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宗立派
- 积分
- 9156
- 声望
- 6058 声
- 银两
- 38143 两
- 回帖
- 2681
- 精华
- 5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09-9-23
- 最后登录
- 2023-12-1

|
楼主 |
发表于 2021-10-19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21-10-20 11:24 编辑
二、《考城隍》
《考城隍》列为聊斋第一篇。
是第一篇,就会有许多解读,认为列为第一篇必有深意啊等等。
我的感觉是,既没有深意,文章水平也一般。
先看两个解读出深意的评注:
一、但明伦认为:“立言之旨,首揭于此,一部大文章,以此开宗明义。见宇宙间惟仁孝两字。生死难渝,正性命,质鬼神,端在乎此,舍此则无以为人矣。”
看这评论说的,又是“立言之旨”,又是“开宗明义”,说的这么大!
评论者认为,这首篇是为整部聊斋立意,开宗明义。
在我看来,真是过头了,一篇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文章而已。
二、何守奇说:“一部书如许,托始于《考城隍》,赏善罚淫之旨见矣。篇内推本仁孝,尤为善之首务。“
也说本篇是为整部聊斋立意,什么意?——“赏善罚淫”。
说“赏善罚淫”是整个聊斋的主旨,我是不太认同的。
而且我的三观其实也并没有多正,我觉得“善“跟”淫“不是对立的,善不一定不淫,恶也不一定就淫。
淫没关系,只要不强迫他人就可以。
这只是我的不太正的三观而已。
《考城隍》列为聊斋第一篇,在我看来就是随手一列,并无深意,篇章也很普通。
若是非要说点什么,姑且大概说几点:
一、神界考试,考官其中一个是关羽,按说关羽是武官,武官可以做文官的考官吗?神界的事,说不准。
二、再就以下两句多说一点儿: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这句是主角考试时写的文章中的句子,这句被各主考官点赞,算是金句。
我不认同句子本身的说法,有心为善,当赏也该赏,无心为恶,难道就不用罚吗?
“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这两句是二人送别诗中的句子,可圈可点。
试卷上的句子也好,送别的诗句也好,句子本身并不是我要说的重点。
我要说的是,小说创作中的创作。
就是说,在小说中写到了一个文人,这个文人角色在小说中又写了一篇文章,这文章在小说中要被其他人赞或贬,那么小说的作者是要以角色的角度去做一篇文章?还是说略过去,只写别人的反应就完了?
印象里,大多数作者选择略过。
因为选择前者是有难度的。难度不仅在于要创作,更在于要符合角色的创作。
这一点上曹雪芹还是牛逼的,贾宝玉写的诗是角色贾宝玉写的诗,林黛玉写的诗是角色林黛玉写的诗。
如果没有能创作出符合角色的文章,就不如略过,所谓藏拙。
想起一个事,就是当年大火的电视剧《康熙王朝》。
忘了看到第一集还是第二集,就有一个情节,顺治考小康熙等几个皇子。
到小康熙那里,把他写的卷子拿起来让他把没写完的文章说出来,结果小康熙就背了韩愈的《师说》,然后顺治就夸他,下笔写文章时就已经成竹在胸了。
你没办法要求编剧以小康熙的角色原创一篇文章出来,只好拿现成的文章来代替了,但知道《师说》的人就会觉得有些别扭。
从这个角度看,蒲松龄在《考城隍》里原创了两句角色写的诗文,也算不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