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七 花蕊宫词借喻不当,名联观止,梁羽生家园书库,梁羽生家园

 

 

四九七 花蕊宫词借喻不当

 

 

 

  李岗君认为张恨水的《咏史》诗四首,最好的是第四首。“其中二联,不但对仗工整,且含意极深。”我只谈一二两首,“未免有取舍失当之嫌”。我只录两首,主要固然是由于篇幅所限,但评论诗之甲乙,也还是见仁见智的。不过李君既然“点写”,我就先奉命吧。

  张恨水《咏史》诗第四首如下:

  花蕊宫词可汗颜?读来转觉泪潺潺。
  金貂尽日盈高阁,烽火连宵入汉关。
  黄左尚争明系统,幽燕频陷宋河山。
  长江天堑何须道,胡马南窥已等闲!

  “花蕊宫词”指五代时蜀主孟昶的花蕊夫人在宋兵破蜀、兵临城下时所赋的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此诗首二句是借用“花蕊宫词”来讽刺当局要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放弃东北的。“可汗颜”云云,乃是对当局的“质问”。

  颔联:“金貂尽日盈高阁,烽火连宵入汉关。”“金貂”,汉制,近臣戴武冠,顶上用金珰装饰,前面插貂尾。后世就用“金貂”比喻权贵。“高阁”,借指要津。“金貂尽日盈高阁”,即满朝高官都是尸位素餐。承接首联,仍是讽刺“不抵抗政策”的。

  颈联“黄左尚争明系统,幽燕频陷宋河山”,则是借古喻今,用南明的亡国史实来讽“内争”的。史实是:其时力主抗清的史可法虽然是南明小朝廷福王的兵部尚书,但却没有什么权力,兵权操在几个大军阀手里。其中主要的两个,一是黄得功,一是左良玉。左良玉本来是驻守武昌的,起兵东下清君侧,要杀权臣马士英。马就调黄得功去阻挡。南明小朝廷就因忙于内争,一到清兵南下,就全无阻挡,被清所灭了。

  这首诗的“含意”其实和第一首一样,都是讽刺当局的重“内争”、轻“抗敌”的。不错,诗中二联所用的“金貂”“黄左”等典故,是较第一首所用的“萁豆相煎”“江东名士”较为深奥。但诗的好坏,不在于用典的是“熟”是“僻”。我倒觉得第一首的“岂是藩篱原易撤,本来萁豆太相煎。江东名士浑如醉,壁上诸侯笑不前”用典更为自然。其次,第四首的讽刺也略嫌“过分”──盖东北仍有抗敌将士,“更无一个是男儿”之谓不宜借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