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春水煎茶

[梁羽生版本] (录入)【增订版】名联观止(求校对)

[复制链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六七 陈铭枢挽胡汉民联
          
  政坛人物,往往因恩怨纠缠以及政见不同等原因,而有借挽联来发议论的。这类挽联我在《挽孙中山联》一文已谈过几副,现在再谈一副陈铭枢挽胡汉民联:
  
              毁誉未必事为凭,试看相忌者,欲公速殁;相附者,
              欲公永存;相劫持者,则欲公实殁而名存;惟念本身存殁,
              业经历尽辛酸,公犹难补破缺河山,谁更擎天撑半壁?
              仁智皆由人所见,回忆民族论,与我略同;民权论,
              与我小异;民生著论,尝与我争同以竞异;但期后世异同,
              当今有能辨别,我亦遇到艰危棋局,却曾挥手挽全盘!
          
  陈铭枢、胡汉民均系国民党要人,胡曾任代理大元帅(代孙中山),陈在北伐时亦曾任军长及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要职。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胡任立法院长,陈则脱离国民党,与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等人组织“福建人民政府”,事败后逃往苏联(一九三三年九月事)。胡在一九三一年亦曾因与蒋介石争权,被囚禁。释放后在广东策动陈济棠反蒋,另成局面,对抗“中央”。此为联中有关政治方面的本事。下联则是陈自言在“三民主义”方面,与胡的异同。“艰危棋局”云云,则除了字面的“本义”之外,尚有“本事”,胡汉民好下象棋,据说是因与某名手下棋,苦思过度,患脑溢血而亡的。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六八 蔡锷扶病挽黄兴
   
  刘揆一长联中提到“克强早逝,松坡云亡”。“克强”是黄兴的字,“松坡”是蔡锷的字。他们两人和袁世凯都是在同一年——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死的。
  
  蔡锷在云南成立讨袁护国军时,黄兴在美国考察,闻讯决定回国,参加讨袁。一九一六年六月,他经日本抵达上海,讨袁战事早已结束,袁世凯刚好在他返抵国门之前气死新华宫(六月六日)。而蔡锷亦因积劳成病,待袁一死,他就要赴日就医去了。黄归、蔡去,黄只赶得及给蔡送行。
  
  黄兴抵沪后不久,因胃溃疡病复发,致使胃血管破裂,十月三十一日卒于上海,享年不过四十二岁。噩耗传至日本,蔡正在九州福岗医院养病,闻讯痛哭失声,扶疾亲撰挽联云:
  
        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
        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
   
  不知蔡锷是否因为痛失良友,悲伤过度,病势加剧,到了十一月八日那天,距离黄兴之死不到十天,他也病逝福岗医院了。他更年轻,终年不过三十五岁,康有为撰一挽联,合挽黄、蔡二人。联云:
  
        十日死两贤,天下事可知矣;
        千钧击一发,后来者其念诸!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六九 谤满天下 泪满天下
   
  于右任挽黄兴联云:
  
              谤满天下,泪满天下;
              创造共和,再造共和。
          
  黄兴是孙中山先生的副手,在辛亥革命时期,“孙黄”是并称的。身为革命领袖,自是难免“谤满天下”,此联上比的意思和后来邵力子挽孙中山联的“举世崇拜,举世仇恨”意思相类。武昌起义后,黄兴被推为革命军大元帅;在倒袁运动中他又曾在南京担任讨袁军总司令(一九一三年七月),失败后流亡日本,虽未参加孙中山重组的“中华革命党”,但仍与孙合作讨袁。因此推翻袁世凯帝制之功虽然是成于蔡锷,但他也是曾出大力的。这是此联下比“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本事。
          
  老同盟会员刘天囚挽黄兴联云:
  
              甲也为先生友,乙也为先生敌,丙也与先生叛离,
              丁也得先生亲信,三三两两,幸当大会齐临,
              试俯首扪心,亦曾愧对先生否?
              成则受国人欢,败则受国人骂,生则遭国人猜忌,
              死则令国人悲哀,是是非非,
              直到盖棺定论,愿从头细想,果何辜负国人乎?
          
  此联对“愧对先生”的人骂得痛快淋漓,对黄兴一生行事所受到的“国人”反应,也写得相当全面,缺点是对“国人”缺乏具体分析。
        
  联中的“成则受国人欢,败则受国人骂”也是有感而发的。辛亥革命时期,黄兴担任革命军大元帅,战事曾一度失利,革命军根据地的汉口也被袁世凯手下的大将冯国璋攻下,汉口失守后,同属革命团体的光复会的某些领袖曾公开表示:“黄兴乃是败军之将,不足以当革命军大元帅之任。”“败则受国人骂”,此即一例也。
          
  谭延闿挽黄兴联云:
  
          当世失斯人,几疑天欲亡中国;
          遗书犹在箧,此行我愧负平生。
     
  一九一六年七月(黄兴逝世前三个月),谭延闿二度督湘,系经黄兴专函促劝才上任的(是否“作状”,就不得而知了),这是此联下比本事。但谭二次督湘后,到了一九一七年八月,就因恐惧北洋军的攻击而辞去所兼的湖南省省长职务,离湘赴沪。此虽是黄兴死后之事,但论他“此行”,他的确是应该有“愧”的。
     
  黄兴卒于上海,湖南旅沪同乡会举行追悼,挽联云:
  
          赤手定神州,日月重光,力毅心雄,开创华夏四千年奇局;
          大星沉歇浦,烽烟甫息,功成身死,泪随洞庭八百里横流。
     
  此联以同乡的身份致挽,文情俱茂,堪称佳构。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七〇 杨度的两副挽联
     
  黄兴、蔡锷在十日之内相继去世,杨度均有挽联。挽黄兴联云:
  
          公谊不妨私,平生政见分歧,肝胆至今推挚友;
          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自古困英雄。
     
  杨度、黄兴是湖南同乡,又曾同在日本活动,两人交谊极深,孙、黄合作且是他促成的。我在《杨度挽孙中山联》一文已有述及,不赘。上比的“挚友”二字,绝非泛语。但在政见上,杨是主张君主立宪的,直到他写这副挽联时,仍未放弃这个主张。但政见虽然不同,杨度对挚友还是备加推赞。这副对联可说是写得文情俱茂,而又公私分明。
  
  挽蔡锷联云:
  
              魂魄异乡归,于今豪杰为神,万里江山皆雨泣;
              东南民力尽,太息疮痍满目,当时成败已沧桑。
          
  杨度是“筹安会六君子”之首,是拥袁称帝最力的人。因而此联对蔡锷的功业颇有“微辞”。所谓“豪杰为神”“江山雨泣”“疮痍满目”“成败沧桑”,等等,大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意味。杨度这两副挽联和他在九年之后写的“能成世界能成我”的挽孙中山的联语,可说“大异其趣”。因此即使只是从他先后所写的挽联来看,也可看出他思想变化的轨迹。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361回 P381页,书上(挽孙中山联之十三) 在 倒数第二段 处死 后。
最后一句 变化而成的对 后面是 ;
现将()调整到最后,并改;为。

364 P383,其实孙中山之不能享“大年”,书上 孙 做 系

369P389 应该有愧的 一句后书上是 : 改为 。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七一 挽黄兴夫人联
        
  报载国民党元勋黄兴夫人徐宗汉纪念碑的奠基典礼在安徽宜城县隆重举行。徐宗汉原名佩萱,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一九〇七年参加同盟会。黄花岗之役(一九一一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在广州大南门与清军遭遇,激战受伤,只身避往河南(广州地名,在珠江南岸),见一门首贴有结婚喜联,知为同志所设的秘密机关(以喜联作标志),遂入内躲避。徐宗汉恰好在这个机关工作,于是就和黄兴伪充夫妇,掩护他逃往香港,经过这一段患难交情,终于“弄假成真”,正式结合,成为黄兴继室(黄兴元配为廖淡如。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左舜生的《黄兴评传》记有黄、徐结合之事,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
  
  徐宗汉既是广东香山县人,何以纪念碑立在安徽省的宣城县呢?那是因为她后半生的事业都在宣城之故。一九三二年她在宣城创办“开国纪元第一贫儿教养院宣城农场”,培养了许多农林牧专业人才。她逝世时,有一副她的女友送的挽联,允称佳构,联云:
  
        我亦畸零女子,不获与孤寒八百,教养同沾,花埭几低徊,
        试翻来归国胡笳,调苦终多遗剑恨;
        君真节孝完人,更参透尘世三千,去留自若,莲台如点缀,
        愿尽个添香侍女,此生聊慰碎琴心。
   
  “孤寒八百,教养同沾”云云,即指她在宣城创办“贫儿教养院”事。“归国胡笳”与“遗剑恨”云云,指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黄兴在讨袁失败后,与她偕行,逃亡日本及赴美养病事。黄兴在民国五年回国,不久就病死了。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七二 康梁的挽蔡锷联
   
  挽蔡锷诸联,自是以小凤仙那两副最为著名,但还有几位名人的挽联,也值得一述。
   
  康有为挽联云:
  
        微君之躬,今为洪宪之世矣;
        思子之故,怕闻鼙鼓之声来。

  梁启超挽联云:
  
        吾见子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天未丧斯文,而忍丧此贤耶?
   
  两联运用成语,均切合史实,而具浑成之妙。梁是康的学生,但梁联则似更胜出乃师一筹。蔡锷倒袁后,即因旧病复发,到日本就医,终于病逝福岗医院,未能生返国门。蔡锷在被袁世凯软禁时,是得梁启超之助逃出北京的,梁、蔡也是师生关系,故梁启超用老师的口吻慨叹:“吾见子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下比用反问口气怨天道不公,更把悼念之意推进一层。梁的这副挽联是当蔡锷的灵榇自日运抵沪时写的。
          
  南通状元张謇挽联云:
  
              国民赖公有人格;
              英雄无命亦天心。
          
  张謇曾组“统一党”与国民党对抗,并曾任袁政府的农商总长。不过他这副挽联倒是肯定蔡锷的倒袁之举的。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七三 蔡锷赠小凤仙联
          
  蔡锷曾先后写过两副赠小凤仙的对联,其一云:
  
              自古佳人多颖悟;
              从来侠女出风尘。
          
  其二云:
  
              此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明珠。
          
  二联均盛赞小凤仙的才貌。但据见过小凤仙的人说,她只是貌仅中姿,粗通翰墨而已。小凤仙生于浙江钱塘,其父是驻防浙江的旗人,后来家道中落,父母亡,小凤仙沦落风尘,曾在上海、南京卖笑,最后则在北京八大胡同韩家潭的云吉班“成名”。与蔡相识时(一九一五年),蔡三十四岁,她大概是十七八岁年纪。不过“才”是多方面的,并非只局限于熟读诗书;而“貌”亦是“情人眼中出西施”的。若把联意理解为称赞小凤仙的“内在美”, 则更恰当了。小凤仙是蔡锷的红颜知己,曾起过掩护蔡锷的作用,称之为“佳人”“侠女”,她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还有一件和小凤仙下落有关的事,是梅兰芳生前的秘书许姬传对电影《知音》(在香港上演时易名《倒袁秘史》)的编剧华而实说出来的,据他说五十年代初梅兰芳在沈阳曾与小凤仙见过一面,但由于小凤仙要求保密,所以梅生前一直没对人说过。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七四 小凤仙的另一挽蔡锷联
     
  小凤仙挽蔡锷那副名联:“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下联那个“悲”字亦有不同版本作“伤”字或“嗟”字的)知者极多,谈者亦不少,这里我就不想再谈了。但这副挽联并非小凤仙送到哀悼会中,而是在当时(一九一六年十一月某日)在《长沙臼报》刊载的(此联的捉刀者有易顺鼎、樊宗祥、易宗夔诸兄)。小凤仙在北京湘潭会馆缟衣祭奠蔡锷时亲手悬挂的则是另一副挽联,联云: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蔡锷死时只有三十五岁,周瑜(一七五——二一〇)享年亦不过三十六岁,其为“短命”者一。周瑜是在赤壁大捷之后死的,蔡锷是在护国军推翻袁世凯之后死的,其事亦相似,用蔡锷比“周郎”可谓极为得体。下联以蔡锷比李靖而自拟红拂,自占身份,亦甚得体。此联据说是出于罗瘿公手笔。
     
  小凤仙的下落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她嫁给一个工人,后半生一直是在社会的底层艰难度日;一说是她嫁给东北军一个姓梁的旅长。前一说法,语焉不详,提不出具体情况;后一说法则是由曾在梁府担任过短期家庭教师的赵雅娴说出来的,她教的学生就是小凤仙和那个姓梁的旅长所生的儿子。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七五 雪山关名联谁作
        
  雪山关在四川古蔺县,是川南与黔西交界处的著名雄关,它建在高山海拔一千八百多米的大雪山上,和黔西的毕节南关隔着一条赤水河,地形险峻,自古称为西蜀屏障。关的南门,有一副脍炙人口的石刻对联: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此联气壮词雄,既饶文采,对仗亦工,堪称对联艺术的佳构,但石柱题款只有书写此联者的姓名(题款是“民国十年辛酉秋九月,赤水分知事杨公石书”),作者是谁呢?
        
  以往相传,作者就是推翻袁氏帝制的蔡锷,据说是他在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率护国军从云南经黔西入川,路过雪山关时所题。但此说其实只对了“一半”。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日的《四川日报》,发表了丁天锡写的一篇文章,对此联详加考证,证实是蔡锷和朱德合作的。后来成为红军总司令的朱德,当时在蔡锷部任支队长(相当于团长)。丁天锡在泸州市图书馆收藏的《沛云堂立雪杂录》抄本中找到此联,联前有题识:“蔡松坡、朱玉阶讨袁过雪山关驻马题联。”“玉阶”是朱德的字。考朱德在民十(一九二一年)前后曾驻防泸州,丁氏的考证当是可靠的。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七六 于右任挽陈英士联
        
  陈英士(一八七七——一九一六),名其美,浙江吴兴举人,一九〇六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为孙中山先生得力助手之一。一九〇八年回上海当记者,辛亥革命时联络上海商团参与武装起义,被推举为沪军都督。因反对袁氏帝制,一九一六年五月十八日被袁世凯派遣的刺客狙杀于上海寓所(另一说则谓被张宗昌派人刺死,但张亦属拥袁者),年甫四十(虚龄)。于右任挽以联云:
  
          十年薪胆余亡命;
          百战河山吊国殇。
     
  陈氏棺木在其遇害周年时方始运抵他的故乡湖州安葬,墓在湖州南门岘山之麓。于右任又为其题墓联云:
  
          春尝秋禘生民泪;
          山色湖光烈士坟。
     
  “尝”“禘”,古代祭名,《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日烝。”陈英士的“地位”可比诸侯,因此可用“尝”“禘”二字。
     
  此墓在“文革”期间被毁,陈之遗体亦被焚。最近一期的《广角镜》杂志有徐重庆写的《陈英士焚尸记》一文,记述颇详。据该文报道,“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日,中共拨巨款,又在原地正式动工,一一依原样建陈英士墓”。现在早已修复了,原有的“雄跨亭”亦已重建于山顶。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七七 蔡元培挽陈英士联
     
  陈英士的墓道口有石牌楼,牌楼的四根石柱刻有挽联二副,其一为上述的于右任联,另一则为蔡元培撰书者。联云:
  
          轶事足征,可补游侠货殖两传;
          前贤不让,洵是鲁连子房一流。
  
  此联可作陈英士的“评传”看。陈英士早年学商,习典当业和丝业。一九〇三年曾在上海同泰丝栈当助理会计。后弃商就学,一九〇六年入东京警监学校留学,次年改入东斌学校学习军事。一九一一年夏,他与宋教仁等在上海组织同盟会中部总部,被选为庶务部长,曾担任联络上海及江浙等地的帮会与其他地方势力的工作。光复上海后,他任沪军都督,又曾组织江浙联军攻克南京。故蔡元培说他“可补游侠货殖两传”。下联则是将他比作“义不帝秦”的鲁仲连和“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这是就他在反对袁氏帝制这方面立论。
          
  据《陈英士焚尸记》一文记述,陈墓不但已经修复,且“在墓道之侧,又筑一座英士宾馆。再约书法名家挥毫,将历代有关湖州之名诗七十余首,刻石排列成‘碧浪碑廊’。陵墓整体,气势磅礴,颇为壮观”,只可惜陈墓所面对的碧浪湖已因河道淤塞,变为陆地。故该文作者颇为感慨地说:“‘山色湖光烈士坟’,‘湖光’已难现昔日粼粼碧水,‘山色’却比旧时增艳不少,烈士泉下有知,可会瞑目?”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七八 补录挽陈英士联
          
  浙江湖州徐重庆先生来函,补述当年一些名家所写的挽陈英士联,选录几副。黄兴联云:
  
              脱帜揽贤殷,早知狙伺来狂客;
              横刀向天哭,如此艰难负使君。
          
  林伯渠联云:
  
              忧国如先生有几人,沪渎起雄狮,子弟八千恣决荡;
              殉难与遯初同一例,星辰垂变象,男儿七尺付仇雠。
  
  遯初是宋教仁的字,陈英士和宋教仁都是被袁世凯派人暗杀的,故云“同一例”。
     
  胡汉民联云:
  
          其魄至弱,其魂至强,死者亦有知,豺狼当道岂能久?
          为道太厚,为身太薄,天下正多事,麟凤非祥奈若何!
     
  徐重庆先生是传记小说《陈英士传奇》(与陈祖基合写)的作者。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七九 港人挽陈嘉庚联
     
  有“爱国老人”之称的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逝世于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二日。陈嘉庚(一八七四——一九六一),福建厦门人,曾长期侨居新加坡,从事工商业,对华侨的公益事业和祖国的教育事业最为热心。他是在北京逝世的,逝世前担任的职务是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他逝世后,港九各界亦举行追悼大会,收到挽联数以百计,现选录几副,略加说明。
     
  香港厦门大学校友会的挽联是:
  
          卅年苦心,创厦大集美,矗立黉宫,总为邦家培后进;
          万人洒泪,思囊萤映雪,光分丙舍,仰瞻风范哭先生。
     
  陈嘉庚在一九一三至一九二〇年之间,先后在集美创办中小学和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又于一九二一年创办厦门大学,到逝世时止,四十年间,为了厦大的发展,出钱出力,真说得是毁家兴学。“丙舍”的“本义”是古代王宫中的别室,后世则用作泛指厅堂两旁之屋,此处则系指学校宿舍。袁枚《上尹制府乞病启》有云:“对此日琴堂之官烛,忆当年丙舍之书灯。”“车胤囊萤’,’’孙康映雪”,本是普通典故,无需解释,但据陈可焜先生说,原来陈老办厦大、建校舍,命名为“囊萤”“映雪”“博学”“同安”“集美”等楼。“厦大学生在‘囊萤’‘映雪’这些楼中住过、学习过。怀念陈嘉庚,思念厦大生活,因此才有此联语”。这真是非在厦大就读过、无法知道的了。
          
  费彝民联云:
  
              倾力兴学育才,仗义疏财,树工商界千秋良范;
              毕生爱乡报国,斥邪持正,为华侨中一代完人。
          
  这一联可说是对陈嘉庚一生行事的评价。一九三八年,陈嘉庚在新加坡成立南侨总会,支援祖国对日抗战,又曾发表严斥汪精卫附敌的言论,并曾亲自到延安慰劳边区抗战军民。这是下联的“爱乡报国,斥邪持正”的本事。
          
  《新晚报》联云:
  
              发扬少穆遗风,抗斥强梁,烈烈雷霆走精锐;
              生长延平故垒,高标志节,昭昭宝气藏光华。
          
  “少穆”即林则徐,“延平”即郑成功。据陈可焜先生来函,陈嘉庚是福建省同安县集美镇人(解放后,集美改归厦门管辖,所以说陈嘉庚是厦门人,亦可,因为以后连同安县都归厦门这个省辖市管),而在集美镇上留有郑成功部将刘国轩于清顺治十七年(一六六〇年)建造的营寨集美寨遗址。因为郑成功受封为“延平郡王”,后人便称这古营寨为“延平故垒”;并镌此四字在古营寨的门上,今仍存。
          
  李侠文联云:
  
              笃志以储材,闽峤化成资大力;
              毕生唯报国,台湾规复见遗言。
          
  陈君葆联云:
  
          四十年前,倡兴学育才,曾手创集美厦大华中,南海著声闻,
          仍指某水某山,至境息壤归故里;
          八千里外,念披荆斩棘,且慢数弦高陶朱卜式,西州遗爱泽,
          见道即家即国,几回低首悼斯人!
     
  “华中”指陈嘉庚在新加坡创办的南洋华侨中学。“弦高”“陶朱”“卜式”都是古代对国家有贡献的商界名人。
     
  又,据友人告,在港逝世、曾任教厦大的老报人刘季伯,当年亦有挽陈嘉庚联云:
  
          南平承謦欬,鹭岛受熏陶,兴学毁家,潜德幽光垂青史;
          北京主侨务,星岛传盛业,振乡爱国,丰功伟绩足千秋。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八〇 听晓山房集楹语
     
  最近得梁耀明先生赠《听晓山房集》一部,梁先生号锲斋,是香港著名殷商。他不但“懋迁有道,复揖让多文。公余恒徜徉湖山,游踪所至,必囊佳什”(引文节录自何竹平《顺德艺文集》)。去年他将历年所作的诗、词、文章以及楹语(对联)若干选辑合编,题曰《听晓山房集》。听晓山房是他的别墅,在梅窝拯溺会旁,占地万尺,高处有迎晖台,植梅数十株、兰数十盆,甚风雅。周末常有文酒之会。
     
  我这个“联趣”专栏正想多搜罗一些有关香港本地风光的联语,就让我将《听晓山房集》中所辑录的楹语介绍若干,与读者分享吧。题垆峰狮子亭联:
  
          看五岭迤逦而来,一岛重成天下镇;
          是万邦荟萃所在,数亭轻点画中山。
  
  题泰如渔村酒家联:
  
              客有携筑来,问春藏何处,试觅柳外桃边,水村山廓;
              店方新酿熟,记觞飞旧事,曾赋回塘曲槛,蟹舍渔家。
           
  又:
  
              十里故乡山,最宜勒马烟凝、新田晚照;
              一庭疏树月,尽恣钓鱼清兴、斗酒豪情。
          
  听晓山房与梅窝拯溺会相邻,锲斋有拟梅窝拯溺会联云:
  
              我来倚啸长天,问如此江山,可有诗人留句在?
              是乃济川宝筏,看载歌士女,俨同仙子踏波来。
          
  题荃湾玄圆学院:
  
              三叠响清潭,正像三教同归,流泽何分派域;
              万峰朝大帽,自教万年无改,山门共仰宗风。
          
  为了让外地的读者了解,略加注释。“三叠”,潭名,在玄圆学院旁。“大帽”,山名,大帽山系香港最高之山。
          
  听晓山房门楹:
  
              数弓地种先生柳;
              万里天连旧国山。
          
  锲斋原籍顺德容奇,他是一九一二年出生于容奇祖居的,一向关心桑梓,是重建故里容奇中学的倡导者。有题容奇中学簇秀亭联云:
  
          簇秀报新苗,百稔树人宗国计;
          回甘怀少日,卅年游子故乡心。
        
  又:
  
          画里家山,化雨更添芳草碧;
          春时门院,风光依旧木棉红。
     
  《听晓山房集》收有楹联约五十副,这里介绍的(以和本地风光有关的为主)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371回 P390上为: 不获与孤寒入百
后文为“八百”,并参照下联的“三千”,此处应为“八百”

374回 P393上: 蔡锷时亲手,悬挂的
多了一个, 去除

380回 P400 最后一行 一向开心桑梓
应为“关心”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八一 吴隐之祠堂联

    石门有一座吴隐之祠堂,是纪念晋代著名的清官吴隐之的。石门在广州市西北十五公里小北江与流溪河的汇合处,是广州近郊的风景区。“石门返照”在宋元两代即已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人多知之;吴隐之的故事,知者可能较少。为何有纪念他的祠堂在石门呢?
   
  吴隐之是晋安帝在元兴元年(四〇二年)派他来做广州刺史的,广州刺史管辖的地方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是个“方面大员”。但广州虽然富庶,“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篓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史,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见《晋书·吴隐之传》)。晋安帝就是因为历任的广州刺史多是贪官,他想革除岭南弊政,因此才派吴隐之南来。
  
  吴隐之的官船经过石门,听说石门村有个“贪泉”,凡人饮泉水便起贪念,他认为贪污与否,在于个人品德与操行,与泉水无关。他喝了贪泉,题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做了三年广州刺史,“归舟之日,装无余资”,果然是个清官。吴隐之祠堂门联云:
  
              清拟夷齐,百世闻风顽懦起;
              绩留岭海,一诗厉操士民思。
          
  联中本事,就是取自吴隐之的题贪泉诗的。
          
  在石门村中,原有明人李凤刻的贪泉碑(万历二十二年,即一五九四立,其时李凤任广东右布政使),但据徐续著的《广东名胜记·石门小景》一文所述,“因年代久远,这口井已被村中的建筑物所隐埋,现已无从寻觅”。李凤刻的贪泉碑今移放在靠近吴祠的贪泉亭内。亭是近代建筑,碑亦非原碑,而是在一九六四年复制的,原碑现保存在广州博物馆碑廊。徐续的《广东名胜记》搜罗有关的文史资料甚丰,且常有精辟见解。例如分析晋安帝派吴隐之做广州刺史的历史背景,主因为要“革除岭南弊政”,就是一例。
          
  梁锲斋也有题石门吴隐之祠堂联云:
  
              从来褒贬笔无阿,谁能烟浦沉香,后史定教教衮钺;
              莫道贪廉泉不与,我自柳亭酌茗,奚囊私欲括江山。
          
  据《晋书·吴隐之传》,吴归舟之日,其妻刘氏藏有别人送给她的沉香一斤,被吴发现,“遂投于湖亭之水”,石门附近有个沉香浦。此联上比的“烟浦沉香”就是用这个故事。下比是作者自抒怀抱,写得甚有新意,尤其是“奚囊私欲括江山”句堪称妙笔。“奚囊”即诗囊,典出《唐书·李贺传》:“贺使小奚奴背古锦囊而从,得诗则投囊中。”作者面对贪泉,自言亦有“贪念”(私欲),“私欲”是要江山风貌全都收入诗囊。这样的“私欲”也是够风雅的了。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八二 石门红棉水榭联
   
  惠州有个红棉水榭,许多香港游客曾在那里住过;石门也有个红棉水榭,是当地名胜之一,我可还未得有机会前往一游。据徐续《广东名胜记·石门小景》一文记述,它的位置在钓鱼台下面,“这座建筑物傍岸的一边,木棉高耸;临水的一边,枕着江流。当中一座敞厅,四周绕以月台,有石栏拱护。它与钓鱼台虽同是傍水建筑.但一繁一简,互相资借,恰到好处。置身红棉水榭,晴峦耸秀,杰构凌虚,十里江流,尽归画轴”。水榭有两副对联,写得都不错。其一云:
  
        万古奇观,灵洞石门香浦月;
        四时妙趣,红棉翠柳碧荷天。
   
  徐续评联云:“上联是从远处看,下联是从近处看。园林贵在得景,无拘远近,红棉水榭恰好具备这个优点。”评论得当。、
  
  另一联云:
  
        花映夕阳红,点缀石门无限好;
        水浮秋月白,依稀香浦有余晖。

  此联写景虽较空泛,亦具意趣。两联均有“香浦”,即上篇谈及的那个在石门附近的沉香浦。
  
  钓鱼台亦有一联:
  
        谁是临渊思结网;
        非关钓国始垂纶。

    此联似稍嫌“造作”,钓鱼者多志在怡情,像姜太公那样志不在鱼的“钓国”者是少有的。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八三 挽阮玲玉联
        
  阮玲玉是中国电影早期的天才艺人(她开始从影时还是默片时代),也是第一个自杀身亡的女明星。在今天来说,女明星自杀事件已是司空见惯的了,但在半个世纪以前,则是绝无仅有的事。阮玲玉之死,不但当年轰动全国,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人怀念她。而她出殡的盛况,也是直到今天在同类事件中所少有的。
  
  阮玲玉生于一九一〇年,母亲是女佣,十七岁那年与富家子张达民同居,并于同年考入明星公司,主演《洛阳桥》《白云塔》等片,声名鹊起,但她的艺术天才得以光芒大显则是在一九二九年加入联华公司之后。在联华期间,她主演的《故都春梦》《野草闲花》《三个摩登女性》《城市之夜》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她是在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三月七日深夜因服食大量安眠药死亡的。据当时报载,她事前毫无厌世迹象,尚应邀赴联华公司黎民伟的宴会,席间曾谈笑自若的拥着童星黎铿和同席女友亲吻,不料当晚深夜三时就被人发现服了过量的安眠药,返魂乏术了。她死后,天津《大公报》曾刊出两副挽联,作者不详,其一云:
  
            故都春梦成追忆;
            野草闲花满地愁。
        
  嵌入她主演的片名,相当自然。虽然对仗还不算十分工整。
  
  阮玲玉因何自杀呢?表面看来是一个“三角恋爱”的悲剧;更深一层看,则是当时的封建社会加之于一个女艺人身上的精神压力所构成的悲剧。这从她遗书中的“人言可畏”四字可以见之。
  
  她在一九三二年和华侨富商唐季珊结识,其后秘密同居,引起前夫张达民的极度不满(其实她和张也只是同居关系,并非合法婚姻)。张因此和唐季珊大打官司,控告唐季珊“破坏家庭罪”。官司一打,人议沸腾,报刊争相报道,有些小报且刻毒漫骂,造成骂阮玲玉为“忘恩负义”的“舆论”,令她精神大受刺激。
  
  但在她自杀之后,广大的影迷则是同情她的,她的遗体在上海万国殡仪馆停棺四天,每日均有数万人前往瞻仰。出殡当天,行列长达十里,参加送殡人数约二十万,远在南京、杭州、苏州等地赶来参加者大不乏人,途为之塞,巡捕房要出动大批警员马队维持秩序。
     
  刊在天津《大公报》的另一挽联云:
  
          都伫看春到人间,谁知玉殒香消,转眼又春归天上;
          若说到恩将仇报,拼得海枯石烂,而今始恩怨分明!
     
  《春到人间》是阮玲玉将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片,尚未及拍制;“恩将仇报”则是阮玲玉遗书中对她前夫的谴责。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八四 挽林黛联
     
  从阮玲玉之死,不觉联想到林黛的“意外死亡”(当年法庭死因研究的裁定语)。林黛是四届亚洲影后,在影坛上的地位和阮玲玉旗鼓相当(阮玲玉虽无“影后”之称,但她当年的风头之健,亦堪称一时无两)。她们永别影坛之时,也还都是绮年玉貌。“红颜薄命”,影迷同悲。更“巧”的是,在林黛“意外死亡”的前两天,香港某报副刊有一篇谈及阮玲玉的文章,刊出了阮玲玉的遗书,两天之后林黛就死了。此事引起了当时在台湾的阮玲玉的丈夫唐季珊的感慨,对来访问他的记者说:“岂是这篇遗书触发了林黛自杀的动机?”(见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五日出版的《观察》半月刊,题为《访唐季珊谈阮玲玉之死》,另加副题“由四届影后林黛的自杀说起”。“自杀”二字与法庭的死因裁定不符,但因是原文,故不便擅改)
  
  林黛是在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七日零时被发现“意外死亡”的,出殡的盛况亦是万人空巷,足与阮玲玉相比。我曾抄下在当时报纸上刊出的若干挽联,有几副写得非常之好,值得介绍。先说一副影迷送的嵌名挽联:
  
              林月朦胧,现顷刻昙花,如露电泡影,顿教青冢埋香,
              一代红星,空剩得画中人面;
              黛烟缥缈,作诸般色相,有爱恨嗔痴,从此银坛绝迹,
              四番亚后,再难见世上仙姿。
          
  这副嵌名联,写得文情俱茂,对仗亦甚工整自然。但可惜报上只刊出联语,作者是谁则不知了。不过此联虽属佳构,而我最欣赏的还是林黛的秘书刘恩娣送的那副,联云:
  
              存一腔心,至莫可言时,落落孤怀,知所恶有甚于死;
              铲万古愁,无大不了事,庸庸流俗,笑若辈半是偷生。
          
  此联的对仗工整犹属余事,最令人激赏的是作者以最了解林黛心事的知己口吻来写林黛之死,其感情的蓄厚,寄慨的深沉,尤足令人咀嚼。挽林黛诸联,论“格调”之高,当以此联为最。联中的“一”字“万”字,“心”字“愁”字等,表面看来似犯了平仄失调的毛病,但这是对联艺术中一种特殊的“变格”,和律诗中的“拗救格”相通。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就必须在适当的地方补偿一个平声。有兴趣的请参看王力的《诗词格律》,此处恕难详论。
          
  还有一副影迷送的挽联也写得很好:
  
              真与幻分得太清,死与生了得太早,
              一曲正酣嬉,江上峰青人不见;
              妻对夫纵觉爱短,母对子应觉爱长,
             孤雏方待哺,梁间泥落燕何依。
     
  邹文怀挽林黛联云:
  
          五年共事,十载交谊,前夕尚欢谈,今朝竟永别,
          痛惜银汉星沉,白幔空留蓝与黑;
          一代艺人,四届影后,扶摇方直上,造极正高峰,
          奈何璇闺月落,华山谁炼宝莲灯?
     
  《蓝与黑》与《宝莲灯》是林黛主演的片名,但这两个片名的对仗似稍嫌牵强。还有两副挽联,写得也很不错,并录如下:
  
          (一)来去太匆匆,一代佳人,未许红尘看白发;
                死生长恻恻,千秋香岛,独留青冢向黄昏。
          (二)冤家路窄竟相逢,蓦记起秋水春云,青梅竹马;
                怨偶到头何所有,只剩下孤雏老母,碎玉零缣。
     
  第一联的“独留青冢向黄昏”出杜甫的咏王昭君诗,林黛曾主演电影《王昭君》。第二联的“怨偶”云云,则是见仁见智了。当林黛的噩耗传至台湾,阮玲玉的丈夫唐季珊在接受记者访问时,曾以“过来人”的身份表示对龙五(林黛之夫)的关怀,其言曰:“影迷们有时是毫无理智的,他们对于一个心爱的明星的死去,常会不问情由,化为一股盲目的愤怒!”这也算得是个小插曲吧。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11-23 11:41 , Processed in 0.0742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