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霓裳: ffice ffice" /> 由于时间仓促,对大作《情剑山河》只是选取部分章节略读,深觉是近年来所读之难得武侠佳作,也是难得的羽生先生风格之小说。 本作以康熙平定三藩、使台湾回归一统为历史背景,无疑为作品提供广大的历史空间。这是一个风云激荡、变幻莫测的时代,清室、三藩、前明余部、台湾郑氏各种势力交织在一起,共演一幕幕激荡人心的悲喜剧,历来为小说创作者所青睐,本作选取这个历史背景,是极为见地的。本作另一方面意义颇有“借古喻今”之意味,“一统”于当前无疑是敏感之话题,如何更好地把握这个尺度甚为不易,从康熙年代中,统一固是大势所趋,但是此中涉及的“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当中的矛盾,如何更好地把握好这一矛盾当为小说创作一个难题,这个问题如果能够很好的体现,那么本作于新时代的现实意义无疑更大。从本作看,在处理这方面至少比央视所拍摄的《施琅大将军》要高得多。 本作在语言文字上颇得羽生先生语言之精要,作品文句典雅清新,诗词歌赋、风俗人情处处体现,霓裳于诗词方面的造诣让人叹服,如回目所引词句、扬州酒楼歌女所唱之李香君、郑雪竹独自舒怀的诗词曲调都使作品的格调更显文雅别致,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至于武功描写也尽得羽生先生之风格,一招一式力求清淅,让人颇具现场感,武打中融入诗词,又增添文采,这方面可称得上“神似”。 情节方面围绕“平三藩”、“平台”的历史背景,讲述了一系列故事,从中展现出清廷与前明、三藩、郑氏及各股势力相互之间的矛盾,全书不乏精彩章节。前部分郑雪竹与龙星儿的故事霓裳可能借鉴《萍踪侠影》中张云相遇、相知的故事,后半部分围绕郑氏下属统、独两派的矛盾,及郑经之死所引发的种种矛盾及由此产生的人物无法把握自己命运所产生的种种无奈,对前明鲁唐余部的矛盾等都写得颇为到位,让人叹服。 语言文字方面本书与羽生先生前期的《七剑下天山》颇有一较,《七剑》一书在梁作中公认文气较佳,其回目、诗词引用、创作较多,羽生先生中后期的作品其实除《广陵剑》外,诗词引用的痕迹已不是很重,除了创作年龄的原因,另一个方面也是随着作者创作技法的成熟,将诗词上的造诣融于普通词句中,所以反而没有前期作品般的文采霏然。对前三回的诗词引用觉得颇为精到,不过也有点过多。另郑雪竹所呤之《扬州慢》虽有追怀故国之效,但是与之前所描写的扬州繁华似颇不相称,同时青枫庄少庄主擂如那一句“彼此取而代之”似有过雅之嫌,与江湖人士身份颇有点不相称。陈思昭在与龙星儿一战中施展的“分筋错骨”扭打人身各处关节,不知霓裳是否于此埋下伏笔,暗示思昭女儿之身,否则男女相斗,正人君子当不会使出这样的武功? 本作在展示唐鲁旧部、郑氏手下的矛盾都写得很好,但是似乎对清廷内部主抚、主剿的矛盾展示少了一些。 郑克臧在历史上应该是一个悲剧人物,或许本作将已悲剧收场,由于本作至今尚未结局,所以惟有静心期待结局带来的震撼。 本作绝对是一部难得的梁氏风格佳作,至于说到得羽生先生几分功力确实让人难以作答,毕竟时代不同,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束缚相对少了许多,且毕竟是沿着前人开辟的道路前进,或许超越前人开创新一境界方为羽生先生所更乐意看到。 近段时间较忙,匆忙中一点浅见,不当之处,霓裳莫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