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661|回复: 239

[书话] 读书随笔

 火... [复制链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8
声望
6499 声
银两
40065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3
QQ
发表于 2018-9-19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又来开贴了,还是读书,没有主题,随手而记。几乎只混过这一个论坛,别无他处可发,写在这里,权当一个留存资料的云笔记吧。见笑。

一、

初中时课本里有莫泊桑的两篇小说:《项链》和《我的叔叔于勒》,但提到莫泊桑,更多人想到的,大概会是《羊脂球》。

直到大学时,才第一次看《羊脂球》,被震撼到了。那大概是在2002年左右。

昨天,第二次看《羊脂球》,不复有初看时的感觉,内心并无多少波澜。

时隔十几年,我想,即便昨天是第一次看,也并不会有当年时的感受了。

一来那时还是学生,对人性并无多少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二来时代也变了,网络比当年发达太多了,坐在家里,拿着手机便可以感受世间万象,人生百态。

也就是说,《羊脂球》里揭露的人性,放在今天再看,其实算不了什么。

在这个时代,要写一篇好的小说,已是非常难了。因为,你构思的再巧妙,揭露的再惊人,也往往远远没有网络上看到的社会新闻更精彩,更令人惊叹。

所以,我之前说过,许多小说,其实并没有看的必要了,在这个时代,看小说,常常还不如看看社会新闻。

在今天,《羊脂球》这样的小说,也就渐渐失去它的生命力了,尽管在它成书的时代引起过震动,尽管在十几年前震撼过我。

当然,从文学角度来说,也还是有值得一读的地方。

且摘录羊脂球出场描写如下:

{那女的,是个人们俗称的窑姐儿,因为年纪轻轻就发了福而出名,得了个绰号叫“羊脂球”。她身材矮小,浑身圆滚滚的,肥得要流油;手指也肉鼓鼓的,每个关节都像用绳子勒了一圈,犹如一串串短香肠;紧绷的皮肤很光亮,硕大的胸脯隔着衣服高高隆起。不过她还是令不少人垂涎欲滴,争相追逐,因为她那鲜艳的气色着实叫人看了喜欢。她的脸蛋像鲜艳的苹果,又像含苞欲放的芍药;面庞上部睁着两只顾盼有神的乌黑的眼睛,围着长而密的睫毛,眸子里映着睫毛的倒影;面庞的下部是一张迷人的小嘴儿,滋润得正适合亲吻;嘴里生着两排精致晶莹的牙齿。}

"眸子里映着睫毛的倒影",这样的描写真是很棒!

如果你看到一位"眸子里映着睫毛的倒影"的女子,多半会爱上她。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60

主题

687

回帖

2956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2956
声望
2254 声
银两
16663 两
回帖
687
精华
10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11-12-9
最后登录
2024-3-23
发表于 2018-9-20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兄重新开贴,分享读书心得,可喜可贺。

有一次无意看到《泰利埃公馆》,老鸨领着妓女们春游,其中一个妓女观看乡村孩子教堂中领圣体仪式的纯真,想起自己曾经的纯洁,顿时痛哭流涕。这个印象很深,一说到莫泊桑就会想起来。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主题

1909

回帖

-4238

积分

闭门思过

积分
-4238
声望
-6999 声
银两
11672 两
回帖
1909
精华
3
阅读权限
0
注册时间
2017-2-20
最后登录
2019-7-23
发表于 2018-9-20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觉得很多写得好的小说随着时间的沉淀会越来越读出东西来。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1

回帖

1029

积分

声名鹊起

积分
1029
声望
923 声
银两
5857 两
回帖
451
精华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11-12-1
最后登录
2020-5-7
发表于 2018-9-20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的全是高大上的世界名著呐不像我就看过茶花女
不問今世功與過 情仇癡狂各自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8
声望
6499 声
银两
40065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9-25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18-9-25 16:18 编辑

二、

看莫泊桑《一家人》,想到《套中人》。

找出契诃夫的《套中人》看了一遍。发现是自己记忆偏差了,N年前看过的《套中人》,跟我记忆中的,完全不一样,是我全忘了。

《套中人》的主角别里科夫,孤僻、刻板、封闭,这些都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他爱管别人的事,影响到了他人。

大哲学家康德,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套中人。

现实中的套中人也是不少。

只要不影响到他人,做个套中人,也不是什么可以指责和讽刺的。

莫泊桑的《一家人》,算是一篇佳作。讲的是卡拉旺的母亲晕倒,卡拉旺夫妻俩以为是死了。于是为了争遗产,出的一些丑态,结果第二天,母亲醒过来了。一场闹剧。

其实母亲并没有多少所谓的遗产,而卡拉旺夫妻俩却趁着夜色,从母亲房间,偷偷地把一个座钟,一个五斗柜搬到自己房间,以防第二天来奔丧的妹妹抢走。

类似于一个座钟,一个五斗柜都看在眼里,着实可笑,但我却又笑不起来,因为在老家,我的身边,就看到过类似这样的人,父母去世,几个兄弟一个盆一张桌一床被……都能争抢。

虽说是讽刺,但莫泊桑除了写卡拉旺夫妻的丑态,还是写了一段卡拉旺追忆少年时和母亲一起的时光而伤心痛哭。

这样写,更真实,人物更饱满。

有一些细节也是很有意思,比如母亲醒过来后,发现点在床头的四根蜡烛,马上吹熄了其中三根。

这段我想起了《儒林外史》里看见两根灯芯闭不上眼的严监生,记得读书时,书上说严监生是吝啬鬼,前些年再仔细看了《儒林外史》,发现以前书上是胡说,从《儒林外史》中所写严监生的种种来看,他不仅不吝啬,竟还有些慷慨呢。

说回《一家人》,主角卡拉旺是个小公务员,几十年如一日过着循规蹈矩的日子,工作生活都很失意。母亲“去世”当天晚上,卡拉旺想起,要一早跟领导请假,后来又想,这次就干脆不请假,等回去上班时,领导责怪他时,他再说是母亲去世了,因为母亲去世而忘了请假领导也拿他没办法!还想象了领导拿他没办法的样子。

可怜的小职员,在母亲去世时,还在想着可以利用这件事来捉弄领导一次,找点卑微的自尊。

不料,母亲并没有死,而是在亲朋都来奔丧时,醒了过来。

一场闹剧结束。

全文的最后一句是卡拉旺的自言自语:“我怎么去对科长说呢?”

莫泊桑真妙!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882

回帖

1万

积分

武林盟主

积分
11813
声望
5894 声
银两
68095 两
回帖
882
精华
7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15-3-3
最后登录
2024-11-21

羽生剑十年坚守脚印

发表于 2018-9-25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喜见楼主读书更帖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647

回帖

3万

积分

积分
31795
声望
21151 声
银两
17923 两
回帖
8647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12-21
最后登录
2020-1-23
QQ
发表于 2018-9-25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名都好熟,就是不记得内容了,可能失忆了
初衷不改,此心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8
声望
6499 声
银两
40065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18-9-26 11:37 编辑

三、

昨夜做梦背古诗,是杜甫的《秋兴八首》。

前段时间刚看完叶嘉莹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八首诗,叶嘉莹先生却写了几百页厚厚的一本大书。

这本书看了大概有一个月,每天都有一段时间沉浸在《秋兴八首》里,不知不觉,随着书的读完,八首诗已经记在脑子里了,自觉以后也很难忘记。

书读完有十天了,昨天下班车上,再次回忆八首诗,依然能背过。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于是昨晚就梦到背诗了。

《秋兴八首》里,有一些被引用或谈论多的句子,比如: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获花。”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等等。

我比较有感觉的还有那句:"瞿唐峡口曲江头"

一直以来,莫名地喜欢这种只有名词,没有形容词动词等其它词的句子,不用抒情议论来表达感情的诗句。

"瞿唐峡口曲江头",只这一句,两个地名,便可体会作者身在瞿唐,心系曲江的情感。

比如陶渊明的《赠长沙公》中的送别句子:“遥遥三湘,滔滔九江”,读来也很有感觉,只不过这句子中,不仅是名词,还有“遥遥”和“滔滔”两个形容词。

诗经《葛生》中有:“夏之日,冬之夜。”,用来怀念逝者,夏日冬夜,只有名词,却也写出了时间空间的阻隔。

《天净沙 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也是罗列,不过也还是多了修饰名词的形容词。

类似名词罗列的诗句,我大都喜欢,最最喜欢的是元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里的“西风渭水,落日长安。”每次想到这句,都是感慨万千。

曾把“遥遥三泪,滔滔九江”发给朋友,我说写得多好,朋友说没感觉。

曾把“西风渭水,落日长安”发给朋友,朋友说真好,有感觉。

仔细想想,除了喜欢这种仅用名词表达情感的诗句以外,更多的可能还是自身对其中的名词有着特殊的情感吧。

比如,对“遥遥三湘,滔滔九江”没有感觉的朋友,并没有去过三湘和九江,而我,曾在美好的大学时代,找了五天时间,去找在长沙读书的很好的朋友,一起在湘江边上散过步,在三湘大地上留下过美好的回忆。

比如,对“西风渭水,落日长安”有感觉的朋友,是和我同在西安读过四年书的同学。

的确,我对西安的感情太深了,差不多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那四年。每每看到听到有人提西安或长安,如今还是常常会心潮澎湃。

所以,我能体会杜甫的“瞿唐峡口曲江头”所表达的情感,哪怕只这一句,没有下面的句子,我也能体会。

那曲江,就在长安啊!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8
声望
6499 声
银两
40065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9-30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18-9-30 15:47 编辑

四、

《莫泊桑文集》第一本,收录的是中短篇小说,计50篇。

50篇中大多都已经在这个时代失去了生命力了。

可观的大约有如下几篇:《羊脂球》、《一家人》、《泰利埃公馆》、《我的叔叔于勒》。

花兄二楼提到的《泰利埃公馆》,是个不错的作品。

讲的是妓院的老板娘带着手下的妓女到乡下参加侄女的领圣体仪式。因为城乡的差异,这些花枝招展的女人,给乡下人带来了一抹鲜活的亮色……

看完《泰利埃公馆》,我脑子里想起的,竟是《论语》中的一段:“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泰利埃公馆》虽然篇幅不长,但其中的细节描写有很多处,都是很不错的。

莫泊桑本来就是个留连花丛的风流人物,对寻花问柳男女双方都有着深入的了解,写起来也自然得心应手。

《羊脂球》《菲菲小姐》两篇写妓女的小说,情节合在一起,差不多类似《金陵十三钗》。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8
声望
6499 声
银两
40065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8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18-10-8 14:18 编辑

五、

《莫泊桑文集》是按发表时间顺序收录作者的作品,故第二卷的作品水准普遍比第一卷要高,才看到三分之一时,已有多篇给我留下印象。

《索瓦热大妈》是今早在地铁上看的一个短篇。

先摘录一段描写:

{我特别喜爱这一方土地。世界上有一些赏心悦目的角落,对人的眼睛有一种近乎肉感的魅力。人们对它们的爱甚至带有性爱的意味。我们这些对大地特别容易动情的人,看到一些泉水,一些树林,一些池塘,一些山丘,每每就像一次艳遇一样深受感动,甜蜜的回忆会终身难忘。有时候,我们的思想会回到某一片森林,某一段河岸,或者某一个鲜花盛开的果园;尽管只是曾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偶尔一瞥,但内心却留有深刻的印象,就像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在街头遇见的女郎,穿着浅色透明的衣衫,在我们心灵和肉体里留下一种难以平息和磨灭的欲望,一种擦肩而过的幸福之感。}

很有意思的一段描写。

子曰: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本篇小说的主题,跟开头这段描写并无多大关系。

主要讲的是普法战争时,索瓦热大妈的儿子在前方参战,留下她自己独居在村里。后来村子被德军占领了,村里每家要负责几个德国士兵的吃住,索热大妈因为家境还不错,就分了四个德兵,她把四个年轻的德兵当自己儿子看待,而四个德兵也把她当妈妈看,和协相处,相安无事。

战争中的平民,士兵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摘录原文:

{他们的母亲也在远方,他们能够理解她的痛苦和忧虑,于是千方百计地在小事儿上关心她。何况,她也爱这四个敌兵,因为乡下人没有多少爱国主义的仇敌情绪;那只属于上等阶级。卑微的众生,也是付出最多的人群,因为他们贫穷,一切新的重负都压在他们身上;因为他们人数众多,他们成批地被屠杀,成为真正的炮灰;因为他们最弱小,最缺乏抵抗的能力,他们经受的战争带来的灾难也最残酷和深重。他们不理解那些好战的狂热叫嚣,那些激昂慷慨的荣誉观念,以及那些六个月以来已经把战胜和战败的两个国家都弄得精疲力尽的所谓政治谋略。}

所以,你看,在我们如今的和平年代,仍有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号,或是真的爱国,或是另有所图,或是……对这些,我不评论。

索瓦热大妈和四个敌兵的和协生活,被他儿子的阵亡信打破了。最终索瓦热大妈,一把火把四个敌兵烧死在自己家里。

索瓦热大妈从容不迫地策划了这场大火。

读到这一段,突然想起了昆汀的电影《无耻混蛋》。

小说不俗的一点是,在放火之前,索瓦热大妈特意要了四个敌兵的姓名和他们的家庭住址,在自己被德军枪决前,把四个人的姓名和地址交出来,以便给他们的母亲写阵亡通知。

四个德国兵和索瓦热大妈都是善良的人,他们都是战争的牺牲品。

还有一处细节。在枪决索瓦热大妈时,十二个德兵排成一排一起射击。

原文摘录:

{一声令下,随之响起一长串枪声。有一响是在其他枪声过后,单独发出的。}

作者没有解释这单独一声枪响是怎么回事,我愿意解读成是这个人面对索瓦热大妈,要开枪时,想起了他家乡的母亲。

就此篇小说中的战争,结合当今的盛世,矫情地引用一句中国几百年前的诗人写出的真理一样的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687

回帖

2956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2956
声望
2254 声
银两
16663 两
回帖
687
精华
10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11-12-9
最后登录
2024-3-23
发表于 2018-10-1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声令下,随之响起一长串枪声。有一响是在其他枪声过后,单独发出的。
---------------------------------------------------------------------------------------------------------------------
这一处留白实在是妙笔,这篇小说从风兄解读来看很能打动人。德国和法国的恩怨真是时间久,不看作者的话,还以为是二战时的小说。

风兄提到的小说中战争中母子通信的情节,突然想起以前看到的一部俄罗斯的二战穿越电影,就有老母亲托人给儿子递交信物的。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8
声望
6499 声
银两
40065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7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短篇小说产量较高的作者,作品难免良莠不齐。比如像莫泊桑蒲松龄这种,一写就是几百篇。

一篇篇读下来,以今人的标准衡量古人,更是难有多少令人印象深刻的篇章。

莫泊桑的《田园诗》,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田园诗》很简单,写的是从热那亚前往马赛的一节车厢里,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一个是去马赛给有钱人孩子当奶妈的女人,一个是去马赛找工作的年轻男人。

作者描写一路上火车两边的美景,如诗。

读的时候还以为只是描写这样的田园风光而已。

不料,笔锋一下子转到车厢里的奶妈,她已经一天没喂奶了,涨奶涨的很痛苦,车上又没办法解决。

奶妈和对面的男人聊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奶妈越来越难受,男人很不好意思的,结结巴巴地表达了自己或许可以帮她减轻痛苦。

原文摘录如下:

{她有气无力地回答:“好呀,如果您愿意。您可就帮了我的大忙了。我忍受不了,再也忍受不了啦。”他于是在她面前跪下;而她向他低下身去,用奶妈熟练的动作,把深色的乳头送到他的嘴边。就在她两手捧起乳房,把它凑近这个男人的时候,乳头上出现了一滴乳汁。他像吃水果一样,用双唇含住这沉重的乳房,连忙把这滴乳汁喝了下去。接着他就贪婪而又有节奏地吮吸起来。他两条胳膊抱着这个女人的腰,紧紧搂着,把她拉近自己;他像孩子吃奶似的,脖子一动一动,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吸着。突然,她说:“这一个够啦,现在吸另一个吧。”他很听话地吸起另一个。她两手搭在年轻男子的背上,现在呼吸起来又有力、又舒畅,尽情品尝着随列车颠簸涌入车厢的掺杂着花香的阵阵微风。她说:“这儿的空气真好闻。”他没有回答,因为他一直在痛饮这肉体的甘泉;他闭着眼睛,细细地品味。不过她轻轻推开了他:“现在行了。我感觉好多了。我又有精神了。”他站起来,用手背擦着嘴。她一边把两个在胸前鼓得老高的活葫芦放回连衣裙,一边对他说:“您真是好心人,帮了我一个大忙。我非常感谢您。”}

或许会有朋友对这一场景感到不适。

而我却实实在在的感动了!尤其想到了还在哺乳期的妻子。

真是令人感动的田园诗!

田园,只有风景是不能成诗的,还要有人,必不可少。

当然,前面奶妈感谢男人之后,男人还有一句回应:

{而他怀着感激的心情回答:“应该是我感谢您,太太,我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

这句或是蛇足,或是莫泊桑有意幽默一下罢了。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8
声望
6499 声
银两
40065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几年前,曾写过一篇小说(在家园舞版发过,题目《游》),发给朋友看,一个朋友说,看了,想到了《麦琪的礼物》。

彼时,我并没看过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直到今天才看。

两个相爱的人彼此舍弃自己比较珍贵的东西,给对方换取礼物。

当年,我写那个小说,在构思什么礼物时,只想好了男主送给女主的礼物,却怎么也想不出来女主送男主的礼物。

最后,干脆没有写女主送男主什么礼物,只说男主看到礼物被感动。

当时朋友问,到底女主送给男主送的是什么礼物?我只能回,我也不知道。正好,也算是留个白吧,反正每个人心中所想的比较珍贵的礼物都不一样,即使我写出来了,我觉得珍贵,看的人也并不一定觉得珍贵。

生活中,我也是有礼物选择恐惧症。想要送人一个礼物时,总是想破脑袋也不知道该送什么。

开始读欧·亨利,今早看了三篇,无处不在的幽默。

只说幽默,相比于欧·亨利无处不在的美式幽默,我更喜欢莫泊桑偶一为之的法式幽默。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8
声望
6499 声
银两
40065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八、

淳于缇萦,正史中不多见的留下姓名的女子。

为后人留下"缇萦救父"的故事,人们称道她代父鸣冤的勇气,也称赞她推进了汉文帝废除肉刑。

《史记》《资治通鉴》均有对缇萦的记录,之前读这两套书时,关注点止于汉文帝废除肉刑,直到今早读《汉书》,《刑法志》中也有记录,这次关注的更进了一步,了解了具体如何废除肉刑的。

古代肉刑大概有黥、劓、刖、宫、大辟等,《刑法志》中,缇萦救父后,文帝建议"除肉刑"。

具体实施自然由大臣来做。

{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奏言:“肉刑所以禁奸,所由来者久矣。陛下下明诏,怜万民之一有过被刑者终身不息,及罪人欲改行为善而道亡(无)繇(由)至,放(乌)盛德,臣等所不及也。臣谨议请定律曰:诸当完者,完为城旦舂;当黥者,髡钳为城旦舂;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趾)者,笞五百;当斩右止(趾),及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败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罪人狱已决,完为城旦舂,满三岁为鬼薪白粲。鬼薪白粲一岁,为隶臣妾。隶臣妾一岁,免为庶人。隶臣妾满二岁,为司寇。司寇一岁,及作如司寇二岁,皆免为庶人。其亡逃及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前令之刑城旦舂岁而非禁锢者,如完为城旦舂岁数以免。臣昧死请。”制曰:“可。”}

大概看了一下:

黥--(改为)--髡钳为城旦舂(做苦力)
劓--(改为)--笞三百(鞭三百)
斩左趾--(改为)--笞五百(鞭五百)
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示众)

我的关注点:一是斩趾分左右,斩右趾比斩左趾罪重的多;二是斩右趾改为死刑,不是改重了吗?

所以,后面班固评论:

{是后,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斩右止(趾)者又当死。斩左止(趾)者笞五百。当劓者笞三百,率多死。}

看上去除肉刑,其实比以前还重了。除了斩右趾改为死刑,还有,一般人鞭打个三五百下,基本上也都打死了,还不如原来受点刑,至少还能留条命。

后来,景帝即位,觉得笞刑太重,先改笞五百为三百,笞三百为二百,过了几年,又改笞三百为二百,笞二百为一百。还详细规定了笞刑所用的竹板长宽厚,而且要把竹节削平,打人要打臀部,打的过程中,不能中途换人打。

这样一改,“笞者得全”,不会被打死了。

这就是缇萦救父的后续。

《刑法志》可以关注的点还有很多,只是我读书总是不求深入,浅尝辄止,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洋洋洒洒一大篇《刑法志》,也就记下这几点了,其它看过就忘。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687

回帖

2956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2956
声望
2254 声
银两
16663 两
回帖
687
精华
10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11-12-9
最后登录
2024-3-23
发表于 2018-11-1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奇女子这个印象比较深

时荀崧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屯宛,曾引兵围之。崧兵少食尽,欲求救于故吏襄城太守石览。崧小女灌,年十三,帅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且战且前,遂达览所;又为崧书,求救于南中郎将周访。访遣子抚帅兵三千,与览共救崧,曾乃遁去。

                                                                                              资治通鉴第八十九卷

襄城在现在隶属河南省许昌市,有一次我去襄城拜访朋友,不禁会想起千年以前的那位奇女子。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8
声望
6499 声
银两
40065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月手机流量升级,想着上下班公交车上,在线听书。

以个人爱好,选了几本外国名著,结果每一个都尝试听了一点儿,就都听不下去了。

有的是毫无感情的朗读,像机器一样。有的是感情丰沛,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演绎。

这两者我都无法接受。

前者自不必说。

后者是因为别人的理解和演绎,并不能与我相同。比如我看书时,有些语句或段落是会滑过去的,几乎不过脑子一目十行的忽略掉。有些语句和段落,却又会反复再看几遍。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抑或作文青状掩卷叹息。

而听书却无法与我的节奏一致,比如可能我觉得可以滑过去的地方,反而却是朗读者着重强调的地方。而我需要反复再看的地方,他人却又觉得可以一笔带过。

自然,这样的收听感受是很差的。

最终结论,名著还是适合看,而不适合听。

这当然只是我个人的体会。

于是放弃听名著。还是继续听莫扎特听海顿吧。

再说几句电子书。

尝试过用手机看书,也尝试过用kindle看书。

最终也都放弃。

并非对纸质书有什么情怀之类的原因。

我不爱看电子书和原因,主要还是“方便”两个字。

因为方便,所以不爱。

手机自不必说,想在线看就在线看,想下载看就下载看,想看多少有多少,不能再方便了。

kindle没手机方便,但也是可以把成百上千的书放进去,也很方便。

不知道该怎么说明我这个排斥电子书的奇葩原因,举个例子吧,就比如说,我小时候,电视只有几个台,几个台看的津津有味,后来有了有线电视,有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选择多了,方便多了,但更多的时间却花在了换台上。

大概就是这样,因为kindle上下了许多的书,一时想看这本,点开看看,一时又想看这本,点开看看。几年下来,发现其实真正看完的没几本。

反而是上班地铁上,随身带本纸质书,没得选,就一本,结果一年下来都可以看好多本。

就是如此有意思,方便了,选择多了,看的却少。不方便了,选择少了,看的反而多。

自然,这也许只是我自己是这样的。

毕竟,方便了,选择多了,是一种进步,是好事。

只是读书一道,还是想说几句个人的体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近几年才深刻体会到这两句话的分量,读书是要下苦功夫的。

要苦,就不能太方便,身边只带一本,没得选,硬读硬啃也要读下来啃下来。

读书是爱好,硬读苦读似乎不是真爱好。以前我是这样觉得,但这几年改变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思考过这句话,觉得,知之应是是好之和乐之的基础和前提,先知之,才能更好的好之和乐之。

而知之,却必要经过勤奋和刻苦的过程。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8
声望
6499 声
银两
40065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

欧亨利的小说看了十几二十篇,幽默,结局也常出人意料。

但几乎每篇都是这样的风格,不免审美疲劳,所以,一天不能多看,只看个一两篇。

相较欧亨利这样的文风,我更喜欢娓娓道来,偶尔幽默一下文风。

欧亨利的小说,目前并没有读到值得一提的篇目。

看欧亨利的同时,也穿插着看《汉书》,从纪到志再到传,已经看到了第三篇传。

没有司马迁那样高超的文笔和情感流露,班固文字简洁,情感克制。

各有优劣。

现阶段我更喜欢读汉书这样的行文。

读齐国田儋田荣田横的传,事件所发生的地点,比如即墨、城阳之类,均在我老家周围,倍感亲切,印象也更深。

田横不想见刘邦,刘邦说,既往不咎,来了,封王封侯,不来,剿灭。

田横于是出发见刘邦,应该是为了保全下属吧。

可是,快要见到刘邦了,半路上却自杀了。

我想,田横如果为了保全下属见刘邦,为什么又自杀?如果不想见刘邦,为什么不在家里就自杀,而是走到半路快见刘邦了才自杀?

我觉得,有可能是他在路上见到或想到了什么,临时改变想法,才决定自杀的。

那么,我最想知道的是他路上到底见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很感兴趣他出发见刘邦一路上的心路历程。

我读书常常有这样奇怪的关注点。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403

回帖

3071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3071
声望
2299 声
银两
12217 两
回帖
1403
精华
9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12-2-20
最后登录
2024-11-11
发表于 2018-11-9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继续吹 发表于 2018-11-9 18:27
十、

欧亨利的小说看了十几二十篇,幽默,结局也常出人意料。

也可能他低估了自己承受能力,他本来不想去的,像你说的为了顾全下属委屈自己去了,结果越走越憋屈,最后发现忍不了,于是就自杀了~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8
声望
6499 声
银两
40065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

读过《史记》和《资治通鉴》,却不曾记得多少东西,以至于连刘向和刘安都没有分清,印象模糊。

汉成帝即位,刘更生改名为刘向。

《汉书》中引用了数篇刘向的奏疏,大都是针对当时王氏专权的。

然而,每篇奏疏上去,最终的结果都差不多:

{天子心知向忠精,故为凤兄弟起此论也,然终不能夺王氏权。}

{书奏,上甚感向言,而不能从其计。}

{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

{书奏,天子召见向,叹息悲伤其意,谓曰:“君且休矣,吾将思之。”}

{上辄入之,然终不能用也。}

短短的一篇传记里,这么多奏疏,这么多无奈叹息。

读史的人不能丝毫没有情感地读,写史的人也做不到丝毫没有情感地记录。

之前说过,我读小说,最看重的不是情节。

而读正史,最看重的却也不是史实。

这可能跟许多人不太一样。

小说的情节,不如现实情彩。常听到有人说现实里发生的事——“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没错,小说虽然有时想象天马行空,但有时还真不敢像现实一样写。

就比如之前说过的,《史记》中的宋将军华元犒赏军士,赶车的司机没喝到羊肉汤一气之下驾车把将军送到了敌阵;还有齐庄公调戏人妻,吃闭门羹后,在门口拥柱而歌。

除非是历史小说,原创小说里其实很难有作者敢这样写一些类似的情节。

但正史里却可以这样写。

这也是我读正史的一大关注点。

汉景帝时,七国之乱,起因说是晁错削藩。但景帝杀了晁错,七国并没退兵。

起头者吴王刘濞,大富豪,联合各王起事时,有这样的话:

{寡人金钱在天下者往往而有,非必取于吴,诸王日夜用之不能尽。有当赐者告寡人,寡人且往遗之。}

就是老子有的是钱,花不完,谁要就说一声!

再往前,文帝时,景帝刘启还是太子时,跟进京的吴王世子下棋,大概下得不爽,而产生口角,刘启抄起棋盘打了吴王世子,结果,打死了!

读着感觉挺意外。

写小说应该会把太子用棋盘打死世子的事,多铺垫,多描绘,或是多脑补一些情节,让事情变得更符合逻辑,更完善,否则,读者会吐槽。

而正史除了说吴世子素来骄悍而容易得罪太子,并无过多的铺垫以及解释是一下失手打死,还是一下一下地往死里打。

这正是我觉得正史里情节比小说里的情节更能引起我关注的地方。

{于是遣其丧归葬吴。吴王愠曰:“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复遣丧之长安葬。}

皇帝把吴世子尸体送回吴国安葬,吴王又把尸体遣回长安葬。就是说,老子总有一天会打到长安!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8
声望
6499 声
银两
40065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

{昌尝燕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昌项,上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昌。}

周昌奏事,看到刘邦正抱着宠妃,转头就走。刘邦追上去,骑在周昌脖子上,问自己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说你是个昏君!

刘邦真奇葩,居然骑在大臣的头上!

刘邦当时应该有五十多岁了,身手看来还不错!

周昌真刚直!

刘邦生前宠爱戚姬所生子赵王刘如意,想立其为太子。周昌极力反对,为此吕后还十分感激周昌。

刘邦怕死后有人会害赵王如意,死前让周昌去做赵相,保护赵王。

刘邦死后,吕后果然招赵王进京要杀他,周昌几次阻拦。吕后由之前对周昌的感激变成破口大骂。

最终,周昌也没办法保全赵王,还是被吕后杀了。

读了几十篇欧亨利的小说,总感觉不行,差点意思,至少与莫泊桑比,有差距。

直到今天读了一篇《命运之路》,才感觉欧亨利也是不错的。

印象中,跟电影《罗拉快跑》有点像,但电影的内容几乎都不记得了。

《命运之路》写了一个有诗人气质的牧羊人,不甘于现在的生活,想要选不同的路。

面前有个三岔路口,他分别选了三次不同的人生路。

然而,每一条路的结局,都是自己死掉。

作者是想说殊途同归?还是想说性格决定命运?

有人说看不懂作者想表达什么。不重要。

看看牧羊的诗人是怎么描绘他爱的女子的:

{她是由阳光和阴影组成的。她像杨树一般苗条,举止也像杨树那样优雅。你瞅着她时,她的眼睛一会儿变得圆圆的,一会儿又眯起来,像是两片云间的太阳。她来时光彩照人,去时天昏地暗,只剩下一股山楂花的芬芳。}

这几句话足见出欧亨利还是颇有水准的。

牧羊人的第三条路最后,他把他写的诗给一位高人看,高人看后说:

{“我看了每一个字。你还是过过诗的生活,老弟,千万别再尝试写诗了。”}

扎心了。诗人自杀了。

想起自己。年少时,也曾幻想过要成为作家,以为努力就可以。后来,自己发现有些事,并非努力就可以做到,也就清醒了。

《命运之路》,与我看过的其它欧亨利小就不一样,并没有去刻意幽默,也并没有刻意制造令人意外的结尾。

《命运之路》使我对欧亨利改观。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11-23 17:38 , Processed in 0.07129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