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盟主
- 积分
- 18658
- 声望
- 6499 声
- 银两
- 40065 两
- 回帖
- 3031
- 精华
- 5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09-9-23
- 最后登录
- 2024-11-23
|
楼主 |
发表于 2021-8-20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四九
{天监二年,为宁朔将军、南梁太守,领阜陵城戍。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道根曰:"怯防勇战,此之谓也。"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众二万,奄至城下。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退走。是时魏分兵于大小岘、东桑等,连城相持。魏将高祖珍以三千骑军其间,道根率百骑横击破之,获其鼓角军仪。于是粮运既绝,诸军乃退。迁道根辅国将军。}
冯道根也算名将。
上次说韦睿说为将者不能总是勇——"为将当有怯时,不可专勇。"。
冯道根对这个思想做了进一步阐释——"怯防勇战,此之谓也。"
{时魏降人王足陈计,求堰淮水以灌寿阳。足引北方童谣曰:"荆山为上格,浮山为下格,潼沱为激沟,并灌钜野泽。"高祖以为然,使水工陈承伯、材官将军祖芃视地形,咸谓淮内沙土漂轻,不坚实,其功不可就。高祖弗纳,发徐、扬人,率二十户取五丁以筑之。假绚节、都督淮上诸军事,并护堰作,役人及战士,有众二十万。于钟离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以筑土,合脊于中流。十四年,堰将合,淮水漂疾,辄复决溃,众患之。或谓江、淮多有蛟,能乘风雨决坏崖岸,其性恶铁,因是引东西二冶铁器,大则釜鬵,小则鋘锄,数千万斤,沉于堰所。犹不能合,乃伐树为井干,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缘淮百里内,冈陵木石,无巨细必尽,负担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相合。高祖愍役人淹久,遣尚书右仆射袁昂、侍中谢举假节慰劳之,并加蠲复。是冬又寒甚,淮、泗尽冻,士卒死者十七八,高祖复遣赐以衣袴。十一月,魏遣将杨大眼扬声决堰,绚命诸军撤营露次以待之。遣其子悦挑战,斩魏咸阳王府司马徐方兴,魏军小却。十二月,魏遣其尚书仆射李昙定督众军来战,绚与徐州刺史刘思祖等距之。高祖又遣右卫将军昌义之、太仆卿鱼弘文、直阁曹世宗、徐元和相次距守。十五年四月,堰乃成。其长九里,下阔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深十九丈五尺。夹之以堤,并树杞柳,军人安堵,列居其上。其水清洁,俯视居人坟墓,了然皆在其下。或人谓绚曰:"四渎,天所以节宣其气,不可久塞。若凿湫东注,则游波宽缓,堰得不坏。"绚然之,开湫东注。又纵反间于魏曰:"梁人所惧开湫,不畏野战。"魏人信之,果凿山深五丈,开湫北注,水日夜分流,湫犹不减。其月,魏军竟溃而归。水之所及,夹淮方数百里地。魏寿阳城戍稍徙顿于八公山,此南居人散就冈垄。}
这一段着实让我惊呆,说的是萧衍要攻打魏占领下的寿阳,有投降的魏人给他献了个计。
这个计让我惊呆,就是在寿阳下游浮山筑一道大坝,把淮河拦起来,让淮河水积累,然后倒灌上游的寿阳。筑起了今天还有一点遗址的浮山堰。
水淹敌城,本来算是平常的战术,但是让我惊呆的是,地图上看,这个浮山堰离寿阳有一百五十多公里,也就是说,在一百五十多公里外筑坝来淹上游的一个城。
我能不惊呆吗?
这个计划,有人敢提,居然也有人敢听敢做。即便是顺利地淹了寿阳,那这一两百公里的百姓一定是遭殃了。
{出为信武长史、江夏太守。因被代,表便道还乡。至家,割宅为寺,栖心物表。}
萧衍信佛,上行下效,梁代许多的官员有舍宅为寺的事迹。在我家附近就一个一千四百多年的寺,就是当时某官员把自己宅子献出来做了寺庙。
{天监四年,诏太尉、临川王宏率众军北讨,宏命记室丘迟私与伯之书曰:
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逢明主,立功立事,开国承家,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耶?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蹶,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论功,弃瑕录用,收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非假仆一二谈也。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倳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
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述。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怀黄佩紫,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异域,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僣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恨。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图,自求多福。}
这段读起来有点熟悉,尤其是最后一段——“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印象里好像中学语文学过,又好像没学过。
网上查了一下,这封信叫《与陈伯之书》。
写江南的这四句话很好,不知为什么,想起了——“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劝降和劝归,也许有相似的地方吧。
{出为戎昭将军、吴郡太守。所临必赤地大旱,吴人号"旱母"焉。}
萧推每到一处必大旱,时人称之为"旱母",跟今天娱乐圈的"雨神"类似,又相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