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风继续吹

[书话] 读书随笔

 火... [复制链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6
声望
6497 声
银两
40061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3-6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五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陈襄,字述古,北宋名臣。

有一段时间,陈襄在杭州任太守,苏轼任杭州通判,二人常唱和。这首词是苏轼怀念陈襄之作。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这一句的注解,引用吴处厚《青箱杂记》:“世传魏野尝从莱公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莱公大笑。”这一段说的是,北宋诗人魏野和寇准(莱公)的故事。

这一句中,苏轼自比魏野,自然也是将陈襄比寇准,他和陈襄曾经在西湖附近题了无数的诗词,陈襄的诗被人用纱笼之类的东西保护起来,而他自己的诗,却也并没有全被人忘记,偶尔还会有人用衣袖拂去上面的灰尘。

想起一则旧闻,08年汶川地震时,当时的wen总,在震区一个学校的黑板上,用粉笔题了“多难兴邦”四个字,当时网上的新闻说,当地已将这四个字保护起来,好像是用有机玻璃还是什么罩起来了,准备弄下来找个地方永久珍藏。

当年,看这新闻时,我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了,当代还搞这一套!再一想,从古到今,都是这一套,没多大变化。

今天,想起这则旧闻,又再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后续并没有弄下来保存,还是擦掉了,不过好像说是做了个复制品保存在陈列室里。

各人心中都想法不同。怎么说呢?不太好说,在论坛里也不太方便展开表达对此事的看法。

《诗经》里有《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召伯在一棵甘棠树下呆过,于是,诗中说,不能把它伐掉,见树思人,这是对召伯的纪念和感激。

有人却认为《甘棠》是讽刺召伯的,怎么能理解成讽刺呢?不展开说,自行体会。

如同魏野所说:“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

“红袖拂”要胜过“碧纱笼”。

然而,不管“红袖拂”还是“碧纱笼”,千载以后,又能如何?像上一篇苏轼词中所写:“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6
声望
6497 声
银两
40061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3-6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19-5-25 16:34 编辑

二六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一句,“碧琼梳”比三面水,"青螺髻"比北固山。这一句真好!

《占春芳·红杏了》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占春芳》的词牌,又是苏轼原创。

有人认为,这首是咏梨花的,梨花开的比杏花桃花晚。我读的版本,认为是咏荼靡的,开到荼蘼花事了。

我还是认同咏荼靡一说。

早上,读完《占春芳》,公交上又听了王菲的《开到荼蘼》,顺便也找了其他歌手翻唱的这首歌,有萧敬腾田馥甄林宥嘉华晨宇等等。

听了一遍,发现,翻唱的都不行。其它地方还马马虎虎,主要是唱到这几句:

一个一个一个人 谁比谁美丽
一个一个一个人 谁比谁甜蜜
一个一个一个人 谁比谁容易


除了王菲,没有一个翻唱hold住这几句,听着比较别扭。

《开到荼蘼》,歌词很好。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6
声望
6497 声
银两
40061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3-6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19-4-28 16:38 编辑

二七

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杭州太守先是陈襄,后来陈襄调走,迎来新太守杨绘,杨绘呆了没多久,又调走了,而苏轼也很快被调往密州。

所以最近读的词,都是一些迎送辞别唱和之词:送陈襄,迎杨绘,又送杨绘,再有自己辞别。

这一些词,大都平淡无奇。

但从这些迎送词中发现,宋代迎送、应酬官员,都必不可少的有官妓。

这是从唐代沿袭的风气。

古代出外做官,说“宦游”,这个“游”字,可以说很符合实际了。

苏轼从杭州调任密州,一路自然就开启了旅游模式。

从杭州一路湖州啊,苏州啊,松江啊游过来,看看景,访访友,喝喝酒,作作诗。

《阮郎归·苏州席上作》
一年三度过苏台。清尊长是开。佳人相问苦相猜。这回来不来。
情未尽,老先催。人生真可咍。他年桃李阿谁栽。刘郎双鬓衰。

这首词是到苏州时做的。苏轼是个名人,自然都有当地官员设宴招待,宴会上也自然有官妓。

这次是苏轼一年之内第三次来苏州,前两次应该是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差公干时经过苏州,而这一次,是往密州上任时经过苏州。

席上有一名官妓说:“这回来不来?”意思是,你这回去北方密州上任,不知道还会不会再来。

显然,这名官妓是跟苏轼相熟的,或许前两次苏轼来苏,她都在陪。

“这回来不来?”这样的白话入词,效果却很好。

“佳人”对苏轼有情,而且真挚。

苏轼的回答就很令人感慨了。谁知道还能不能回来,也许有一天回来时,已是“双鬓衰”。

还有一首词:

《醉落魄 ·苏州闾门留别》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这首词也许跟上一首是同一时间,写同一个官妓的。

“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世态炎凉,却也尚有慰藉。

这两首词中的情感,是最近看过的这些迎送唱和词里,最真挚的了。

当然,词中虽美好,现实并不一定美好,也许苏轼和官妓之间不过是逢场作戏。

但我还是愿意相信词中的美好,因为我读史书和读文学作品的态度不一样。

读史书,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读文学,我愿意以最美的善意来体会。

记得电影《一代宗师》中有一句台词:“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中人 ”。

我愿意相信那个说出的这句:“这回来不来?”的人,就是个性情中人!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6
声望
6497 声
银两
40061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3-9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八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樽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与苏轼有关,忘记名字,也忘记内容,只记得其中一句词:“斜照江天一抹红”。

那时看不懂苏轼,哪怕是电视剧中的苏轼,也看不懂苏轼的词,但就是莫名地记住了这一句词。

以至于直到今天,一提起苏轼,最先想起的,除了《水调歌头》,就是这这句词。

小时候还看过一部电视剧,《情剑山河》,讲李煜和赵匡胤。

看《情剑山河》记住了李煜的《虞美人》。

当年看《情剑山河》,看得很入迷。然而,不幸的是,那时90年代,老家农村供电不足,几乎每天都要停电。在电视剧放最后两集那天,又停电了,结局没看到。郁闷了好几年,也没机会再看到重播。

再过多年以后,网络发达了,可以找的到当年的电视剧,可以把当年没看过的结局,再补上了。

可是,我却失去了兴趣,始终没有看最后两集。

就像去年,网上找到了心心念的当年看过的忘记名字的一部科幻小说,却突然失去重温的兴趣了。

对我来讲,所谓的情怀,不过如此。

也许,我是个喜新厌旧之辈。

苏轼开始写词比较晚,要晚于他开始写诗好多年。

苏轼开始写词,并非豪放。

苏轼从杭州通判,调任密州太守。

从江南到了北方的山东。密州离我老家算是挺近的。

苏轼就是从密州才开始写豪放词的,他写的第一首豪放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或许是北方的环境才造就了词的豪放。

苏轼来密州过的第一个元宵节,一个与江南不同的元宵节。他写了一首词:

《蝶恋花 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上阙写回忆杭州的上元节,下阙写眼前密州的上元节。"帐底吹笙香吐麝"对比"火冷灯稀霜露下",天渊之别。

寒冷贫困的北方,怎能比得上温暖富饶的江南?更何况苏轼到任的密州,刚经历了灾慌。

我也已在江南工作生活了十几年,虽然老家的冬天很冷,但我依然更喜欢老家的冬天。

我喜欢山东的冬天,可能跟许多人的理由不太一样。

老家一到冬天,树叶全部凋落,草也早已枯萎,一眼望去,一片苍茫,几无生气。而江南的冬天不一样,虽到冬天,依然绿树成荫,绿草悠悠,生机不熄。

妻子不喜欢我老家的冬天,说太冷,说没有生气,树都光秃秃的。

我与她相反,我觉得,冬天要有冬天的样子,就要冷,就要没有生气。

我喜欢老家光秃秃的冬天,没有生气的表面之下,蕴藏积蓄着无尽的生气。

说的文艺一点儿,就是老家的冬天有一种苍凉、净化之美。

我的感受不重要,重要的是苏轼在北方写了第一首豪放词,心里也算有点小得意,他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谈到这首词:

所索拙诗,岂敢措手!然不可不作,特未暇耳。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荻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写呈取笑。

信中的“小词”,就是指《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得意地说“亦自是一家”,后面还加了个“呵呵”。

我儿刚过周岁,生在江南,还没有带他回山东老家,过年时因觉得老家冬天冷,暂时不带回去过年。

我儿大约有个山东的胃,不喜吃米饭,最喜吃馒头,不喜喝白米粥,却喜欢喝玉米面稀饭。

我儿正是呀呀学语之时,近来,我每天读苏轼,常读给他听,于是,每晚饭后,当看到我拿起书,他便会用手指着我的书,用他并不清楚的声音,不停地叫着“苏轼苏轼……”。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9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武林盟主

折腾梁迷平台的

积分
49161
声望
40444 声
银两
431119 两
回帖
11961
精华
11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11-21

宣传大使书编十年坚守同心圆

发表于 2019-3-9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会不会叫得比爸爸还清楚

你另类晒娃、说情怀的方式优秀
家园还有哪些密码不记得人可以找我还原密码232790139@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6
声望
6497 声
银两
40061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19-5-25 16:23 编辑

二九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其实,这个“老夫”,按周岁算,当时也只有38岁而已。

在密州,苏轼还写了另外一首著名的《江城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想,之前在温柔乡般的杭州,他可能并不容易梦到亡妻,是在贫困寒冷的密州才容易做这样的梦,才能写出这样的词。

苏轼来密州后,词风一变,写出了好多名篇,除了这两首《江城子》,还有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在齐鲁大地,写下这么多名篇,让我觉得很开心。

没错,我这就是硬扯联系,密州离我老家尚有100多公里呢。不过还是与有荣焉。哈哈。

我在上海的松江区,工作生活了许多年,特意去了解了一些松江的历史,甚至还买了一套《松江县志》。

我是觉得,在一个地方生活,最好是多了解一下该地方的历史风土等等,否则,生活在这个城市和生活在那个城市,又有什么区别呢。

《松江县志》太厚了,没看完,我就又离开了松江,现在还隐约记得其中的一点内容。

县志中有列过一些民国时期松江县的中学课程,有一项让我印象深刻:

民国时的地理课,第一学期,是要学本地即松江本县的地理,第二学期即是本省的地理,再一学期是中国地理,再来是世界地理。

我觉得这个地理课程设计的很合理,至少比我上学时的地理要合理(不清楚现在的地理课怎样)。

先是学习本地的地理,熟悉本地的山川河流草木,一来是都在身边,容易接受和理解,因为了解,也容易更加热爱一方土地,再来也是循序渐进,由小及大,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

苏轼从杭州调任密州,是他自己要求的,因为当时弟弟苏辙在济南任职,他想离弟弟近一些。

苏轼到了密州,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多名篇,除了我扯的与环境有关,也跟他的思想变化有关。

密州灾荒之年过去了,苏轼也算是有了些成绩,不用像刚来时那么苦,该有一些娱乐了。

密州有个旧台子,苏轼找人修葺一新,可以时时登台饮酒赏景,苏轼把这事写信跟弟弟说了,并请弟弟给这个台子取个名。

苏辙就将这个台子取名为“超然台”,并写了一篇《超然台赋》。

这《超然台赋》,我并没有细读,因为苏辙没有去过超然台,赋中所写全凭想象,以及苏轼的描述。

苏轼作过一首词: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此时苏轼的心境与初来密州时,已经完全不一样。

苏轼还写过一篇《超然台记》,摘录一段如下: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在密州呆了一年,人长胖了,原来的白头发也慢慢反黑了。

写得是身体上的变化,主要还是思想心态的变化。

看看!齐鲁大地,还是挺养人的!

然而,在密州过了两年,又被调山西。

要先回汴京述职,可是回到京城,要面圣,但有人阻止苏轼面圣,在皇城脚下,皇上却没见着,又改调徐州去了。

还没读到苏轼在徐州作的词,只读到他从密州回汴京路上的词。

从密州回汴京,要经过济南,然而,当时苏辙已不在济南,回京了。

《浣溪沙·荷花》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


这首咏荷花的词,网上大都说是苏轼在安徽颖州写的,我读的这个版本,考证是在从密州回汴京经过济南时写的,写的是大明湖的荷花。

我自然愿意相信这是在山东济南大明湖畔所写。哈哈。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6
声望
6497 声
银两
40061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3-15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19-5-25 16:19 编辑

三十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簌簌无风花自亸。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柁。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此词中“山青一点横云破”让人印象深刻,就如同之前的“斜照江天一抹红”。

喜欢类似的词句,却说不出好在那里,还是因为自己理论较差,无法道出个一二三。

苏轼从密州到徐州,也是运气不好,初到密州,适逢当地灾荒,刚来徐州,又是久旱不雨。

运气也并非完全不好,来到徐州,苏轼带人求雨,结果雨还就真下了。

天降甘霖,求雨应验,自然要还愿,还愿途中,心情舒畅,一口气写了五首《浣溪沙》: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其一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其四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其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第四首《簌簌衣巾落枣花》,都很熟,中学课本学过。

除了第四首,我还喜欢第二首。

苏轼在徐州时,已年过四十,此时的心态,较在密州时,有了些许的变化。

《南乡子·自述》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这首自述,体现其时的某种状态,“自觉功名懒更疏”,“占得人间一味愚”。

而最能体现当时心境的,大约是这首:

《永遇乐·徐州夜梦觉,北登燕子楼作》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这首词写的是苏轼在燕子楼住宿,梦到燕子楼之前的主人——唐代名妓关盼盼——后所作。

苏轼在密州做了一个梦,写出了《十生死两茫茫》的名篇。徐州又做一梦,又写一词。

此词也算是名篇佳作了,尤其是下阙,令人想到《兰亭集序》中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近几年,每每读到《兰亭集序》以及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总是几欲堕泪,并不矫情,自觉这些年,有些懂得了这千百年来相通的情感,王羲之和苏轼是相通的。

药师姐说我另类说情怀。的确,我看书谈书的角度,也许是另类了一些。以致跟人谈书时,有人会说我并没有读到某本书的精髓。

所谓的某本书的精髓是什么?我不认为有统一的答案,即使是作者本人,也不能给一个明确的答案。

比如说读书时读到鲁迅的《故乡》,重点课文,背诵,解读,阐释到吐,所以当年,我也会说《故乡》是好作品,但内心里并不觉得。

相反,毕业多年后,恰恰是忘记了当年老师及教学大纲里的那些解读阐释以后,我却才真正的意识到了《故乡》是个多么优秀的作品。

但是,你让我现在说一下《故乡》优秀在哪里,一来我理论差,说不出。二来,也不必说清楚,说清楚了,不就做了当年老师和教学大纲做的事了吗?

我会继续我的另类。

比如说,这几天读苏轼在徐州写的词,我就想起了十年前租的房子附近的一对开小饭馆的徐州夫妇。

不过,想想,还是不展开了,思路发散的有点离谱。

《千秋岁》
浅霜侵绿。发少仍新沐。冠直缝,巾横幅。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黄菊。秋露重,真珠落袖沾余馥。
坐上人如玉。花映花奴肉。蜂蝶乱,飞相逐。明年人纵健,此会应难复。须细看,晚来月上和银烛。


这其中有一句"花映花奴肉"来源大约是杜甫的"红颜白面花映肉“,这里的“肉”,很有意思,现代人来看,简直是太直白,太粗俗了。可是,现代人形容那些年轻貌美的演员,不也用的是“小鲜肉”吗,都是一个意思和用法。

"花映花奴肉",“花奴”是唐代的汝南王李琎的小名。提到名字,前段时间看的《汉书》中,东方朔,字曼倩。隽不疑,字也是曼倩。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6
声望
6497 声
银两
40061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3-20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一

苏轼在徐州没几年,就又被调湖州,初到湖州,他写了《湖州谢上表》,此表成为“乌台诗案”的导引。

对乌台诗案,经常听到,但因为历史较差,并不熟悉,只知道是文字狱,还有就是苏轼的才华太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苏轼来湖州两三个月就被逮捕进京,做了100多天的牢,出狱后,被贬黄州。

高中时,有许多同学读余秋雨,读《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热议。

鉴于我一直以来的逆反心理,越是热议的事儿,我越不爱参与。就读书而言,高中时同学间疯狂地读金庸琼瑶,我能终高中三年,一本金庸琼瑶未曾读过。对热议的余秋雨自不例外。

直到大学后,读余秋雨的人少了,我才开始看他的书。

最开始读余秋雨的书,还是被他震住了,觉得写的很不错。

印象最深的有两篇:《苏东坡突围》和《一个王朝的背影》。

说实话,我在大学时代,读书不多,水平也很低,并没办法深刻地理解。

比如《苏东坡突围》,当年对苏东坡的了解,仅止于课本上学过他的几篇诗词和文章。

后来,读的书慢慢多了,开始不喜欢余秋雨的文章了。

《苏东坡突围》一文的最后一句话: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的文章中,经常有类似的句子。

当年读书少时,看到余秋雨文章中类似这样的句子,常常会被震住。后来读书多点儿了,发现恰恰是当年震住我的类似这种句子,就是我后来不喜欢他的原因,觉得这样的句子,太过一惊一乍了,没什么意思。

苏轼初到黄州先是暂住在定慧院里,在这里,他写了一篇佳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来黄州后,佳作不断。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历来有三种断句法:

一、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二、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三、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第一种是对应章质夫词的断句,但并不通顺。第二种是我看的版本的断句,也通。第三种大概是常见的断句。

我认同第三种。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6
声望
6497 声
银两
40061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二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始创者苏轼,现代人又演化出“昨日黄花”,也不能算误用,只能说是语言的发展,用的久了,也便成了事实。

词中,“今日”是重阳节,“明日黄花”指重阳节以后的菊花,很快就要凋零了。

想起另一句被今人误用的诗句——“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句出自元稹悼念亡妻的诗,诗中原意是怀念亡妻,同贫贱共患难过的夫妻,一旦永别,尤为悲哀。如今大家理解的意思却完全不同。

不过,也不用太过于纠结是否误用,时间会给出答案,也许对的成为错的,也许错的也成对的。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词中写了黄鹤楼和鹦鹉洲,去武汉时,朋友带我去过黄鹤楼,不出所料的失望。同一天,还让朋友请吃了武昌鱼,就是因毛主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结果,武昌鱼也不好吃。

在徐州,求雨成功后,苏轼一口气写了五首《浣溪沙》,在黄州下雪,又写了五首。

我不懂诗词格律,是不是因为《浣溪沙》这个词牌,填起词来比较容易。哈哈。

《浣溪沙·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 》

其一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其二
醉梦醺醺晓未苏。门前辘辘使君车。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清香细细嚼梅须。
其三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其四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其五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这五首词的水平,我感觉不如在徐州的五首,尤其是五首用了同样的韵,连字都一样。

第三首给我的印象深一点儿。

这首是感激太守徐君猷向朝庭推荐自己,“揽桓须”用的是谢安和桓伊的典故。

《晋书》:
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肉,而会稽王道于昏醟尤甚,惟狎昵诌邪,于是国宝谗谀之计稍行于主相之间。而好利险诐之徒,以安功名盛极,而构会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笋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抚笋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苏轼用典的意思,是说徐君猷向朝庭举荐他,就如以前谢安因小人搬弄是非而见疑于皇帝,桓伊能当着皇帝的面为谢安说话。

我的关注点在于桓伊在皇帝和谢安面前,为谢安说话了以后,谢安的表现。

谢安一感动,流泪不说,竟当众"捋其须",捋了捋桓伊的胡子!

谢安的举动,让我想到了李世民。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了兄弟后,来见李渊,做了个不可描述的动作——“世民跪而吮上乳”,不知此动作有什么含义。

好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在盛夏,否则这动作还不那么简单,还要先脱衣服。哈哈。

古人真是有趣。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687

回帖

2956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2956
声望
2254 声
银两
16663 两
回帖
687
精华
10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11-12-9
最后登录
2024-3-23
发表于 2019-3-21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6
声望
6497 声
银两
40061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19-5-25 16:06 编辑

三三

苏轼到黄州之后,才开始叫苏东坡。

苏轼是陶渊明的粉丝。

《江城子》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苏轼词中说陶渊明是他的前生。

苏轼的文字和陶渊明的文字,读起来有区别。

具体的区别,我说不好。凭感觉,苏轼是“随遇而安”,而陶渊明是"随心而安"。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及“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这两首词是苏轼“随遇而安”的写照。

到密州是一个转折,到黄州又是一个转折。

《南歌子》
日出西山雨,无晴又有晴。乱山深处过清明。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
尽日行桑野,无人与目成。且将新句琢琼英。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


“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让我想起苏轼写的另一句话——"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苏轼在诗文中会说他是“闲客”“闲者”,陶渊明却不会在诗文中强调他是“隐者”。

苏轼词一套三本,看完了第一本,人生轨迹到了黄州。

想要暂停一下,暂时不再看剩下两本。一个人写了一生的词,不想用仅仅几个月时间把它一口气读完,多留下些时间,留待日后再品。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6
声望
6497 声
银两
40061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7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四

《浮士德》,巨著,这本书歌德几乎写作了一生。

整本书十之八九没有看懂。

要补充的东西太多,比如圣经,比如希腊神话,这两部分对我来讲几乎是零。

说两点,跟《浮士德》有关,也或许没关系。

一是爱情。《傅雷家书》里,傅雷跟儿子说:“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选择。

年轻时,或许好多人不太会认同傅雷的爱情第二的说法,现在的我是完全认同。

爱情并非不重要,排在第二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是复古。一代又一代的人想复古,觉得古代好多东西是好的,觉得过去的东西才是纯粹和美好的。

我不喜欢复古,这几年甚至连怀旧,都不太爱怀旧,有了小孩,就更加不爱怀旧了。

每个时代的人几乎都有好多会报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可是自问一下,如果让你回到过去,回到古代,你真愿意吗?

就好像好多人羡慕陶渊明的生活和境界,但真让你过像他一样的生活,你愿意吗?

不薄今人爱古人或许是正确的做法,但是喜新厌旧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浮士德》虽十之八九没看懂,但能看懂十之一二已然是有所得。

看书就是要看不能完全或者一下子就看懂的书,一眼就看懂的书,不是太有看的必要。

近些年,我并没有再看茅盾文学奖之类的书,就是因为对现在的我而言,这类书大多一眼就看懂,在我的眼里,是属于可看可不看的书了。

然而,这两天,又找出了宗璞的《野葫芦引》系列,决定重温一遍。原因是,等了许多年的最后一本《北归记》已经与去年完成,这一系列也算是完结了。

这系列四本,在大学时接触,一直到现在十几年了,终于等到了结局。

已经下单港版的《北归记》,因为大陆版是有删节的。

读《北归记》之前,要把其它三本从头再读一遍。

其实,《北归记》是否删节对我来说也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即使读了没删节的,我也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也依然会是一看就懂。

这就是我说的,属于可看可不看的书。

但是还是决定从头看一遍,也还是买了未删节的,是出于对宗璞先生的尊重,以及十几年来对该系列的一个情怀,毕竟当年我是如此是喜爱它们。

《野葫芦引》第一部《南渡记》,故事开始于1937年7月7日的北京城,卫葑和凌雪妍在芦沟桥的炮声中举行婚礼。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9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武林盟主

折腾梁迷平台的

积分
49161
声望
40444 声
银两
431119 两
回帖
11961
精华
11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11-21

宣传大使书编十年坚守同心圆

发表于 2019-4-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继续吹 发表于 2019-4-7 11:32
三四

《浮士德》,巨著,这本书歌德几乎写作了一生。

赞同点较多。期待解读野葫芦引
家园还有哪些密码不记得人可以找我还原密码232790139@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9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武林盟主

折腾梁迷平台的

积分
49161
声望
40444 声
银两
431119 两
回帖
11961
精华
11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11-21

宣传大使书编十年坚守同心圆

发表于 2019-4-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继续吹 发表于 2019-4-7 11:32
三四

《浮士德》,巨著,这本书歌德几乎写作了一生。

赞同点较多。期待解读野葫芦引
家园还有哪些密码不记得人可以找我还原密码232790139@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6
声望
6497 声
银两
40061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12 2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港版《北归记》终于到货,晒一个。
IMG_20190412_202621.jpg
IMG_20190412_202531.jpg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6
声望
6497 声
银两
40061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15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19-4-15 14:27 编辑

三五

上一次看《南渡记》,差不多是十五年以前了,内容基本已经全忘了。

古人有“衣冠南渡”一说,不过就是美化而已,就像是唐玄宗逃蜀,也要说是“幸蜀”。

《南渡记》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北平沦陷,明仑大学南迁到昆明。这段历史的原型就是著名的西南联大。

当年非常喜欢宗璞的文笔,现在再看,感觉还是挺好,她有着女性作家普遍比男性作家要好的——细腻,准确地说是细而不腻。

药师姐说的解读,就不解读了,一眼望穿的书,可以解读的东西并不多。

简单说一个点,就是碧初送小娃进医院做手术那一段,让我很有感触,可能是有了小孩的原因吧,看到孩子生病进医院就心疼。

还是这一段,碧初送孩子进医院,找了最好的医生给孩子做手术,可是赶巧有一个日本女人的小孩也是同样的病,也是急诊,也要找最好的医生,于是医院里就有了碧初跟日本女人争医生的一幕。

这一幕无非就是想表现,北平陷落,沦为亡国奴的中国人的悲哀,在自己国土上看病还要日本人优先。

碧初这还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普通的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事实上,这一段,我觉就写到这就可以了,表现的很充分了。而作者又加了一段,就是做完术住院时,日本小孩跑到小娃病房玩,拿着玩具枪对着小娃开枪,嘴里还用汉语说着“亡国奴”。

诚然,这样一写,亡国奴的悲哀表现的或许更进一层,但我是觉得没必要写这么多。

写到争医生就足矣,退一步,写到日本小孩对着小娃开玩具枪就足矣,不必写边开枪边说“亡国奴”,总觉得不必写这么刺激。

没错,就是不要这么刺激,就像电影《金陵十三钗》里,日本兵强暴的戏,我认为也不必拍的那么刺激一样。

这样的刺激并不见得能收到更好的表现效果,至少从作为读者和观众的我来讲,可以有比这么刺激更好的表达。

比如说,下面这一段,吕贵堂带着几个孩子去溜冰的描写。

{两个男孩跑到冰上,两个女孩顺堤岸走开。贵堂牵着小娃的手不放,在冰场边上走。一个女学生,身穿红外衣蓝长裤,头戴白色扁圆绒帽,看来还是初学,推着一个小冰车免得摔倒。她看见小娃仰头说话的小模样儿,滑过来做手势请小娃坐那小车。那是几根木条钉成,孩子们常玩的。她和气地看着小娃又看着贵堂,笑容十分柔和甜美,小娃也笑着,他很想坐,抬头征求贵堂的许可。

    “来,来吧。”那女子说话了,声音仍很柔和,但语调很怪,贵堂蓦地发现,这是一个日本人,他象被什么丑怪的虫咬了一口,急忙牵了小娃的手走开。

    日本人势必有同伴,贵堂着急回家,又不好大声叫。在堤岸上站了一会,见玮玮和无因往女孩那边去了。又一会儿。四人高兴地跑过来。“这里有日本人。”贵堂悄声说。气氛一下子沉重起来。

    吕贵堂忙把他的小小队伍带回家。一路上想着那日本女人柔和的目光,不禁想宅中女眷从来没有这样看过自己,这当然因为日本女人还不会看中国人的身分。他苦笑,又为自己居然敢挑剔宅中女眷而惭愧,“别怕,别怕。”他尽责地哄着小娃。}


是的,对于我来讲,这一段带给我的感受,比医院一段更深。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6
声望
6497 声
银两
40061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19-5-25 15:59 编辑

三六

“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

这是《东藏记》开头第一段,就一句话。

《野葫芦引》系列,这么多年了,其它几乎所有的内容都不记得了,但这句话,一直都记得。

多年后再读《东藏记》,看到开头这一句话,马上回忆起了当年第一次看此书的时光。

那时是我最好的年华。

《东藏记》里也是他们最好的年华:峨、嵋、玹、玮、无因、无采、颖书、慧书……

今天,书大概看了有三分之一,有一段印象深刻,就是碧初剪头发。

一家人迁到昆明乡下,居住环境差,生活也有些拮据,原来算是大家闺秀的吕碧初,要照顾一家人,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打理头发,只好把一头长发剪掉了。

之所以印象深刻,是想起了我中学时,母亲剪长发。

母亲当然不是什么大家闺秀,不过年轻时也很爱美,一头黑密的长发是她的骄傲,总是结成粗粗的一个大辫子。

中学时,具体初中高中记不清了,只记得我当时住校,有一次周末回家,猛然发现母亲把长辫子剪掉了!

母亲说她也舍不得,可是整天下地干活,忙的没时间打理,再加上年纪也越来越大……

我伤心了好多天!从那时,发觉母亲真是开始一天天老去了。

每天例行读一首诗词,今日读到秦观词:

《画堂春》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下片“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这三句写的极好。

叶嘉莹先生解读,说“柳外画楼独上”,《花间集》中的一众诗人或许也能写出来,但“凭栏手捻花枝”就不是一般的作者所能写出的了。

“凭栏手捻花枝”已然是好句,但下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晖”才是神来之笔。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不知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好多人理解的是一个佳人手里拿着一支花,然后又把花放在桌上或地扔在地下,看着斜阳。《唐宋词鉴赏词典》里配的古人画的图,也是这样的。

如果是这样,那“放花无语对斜晖”称不上神来之笔。

叶嘉莹先生的理解,手捻花枝,捻的是未折下来的花枝。放花,也不是把折下的花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上,而是放开花枝。

主要的差别就是在这花枝,本是已经折下来拿在手里的,还是仍在枝头。

前者的意境差后者远矣。

叶先生说:“在这种对花之多情深惜的情意之比较下,我们就可以见到一般人所常常吟咏的‘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情意,是何等庸俗而且鲁莽灭裂了。”

先生说,秦观有一种“特美”,就是有一种特别的美。

常常引用叶嘉莹谈诗词的文字,感觉她总能说到我心里。

就冲这句“放花无语对斜晖”,决定以后有时间一定要好好读一遍秦观的所有词。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回帖

47

积分

入住家园

积分
47
声望
40 声
银两
248 两
回帖
6
精华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19-4-25
最后登录
2019-6-2
发表于 2019-4-2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6
声望
6497 声
银两
40061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28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七

《东藏记》读完。

最好的年华少不了爱情。《东藏记》里有几对爱情的描写,中规中矩,并无多少闪光之处。

文学作品里,爱情最难写。

《南渡记》里吕清非之死,算是大义凛然。

《东藏记》里也有死亡,仉欣雷死于意外,凌雪妍死于意外,这样的处理太意外。不是说不能死于意外,只是都写成死于意外,或许草率了。

当然,也许仉欣雷、凌雪妍在作者都是有原型的,原型便是如此。战乱年代,意外的机率也更大。

还有一个李宇明之死,死于延安整风,是侧面描写。这个死亡不意外,但听闻李宇明之死后,卫葑凌雪妍夫妻的表现,作者刻画的并不好,我觉得。

尤甲仁、姚秋尔夫妻,据说是影射钱钟书夫妻,宗璞把他们写得刻薄之极,狠狠地讽刺挖苦了一番,许是因为钱钟书与冯友兰的恩怨。

对于此事,有人指责宗璞,也有人支持。

谁是谁非,我并不在意。我在意的是人们几乎把钱钟书及杨绛造成了神,我是比较反感把人造神这种事的。

微博啊朋友圈什么的,每到一定时间,常会转发一些杨绛的名言之类,事实上,好多都并不是杨绛写的。

类似的,前两年,余光中去世,朋友圈又是一通转发悼念之类的,好多人转发了《写给未来的你》,感叹大师写给孩子的话。事实上,《写给未来的你》并非余光中的作品。

真正读过余光中的书的人,应该能看出来《写给未来的你》这样的文笔,显然不是余光中的风格。

对于这类人,我也要刻薄地说一句——没文化真可怕!

说回钱钟书夫妻,我对他们私下的人品并不感兴趣。对于作家,就读他的作品就好。

钱钟书我仅读过《围城》,觉得一般。杨绛我仅读过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觉得很好。

说回《东藏记》,十多年前读时,感觉非常非常好,常常有机会就向别人推荐。

如今重读,已然能看出其中的优缺,离一流小说还有很大的差距,也不会再动辄推荐了。

不管怎样,下一步,继续《西征记》。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687

回帖

2956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2956
声望
2254 声
银两
16663 两
回帖
687
精华
10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11-12-9
最后登录
2024-3-23
发表于 2019-4-28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想去搜索一些宗璞、冯友兰的狗血,忽然发现宗璞的女儿冯钰很漂亮。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11-22 00:05 , Processed in 0.07422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