马,像俺者不士不农,不工不商,
          小发身坐享早晚香火,也有那花间贤姐唱黄梅。
     
  “柳下圣兄”云云,盖传说中的盗跖乃是有圣人之称的柳下惠之弟也。柳下惠原名展获,春秋时鲁国大夫,食邑在“柳下”(地名)。相传他“坐怀不乱”。柳下惠是以讲究贵族礼节著称的,盗跖的行事可说是和他处于两个极端。下联的“花间贤姐”云云,说的则是盗跖为古代青楼女子崇拜一事。青楼女子最怕男人“坐怀不乱”,因而宁取盗跖,不取柳下惠了。此联为盗跖唱赞美词,极嬉笑怒骂之致,堪称是突破传统的名联,惜不知出于何人手笔。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三四 小乔墓联
     
  《三国演义》有两个有姓无名的美人,即大乔、小乔是也。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孙策是君,周瑜是臣,但大乔却不如小乔之有名,而世上亦只相传有小乔墓而无大乔墓。何故?依我看,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小乔和赤壁之战可以拉得上关系;赤壁之战发生于建安十三年(二〇八年),小乔的夫婿周瑜是吴蜀联军的统帅,而大乔的夫婿孙策则早已在建安五年(二〇〇年)遇刺死了。二是因为拜苏东坡的《赤壁怀古》(调寄《念奴娇》)一词所赐,词中有句云:“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此词传诵千古,小乔遂亦名传不朽了。
     
  《巴陵县志》有载:“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焉。”其墓在今岳阳市一中后花园内,据说该处是三国周瑜的军府。小乔墓有联云:
  
                阿姨渺何存,想当环佩归来,应共话洞庭夜月;
                老瞒空欲锁,对此松楸凭吊,最难忘赤壁东风。
              
  作者袁少枚,字尚寅,湖南石门县人。上联是作者的想象,想象和希望小乔(阿姨)在月明之夜,精灵当踏凌波微步而来,环佩声响,于是作者遂得与她共话洞庭夜月。意境甚美。下联则是用赤壁之战的史实来发议论,嘲讽曹操。联意出自杜牧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小乔墓的题联甚多,选两副。
  
(一) 清陈诒茀联:

                    故国神游香草远;
                    雄姿人去大江东。
  
(二) 清陈逢元联:

                  巴丘本夫婿殂落之墟,亦足为欢,同上将台谈往事;
                  北渚随湘君淹回以后,幸能作伴,莫依木叶怅秋风。
              
  还有一副题小乔墓联则是兼及大乔的:
  
                  铜雀有遗悲,豪杰功随三国没;
                  紫鹃无限恨,潇湘月冷二乔魂。
              
  此联亦是借用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意。不过,却是从另一个角度定论,“遗悲”云云,倒似乎是有点同情曹操的。而“豪杰”自亦当包含双方的主脑人物(周瑜、诸葛亮、曹操)在内。此联上比写英雄,下比写美人。英雄俱往矣,美人魂安归?于是遂令人不能不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叹矣。
  
  曹操是在建安十五年(二一〇年)才建铜雀台的,即后于赤壁之战两年。因此曾有人评杜牧那两句诗为昧于史实,无的放矢。盖赤壁之战时,纵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但台还未建,曹操亦不能“铜雀春深锁二乔”也。不过,我觉得这样的批驳,是太“执著”了些。诗人是可以作跳跃式的联想的,二乔若归曹操,始终都会被锁入铜雀台之内,是则此一假设即使在两年后方能实现,又有何妨?
     
  小乔沾周瑜的光,周瑜也沾小乔的光。周瑜祠的楹联就多是将他们夫妻并提的。如梁鞠泉联云:“姻娅君臣专阃外;夫妻人物冠江东。”是一例;鲍桂星联云:“小乔得婿称为快;名将为郎孰与争。”又是一例。此二联均见《楹联丛话》。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三五 王宝钏庙联
     
  世上每多好事之人,对历史上的“名女人”特别垂青,即使那“名女人”只是个虚构人物,也会有她的坟墓或祠庙,以供后人凭吊、祭祀。王宝钏即一例也。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那只是京剧《武家坡》的本事,实无其人的。今西安曲江池有古寒窑,传其地即为武家坡,并有王宝钏庙,庙有联云:
  
          十八年古井无波,为从来烈妇贞媛,别开生面;
          千余载寒窑向日,看此处曲江流水,想见冰心。
     
  此联作者高维岳,清米脂人,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进士。
     
  有历史实有其人,但其祠庙则多属附会者。如芜湖蟂矶之灵泽夫人祠,俗传为刘备之孙夫人(孙权妹)庙。刘备定益州,孙权迎其妹还吴。相传夫人到此矶,闻先主(刘备)崩,痛哭自沉。《清一统志》亦有俗传蟂矶乃夫人闻先主死投江处的说法。但另一民间传说则云是因孙、刘有隙,夫人归吴,舟舣矶下,不忍见其兄,遂殁于此。孙夫人究如何死,传说纷纭,而将江上女神灵泽夫人之祠当作孙夫人庙,恐亦是好事者所为。祠有明代书画家徐文长联云: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魂归蜀道难。
          
  “情”“史”均切,且《吴江冷》《蜀道难》均系乐府曲调名。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11-23 08:47 , Processed in 0.0722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