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61|回复: 36

[书话] 夜读李清照

 火.. [复制链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发表于 2022-4-12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午,接到游龙兄电话,上次接兄电话,是在七八年前了。

那次是禽流感还是什么病,游龙兄电话关心提醒我注意安全。

多年后的今天,看到来电显示,就猜到游龙一定又是关心提醒我注意新冠了。

上海这么严重。虽然我已不在上海,但如今离上海还是比较近。

感激游龙兄的关心。

电话只寒暄了几句。

游龙兄问我:最近读什么书?

一下子想到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了。压力山大,我回复,随便瞎读。

开玩笑,游龙兄问我,是因为我读书随笔的帖子久不更新了。

没更新不是因为没读书,是因为暂时没接着读《魏书》了。

最近疫情的新闻,关注多了,难免有些焦虑和沉重。

而史书本就是沉重的,不太想在心情沉重的时间读史书。

三月底,小区突然封闭一个星期。虽然这边的疫情并不严重,可能是政府被上海的疫情吓坏了,所以谨小慎微。

封闭期间,开始读李清照,读后会随便写点儿东西。

今天,游龙兄问我怎么读书随笔不更新了。

惭愧。想了想,要不就把读李清照的感受开个贴吧。

还是有点忐忑,因为,本论坛是喜欢梁羽生的朋友,梁羽生懂诗词,梁迷们自然其中有很多比较喜欢甚至精通诗词的。而我,是一个完全不懂平仄押韵的诗词盲。

一个诗词盲,单开一贴谈诗词,怕被各位高手笑话。

犹豫之下,还是开吧,抛砖也许能引玉。

至少还能增加点本论坛的发贴量吧。

提前说一下,本贴是诗词盲谈诗词,且夹带的全是私货。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4-12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001]
2022年3月11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星河指银河,银河的可见度以及在天空中的位置,一年四季里是不同的,所以“星河转”是用来表达时间推移。

由夏至秋,银河大概是由南北方向转向东西方向。

为什么说大概,因为除了年少时,我已好多年没见过银河,具体方位也只有靠网上查,而网上的资料也说的不清楚,而且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复制同一个出处。因为写文章的人大约也没怎么真正见过和仔细观察过银河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天上的银河随着季节在转,而人间的帘幕低垂。帘幕不因星河的动而动,星河也不会因为帘幕的静而停止。

星河在转,时间无情。帘幕低垂,人间有情。

“凉生枕簟泪痕滋。”——夜凉,泪湿枕席。

据说此词写于李清照流落江南时,有人说是怀念亡夫,有人说是怀念故国。

要我说是兼而有之,或者说不止于此,怀念的是过往的生活:国,家,人,事,物。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起解罗衣”说明睡觉时没换睡衣,半夜醒来,才想起要把衣服脱掉。“聊问夜何其”说明浑浑噩噩没有时间概念。

半夜哭醒,问现在几点了?是问别人,还是自言自语?大概是自言自语吧,因为如果有别人,也该会提醒她睡觉要脱衣服。

“夜何其”出自《诗经》,诗经中“夜何其”的回答是“夜未央”,夜未尽,还是半夜。

起来脱衣服时,看到衣服上的装饰和花样都磨损和陈旧了。

原来是件旧衣,都说人不如旧,衣服有时也是旧的穿着更舒服。

穿旧衣固然舒服,也说明是消极面对生活,甚至逃避现实。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物是人非,“人非”的不是容貌,而是情怀。

结尾连用三个“旧”,哀而不伤。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4-12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002]
2022年4月1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此词或者说是梦境,或者说是实景加幻想。

又提到了银河。银河是浪漫的象征,小时候每天能看到银河,却没有意识到它的珍贵。

前两句,写到天,写到云,写到银河,写到千帆,气势宏大。

我尊敬的叶嘉莹先生说李清照的这首《渔家傲》是她真正的好词,好在气势不凡。

李清照前的女诗人,只写的出“闺怨”,而李清照则超出闺怨的范畴,不输男诗人。

古代的女诗人只能写闺怨,不是女诗人的问题,是时代的问题。

而李清照能在那样的时代写出超出闺怨的词,更是值得称道。

当然并非写几句天啊云啊就算大气了,接下来还有。

接下来写到了天帝,作者梦里或者是想象中上了天,见到了天帝。

天帝问她,“归何处”?

人类终极的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一代代人,没有正确答案。

李清照怎么回答?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这一生,在诗上算是有点成绩,也只不过是写过几句“惊人句”,又有什么用呢?

与天帝对话,又感叹“路长嗟日暮”,很容易让人想到屈原,想到那个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求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生苦短,来不及啊!

人生苦短是妨碍人类追寻终极答案的一个最主要的障碍。

时间不够啊!羡慕庄子写的可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多希望能来一阵大风,吹起我乘坐的小船,一直吹到三座仙山。

那里也许有我求索的答案。

其实到了仙山也不见得真有终极的答案,或者说武断一点说,是一定没有答案。

说到终极答案,作为理科生,我总会想到高数中极限的定义——“无限靠近而永远不能到达”。

正是因为永远不能到达,不断求索才有意义。

不说了,再说就是哲学的范畴了。

作为诗人,作为古代的女诗人,能写出这样的词,能有这样的追寻求索,很了不起。

这首词中,我看到了李清照的自由,精神的自由。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4-12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003]
2022年4月3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如梦令》二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小区封闭,无聊,无所事事。

如何排遣无聊?我们普通人大抵相似,不提。

且看世家子弟李清照是怎么排遣。

这两首著名的《如梦令》,成词时间有争议,但大多数认为是李清照十七八岁随父到京城时所写。

十七八岁京城的李清照回忆十五六岁的李清照在济南的生活。

两首词都提到了喝酒,醉酒。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可以喝酒沉醉,喝醉了还可以坐船迷路。

这样的生活,也只有世家子弟有这样的条件。

即使世家子弟,女子也难以如此放纵。

放纵不是贬义,如果条件允许,多数人都不会拒绝放纵。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是神采飞扬的,而非娉袅温婉的。

《如梦令》这么有名,不必多说。

青春这么美好,何必多说。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4-12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22-4-23 15:55 编辑

[004]
2022年4月5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现在清明节,祭典用白菊。

此词咏白菊。有人夸咏菊却不着一菊字,我觉的,这没什么可夸的,这对古代文人,只是基操。

提到菊,自然想到陶渊明,而最早用菊来象征高洁的是屈原。

所以,词中说,不要用“贵妃醉脸”,“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这些来比拟白菊,这些太俗,配不上菊的风韵。

只有屈原陶潜才与白菊的清芬酝藉相得益彰。

又有人夸这一首词中能用好多个典故,我觉的,这同样也不必夸,这也是基操。

下阕说菊虽好,却开在秋天,天已凉,不久就会凋谢。

也用了两个典故,其中“似泪洒、纨扇题诗”,这个典故用的很贴切。

纨扇题诗这个典故是指汉代的班婕妤,班婕妤有宠于汉成帝,却又不愿像普通的脂粉一样媚主,后来赵飞燕进宫,汉成帝也就忘了班婕妤,班婕妤写了《团扇歌》以抒怀。

班婕妤和团扇歌的典故用的最为现在人所知的大概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团扇歌》中有两句:“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夏天时团扇被随身带着,不时的摇一摇。但团扇担心秋凉来了,就要被弃置了。

用班婕妤团扇歌的典故来比拟秋凉至,白菊向人依依,是很贴切的。

然而白菊和红颜一样,不舍也无用,这也许是天意——“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天让你生在这样的季节——“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就算是有人百般爱惜,也留不住多少时间。

班婕妤是才女,却也还要把幸福寄托在他人的宠爱之上,却也还要写《团扇歌》来表达哀怨。

李清照则比班婕妤要自由独立的多,她要自比的不是白菊,而是屈原陶潜。

留不住就留不住。

最后一句——“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写的很好。

今人如果懂得在合适的时间去珍惜和欣赏菊花,又何必提到菊花就去追忆屈原和陶潜是怎么爱菊的呢?

能独立欣赏菊本身的高洁和美好,而不必是屈原陶潜赋予它的这些。

最后一句在我看来是一个很高的境界。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甚至多数人都做不到。

举个例子,你觉得《红楼梦》很好,但觉得的是不是专家学者告诉你的好在哪里?如果是,那么你欣赏的红楼梦是别人眼中的,还是你自己眼中的?

从这个最后一句,李清照远高于古代的班婕妤,也高于许多现代人。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4-12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005]
2022年4月6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今天温度回升,春的感觉又回来了。

江南的春天就是这样,常常乍暖还寒,乍寒又暖。

这首词据说是写在李清照流落江南之时。

早春,不用穿棉衣了,只需穿着薄夹衫,心情很好。

有说法是这时的李清照虽是流落江南,但丈夫赵明诚还没去世,所以还会“心情好”。

从这个心情好就判断李清照这首词是写在流落但丈夫去世之前,有他们的道理。而我不是很认同,没有丈夫了,难道余生就不能心情好了吗?就只能悲悲戚戚了吗?

人生不只有丈夫,还有很多,况且李清照还不同于大多数古代女性,她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心情不错,早起穿夹衫,还是有一点“微寒”。

“梅花鬓上残”——这里的梅花,有说是插在鬓边的梅花,有说是梅花妆。

梅花残的句子,说明李清照在心情好的同时,还有一丝伤感。

为什么伤感,因为去国怀乡。

怀念故乡,也许是怀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生活,也许是怀念故乡章丘的大葱。

李清照十六七就离开大山东,随父到汴京,再随夫到江南。

我本人也是不到二十就离开大山东,到西安读书,毕业后工作定居江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山东的水土养大的人,即便是常年生活在江南,骨子里大山东养成的性格也不容易改变。

怀念故乡时怎么办?现代人比古人幸运,我们怀念故乡时可以开车,可以高铁,可以视频……

古人怎么办?只能写两句怀念的诗文?或者是喝醉?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喝醉了可以暂时忘掉,但醉了总会醒。

忘不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可见李清照昨夜又是沉醉,为了短暂的忘记故乡。

睡前点上的沉香,醒后香都烧完了,而宿酒未消。

思乡之情,写的哀而不伤,也直白也含蓄,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或许还有骨子里大山东养成的性格。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4-12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006]
2022年4月9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鸿,指大雁。大雁为候鸟,秋季南迁,春季北归。

为什么飞回北方叫“归”?因为大雁在北方繁殖,所以北方才是家。

为什么要在气候相对恶劣的北方繁殖,而不在更宜人的南方?辩证来看,北方虽环境更恶劣,但正因如此,就少了很多竞争对手,反而更容易生存。

此词第一句写归鸿,可见是在南方所写,已是南方的春天。

初春,南方还下雪了。

大雁一般是在傍晚或晚上飞,作者尚能看到残云,和下雪,大约时间是傍晚。

作者想家了,却因为战乱回不去。

由日暮到入夜,作者点起了蜡烛——“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人胜”是一种装饰,指用彩纸或金箔剪成人形,贴在屏风或头发上。

贴“人胜”是庆祝“人日”的一种风俗。“人日”是正月初七,女娲正月初一到初六,依次造出鸡、狗、猪、羊、牛、马,第七天造了人,所以正月初七为“人日”。

正月初七,也点明了词中的时间是初春。

时间由日暮到入夜,接着又来到拂晓。

作者醒了,是被军中的角声催醒的。这里的角声是南逼的敌军所吹,还是大宋志在收复失地的军士所吹?

时局动荡中,天不觉间亮了。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春天本该是赏花的时节,可是西风吹来阵阵寒气,让人不愿出门,看花变成一件难事。

哀时局动荡,悲故国难回,如此沉郁的情怀,用语却如同鬓边的“人胜”一样轻。

最后一句,字面上说的因为天寒而难以赏花,实际却不是因为天寒,而是没了赏花的情怀。

“西风留旧寒”,用了一个“旧”字,让人想起前段时间读的那句——“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4-12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007]
2022年4月11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李清照十八岁之前的生平,没有什么记载,所以,说什么的都有。

有说她自幼随父居汴京,也有说她十七岁才到汴京生活,还有说,她自幼居汴京,后因父亲被贬职,又回到老家生活,然后再是十七岁左右重回汴京。

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据,读书只是爱好,也非作学问。

诗人的生平及背景固然会影响对一首诗的了解,但也并不是特别重要。

优秀的作品,会超越作者的生平、经历等等。

这首《浣溪沙》,普遍认为是写闺情,也有人解读的更具体,说是写相思之情。

第一句“莫许杯深琥珀浓”——不要再倒这么大杯的美酒了!

为什么“不要”?不是真的不要,是心里爽,嘴上又说不要。

从作者的其它诗文中,就可见她是个喜欢喝酒的人,经常“沉醉”,也许不至于酗酒,但很可能是有酒瘾的。

一个如此爱酒之人,见到大杯美酒,怎么能控制住自己。

这个“不要”其实是自言自语,看下文,该是独饮。

“不要”,既爽又怕,怕又是一场大醉。

第二句“未成沉醉意先融”——还没怎么喝,人都先醉了。

“意先融”,也许有心事。

好多解读说是作者心里有愁,借酒消愁。

也许是真的有愁,也许也并没有。从这两句,我只是看出来,一个嗜酒之人,看到美酒的正常反应。

第三句“疏钟已应晚来风”,点明喝酒的时间是在晚上。景语即情语,疏钟和晚风,体现出的心境,比较平和,不见得有愁。

一定要有愁才能喝酒吗?

第四句“瑞脑香消魂梦断”,大户人家,睡前要 燃上名贵的香料,香提前烧完了,作者也从梦中醒来,梦也许与香有关,也许无关。

虽沉醉,但半夜醒来,也许因为心事,也许不是因为心事。

年轻,精力旺盛,也可能会半夜醒来。

第五句“辟寒金小髻鬟松”,醒过来发现,头上的金钗都没有摘。这句跟之前“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醒过来发现没脱衣服一样,都是喝酒喝的直接一躺就睡了。

第六句“醒时空对烛花红”——有人从这个“空”字,解读出作者写的是相思之情,思念出远门的丈夫。

当然可能说的是对的,但也可能不是。

这首词,虽然有人解读的是思念丈夫,但也都认为是作者年轻时所写。

这一点我是认同的,整首词看下来,是年轻的笔触。

李清照十八岁结婚,如果此词是二十岁左右所写,写思念丈夫,也说的通。

然而,我有个人的喜好,有自己的不同的感受。

我觉得,此词是年轻时所写,其时,作者可能已经结婚,也可能还未结婚。

而作者并未见得有愁,有心事,有相思之意。

我感受到的是作者年轻,精力旺盛,无处发泄,唯有喝酒,沉醉。

古人,不管当时作者是少女,还是妇人,大约都被限制在家,没有太多活动和交游的地方,即便大户人家,也不过是在一个比普通人大一些的樊笼里生活。

不醉酒无以遣怀。

遣什么怀?也许是作者精神方面的更大的追求,也许也仅仅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愁”。

至于第五句的半夜醒来,金钗未摘,与之前流落江南时的“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不一样。后者是心灰意冷消极生活,前者是年轻时的放纵,无所顾忌。

年轻,精力旺盛,即便喝的大醉,都还能在半夜醒来,“醒时空对烛花红”,对着烛火,总要愁点什么吧,可是愁什么呢?

作者也许也不知道。

年轻时,我也常失眠,常常不是因为心里有什么事,就是纯睡不着,半夜醒来,有时站在阳台上,总觉得该感慨点什么,又不知道该感慨什么。

年轻真好!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4-12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22-5-17 09:17 编辑

2022年3月23日,这次读李清照前,写过一个朋友圈,贴过来,补充一下前面未细说的如梦令。

连日阴雨,乍暖还寒。

终于放晴。海棠花开,美丽异常。

较之樱花,我更喜欢海棠花。

樱花比较娇弱,风吹雨打,落叶纷纷。

海棠花比较坚强,风吹雨打,欲加亮丽。

拍到雨后的海棠,想到了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有很多解读说,回答“海棠依旧”的婢女,是个粗心的丫头,下了一夜雨,怎么会“海棠依旧”?所以,李清照才反问,怎么可能“依旧”,应该已经是雨打落花,叶多花少。

我不认同这样的解读。

我也观察过好多雨后的海棠,海棠是不太怕风吹雨打的。

而李清照说的“绿肥红瘦”,也不该是花稀少或凋零的意思。

“瘦”该是“消瘦”,而非凋零或稀少。

李清照的反问,不是质疑花没有被打落,而是说雨后的海棠虽然没落,但情态是有变化的,变得像我第二张照片拍的,有点消瘦,毕竟雨水有重量,但也只是消瘦,待到雨过天睛,就会舒展。

这是我粗浅的认知。

之所以要写出来,是因为对网上大多数人的解读不满意,包括什么专家、老师的解读。

所有的解读都认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句是神来之笔。

这当然是神来之笔,但好多解读都说这句是李清照的闺中之语,思春之语……

这样的说法,我也是不太认同。

仔细品味此句,我认为这样的解读把李清照说小了。

不是说李清照不能有通常的闺中之语,也不是说不能思春,只是我的感觉,并不是,至少不仅于此。

能写出“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没有他们解读的那么小。

只凭感觉简单说了对如梦令的理解,毕竟我还没有系统地读过李清照诗词。

待以后认真读过我们大山东的这位才女的所有作品后,再来回头看看我现在对这首词的理解是否正确。

不过,我相信自己的审美和解读。 256.jpg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4

主题

3249

回帖

2万

积分

武林盟主

积分
25212
声望
21411 声
银两
53313 两
回帖
3249
精华
5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11-22
发表于 2022-4-12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兄客气了。自当年上海一聚,至今已近八年时光,得风兄为友,诚为人生之幸。
风兄博览群书,且兼具博读、善思、勤写,真可谓读书人之典范。个人是一直仰慕之,也一直拜读风兄的文章,得以增广一点见识。
别的不说,风兄在下午上班之余,即发了如此高水平的品读李清照,实让人叹服不已。
期待下次有机会再与风兄好好一聚。
梁羽生家园http://www.yushengbbs.net/bb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4-14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008]
2022年4月13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寒食和清明在古代本为两个不同的节日,因为二者离的近,后来有些地方就把两个节并成一天。

在我老家,至今清明节仍多被称寒食节。

寒食节在老家算是个讲究比较多的节日,比如女孩子穿新衣服,做燕子形状的馒头,小时候还要拿着自家做燕子馒头交换叔伯家做的。

做燕子馒头自然比普通馒头要多费些时间,随着我们这一代长大,在外工作,父母们也就很少坚持这个费时的传统了。

而今年,前段时间老家爆发疫情,整个县城停摆,大家都隔离在家,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于是在前几天清明节时,老家的朋友圈里比往年多了很多晒燕子馒头的。

寒食节老家还有一个风俗,就是荡秋千。节日里,每家大人会在门口的树木间为孩子们栓一个秋千。而村里当年娶新媳妇的那家,一般会在门口竖两个大木桩,做村里最高的秋千,吸引村里的年轻人去比谁荡的高。

李清照这首词写的就是寒食节,也写到了秋千。

不知道清明节荡秋千是否是我大山东特有的风俗?

秋千的传播跟我大山东有一定关系。

据说秋千是北方的小数民族山戎发明的,当年齐桓公伐山戎,把秋千传了回来。

而齐桓公是山东人,也是我的本家。

寒食节一般意味着春暖花开,在这么美好的春日,作者还舍得白天睡觉。也许是午休吧。

午休都要点名贵的沉香,有钱人太奢侈,而春光这么好,午休时打开窗户,暖风熏得人醉,不是更好。

有钱人的生活,我们不懂。

名贵的香,比如李清照喜欢用的沉香,龙脑这些,不知道是否用多了会有依赖性?几次看她的词里,香烧完了,她就醒了。

本词也是,“袅残烟”了,她也就“梦回”了。

醒来一看,头饰掉在枕边。又是睡前不卸妆。

下阕第一句——“海燕未来人斗草”,海燕不是沿海地区的海燕,那种海燕不会飞到济南那么远,这里的海燕是古代燕子的一个别称。“斗草”,是我小时候也玩过的游戏,网上查原来斗草也分文斗和武斗,我小时玩的显然属于武斗,看谁的结实,能把对方的拉断。

“江梅已过柳生绵”,是柳絮飘飞的季节了。

最后一句,“黄昏疏雨湿秋千”,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昏小雨打湿秋千。

下阕三句是作者午休醒来所见之景,全是景语,但所谓“景语皆情语”,有人总归要从景语里总结出情语才罢休。

忍不住把网上看到的解读复制过来:***【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飘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此句写春愁却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却道出愁绪万缕。】***

复制过来,不是认同,是完全不认同。

一句雨湿秋千,怎么就表现出“无可奈何”了?写了海燕斗草柳絮,怎么就“春愁”了?

反正我读的感受是,大好春光,一个少女午休醒来,伸个懒腰,看着窗外无限美好,青春真好。

回想我自己的少年时光,如果少年的我看到小雨打湿秋千,绝不会“无可奈何”,擦干继续荡啊!或者不擦也荡,冒着小雨也荡啊!

这才是少年心性!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4-19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010]
2022年4月16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是上佳之作,就是我之前说的,这样的词可以不需要了解写作背景。

这样的佳作,也不需要什么解读。

多读几遍,感受中国诗词之美。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011]
2022年4月19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李清照独居青州几年,赵明诚在外谋官,终于当上了莱州的官,也算安定了,可以接李清照去莱州。

莱州还属山东,距青州一百多公里。

莱州的莱,源于古代的“莱夷”“莱国”“东莱”,是以前胶东半岛的名称。

莱州属现在的烟台,烟台带“莱”字的地名还有好几个,比如莱山,莱阳, 蓬莱。

而我的家乡莱西,靠着莱阳,但是属于青岛,在这次上海疫情之前,莱西疫情暴发,莱西这个小地方以我们都不愿意的方式让好多人知道了。

李清照去的莱州,离我家乡莱西,只有六七十公里。

李清照出发去莱州,到了昌乐馆驿写下这首词。

此词是怀念“姊妹”之作。

这里的“姊妹”是谁?是李清照有血缘关系的亲姐妹?还是表姐妹?或者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好姐妹,好闺密?

我不是考据党,也没时间精力去考证。而且,是哪种“姊妹”,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情感。

男权社会,诗词也是男人的天下,诗词中多见男人之间的情感,极少有写女人之间的姐妹情深。

因此,这首词很难得。

“泪湿罗衣脂粉满”,写的是姐妹们给远行的李清照送别的场景,泪湿衣袖,妆也哭花了。

独自在家的李清照可以不画妆不梳头,在外还是要注意形象,“脂粉满”可见画的是浓妆。

“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阳关曲是送别之曲,三叠阳关还不够,要四叠,唱一遍还不够,还要唱千千遍。

四叠也好,千千遍也好,都是夸张的修辞,表达分别的依依不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山长水远,一般是形容路途遥远艰难,而这里写“山长山又断”,一路上,山绵长,看不到尽头,而走到半路,看到山断了,心是不是也会咯噔一下。

山断,再加上驿站休息时,下起了小雨,敏感的诗人,想起了前几天刚分别的姐妹。

想起了临行前哭花了妆,想起了一遍又一遍地唱着离别之曲。

大家之所以这样不顾形象,除了姐妹情深,也一定有酒精的作用。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爱酒的李清照,她的好姐妹也一定是善饮之人。

然而,伤离别,心已乱,已经不记得临行喝了多少酒。

“方寸”指的是"心"。(看看,中国的汉字是多丰富,而现在的网络用语是何等的匮乏。)

酒的深浅不重要,重要的是姐妹情深。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最后嘱咐姐妹们,一定要写信过来。

"东莱不似蓬莱远",这里的蓬莱,不是烟台的蓬莱,而是指传说中遥远的海上仙山。

最后一句,嘱咐姐妹们,东莱不算远,除了希望她们写信,是不是也是说,其实不远,你们也可以过来看看我,我也还可以回去看看你们。

不知道这些姐妹指的是青州的姐妹,还是济南的姐妹,不管哪里,都是山东大嫚,而青州到莱州不过一百七八十公里,济南到莱州也不过三百公里。

蓬莱仙山是李清照在《渔家傲》写过的,她向往却又难以达到的地方。

提到蓬莱,除了跟东莱的距离比较,是否也暗含了作者始终不忘求索,始终向往自由,以及憧憬能带给她人生答案的地方。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4-23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012]
2022年4月21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蝶恋花》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暖雨晴风初破冻”,可见时间是春天,地点在汴京或者是大山东。

春天来了,“柳眼梅腮”,柳叶像眼睛,而梅花像红腮。

看到“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春心荡漾。

这两句,或是双关,是看见外面柳叶梅花,想到眉眼香腮,也可能是看到镜中自己的眉眼想到柳叶梅花。

而春心动,既是自然界的春暖花开,也是大好春光引动作者的内心。

人最好的年纪是青春,而一年最好的季节是春天。

苏东坡有诗句:“诗酒趁年华。”

大好春光,不可辜负。

对于李清照而言,唯有诗与酒。

虽然苏东坡也写诗酒,但其实苏轼并不擅饮,也是他自己承认的。

所以苏东坡“诗酒趁年华”的前一句,是“且將新火试新茶”,苏轼是喝茶的,但写的是酒。

苏轼写这诗词也是在大山东,在密州,也就是李清照老公的老家。

苏轼不擅饮,而他的徒孙李清照却好酒。

在大好春光里,本该诗酒趁年华的李清照,却有些寂寞,“酒意诗情谁与共?”

老公不在家,没有人一起喝酒对诗。

这大好春光岂不要辜负,“泪融残粉花钿重”,敏感的诗人流泪了,妆哭花,而感觉首饰很重,不是首饰重,而是心情沉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穿上新的春天的衣服,当时的李清照应该还年轻,虽然寂寞忧愁,也还会想着穿上新衣,是要出去赏春吧。

这用金线缝的衣服,也许就是她后来流落江南时的“旧时衣”。

换上新衣,却又突然不想出去,出去干什么?又没人一起玩。

“山枕斜欹”,只好又斜靠在枕头上,百无聊赖,如果有手机,还可以躺着刷一会儿。

这时的状态,虽是年轻,却好像是比写《一剪梅》时年龄大一些,因为那时她的状态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而这时是换上新衣,和衣斜躺。

“枕损钗头凤”,这句的意思是枕头弄坏了头钗。

李清照的枕头,大概率是瓷的,是可能碰坏钗子的。

只枕着是碰不坏的,该是睡着了翻身碰的。

“独抱浓愁无好梦”,本来就躺着不打算睡的,但没有手机刷,不知不觉睡过去了,因为寂寞忧愁,也许做噩梦了,惊醒,碰坏了头上的金钗。

大好春光,却一觉睡到了夜深,夜深人静,是否比白天更难熬?

“夜阑犹剪灯花弄”,无聊的剪弄着灯花。

这是一首思念丈夫的词,是闺情,却算不上闺怨,虽然有泪,但读不出怨。

毕竟,李清照生命中不是只有丈夫,至少还会有酒,会有诗。

重要的是有自己。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4-23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漏发了一条,补发。

[009]
2022年4月14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词牌名“凤凰台上忆吹箫”,来源是萧史和弄玉的爱情故事。

萧史和弄玉不那么家喻户晓,可“乘龙快婿”这个成语,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成语就是就是出自于“弄玉吹箫,萧史乘龙”。

此词大约是写在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外出求官时。

李清照十八岁在汴京和赵明诚结婚,后随夫到青州生活。

赵明诚也是山东人,老家密州,就是曾经苏轼“聊发少年狂”的地方。

他们没有回密州,而选择到青州生活,青州是赵明诚母亲的老家。

青州往西一百多公里是济南,往东南一百多公里是密州。

夫妻二人定居青州,赵明诚外出求官,在没有得到好的官职时,没有办法安顿家人,所以,自己在外,而李清照只能留在青州。

此词大概就是这一时期所写。

虽然我看书不太喜欢受别人解读的影响,但限于学识见识,以及便于理解,还是会在读完后,搜索一些评论解读来参考一下。

此词网上搜到的解读,都说是写的与丈夫的别离,以及思念。

写到了离别,写到了愁,又用了这样一个词牌,如此,解读为作者对丈夫的思念,没问题。

再细一点,大都解读为上阙写别前,下阙写别后。

这一点,我有不同的看法。

说是搜一些网上的解读,其实,每次看下来,基本上就是一两种解读,反复被不同的地方复制粘贴引用而已,也许是因为这一两种解读是什么专家学者写的吧,被当作标准答案,我们从小的受的教育,不也是所有问题都要有一个标准答案吗,连文学都要有标准答案,否则不能得分。

文学上,我不喜欢标准答案。所以,我常常会有不同的看法。

到底是不是像标准答案说的,上阙写别前,下阙写别后,且看下去。

第一句——“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如果你看过一些明清的艳情小说,一定经常会在书中看到“被翻红浪”这四个字,用来写云雨之事。

而在宋朝,这个词组显然还不是后来这个意思,就是字面意思,被子很乱。

起床了也懒得叠被子,头都不想梳。

下一句——“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更进一步,不仅仅是懒得梳头,妆都已经久已不画了,妆盒积满灰尘,也懒得擦拭。

妆盒积灰,显然不是一天不用,而是好多天不用了。

解读为写别前的,说是因为想到要跟丈夫分别,就不叠被,不梳头,不画妆了。

我觉得不符合常情。一两天这样也许可能,不叠被且不论,分别前好多天就开始不梳头,不化妆,不太合理。

我想,这该是写的别后,丈夫离家后,一人在家,不叠被,不梳头,不画妆。这样比较合理。

下一句——“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就是这一句让他们觉得这是写别前。

解读说,为什么不叠被,不梳头,不画妆,是因为怕别离啊!

别离前,有好多话要对丈夫说,却欲说还休。因为说了又怕给丈夫带来烦恼和压力。

这样的解读,看似合理,其实矛盾。心里的苦和情愫,面对丈夫“欲说还休”这么内敛克制,又怎么会在丈夫离开前好多天,就表现成不叠被,不梳头,不画妆呢?

因此,我的理解是,"欲说还休"是别前面对丈夫,而不叠被,不梳头,不画妆则是别后,一个人在家的行为。

(写这么一大堆,就是为了说明自己跟主流解读有不一样之处,是有些啰嗦。以后还是尽量直接说自己的理解)

杜甫写过:“落日在帘钩”,而这里写“日上帘钩”。是用"日下帘钩"更能表现寂寞,还是用"日上帘钩"?

对于古人,对于古代女性,其活动范围差不多仅限于家中,在这样环境下,寂寞的人,也许白天比夜晚更难熬。

夜晚或多或少还有睡觉时间,还可以酗酒,白日漫漫,一个人,不太容易消磨。

只好喝酒,只能悲秋。

而最近瘦了,却不是因为喝酒,也不是因为悲秋。

是因为别离。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一句,感觉莫名地好,又朴素,又含蓄。

罢了,罢了。想再多也没用,留也留不住。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只剩自己,被锁在楼里。

还好,赵家也算是大户人家,有楼,还是河景房,楼前有流水。

每天无聊寂寞,常常倚楼凝眸,凝眸其实就是发呆。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

发呆时,又多了一段新愁,那就是别离之苦,以及对丈夫的思念。

这最后一句,说又增添一段新愁,说明还有其他的旧愁。

愁多,不是好事,但也不见得是坏事。

若是只愁别离想丈夫,那说明世界里只有丈夫,没有其它追求。

李清照显然不是这样的人,所以她还会有更多的愁。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4-25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013]
2022年4月23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此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抒发的是怀念故乡之情。

上阙没什么可说的,无非就是说天凉、霜冻、喝酒,睡不好。

因为想家。

想的是汴京,还是山东,不重要。

下阙第一句,“秋已尽,日犹长”,本来秋冬之际,昼短夜长,而作者却感觉白天还是太长了。

之前的词,提到过,寂寞忧愁的人,到底是白天更难过,还是夜里更难过?

也许是白天更难过吧,夜里即便睡不着,也可以什么都不做,而白天,似乎总要做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做什么。

“仲宣怀远更凄凉”,这一句是用典,仲宣指的是“建安七子”里的王粲。

王粲身处东汉末年,天下开始大乱,董卓挟汉献帝从洛阳迁至长安,王粲也随至,当时王粲虽年轻但小有名气,长安政府官员要重用他,而他觉得长安太乱了,就不应召,南下投靠荆州的刘表。

刘表是山东人,山阳郡高平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微山县附近的人,微山县不一定有多少人知道,但微山湖好多人一定知道。

王粲也是微山人,跟刘表是山东老乡,所以去投靠他。

而王粲在荆州多年,得不到刘表重用,很苦闷。

一日,王粲登上麦城城楼,看着眼前的景色,望向远方的故乡,百感交集,写了下著名的《登楼赋》。

《登楼赋》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李清照引用王粲怀念故乡的典故,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她跟王粲都是山东人。

当然,王粲虽然是山东人,但《登楼赋》中所怀念之故乡,可能是洛阳,王粲是世家子弟,从小就随父在洛阳。

李清照写“仲宣怀远更凄凉”,意思是,自己去国怀乡,比王粲还要凄凉。

因为王粲当时国家的乱是内乱,而李清照当时却是国家被外族入侵的乱,

王粲最后还可以北归投向曹操,李清照总不能投向外族吧。

从这个角度,李清照的确比王粲更凄凉,更绝望。

既然北归无望,那又能怎么办?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还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吧,学学陶渊明,不要辜负了东篱的菊花。

乱世之中,绝望之下,只能选择避世。

避世都是无奈的选择,陶渊明也一样。

避世也不见得消极,消极也不见得不好,有酒喝酒,有花赏花,莫要辜负这大好春光,莫要辜负这美好生活。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4-27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22-5-17 08:36 编辑

[014]
2022年4月25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词牌名“小重山”,一般是用来写凄婉哀怨。

而本词第一句“春到长门春草青”,中的“长门”,也一般是写宫怨、闺怨。

长门宫就是陈阿娇失宠于汉武帝后被贬的住所,后世常用来代指冷宫。

李清照用了一个这样的词牌名,起首又用到了长门的典故,显然是要写跟闺怨有关的内容。

而对李清照的诗词,我一直都避免用“闺怨”这个词,用的是“闺情”,我觉得李清照的诗词与通常的闺怨诗词不一样,读不出怨妇的感觉。

也许是因为她是山东人,而做为山东人的我,有老乡的滤镜吧。

但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而且目前十几篇词读下来,也都的确算不上“闺怨”。

本篇也是,开头用“长门”,指她自己独居已久,丈夫也许在外谋官,也许在外出差,两年没回家了。

一点都不“怨”也不可能,不符合人之常情。

春天到了,春草青青,梅花吐蕊。

大好春光,这次没有喝酒,喝的是茶。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宋朝喝茶比喝酒要麻烦的多,一套下来,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是打发时间的好办法。

要是愁怨比较深,该是喝酒才对。

而喝茶,则反映出李清照此时的心境还算平和,

喝喝茶,赏赏春,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下阙就写到了黄昏。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这一句,算是比较有名,尤其“疏帘铺淡月”一句。

月色与花影,映在门帘上,容易让人想到那句更著名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如此景色,很美好。

所以,李清照写道——“好黄昏”——这样口语的词句,直抒胸臆。

从这句“好黄昏”也可见,心情大好。

丈夫两年不在家,会忧愁,会埋怨,但那不会是生活的全部。

也要欣赏美景,也要有好心情。

看这首词的笔触,大概也可以感觉到作者当时的年龄不会太大,也许是新婚前几年。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最后一句,“东君”指的是春天的神,二年三度负东君,是说丈夫已经有两年没回家了,期间作者独自过了三个春天,因为没有丈夫一起度过,而感觉辜负了大好的春光。

回来吧,回来,我们一起好好过一个春天,不要再辜负这春光。

虽然一个人也可以生活的很好,但跟相爱的人一起,会生活的更好。

最后这句“归来也”,还有前面的“好黄昏”,可见李清照的自然、直率。

既有含蓄温婉的一面,又有自然直率的一面。这不仅是李清照的性格,也是俺们大部分山东大嫚的性格。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4-29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继续吹 于 2022-5-17 08:36 编辑

[015]
2022年4月27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伤春悲秋,不仅诗人会有,普通人也会有。

春秋季节,比较舒适,容易引发思绪。

除了伤春悲秋,当然也可以欣赏春秋之美好。这也不矛盾,美好的事物大家都喜欢,但也往往会感慨美好的东西易逝。

李清照的这首词就是写秋天之美好,秋天每年都有,是否美好,主要看人的心情。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第一句点明时间是秋天,地点是湖上泛舟,景色是花已落,很稀少,也写到了嗅觉,花少了,香味就少了。

湖上泛舟,没写几个人,不知道是不是作者一个人“独上兰舟”?

几个人不重要,心情好的时候,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乐趣,几个人有几个人的乐趣。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因为心情好,眼中的景色,无限美好,怎么个好法?——“说不尽、无穷好”——没话说,好的很。

网上常看到有人说,看到美景,有文化的人会怎样怎样出口成章,而没文化的人只会说“卧槽”。我倒是感觉,不管有没有文化,真看到特别美好的事物时,都有可能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有一句真好啊之类的。

李清照也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语去描绘这美好的秋景,只是写“说不尽,无穷好。”

这也是的李清照直率直接的一面。

没有华丽的词句,但“水光山色与人亲”一句顶无数句华丽。

这一句就像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景色好能好到什么程度,好到人看景色,景色也看人,互相喜欢,景也是人,人也是景。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这一句呼应前面的“秋已暮”和“红稀香少”。

说句题外,荷花不知道是不是花里面别称最多的,但可能是花里面别称名字最好的一种花,比如:莲花、芙蓉、藕花、菡萏……名字都那么好听。

李清照除了喝酒,还喜欢泛舟,好多诗里都写到了泛舟。

那首著名的《如梦令》就是写泛舟,泛舟常常会遇到荷花: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也常会遇到水鸟: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里,同样也是泛舟,同样也是遇到荷,只是没有花,只有莲子和枯叶,同样也是遇到水鸟: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

这一句是佳句。

跟《如梦令》不同,这里的鸥鹭遇到泛舟的人,没有“惊起”,而根本就没有回头看人。

不是没反应,动物都那么灵敏警觉,不会没发现有人和船。

我觉得应该是见怪不怪,整天有人有船,见多了,也就适应和习惯了。

这就我一个理科生看诗词的通常反应,这样就叫没有诗意,看诗人是怎么写鸥鹭不回头这个事的。

李清照写的是——“似也恨、人归早。”——它们不回头,是在怨恨我(或者我们)回去太早,不跟它们玩了。

这才叫诗意,多浪漫。

鸥鹭怪人回去太早,也是跟前面“水光山色与人亲”相呼应。

上阙用一个“亲”,下阙用一个“恨”,两个相反的字,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这样细腻而又特别的情感表达,男诗人很难写的出来。

在深秋萧瑟的景色之下,能有心情泛舟,且觉得满眼的“说不尽,无穷好”。可见,这一时期的李清照,年龄不会太大,生活比较顺心。

年龄会比《如梦令》时要大一点儿,《如梦令》时是少女,而这首时该是刚成年或者刚结婚。

这里的“鸥鹭不回头”,让我想起了《如梦令》里的“惊起一滩鸥鹭”,那是青春。

也同时想起了苏东坡的“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那是苏东坡中年的孤寂。

读一篇心情和景色都“无穷好”的词,能想起中年苏东坡的诗句,也表明我本人也不再年轻。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3031

回帖

1万

积分

家园盟主

积分
18657
声望
6498 声
银两
40063 两
回帖
3031
精华
5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9-23
最后登录
2024-11-22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5-1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016]
2022年4月29日
《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临江仙》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庭院深深深几许”这句不是李清照原创,是欧阳修《蝶恋花》中所写,李清照很喜欢这句就拿来写了首《临江仙》。

上学时,我也曾很喜欢欧阳修的这首《蝶恋花》,甚至还由此写了一篇小说,那小说是我当年写的第一篇小说,回想起来,写的很幼稚,水平很低。

“庭院深深深几许”,这句的确是很不错,连用三个“深”,一下子气氛就出来了。

“云窗雾阁常扃”,这句是说庭院深处,作者常把自己锁在房间里。

不是因为疫情被隔离,是作者没有心情,或者想要逃避。

这时的作者是在哪里,是有争议的,有的说是在南京,有的说是在福建。

争议来源主要是在这句——“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建安是福建的一个城市。而这句,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到底是建康还是建安,考据者们争论不休。

但没有最终结果。

而争论者们也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写这词时作者丈夫已经去世。有说这个“春归秣陵树”,就是怀念丈夫的,是说丈夫墓前的树。

且先不管在哪写的,是不是怀念亡夫。

好的诗词是可以抛开背景的。

作者自锁在家里,但诗人都是敏感的,她偶尔看向窗外,也会发现柳树抽芽,梅花吐蕊了,这是春天到来的信号。

春天来了,作者却没有心情赏春。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不想出门,只有回忆,忆起当年意气风发,多少风花雪月的事。

“如今老去无成”,这句很有意思,百度出来的好多解读,都说“这里并不是一般意思上的事业无成,而是承上词意,指对“风月”不感兴趣,也不敢去接触,什么也写不出来。”

也许他们专业,说的是对的,但我觉得这里的“老去无成”,不见得就是他们说的这样,我认为有事业无成的意思。

我这是外行读诗,但我不知道他们解读这句话是怎么想的,是觉得古代女人就不会有事业,有追求吗?

我始终觉得李清照是有追求的。

除了形而上的追求,比如追求人生的终极答案等等,也还有实际的追求,就是一直帮丈夫编辑《金石录》。

这样的李清照,难道没有资格感叹说一句,老来事业无成吗?

“谁怜憔悴更凋零”,四处飘零,谁又怜惜自己的日渐憔悴。

作者老之将至,无人陪伴,难免孤寂。

最后一句,写的很好——“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纯口语入诗,又能准确表达意思。

跟之前的“好黄昏”,“无穷好”一样,这里的“无意思”,“没心情”,都是我特别欣赏的。

简单直接,又真实。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403

回帖

3071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3071
声望
2299 声
银两
12217 两
回帖
1403
精华
9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12-2-20
最后登录
2024-11-11
发表于 2022-5-1 18: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语入诗是简单真实了,但它缺少回味啊,没有纸短情长的余地了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11-22 19:26 , Processed in 0.07422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