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春水煎茶

[梁羽生版本] (录入)【增订版】名联观止(求校对)

[复制链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三〇 挽马君武联
     
  旧日中国教育界有“北蔡南马”之说,“北蔡”是蔡元培,“南马”即马君武。马君武曾历任上海大夏大学、中国公学以及广西大学校长职务,而以任“西大”校长时间最长。一九四〇年八月病逝在“西大”校长任内。
     
  当时任广西临时参议会议长的是李任仁,他以参议会名义,送了一副挽联:
  
          译著峙两雄,若论昌科学,植民权,收功应比又陵为伟;
          国家值多难,方赖造英才,匡正义,借寿不及相伯之高。
     
  “又陵”即近代翻译家严复;“相伯”是近代另一位大教育家马相伯(一八四〇——一九三九),江苏丹徒人,先马君武一年逝世,享寿一百岁。马君武终年六十岁。
          
  挽马君武诸联,以小金凤送的那副最出名,联云:
  
              抚我若亲生,慈父心肠,大人风度;
              现身而说法,桃花旧恨,木兰新辞。
          
  抗战期间,欧阳予倩应广西当局之请,曾在桂林主持改良桂剧的工作,此事是出于马君武倡议并赞助的。最出名的两出改良桂剧是《新桃花扇》和《新木兰从军》,均由小金凤担任女主角,此是下联的本事。小金凤原名尹义,闻今仍健在。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虞姬是项羽妻子,吕雉是刘邦妻子,楚汉相争之际,她们的地位是一样的。
项羽的妻子也不知道是谁,反正不是虞姬……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2207

回帖

1万

积分

积分
10106
声望
7797 声
银两
213271 两
回帖
220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0-8-10
发表于 2013-8-14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严肃的历史目光来看,这句话不正确。
对对子,地位相当是没问题的,估计梁懒的费笔写清楚。
用戏曲、电视剧的目光看,这句话问题也不大。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三一 黄帝子孙飞腾世界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是近代著名书法家,诗文均佳,而且还善于写对联。他平生所写的对联,最为人熟知的是赠蒋经国那副:“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但其他佳作还多。我曾谈过他题张良庙的一联,今天再谈他题青城山黄帝祠的一副对联。联云:
  
            启草昧而兴,有四百兆儿孙,飞腾世界;
            问龙蹻何道,是五千年文化,翊卫神州。
        
  古代传说,黄帝是乘龙升天的,当时“攀龙鳞、附龙须”想跟他升天的有七十多人。上联的寓意就是根据这个传说的。当时那些人跟不了黄帝上天,但黄帝的后代——“四百兆儿孙”已经飞腾世界了。四百兆即四亿,现在黄帝的子孙早已超过十亿了。下比的意思则是说从黄帝传下来的五千年文化,足以保卫神州。从这一联看来,他的民族意识是很强烈的。内地曾为他出《于右任诗词集》,由胡耀邦题写书名。报上发表的新闻称于右任为“爱国诗人”,这称号他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一九八四年二月十一日的《团结报》,载有篆刻家钱君匋忆述于右任写给他的两副对联,其一云:“时雨光万物;大云庇九州。”其二云:“险艰自得力;金石不随波。”大气磅礴,具见风骨。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三二 诗雄草圣足千秋
     
  于右任于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十日病逝台湾,其墓园牌坊联云:
  
          西北望神州,万里风涛接瀛海;
          东南留胜迹,千秋豪杰壮山河。
     
  “西北望神州”云云,是有“本事”的,于右任暮年思乡情切,辞世前两年,曾预作自挽歌词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又一墓园联云:
  
          齿德俱尊,更卅载柏台,以风宪护天人纲纪;
          诗文两绝,有百篇珠玉,并翰墨为世代楷模。
     
  “柏台”是古代御史台的别称,于右任曾任国民党政府的监察院院长近三十年,监察院相当于古代的御史台。于右任的诗、文、书法均足称一代名家,书法方面,尤精草书。此联下比就是说他在这几方面的成就的。
     
  另一墓园联云:
  
          革命人豪,耆德元勋尊一代;
          文章冠冕,诗雄草圣足千秋。
  
  下比也是将他的诗、书相提并论,誉之为“草圣”的。
          
  台湾时人挽于右任的对联,也录一副:
  
              名以草书传,每当绝壁危崖,获仰如椽大手笔;
              功于简史见,到处田夫野老,侈谈开国美髯公。
          
  于右任除了以草书著称之外,他的长须也是为人所乐道的(他和张大千是近代著名的两位美髯公)。此联的作者是于右任的文友杜召棠。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三三 事功不类不宜相比
          
  一位署名“余未足”的读者来信,他说他很喜欢读于右任的诗词,对于先生的为人也很佩服,因而对他身后的荣哀亦表关注。他问我:“以于右任在国民党的地位,他在台湾逝世,各方名人所送的挽联想必不少,但先生除了录于老墓园的牌坊联两副之外,挽联就只有他的文友杜召棠送的一副。是否可以多谈一两副?”我想解释一点,我在这里谈联,主要是看联语的本身是否精彩;若是挽联,则还要看是否切合死者的身份,至于致挽者的“官职”和“名气”的大小,我是不计较的。不过余君既然有此要求,我就多谈一副我认为只有“一半”是切合于右任身份的对联吧,致挽者是台湾一位名人,姓名就不必提了。
  
              党国元勋,诸葛大名垂宇宙;
              骚坛祭酒,兰成词赋动江关。
          
  我觉得上联把于右任比作诸葛亮不大恰当,这并非说于右任不能似“诸葛”的“名垂宇宙”,而是说他们的事功不相类,得享“大名”的原因也不相同。于右任是“诗雄草圣足千秋”,诸葛亮则是“功盖三分国”(杜甫诗句)而得以名垂不朽。
  
  除了事功不类,他们的地位也不同。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的丞相,刘备三顾茅庐,请得他出山,说是“如鱼之得水”;临终时又托孤与他,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对他是既“亲”且“尊”的,但于右任在国民党的地位就不同了,他虽然是“党国元勋”,国民党的“最高当局”,却是对他“尊”而不“亲”,甚至有时连“尊”也忽略的。
     
  余君既然喜读于右任诗词,想必知道于右任曾因某次“受辱”事件而写的一首词。事情发生在抗战末期的一九四四年四月,当时于右任住在重庆西郊的歌乐山老鹰岩,出入要经过一个检查站,检查站人员都认得他的。不想有一次据说是因他的司机与检查站人员结怨,不但他的汽车被检,司机被扣,他亦受特务训斥:“中央大员应以身作则,即院长亦应守法。”于愤极,事过后即捆载书籍,移居成都。并发表一首《浣溪沙》词:“歌乐山头云半遮,老鹰岩畔日西斜,清琴远韵出谁家?依旧小园迷燕子,剧怜苦雨冻桐花,王孙芳草又天涯。”
     
  不过上述一联的下比——“骚坛祭酒,兰成词赋动江关”,把于右任比作庾信(庾字兰成,杜甫诗有“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句)则很恰当。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三四 补谈挽于右任联
     
  挽于右任的对联还可以补谈几副。
     
  郑曼青联云:
  
          创标准之书,传惊人之句;
          因革命而起,竟尽瘁而终。
     
  于右任早年精研六朝碑版,工行、楷,一九三二年创立“标准草书社”,推行“标准草书”。融合百家草书,制定出标准草书四原则,“易识、易写、准确、美丽”,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对中国的书法艺术发展有很大贡献。这是“创标准之书”的本事。
          
  台湾政治大学联云:
  
              大笔撼乾坤,革命精神,横扫满清开运会;
              长歌昭日月,忠贞心迹,匡扶华夏哭元勋。
          
  于右任在清末民初曾先后担任上海《神州日报》《民呼报》及《民立报》主笔,鼓吹革命,这是上比本事。一九六二年一月二十四日,他曾预作自挽歌词,已见上述。下比的“长歌”(其实并不长,但感情则非常真挚)指此。不过,这首歌与其说是表现他的“忠贞心迹”,不如说是表现他的思乡之情,似更为恰当。
          
  鲁荡平(湖南宁乡人,写挽联时任台湾“立法委员”)联云:
  
              订交四十年前,往事萦心,令我无言一哭;
              思乡八千里外,余歌载箧,知公有恨多端。
          
  严寒联云:
  
              立志开万世之太平,草圣诗仙犹末事;
              遗书望故乡而痛哭,收京复国告先生。
          
  鲁联中的“余歌”,严联中的“遗书”均系指上述的于右任自挽歌词,他们都认为此歌乃是思乡。至于严联中的“收京复国”云云,则当然是站在台湾国民党立场的了。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三五 挽朱振云联
   
  杜召棠在台湾的联作,还有一副挽联比他的挽于右任联更出名。先说“本事”。五十年代初,台南工学院有个女讲师朱振云,被院长王石安诱奸,事发,复被王诬蔑、凌辱,朱冤愤难伸,自沉于台中日月潭;其同事仗义集资,为朱营葬于潭侧。杜召棠撰联,拟题其墓门,披之于报端。联云:
  
        孤冢傍寒潭,有衔石冤禽,欲抱此心填恨海;
        清流漩浊浪,误穿墉饥鼠,竟教舍命赴深渊。
   
  “穿墉饥鼠”典出《诗经》:“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但联中此句,则还另有实事。盖朱之被诱奸,乃因深宵为鼠患所惊,王方得乘虚而入也。
   
  另有钱西樵一联,亦颇为人称赏,联云:
  
        生死了无惭,冰壶清似寒潭水;
        是非终不泯,舆论訇然热海涛。
   
  “舆论訇然”云云,据《负翁联话》所述,乃因朱案发生后,舆论咸抱不平,逼使法院替受害的死者提出公诉,“法院起诉后,朱被牺牲经过,固已大白,但以程序法关系,致加害者犹逍遥法外”。因此见之报章的舆论,遂更升级至“訇然热海涛”了。闻此案后来“惊动”至台湾的“监察院”,亦为之提出“弹幼案”,但最后似乎仍是不了了之。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三六 八年坚卧 一旦升平
   
  杜召棠是扬州人,黄樾荪曾有一集平斋、放翁、竹山、淮海词联赠他,联云:
  
              红芳庭院,绿荫窗扉,闲临唐帖;
              淡柳湖山,浓花巷陌,频梦扬州。
          
  抗战爆发后,他入蜀避难,一九三八年,设书肆于北碚,名建国书店。撰联云:
  
              万里经商惭报国;
              中兴有日始还乡。
          
  自言“盖当时余对抗战必胜,信念甚坚,故表而出之,以示朋侪”。抗战八年,果然终告胜利。一九四五年秋,他回扬州故居,撰门联云:
  
                读芜城赋;
                曝草堂诗。
          
  自注云:“工部(杜甫)避乱入蜀,亦经八年。曝其遗集,亦追念先贤之意耳。”
          
  另一有“扬州才子”之称的陈含光,扬州沦陷时,他未及走避,乃闭户不出,坚拒敌伪的威逼利诱,几濒于危。迨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一传出,他即撰门联云:
  
                八年坚卧;
                一旦升平。
          
  同是寥寥八字,此联似乎还在杜联之上。盖杜联用典,虽切时地,终隔一层;此联则直抒胸臆,风骨俱见也。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三七 杜召棠挽妇联
  杜召棠(负翁)联作,似以挽联最佳,今再介绍两副。其一为挽妇联。他的夫人朱氏卒于一九六〇年农历四月初一黎明,杜挽以联云:
  
        回首昔时春,冰茧同宫,万缕千丝一梦;
        伤心三月暮,晓钟破户,鸟啼花落人亡。
   
  自注云:“《拾遗记》:员峤山有冰蚕,以霜雪覆之,然后作茧,织为文锦,入水不濡,投火不燎,以喻数十年间,屡遭困厄。两蚕共作一茧者,名同宫蚕,比喻夫妇。先室逝于台湾,员峤为东海仙山,以之隐指台属。伉俪四十余年,绿窗唱和,吐尽万缕千丝,一朝永诀,回首当年,直是黄粱一梦。”他的自注,已经把上联的意思解释得很明白。不过,还可以补充一点。抗战时,杜夫妇避难四川,在蜀曾两遇火灾;一九四九年迁台后,在台又曾三遭水患。这个本事可以作为“冰茧同宫”的“入水不濡,投火不燎”的说明。至于下联,则是切他的夫人弃世的时间。贾岛诗:“未到晓钟犹是春”,四月初一黎明,正是晓钟破时也。晓钟破户,人已亡矣。此一“春”字,亦点上联的第一句。
  
  杜的友人钱逸尘送的一副挽联亦甚佳,并录如下:
  
        家住浣花溪,几生修到诗人妇;
        魂归金铎塔,何日同还海客槎。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三八 寸幅湖山 缘悭一面
   
  杜召棠挽友人蒋孟彦(士杰)联云:
  
          碧潭观画,有约未来,寸幅湖山,缘悭一面;
          红桥泛舟,旧游如梦,重帘风月,唤不回头。
          
  上联本事为:杜有《寸幅千里图》,为乾隆间扬州名士李耳山所绘,由罗两峰题“寸幅千里”四字。杜以耳山为丹徒(今镇江市)廪生,孟彦亦丹徒廪生,乃简邀往观。地点在台北碧潭画厅,时间则订于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二日,盖因那天杜将以图参加碧潭画厅之展览也。不料蒋孟彦因其夫人适遭车祸,不能前来,到了十一月十一日,蒋就病逝台北了。下联自注云:“君与徐宝山夫人为儿女亲家,余为徐氏西宾,其次媳即余女弟子。君因常过扬州,同隶冶春后社。徐夫人好客,时于瘦西湖上,集文酒之会于徐园(徐氏家园),君与余多与焉。及君来台,每谈往事以为乐……旧习妇女游湖,多设重帘以障,徐夫人每至家园,乘舟湖上,犹本此习。下联‘重帘’二字,盖隐徐夫人于其内。徐夫人已早逝。”此联系仿唐司空图《诗品》笔意而成者,颇有特色。
  
  蒋孟彦工诗,他的谢杜召棠简邀观画二绝即为其最后诗作,今录其一:“耳已双聋目不明,更堪病足步欹倾。缘悭一面乡贤画,辜负良朋折简情。”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三九 挽秋瑾联
          
  上海制作的电影《秋瑾》正在五家戏院联映,香港制作的电视片集《秋瑾》也即将在“无线”的荧屏出现,因而想起几副挽秋瑾的对联。
          
  秋瑾是在光绪三十三年阴历六月初六(一九〇七年七月十五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的,当天夜里,就有人在亭柱上贴出一副嵌名挽联:
  
              悲哉秋之为气;
              惨矣瑾其可怀。
          
  此联上比是和秋瑾的绝命词有关的,她被捕后,清吏逼供,她一语不答,只索纸笔写了“秋雨秋风愁煞人”七字。这七个字,后来就被称为秋瑾的绝命词(此处是根据中华书局出版的《秋瑾集》,“秋雨秋风”亦有版本作“秋风秋雨”)。“悲哉秋之为气”除了切这个本事外,还有个文学上的出处,是取意自欧阳修的《秋声赋》。《秋声赋》那段文字说:“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瑾”是美玉,“瑾其可怀”典出《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得余所示。”但在此处则是“借喻”,“怀”不作《楚辞》本义,而是作“怀念”解,喻秋瑾之人如其名(美玉),令人怀念(挽秋瑾联之一)。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四〇 孙中山挽秋瑾联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曾到绍兴的风雨亭(在市郊的卧龙山上,是为纪念秋瑾而建的)凭吊烈士,并题联云:
  
          江户矢丹忱,多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留碧血,恨我今招女侠魂。
     
  一九〇四年,秋瑾赴日本留学,次年八月,以孙中山为总理的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秋瑾即加入为会员;东京旧名江户,此是上联本事。下联本事则如上述。孙中山亲笔写的、用木板雕刻的原联,已在“文革”期间被毁。
     
  此联或因传抄之误,有多种不同版本。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对联丛话》,“江户矢舟忱”一句作“江左识丹忱”。秋瑾作革命活动的地方,主要是上海、南京、绍兴一带,这一带古称“江左”,故“江左识丹忱”也解得通,但不及“江户”句之贴切并有故实。河南中州书画社出版的《古今对联》,“多”字作“感”字,“恨”字作“愧”字,均不及原作之佳。“多”字是可作动词用的,称美之意,例子有《汉书·灌夫传》的“士亦以此多之”;用“感”字则嫌俗套了。把“恨”字改作“愧”字也不好,因不合孙中山身份(孙中山是无须愧对秋瑾的)。台湾出版的《联海》,“江户”错作“江右”,欠解;“今”字改作“迟”字,也是点金成铁,“今”字含有“如果秋瑾还活着,那该多好”的意思在内。正因为秋瑾己经牺牲,“我”(孙中山)今天只能来到她牺牲的地方为她招魂,故而有“恨”也。若改作“迟”字,则变成孙中山的“自责”了,其意义是远不及“今”字深刻的。又“轩亭留碧血”的“留”字,也有版本作“流”字的。“流”当然解得通,但亦似不及用“留”字之好,因“流碧血”是“过去”(秋瑾就义时)的事,“留碧血”则是将“现在”和“过去”联系起来的。那是孙中山到了“现场”的感触,“留”字和“恨”字也是相呼应的。
          
  秋瑾别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故联中的“女侠”亦非泛指。秋瑾殉义后,友人徐自华、吴芝瑛收其遗骸,葬于西湖的西泠桥畔,吴芝瑛并题一墓联云:
  
              一身不自保;
              千载有雄名。
          
  上联是说她为国捐躯,下则是说她名垂不朽,“雄名”亦有版本作“英名”的,但“雄”字切她的别号,应以“雄名”为是。秋瑾擅诗词,诗词均富“侠气”,录她东渡时在黄海舟中作的律诗为例:“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挽秋瑾联之二)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5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四一 概括秋瑾平生的长联
        
  秋瑾初葬西泠桥畔,不久其子王源德将她遗骸移出,归葬王氏祖籍湖南湘潭。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复将她的遗骸从湘潭迎回西湖重葬。重葬时,与她同属光复会的浙江都督朱瑞撰一长联挽她,联云:
  
          大通讲学,光复联盟,按剑说同仇,不图三十三龄弱女儿,
          成仁取义,腥血先埋。
          抱沉痛四年余,竟英灵旋转乾坤,试想贵福奸奴,而今安在?
          春社留题,西泠感旧,拈花谈慧果,长作六月六日新纪念,
          崇德报功,丰碑重树。
          垂令名千载后,使普党眷怀风雨,当并伯荪诸烈,终古难忘!
     
  此联可说是概括了秋瑾的一生。秋瑾最初参加的革命团体是光复会,其后才由光复会转入同盟会。一九〇七年正月她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以学堂作革命机关,联络会党,组光复军;并与另一革命党人徐锡麟相约,准备在皖、浙两省同时起义。是年七月,徐锡麟在安庆刺杀清巡抚恩铭,但起义失败。清政府发觉徐、秋之间的联系,派军队包围大通学堂,捕杀秋瑾。联中说的“伯荪”就是徐锡麟的字;“贵福”则是拘捕秋瑾的绍兴知府,满人。贵福本来做梦也想不到秋瑾会造反的,当年初秋瑾主持学堂开学礼时,他还赠以联曰“竞争世界;雄冠地球”,嵌秋瑾别号。秋瑾死时,才三十三岁(挽秋瑾联之三)。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5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四二 剑花飞上天去
     
  还有两副佚名的挽秋瑾联值得一录。其一云:
  
          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
          亭台悲风雨,虽死不死终自由。
     
  其二云:
  
          化身为自由神,姓氏皆香,剑花飞上天去;
          呕心作长吉语,龙泉一啸,诗草还让君传。
          
  秋瑾喜爱宝刀宝剑,《秋瑾集》中就有《剑歌》《宝刀歌》《宝剑歌》诸作。《剑歌》有句云:“走遍天涯知者稀,手持长剑为知己。”《宝刀歌》有句云:“宝刀侠骨孰与俦?平生了了旧恩仇。”《宝剑歌》有句云:“空山一夜惊风雨,躍躍沉吟欲化龙。”均曾传诵一时。
          
  “长吉”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字。李贺作诗有个特别的习惯,每晨辄骑瘦马出门,仆人背锦囊随之,一得佳句,则投囊中,回家再行整理。其母一见锦囊中的诗条子多,就怒道:“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不过下联中的“呕心”与“龙泉一啸”还另有本事。秋瑾有一首《鹧鸪天》词云: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
          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
          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此词原稿当“秋案”发生时,为绍兴知府贵福搜去作“罪状”公布。但秋瑾虽死,“诗草”(实是词草)终于传了(挽秋瑾联之四)。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5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四三 十万秦师终入晋
          
  清光绪三十一年(一九〇五年)八月,孙中山先生因革命屡次失败,为了加强组织,在日本成立“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章太炎写了一副对联,用来激励盟员。联云:
  
              有志者,事竟成,济河焚舟,十万秦师终入晋;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足吞吴。
  
  下联的“卧薪尝胆”是越王句践的故事,尽人皆知。上联的“济河焚舟”是春秋时代,秦国大将孟明视攻晋的故事,时在公元前六二四年。当时晋国是中原霸主,秦国曾屡次为它所败,孟明视本人,就曾经做过晋国的俘虏(公元前六二七年,孟明视与秦国另外两员大将西乞术、白乙丙一同在崤山被晋军所俘,后来得晋国放回)。这次孟明视在屡战屡败(他与晋国作战,先后败过三次)之后,以主帅身份,亲自作先锋,打第一仗。在大军过了黄河时,孟明视把船只全都烧了,对将士说,“咱们这次出来,有进无退,仗打胜了,还怕没有船吗?仗打败了,还想回家吗?”抱了决死之心,一鼓作气,这一次就终于把晋国打败了.秦国就因这一战,而成为西戎霸主。
     
  章太炎这副对联用“济河焚舟”和“卧薪尝胆”的故事来勉励革命战友,配合当时形势,可谓非常适当,因此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联。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5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四四 一副对联的演变
     
  章太炎为同盟会成立而写的那副对联,其实并不是他的创作,它的“原始”作者是明末抗清的义军首领金正希。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年),南明的福王朱由崧政权覆灭,史可法被俘,不屈而死。金正希组织义军,遣使通表在福州建立政权的唐王朱聿键,接受朱聿键给他的官职(右都御史总督诸道军事)。他誓死抗清,题联见志云: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足吞吴。
     
  “破釜沉舟”是项羽的故事,《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结果是攻入咸阳,“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和孟明视的“济河焚舟”故事一样,都是说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而终于得到成功的。
     
  有云《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一六四〇——一七一五),年轻时因屡试不第,发愤从事著作,把上述一联,上比加上“有志者事竟成”,下比加上“苦心人天不负”自励。其实此一所谓《蒲松龄自勉联》乃系今人伪作。一九九五年《对联》杂志第二期有《伪作之风不可长》一文(作者萧经尧),论述此事。金正希写此联时,蒲松龄只有五岁,他怎能“创作”此联?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5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四五 首次庆祝双十节联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武汉各界在都督府召开首次“庆祝‘国庆’双十大会”(又名“武昌开国纪念会”),会堂正门的对联是: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曝之,革新中国河山,忆自去年今日始;
              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崇拜英雄义烈,知从九死一生来!
          
  “秋阳以曝之”句出《孟子·滕文公上》。赵岐注:“秋阳,周之秋,夏之五六月,盛阳也。”“周”“夏”指周历和夏历,“秋阳”象征光明普照,将此成语用于联中,并含有恢复“正朔”之意(正朔本指正月初一,但古王者易姓,例改正朔,即正月初一在各个朝代的历法是不相同的。例如商代以夏代的十二月为正月,周代以夏之十一月为正月。秦代以夏之十月为正月,汉初仍之,至汉武帝改用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迄于清末。民国改用阳历,其制始废)。同时“秋”字也是点明时间的(辛亥年的阳历十月十日是农历八月十九),“江汉以濯之”则是点明起义的地点。上比是说明“双十节”的由来,下比是说明辛亥革命的精神(以“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这两句成语概括之)。堂庑开阔,堪称佳构,惜不知出自何人手笔。
           
  黄兴题“武昌开国纪念会”联云:
  
              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
              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
  
  “十七次铁血精神”是指在革命进行中经过的十七次比较重要的武装起义。另外一副在会场中悬挂的对联也值得一录:
  
          雍容樽俎,望晴川阁耸,黄鹤楼高,慷慨重谈天下事;
          混一车书,看五色旌旗,万方冠冕,联翩高会武昌城。
     
  “樽俎”(同“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后世用“折冲樽俎”来代表在外交上取得胜利,典出《晏子春秋》:“仲尼闻之曰:‘善哉!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联中的“樽俎”有双关意义,既是指在“今日”的“双十宴会”,亦是指孙中山的“雍容揖让”(以和袁世凯妥协来取得革命成功),作者认为这个手段是对的。黄鹤楼、晴川阁是武昌名胜。晴川阁在龟山东端禹功矶上,与蛇山矶头上的黄鹤楼隔江相望。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取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诗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句之意命名,清光绪年间增修,但到了辛亥革命时,只仅存平房三间了。闻现已计划重建。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5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四六 莫作承平歌舞看
     
  还有一副陈蜕庵撰的“题武昌开国纪念会”联,但似乎不是悬挂在会场的,见吴恭亨的《对联话》。联云:
  
          喜大好河山,从兹永奠金汤固;
          愿一般儿女,莫作承平歌舞看。
     
  吴恭亨评此联:“对幅语长心重,期望无穷。”
     
  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的双十节,恰值江苏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建校十周年,该校将“国庆纪念”“校庆纪念”合并举行。在纪念会中有一联云:
  
              乙巳以来,辛亥以来,癸丑以来,拓开手段十年做过去,
              幸皆有声有色,东篱正是着花时,容我欢呼万岁;
              国庆纪念,地方纪念,立校纪念,缩小范围三者此独存,
              为告吾师吾友,北极不须回首望,且然快活两天。
          
  该校建于一九〇五年(乙巳),一九一三年(癸丑)在北洋政府的江苏省教育厅立案。上比的“乙巳”“辛亥”“癸丑”说的是和该校有重大意义的三个年份。但民国四年双十节则是袁世凯正在密锣紧鼓进行“帝制”的时候,故下比说“北极不须回首望”也。此联文言白话并用,亦是特色。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5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四七 于右任挽孙中山联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先生以肝癌逝世于北京,各方所送的挽联不计其数。而且不但是数量多,挽联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古今罕见,因为所谓“各方”乃是名副其实的包括了“各式人等”。其中有各党派领袖人物,有各界名流,有失意政客,有海外侨胞,有北洋军阀、地方军阀,有“不同政见”者,甚至有他的敌人,以及宵小之徒冒名伪造来攻讦他的“怪联”。真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因此我想在这里用较多的篇幅,谈一些比较有代表性和比较有特色的挽孙中山联。
          
  第一副要谈的是于右任的挽联,因为于右任是国民党的元老,这副挽联可说是代表国民党做的“正面文章”。联云:
  
              综四十年胼手胝足之功,真是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
              历程中揖让征诛,视同尘土;
              流九万里志士劳民之泪,始知其来也有由,其生也有自,
              瞑目后精神肝胆,犹照人间!
  
  孙中山先生言“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在这个革命历程中是既有“征诛”(各次起义),也有“揖让”(让位给袁世凯)。做得对不对是另一个问题,他的“揖让征诛”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并非为了个人。此联最能表达孙中山的精神,堪称大手笔(挽孙中山联之一)。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11-23 07:16 , Processed in 0.07422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