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风继续吹

[书话] 夜读李清照

 火.. [复制链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5-2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濮阳羽灵 发表于 2022-5-1 18:19
口语入诗是简单真实了,但它缺少回味啊,没有纸短情长的余地了

像你和纳兰还有其他高手这样会作诗的,懂诗词的,该多发表下意见。
我是连平仄都分不清的,全凭感觉乱说。

口语入诗这种,我一直都算比较喜欢,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的好,可能艺高的人才能胆大。

之前读陶渊明有一首: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

第一句“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也挺口语的,也很喜欢。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5-3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017]
2022年5月1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有个别号——李三瘦。

因为她有三句诗有名的诗写瘦,之前都读到了其中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今天这首是第三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代也许是以瘦为美。

这句“人比黄花瘦”,很有名,但也有另一种版本,“人似黄花瘦”。

这两个版本也有一些争议,但争议不是特别大,因为“人比黄花瘦”这个版本被更多人接受。

细品两个版本,"似”也并非完全不如“比”。

思念丈夫,思念的形销骨立,比那菊花都要瘦!

思念丈夫,人变得像菊花一样瘦!

前者强烈之极,后者程度稍轻。

李清照直率坦诚,但似乎不那么极端,而且我之前说过,她是有追求的人,生活里不会只有丈夫,从这点看,其思念丈夫的“销魂”程度也该不是那么极致。

以上纯属我的硬解,完全外行,但也算一种可能。

这首词写在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不在家的丈夫。

“薄雾浓云愁永昼”,种种迹象表明,寂寞的人,还是白天比夜晚更难度过。

“愁永昼”,一整天都在愁,尤其是节日里的白天,看到邻里都在团聚,登高,更加难过。

虽然点着名贵的香,白天却也不知道怎么过来的。

三句以后,就写到了半夜,农历九月,秋凉,凉透了玉枕,醒了过来。

半夜醒来,才回忆起自己白天是怎么过来的。

“东篱把酒黄昏后”,在黄昏时分,觉得还是得找点事做,就学起陶渊明,饮酒赏菊。

“有暗香盈袖”,这句是用典,用的是《古诗十九首》里的“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是思念远行丈夫之意。

李清照非一般的闺怨女人,有直接坦率的一面,而在表达对爱人的情感时,通常是含蓄隽永的。就像这句“有暗香盈袖”,用典是如此贴切,而如此含蓄蕴藉。

也因此,对接下来的那句“人比黄花瘦”,我保留了“人似黄花瘦”这种相对没有那么激烈极端的表达。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5-5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22-5-9 12:34 编辑

[018]
2022年5月3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一首伤春之词。

起风了。风停了。外面落了一地的花瓣。

“拥红堆雪”,指红的,白的花瓣落了一地,堆在一起。

此景让作者想起了海棠,也许是想起了“应是绿肥红瘦”的那段时光,那是作者的青春。

青春易逝,如同这眼前的春光。

诗人都是敏感的,见落花而伤春。

林黛玉看到落花,会葬花。

李清照不是林黛玉,不会葬花,而是喝酒。

喝了酒还要唱歌,喝到天昏地暗,如果有KTV,李清照可能是常客。

酒喝完,歌唱罢,夜已深,灯火明灭,像极了人生。

“青缸”中的“缸”指的是“釭”,釭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灯。

釭灯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发明,它解决了室内点灯的油烟问题,产生的烟由灯的烟道进入灯的缸体内,缸体可拆卸,清洗。

最著名的釭灯,大概就是“长信宫灯”了。

借酒消愁,本想着大醉一场,可以忘忧,可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依然被“幽怨”所扰。

半夜醒来,窗外传来一声凄凉哀怨的杜鹃叫。

此为一首普通的伤春词,没有过多可以说的地方,就是增加了一点关于“釭灯”的知识。
2.jpg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019]
2022年5月5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馀香,更得些时。

"夜来沈醉卸妆迟",读了近二十首李清照的词,对于她醉酒不卸妆就睡觉已经见怪不怪了,这是她的常态。

常看繁体书里会写“沈醉”,跟“沉醉”是一样的,“沈”是“沉”的原字,后来慢慢变化而成“沉”,而“沈”也多了一个音,成为姓。

“梅萼插残枝”,一枝梅插在发间,因为没卸妆,作者是带着发间的这枝梅睡觉的。

“酒醒熏破春睡”,夜晚,作者醒了,被头上梅花的香气熏醒。这一句的意象很奇特。

“梦远不成归”,花香惊梦,惊破的是好梦,什么好梦?梦中作者正要回到遥远的故乡。

此时作者大概是流落江南,故乡,让她魂牵梦萦。而发间的花香打断了她梦中回乡的路。

回到现实,已是深夜,“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此三句,如果不联系上下文,单独拿出来,是一幅静谧优美的情景,万籁俱寂,躺在床上,拉着帘子,一个人看着窗外的月亮。

此情此景,可以是无聊的,可以是寂寞的,可以是思索的,可以是详和的。

而联系上文,那么这情景很多人自然会解读为烘托了作者的孤独忧愁。

我不反对正确答案似的景语皆情语的解读,只保留一些我自己的感受。

作者醉酒,半夜醒来,面对“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的情景,未见得就一定就是那么孤独忧愁。

就读过的二十首词来看,作者真正特别忧愁时的表现,不是睡时忘卸妆,而是根本就不画妆,甚至不梳头,不叠被。

而且,如果特别忧愁时,做好梦的机率比较低,作者写过“独抱浓愁无好梦“。

因此,在夜半醒来的此情此景中,作者的情绪,也许是百无聊籁的,也许是若有所思的。

接下去三句,是作者情绪的外化。

“更挼残蕊,更捻馀香,更得些时”。

连用三个“更”字,意蕴无穷。

李清照喜欢叠字,善用叠字。

且不说她那首著名的叠字词“寻寻觅觅”,因为还没读到。

就说读到的几首,其中“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她喜欢欧阳修的这句,直接拿来用。

还有就是那句“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也是连用三个相同的字,意味无穷。

本词最后这三句“更”,写的也很好。

醒来后,如何打发这无聊,只有手挼着那枝将她熏醒的梅花,捻着花瓣,手有余香,就这样再发会呆,或再想些什么样,无聊的时间也许就过去了。

整首词读下来,此时作者的忧愁似乎没有大部分人解读的那么沉重。

忧愁之外,我读到了更多的无聊,以及些许的积极(画妆)和希望(做好梦)。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5-9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020]
2022年5月7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李清照词读得二十几首,其中不乏平庸之作。

不必每一首都说,或者每一首都带着山东老乡的滤镜硬解。

这首咏梅词,也算平庸,词本身几无可说,拿出来,只说一个“纸帐”的知识点,算是一个备忘。

纸帐,是用纸做的围在床上的账子。

“藤床纸帐”,是说李清照生活检朴吗?

未见得,因为下面一句还说烧的是名贵的沉香。

而纸帐,是当时一种风雅的形式。

用纸做帐,是当时文人雅士的一种格调,大概意思是表达自己的淡泊高远。

苏轼写过一首关于纸帐的诗,其中有“洁似僧巾白氎布,暖于蛮帐紫茸毡。”

宋代的造纸已经比较发达,可见纸帐用的纸是又白又厚的。

古代不仅有纸帐,甚至还有纸衣纸被。

写到这里,想起了许多影视剧里沾个口水一捅就破的窗户纸。

由纸帐联想到,也许大户人家用来糊窗户的纸,不至于用那种一捅就破的纸吧。

在网上搜“纸帐”,出现最多的是“梅花纸帐”。

梅花纸帐在古籍中多有描述。

我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考据,只是略微查了一下,找了一张图片。

1.jpg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22-5-31 16:06 编辑

[021]
2022年5月9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上一首《孤雁儿》写发间插的一枝梅,此篇也是写梅,写的是自己种的梅。

自从林逋那句咏梅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后,其他诗人再写梅,也难以超越了。

本词前几句,“小阁”“闲窗”“篆香”“帘钩”,都太李清照了,这也没办法,女诗人的局限性,不是才华的局限性,是时代的局限性,女诗人很难像男诗人那样,大江大河到处跑。

几句闺阁幽情之后,写到正题。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毕竟大户人家,有花园可以种梅。

即使古代女人一般不出家门,但大户人家的女人活动范围也要比一般人要大。

寂寞无聊时,出阁来花园摆弄欣赏自己种的江梅,这也很有乐趣啊,不必舍近求远,一定要临水登楼,赏风弄月。

这一句让我想到了陶渊明的一句诗——“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陶渊明这句有些形而上,意思是做身边的事都可以达到自己追求的精神境界,又何必去费尽心力舍近求远。

对陶渊明而言,种地赏菊都可以精神满足,这看上去容易,实际上很难。

大多数人做不到。

李清照也做不到,因为她还有下一句。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虽然在家赏梅也有很大乐趣,但李清照还是觉得不行,没人来找,一个人寂廖。

这就是李清照与陶渊明的差别。

陶渊明是有人没人都可以,种地赏菊都能达到高远的精神境界。

而李清照只能寄希望于——“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希望有外力能带她到达高远之境。

且不说古代对女人的不公平,即非如此,也哪有那么多的外力。

没有外力,就要回到内心。

雨果说过: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说回词句,“何逊在扬州”一句是用典,用的是南朝诗人何逊爱梅花的典故。

何逊也是山东人。

之前的词中,李清照用典用过王粲的典故,王粲是山东人。

我想,李清照大概也是会对山东的文人多一分关注吧。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

梅花胜在“韵”,但是比较柔弱,扛不住风雨。

其实,大多数美丽的花都是一样。

而据我本人的观察,其实“绿肥红瘦”的海棠花相对好多花来讲,更能经受风吹雨打。重要的是,海棠的韵致其实不输梅花。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作者在感慨梅花易落时,又听到了谁家传来的笛声,更加引起了她的愁思。

这里的笛声不见得真有人吹,也许是作者的幻想,此情此景,该配这样的笛声,在脑中浮现。

古代没有电子设备,若有,独自赏梅时,可以配一些应景的音乐。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不要感伤花落无踪,要知道,梅花谢了,花的情意留下了,留在了种花和赏花人的心里。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梅花留下的是什么样的情意?

不好说,每个人都不一样,即便是自己,也未见得能说清楚。

那就不说,在每一个“良宵”,安静地欣赏“淡月”下的“疏影”就好了。

一切尽在不言中。

花虽落,枯枝亦可欣赏“疏影”之"风流"。

最后一句,非常好,“疏影尚风流”呼应了前面的“韵胜”。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5-13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022]
2022年5月11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在我认真读李清照之前,如果对照一种花,提起李清照,最先想起的是海棠花,她那首“却道海棠依旧”,实在太有名。

这两三年间,我仔细观察过海棠花,发现海棠是一种美丽,却又相对能经受风吹雨打的花。

就自动地把海棠花与李清照联系在一起,也是自己心里的一种期许,期许我们这位山东的大才女,也是一个坚韧且美丽的女子。

而在读过二十几首李清照的词后,发觉她的词中写的更多的是梅花。

在网上搜索李清照的相关文章时,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从海棠活成了梅花!》

文章内容且不论,单看这题目,取得很好。

李清照从海棠活成了梅花。

海棠是李清照的青春,也许也是她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

而后来流落江南,国破,夫亡,再婚,离婚……让她做不成“绿肥红瘦”的海棠。

梅花当然没什么不好,凌寒而开的梅花,品格高洁,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最爱。

李清照写过梅花是“韵胜”。梅花的韵味,似乎的确是高出其它花种。

抛开那些被人为赋予的意义,只说植物的花,与海棠相比,梅花更脆弱更容易凋零,梅花经不住“雨疏风骤”。

所以,由海棠变为梅花,也会引起一些唏嘘。

而这就是人生。

李清照是爱梅花的,爱梅花也是爱自己。

本词的上阙写梅花,写的很美。

这里的梅花是含苞欲放。

从外形上,作者用的词是:“红酥”和“琼苞”,多美啊!

从内涵上,是“包藏无限意”,说的是梅花的"韵"。

下阙写自己的感受。

作者在窗前,看着将开未开的梅花,心中许多愁思,人也憔悴。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什么愁思?

不清楚,也许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是为自己,也许是为了精神上的追求。

在窗前,寂寞而憔悴,怀着这样的忧愁,一般的古代女人,该是“倚阑干”,而作者在这里却是“愁不倚”,有阑干也不倚。

合理想象一下这个画面。

作者如同现在疫情期间久被隔离的人,在阁楼里无所事事,心情不佳,又无处发泄无人人诉说寂寞与忧愁,凭栏看,外面梅花吐蕊,春来到。

若倚着栏杆,发发呆,一天也就过去了。

而作者不甘于如此,此时的她也许年龄还没有很大,也许还对生活充满希望,也许是骨子里还有些个性,所以,她犹豫了一下,决定,不能像普通怨妇一样,倚着栏杆,颓废一天。

她两只手抓住栏杆,用力晃了晃身体,振了振精神。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要来喝酒赏花就赶紧来,说不定明天起风了,梅花就落了。

这句可见作者性格中直率的一面。

要来喝酒赶紧来是对谁说的呢?也许是对出远门的丈夫,也许是对平时常聚的好姐妹。

对自己说的的可能性更大。

对自己说:不要颓废!不要躺平!不要辜负这美酒!不要辜负这春光!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5-15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023]
2022年5月13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此词写雪中赏梅。

白雪配红梅,不是标配,也算绝配。

《红楼梦》中有,《甄嬛传》中也有。

"香脸半开" ,"玉人浴出",李清照用美女的脸来比拟梅花,刚出浴的美女。

提到“玉人浴出”,想到了我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学课本,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其实是有删节的,比如删掉了那句“刚出浴的美人”。

据说2000年后的课本,已经恢复了《荷塘月色》中的这一句。

出浴的美人,就是很美,男人觉得美,女人也觉得美。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给梅花配上白雪已经够绝了,还不够,还要给它配上月光。

上天就是这样偏心。

白雪、红梅、月光,这就够了吗?

依然不够!

还要有酒!

作者说,不要怕醉,不醉怎能对得起如此美景!

多美的画面!

这画面中,最关键的元素是什么?

是红梅?是白雪?是月光?是美酒?

都不是。

是人!

是饮酒赏梅的李清照!

景物再美,如果没有人,将毫无意义。

词的最后一句——“此花不与群花比”。

写梅花,也是写自己。

这句还是有些豪气的。

古代女作家,李清照称第一,没有问题。

上天偏爱梅花,降下白雪,洒下月光,衬托花的美。

上天是否也偏爱李清照?

若看后半生的坎坷,不算偏爱。

而此刻,月光照耀,立于雪中,举酒酣醉,对着红梅,吟出“此花不与群花比”的李清照,此等才华和气质,当得一句上天对她的偏爱!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22-5-19 08:25 编辑

[024]
2022年5月15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此首也是写梅花。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这一句就是回忆,回忆年轻时每年梅花开放,都要雪中醉酒赏梅。就是上一首《渔家傲》里描写的场景。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这一句则似写中年,中年没有像年轻时那么有体力和心情去雪里赏梅,这一时期的诗,常常见到她插一枝梅在发间,寂寥时会用手反复地“挼”这枝梅花。

挼得百无聊赖,挼得满腹愁绪,常常不觉间泪湿衣襟。

青年和中年就是不一样,以李清照的性格,青年时是不会轻易流泪的。

到了中年,则是“赢得满衣情泪”。

下阕又转到晚年,国破家亡,海角天涯。

对着镜子,看到的不会再是“柳眼梅腮”,而是“萧萧两鬓生华”。

人已老,不用说雪里醉酒赏梅花,估计连折一枝插发间不时挼弄的心情都没有了。

人的老去,不影响花开花谢。

梅花每年如期而开。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作者看看外面,估计马上要起风,会把花都吹落吧,没什么可看的。

当然不是因为风,而是没心情。

若是年轻时,花落了又怎样?那时,面对枯枝,一样可以欣赏,一样可以“疏影尚风流”。

此词相对平庸,算是一个人生阶段的总结。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5-19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22-5-19 08:23 编辑

[025]
2022年5月17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写梅花——“此花不与群花比”。

本词写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

有人会问,到底梅花第一,还是桂花第一?

写花其实是写自己,哪种花第一,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第一,李清照第一。

李清照虽然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之一,但她的性格里有豪气的一面。

我们山东的女子,大多都有这样的一面。

在谈本词之前,先说一下桂花。

我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在网上了解了关于桂花桂树的一些知识,有趣。

先说一个词——“折桂”,指的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取得第一名。

为什么折的是桂?因为桂花农历八月开,而科举也是八月。

再说一个词——“桂冠”,这个词来自于希腊,说的是把桂树枝做成冠戴到头上,以表示尊敬,后来就指冠军。

很有意思,东西方不约而同的都用“桂”来指代第一名。

再查了一下,东西方的桂还是有区别的。

我们八月开花的桂花树,是木犀科植物。

西方的戴在头上的树枝,是月桂树,是樟科植物。

说到月桂,再继续了解。

我们的传说中,月亮里除了嫦娥,还有一个在砍树的吴刚。

吴刚砍的树,有人称为月桂。

而月桂是西方的树,我们的神话里按说不该砍西方的树。

有人说,砍的当然不是西方的树,还是我们中国的树,只不过是因为在月宫中的桂树,所以也称月桂。

这个说法说的通,也就是,吴刚砍的是中国的桂树,但这棵树的名字叫“月桂”,而品种不是月桂。

那么,吴刚砍的就是八月开花的桂花树吗?

有人说,也不是。吴刚砍的其实是肉桂树。

根据是,肉桂树这个品种,天生就是被砍的,因为需要用它的皮,也就是桂皮,而砍下桂皮后,肉桂又会慢慢愈合长好,然后再砍。

所以,吴刚一直砍也砍不断的树是肉桂树。

这种说法也是说的通。

于是,出现了三种桂树:

一、八月开花,我们现在好多城市绿化带常见的:(木犀科)桂花树。
二、西方人做桂冠戴在头上的:(樟科)月桂树。
三、月宫神话中吴刚一直砍不断的:(樟科)肉桂树。

说了半天,也许有点绕,那么就再通俗易懂一点儿。

一、(木犀科)桂花树,花最香,每年桂花开放时,好多城市到处都能闻到浓郁的花香。桂花还可以做各种甜品。
二、(樟科)月桂树,我们做菜用的调料香叶,就是月桂的叶子。
三、(樟科)肉桂树,肉桂树的皮,是桂皮的一种,也是调料。

这样,应该是很清楚了。

回到这首词。

李清照写的桂花,就是现在我们最常见的八月的桂花,有一句"画阑开处冠中秋",表明时节是八月中秋。

桂花是以香闻名,却没有大多数花那样鲜艳耀眼。

所以作者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词中常见不梳头不画妆的描写,虽然是指她独处时没有心情做这些事,但就算是她平时都是“粗服乱头”,以她的才华,也够资格称“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桂花如此之有内涵,梅花和菊花也该忌妒害羞吧。

梅花和菊花也都是李清照欣赏和赞美过的花。

文学跟理工科不一样,李清照最爱哪种花?以及她认为哪种花才是最好的?这样的讨论没意义。

各有各好,梅花“韵胜”,菊花“清芬酝藉”,桂花“只香留”。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词的最后一句,桂花如此之好,为什么大诗人屈原当年在《离骚》中写了那么多香草佳花,却没有写过桂花?

李清照在这里说屈原“无情思”,不识桂花之美好。

自然有好事者为屈原抱不平,有人考证屈原在《离骚》里写过桂花,是李清照错怪了他。

当然也还有好事者说,屈原虽然写过桂,但他写的桂其实是(樟科)肉桂,而非(木犀科)桂花,所以李清照没说错。

再继续有好事者说,不能怪屈原,战国时(木犀科)桂花还没有普及,不常见,基本都是(樟科)肉桂,(木犀科)桂花至到宋朝才开始普及。

好事者都没错,也许是像我一样的常常带着理工科的思维去读诗的人。

虽然没错,但有时会煞风景。

词的重点不在李清照有没有错怪屈原。

就算错怪了又怎样?

也许李清照是在喝醉后,写下这首词。

大概率是喝酒喝高兴了写的。

酒酣,说两句屈原不识货又怎样?哪怕她平时是很尊敬屈原的。

酒酣,说一句本姑娘“自是花中第一流”,又怎样?哪怕文人雅士该是谦虚低调的。

这就是李清照,这才是李清照。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5-21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026]
2022年5月19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芭蕉是南方的植物,北方没有。

来南方生活之前,作为一个北方人,我没有实际见过芭蕉,哪怕读过“雨打芭蕉”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雨打芭蕉”是文人创造的意象。

细想一想,雨和芭蕉似乎很配,就像白雪和红梅一样。

无锡也有芭蕉。

能代表无锡的景点,东林书院一定是其中之一。

东林书院里有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幅对联是东林领袖顾宪成所写,大多数人都知道。

我去过几次东林书院,印象中,书院里是有芭蕉的。

我想,这上联中的“雨声”,有可能是顾宪成坐在书院,听到院子里雨打芭蕉的声音。

李清照也是北方人,来南方之前,跟我一样,也许只在书中读到过芭蕉。

本词的最后一句——“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这半夜三更雨打芭蕉的声音真是让人烦躁,我这个北方人,听不惯啊。

这一句也是近似口语了。

雨打芭蕉在这时的李清照听来,有些让人烦。

因为是北方人,所以不习惯听。这只是字面意思,当然并不止于此,

此时,北方沦陷,李清照流落江南,北归无望,心内忧愁,半夜醒来,滴滴嗒嗒雨打芭蕉的声音,自然让她更加心烦意乱。

这一句近似口语的表达,很直白,又很巧妙,表达的情感却是含蓄而沉郁的。

词的第一句——“窗前谁种芭蕉树”——用词也是比较直白,好像是在问,又好像有点埋怨。

谁种的芭蕉树?重复两句——“阴满中庭”,“阴满中庭”——芭蕉叶把阳光都遮蔽了,沉闷压抑。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芭蕉树不会因人的情绪变化而变化,该舒就舒,该卷还卷,芭蕉也有自己的节奏,也有自己的情感。

芭蕉带有情感式的舒卷,让愁思满腹的作者更加的忧愁。因为芭蕉有情,却跟作者不共情。

不共情是正常的,你说北方人不习惯我这个南方的植物,我也不懂你北方人的情思。

“伤心枕上三更雨”,真是让人伤心,躺在床上也睡不着,而三更时分,却又下起了雨。

雨打芭蕉,“点滴凄清。点滴凄清。”,一点一滴的声音敲打在作者心头,让人烦躁。

若非乱世,北方人本该在北方。

本该意气风发,醉里踏雪寻梅;不该伤心枕上,卧听雨打芭蕉。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5-22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027]
2022年5月21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上一篇李清照这个北方人,写她听不惯南方的“雨打芭蕉”。

作为北方人,我也是对芭蕉不太有感觉。

除了芭蕉,还有一种树叶与雨也常搭配,那就是梧桐。

苏轼写过“梧桐叶上三更雨”。

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有《梧桐雨》。

我对梧桐比对芭蕉有感觉的多。

有两种树跟我的乡愁有关,一种是刺槐树,一种是梧桐树。

刺槐树花是小时记忆中的美味,每年槐花飘香时,花可生吃,可做菜团子,可做包子。

而小时候老家院子里的唯一一棵树就是梧桐树。

小时候应该是感受过一些“梧桐叶上三更雨”的,只是那时年少,不识愁滋味。

后来,到了南方,才知道老家院子里的梧桐准确的其实应该叫泡桐。

而梧桐是另外一种树。

但是老家因为基本上只有泡桐,所以在我们那里泡桐就叫梧桐。

南方更多的是梧桐。

关于梧桐与泡桐网上还有不少争论。

梧桐有个美丽的传说,就是凤凰栖于梧桐树。

而有人说凤凰栖的是梧桐,也有人说是泡桐。

于是,各自从古典文献资料里找各自的论据。

看了一些,各有道理,但没有定论。

大多数声音支持凤凰栖的是梧桐,不是泡桐。

一个神话传说,是否有必要争论?

除了神话之外,还有古琴是用梧桐木还是泡桐木也有争论。

这个也是各有各的道理和证据。

我也看了一些,听了一些网上用梧桐木和泡桐木做的古琴的琴音展示视频,因为五音不全,也基本听不懂。

凤凰栖的是哪种桐,古琴用哪种木做更好,是梧桐还是泡桐?我也没精力和兴趣去搞清楚,只知道一定不是法国梧桐。

不管怎么争论,都不可动摇泡桐树是我的乡愁之树的二分之一。

老家院子里的是紫花泡桐,多见于北方,南方也有泡桐,大多是白花泡桐,前两个星期爬附近的山,还看到过白花泡桐。

说了半天题外,看李清照这首写梧桐的词。

词中所写,该是流落南方时所写,不知道是梧桐还是泡桐?

不重要。

客居他乡,最不宜登高望远,却又往往最喜欢登高望远。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登上高楼,北望故乡,一片混乱,山乱,是人心乱。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暮色之中,有乌鸦飞,乌鸦常被称为不详之鸟,的确不详,因为远处传来了金人的号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喝酒没心情,西风吹落梧桐叶。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梧桐叶落,满眼秋色。

不是秋色,是寂寞。

李清照老家的院子里会不会也有一棵梧桐树?

************************************************
暂停读李清照。
过个一年半载再读,不能太快,一个作者的一生,读者不该用一两个月就感受完。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687

回帖

2956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2956
声望
2254 声
银两
16663 两
回帖
687
精华
10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11-12-9
最后登录
2024-3-23
发表于 2022-5-3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女诗人女词人的文笔都要更细腻一些,风兄列举这些词内容上与《花间词》相似,温庭筠等人太造作了,李清照显得比较自然。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6-5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22-6-5 09:31 编辑

2022年6月5日

电视剧《梦华录》,网上看说是女导演女编剧,女性视角。

女性视角的剧貌似不多,还有一些假女性视角,看似女性其实还是男性视角的剧。

不知道这剧后面怎么样。

至少​目前看了两集,味道是对的,可以追下去。

应该多一些真正女性视角的剧。

前段时间看了国外学者写的关于李清照的书《才女之累》,才看了一部分,对我一个男性,有一定的警醒。

书中写,历来的人读李清照词都是按“自传体”来读的。就是说,读李清照词时,自动代入那是她写自己经历,比如写思念丈夫,就是写她自己思念丈夫,写她流泪就是她自己流泪,等等。

因为古代男性文人也会写闺怨词,而读者读的时候却知道,那是作者借词中女人之行为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读女词人的作品时,就默认代入是作者自己,而不会像读男词人时认为是借闺怨而表达自己呢?

女词人尤其是李清照这个级别的,词的水准可以和男词人较长短,她当然有这个能力和可能,也如男词人一样借虚构或别人的闺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而古往今来的读者可能大多数都没有正视她的词,没有抛开她女性的身份的偏见。

《才女之累》的这个观点,让我心里一惊,我读了二十几篇李清照词,全部也没有脱俗,也都是按李清照“自传体”来读的,像古往今来大多数男读者,或者女读者也好多是一样。

还好,还好。我及时暂停了读李清照,后面又及时地看到了《才女之累》,而下次再继续读李清照时,我就会尝试着跳出“自传体”的维度去读。

当然并非所有的李清照词都一定不是“自传体”,也许是写自己经历,也许也不是,但作为读者不能先入为主,读者也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男人很难真正了解女人,但也要努力去多了解一些。

​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8-22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028]
2022年8月22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上次读李清照,还是三个月以前。

这期间读了一本关于李清照的书,让我有一些警醒,再一次读李清照词时,要尽量跳出自传体的樊篱,从更高处来正视李清照。

很难。

世人对女词人往往是自带偏见,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女词人,甚至对女人的偏见,非一朝一夕。

要破除偏见,也非一朝一夕。

所以说,很难。

此词写寒食节,寒食节是游春踏青的季节,却因为天气而让人无法尽兴。

天气如何?“斜风细雨”,清明时节雨纷纷,。

本来,在家里听风看雨也是一种乐趣,但偶尔为之是乐趣,经常下雨就没意思,甚至郁闷了。

这样的天气,又加上庭院里的萧条,让人无心看景,还不如关上门户,躲在家里。

也不能一直躲在家里,隔离七天,勉强还行,隔离十四天,就有点儿难受了。

更何况外面正是春意盎然,春情无限。

“宠柳娇花”被古人称为名句,与作者的“绿肥红瘦”相提并论。

外面红花绿柳,春光无限,却因为这“种种恼人天气”,而不得不把自己锁在家里,真是郁闷。

没人玩,一个人,只能喝酒作诗。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诗成,酒醒,别是一般滋味。

打开窗户透透气,看到大雁飞过,想起远方的人,万千的心事,即使写信,也说不完。

上阙至此。

网上能看到的解读,自然都是说这是思念丈夫的闺词。

思念丈夫没问题,而“万千心事”则必与平常的古代女人不一样。

平常女人的心里只会有远游的丈夫,愁绪只会是闺怨。

李清照不是平常女人,所以她的怨不是闺怨,而是人的正常的怨,怨种种恼人天气让人不能出门游春,怨丈夫出门日久迟迟未归,怨没有人一起喝酒作诗聊金石古董。

躲在家里喝酒作诗的消遣,是"闲滋味",而不是愁滋味。

不能出门闲的无聊,新诗刚做完,更加无所事事,要么慵懒地倚着阑干,要么拉上帘子睡他个天昏地暗。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雨天一定很多,春寒料峭,被子冷了,燃的香也消耗完,若是躺平的人,不会管这么多,翻个身继续睡个天昏地暗。

但是有心事,有想法,有愁绪的人,却不会一直躺着,要起来。

起来,打开窗户,伸伸懒腰,哇,原来是个好天气!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窗外春意盎然,多么适合出游。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直接引自《世说新语》。

艳阳高照,云气收敛,难得好天气,是否该像隔离刚解封一样,赶紧跑出去放纵地游乐一番。

没有马上出门。

“更看今日晴未”,不急,先看看,清明的雨,说来就来,搞不好一会儿又是雨纷纷。

不急,是因为有大把的时间,大把的闲情逸致。

不急,也是因为心里不只有男人。

心里只有男人的女人,天晴了,春光大好,但男人不在身边,也一定是更加的愁怨。

有人说这首词有思念丈夫的意思,我不反对,但如果说主要是思念丈夫,我认为不是。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9-8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22-9-8 14:52 编辑

[029]
2022年9月8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笔记上记录,8月25号读的本词。

读完本来想要写一点儿解读,但发现不知道说什么。

事实上,文学是不太适合解读的,尤其是诗词,更不适合解读,不需要解读。

之所以还想硬说一点儿什么,是为了做一点儿读书笔记,留下一点儿所感所悟,以便日后再读时,有个参照。

前两天,开始重读《西游记》。

四大名著里,我对《西游记》是最没有感觉的。想着如今这个年龄再读一次,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读过第一回,然后,网上找了几个解读《西游记》的视频,找的是一些详细解读。

恨不得逐字逐句地解读,各种知识点,各种隐喻……

能这样解读的人,很厉害,很让人佩服。

而我却不太喜欢这样的解读的。

我有一个朋友,平时看书不多,但人很聪明,很敏感。

有时会跟她谈论读书的心得,她的那些感觉那些见解,是让我这种号称每天看书的人汗颜的。

她的感觉和见解,让我感觉是那么地准确。

而我白白看了那么多书,却说不出几句像样的干货。

多年前,我第一次读完《西游记》,跟这位朋友讨论过。

她说,她读《西游记》,读到第一回的这一段: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读到这一段时,她悲叹,不能自已,合上书,不忍卒读。

听她一说,我立刻觉得我《西游记》白读了。

是的。《西游记》第一回,许多专家大牛可以解读的无比详细,各种知识点,各种隐喻之类的,天花乱坠……而这些解读,在我眼里,都不及我朋友的掩卷叹息。

创作文学作品要有天赋,读文学作品也要有天赋。

李清照此词大约是写在避战乱、跟皇帝偏安临安之时。

在临安的元宵佳节,怀念汴京的元宵节。

面对临安元宵节的美丽和璀璨,李清照却心不在焉,“人在何处”,人生如梦。

如此佳节,大家都忙着聚会团圆,自然也会有很多人召李清照一起,毕竟她是成名的大诗人,社会名流,如果她愿意,不会被冷落。

而她全部都婉拒了。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现在不像当年,可以“兴尽晚回舟”,现在怕参加夜生活。

年龄大了,单身,又国破家亡,此刻的李清照不愿意热闹,越热闹越寂寞。想要清净,是正常的反应。

而她并没有关起房门,拉上帘子,喝几口闷酒,蒙头大睡……

而是: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拉上帘子,听帘外别人的热闹。

这最后一句,很有意味。

是睡不着,不得不听人笑语?还是不想睡,主动要听人笑语?

不解读。也不需要解读。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10-6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22-10-6 14:28 编辑

[030]
2022年10月6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长寿乐·南昌生日》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这是一首祝寿的应酬词,是否李清照词,尚存疑。

应酬之作,没有太多可说的,主要看看李清照,或者古代诗人是怎么夸人的。

“六叶阶蓂初秀”——这句是点出寿星本人是生在初六。“蓂荚”是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瑞草,每月从初一至十五,每日结一荚;从十六至月终,每日落一荚。所以从荚数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所以又叫“历荚。”,而本句“六叶”“初秀”说明是生于初六。

"爱景欲挂扶桑"——“景”有一个意思是“日”,“爱景”指冬天的太阳,冬天的太阳叫“爱景”是因为"冬日可爱,夏日可畏。"此句点明寿星出生在冬天,而“欲挂扶桑”,进一步说明是冬天的清晨。

“漏残银箭”——也是说明时间是清晨。“漏刻”,是古代计时用的装置,“漏”指一个壶向另一个壶里滴水,“刻”指有时间刻度的“箭”,随着壶里的水量增加,“箭”随之浮起,按刻度读数,即可计时。“漏刻”有一个改进过程,因为第一个漏壶里要装满一天的水,不断漏向另一个有“箭”的壶,随着第一个壶里的水越来越少,那水滴的速度也会越来越慢,那么水滴的速度就不一致,造成误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增加一个壶,第一个壶的水漏向第二个壶,第二个壶再漏向带箭刻的壶,这样虽然第一个壶漏向第二个壶的速度越来越慢,但可以保证第二个壶向带箭刻的壶的速度差别没那么大,之后再改进,中间过又再增加一个壶,又更加准确。
为了更准确,在第三个壶半截处,又增加一个分水壶,这样就保证第三个壶的水位一直保持在一个位置,那么水滴的速度就保持一致。(参照附图)
(这是一个理工男的读诗常规)

“杓回摇斗”——指的是北斗七星斗柄的方向,随着四季不断变化,春季斗柄指东,夏季斗柄指南,秋季斗柄指西,冬季斗柄指北。这句里是说,寿星虽生在冬天,但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此时斗柄东回,春天马上就要到了。(看看古人多会说话)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就在此春回大地,日出扶桑之际,您生在一个显赫的大家族里,是这个家族的掌上明珠。

“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长像好,气质佳,嫁的也好。

“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宋代宰相韩琦修了一座“昼锦堂”,化用“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的反义,欧阳修为他写过一篇《相州昼锦堂记》。这句是说寿星一家“满堂贵胄”。寿星据说是韩肖胄的母亲,韩肖胄是韩琦曾孙。

上阙写寿星本人,很会夸人,连普通的出生时节都能说出花来。

下阙则主要写寿星几个比较争气的儿子,没有上阙夸的那么艺术,略去不说。

说几句下阙涉及的两种植物。

一个是“棠棣”,“棠棣”常用来指兄弟,但棠棣树到底是哪种树?没时间去深入研究,有人说是“郁李”。常有人把“棠棣”和“棣棠”混淆成一种植物,但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树。

一个是“松椿比寿”中的“椿”,椿树在古代也会用来指代长寿,这里的椿树,有人说是香椿树,也有人说是臭椿树。可是,不管香椿树还是臭椿树,两个都不是长寿的树,树龄也就几十年,跟松树没法比。主要还是归功于庄子,他在《逍遥游》中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1000.png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11-22 19:01 , Processed in 0.06738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