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张恨水的回目虽然作得不错,但究嫌浅露,意境不高,若与古今名联并列,难称上乘之作。此话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张恨水的回目是题通俗小说的,自然也只能以通俗为主,若以此而论其“联语之才”,则实是“才未尽也”!我觉得最能代表他这方面功力的是他在抗战前夕所作的律诗《咏史》四首。题为《咏史》,其实则是“借古喻今”,说的都是“时事”,不但在内容方面浑灏流转,寄托遥深;在对仗的技巧方面,也是极其工整自然的。律诗之“联”虽不同于对联之“联”,但在“对仗”所需的“基本功”方面,则是相同的。限于篇幅,录两首以见一斑:
山河脱辐三千里,兄弟阋墙二十年。
岂是藩篱原易撤,本来萁豆太相煎。
江东名士浑如醉,壁上诸侯笑不前。
犹叹药炉茶灶畔,有人高比赵屯田。
张恨水写此诗时,日寇已侵占了东三省,华北亦已成立了所谓“冀察政务委员会”。但国难当头,当时的国民党政权仍力主“先安内而后攘外”,大打内战。这是“山河脱辐”“兄弟阋墙”“藩篱易撤’,“萁豆相煎”等句的本事。
“江东名士浑如醉”,说的是东晋偏安江南的一段史实。“五胡乱华”,晋室南迁,后人有“过江名士多如鲫,唯有王敦是可儿”的诗句。盖那些名士到了江南仍然只知享乐,认为不理“俗务”,才算“高雅”。在抗战前夕,甚至在其后的抗战期间,这些类似东晋的“江东名士”也是不少的。
“壁上诸侯笑不前”,典出《汉书·项籍传》。项羽抗击秦兵于巨鹿,“诸侯皆作壁上观”。此句乃是借古喻今,喻军阀割据,不肯出兵抗日。“赵屯田”指汉代名将赵充国,以屯田之策,寓兵于农,安定边疆。但诗中的“有人高比赵屯田”则是反讽语,讽当局“安内攘外”的政策的。“药炉茶灶”意指国难深重,国家已像个不能离开药炉的病人了,而当局犹屯重兵于西北以监视延安,故诗人有“犹叹药炉茶灶畔,有人高比赵屯田”之叹。
张恨水另一首《咏史》诗是:
争道雄才一槊横,几时曾到岳家兵?
中原豪杰无头断,逊国君臣肯膝行。
盗寇可怜侵卧榻,管弦犹自遍春城。
书生漫作长沙哭,只有龙泉管不平。
首联用曹操“横槊赋诗”的典故,意指虽然有人像曹操那般以“雄才”自命,但我辈小民几时才盼得“岳家兵”的到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