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陶居”,始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至今已有143年历史,是广州享有盛名的茶楼之一。曾是各方文人雅士、名人商贾聚首之地,清代康有为亲笔题字“陶陶居”,寓意来此品茗乐也陶陶。陶陶居之前也是只闻其名,还从未去过。而江南兄选取此间茶楼作为聚会地点,应该也隐含着让堂主品味一下广州特色茶楼文化,品尝特色茶楼菜品、点心之意,当然也体现着江南兄在生活中的较高品味。还有一个好处,茶楼跟省博物馆相距不远,时间安排比较从容。
同堂主结束参观后,便打车前往陶陶居。到了茶楼,果然从格局和陈设上无不体现出百年老店的韵味,而顾客也是很多。在店员的指引下,依着江南兄所发的台位走了过去,便见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江南兄。同江南兄也是多年未见,这次见面,也都感觉彼此间变化不少。而堂主同江南兄则是第一次见面,多少会有一种“闻名以久,初次见面,幸会幸会!”的感觉。于个人而言,这个的场面可以说是期待了好久,而今终于实现,也有一种开心满足的感觉。
江南兄已点了几个很有粤味特色的菜品和点心,我又添了几个。席间先是以茶代酒,互致了彼此间的敬意。江南兄问起堂主的行程安排,堂主回应后,彼此间又说起近些年的一些经历。就着我们早上参观过的省博物馆,江南兄说到前几年去过一趟北京,好像是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又说到几年前本来有一次到汕头南澳岛的机会,可惜后来错过。我也感觉到可惜,错过了一次在汕头接待江南兄的机会。我同时也提及离潮汕不远的福建漳州云霄的“天地会的发祥地——高溪庙”,当年曾经到那里参观过,并留有较深的印象,可惜堂主那次到云霄未能一游。江南兄很有兴趣地问道那副对联:“地镇高岗,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我说道确实有这幅对联,建议江南兄有机会可以一起到那里一游,而且那里也有很好的梁著朋友可以接待。
菜品、点心一道道上来,食材、口味都很不错,用餐器具都很别致,来自京城的堂主应该还是会适应这里的风味。我们又聊起以他们为代表的初代梁迷,还有当年的新浪梁羽生俱乐部的盛况。这些年来,我其实很惋惜江南兄与新一代梁迷读者的交流太少了,不过江南兄也是工作缠身,有点分身乏述。又讨论又几部梁羽生先生著作,特别说到《武林三绝》,大家交流了点意见。江南兄也慨叹由于工作繁忙,现在读实体书的时间太少,上一次完整认真读完的小说还是《三体》,我们又讨论了一会《三体》的小说及电视剧,聊起拍续集的可行性和困难之处,由《三体》再说到堂主认真读过的《银河帝国》,堂主对这部科幻巨著应该是比较有心得,可惜我由于篇幅太大,一直没下定决心阅读,或许以后阅读完了可以再交流一下。从《三体》电视剧,又说到近期最热门的《哪吒2》,江南兄已经看了两遍,堂主还没看,我看了一遍,就影片的质量和剧情交流了一番,一直以来,堂主对观影还是比较有心得,错过这部,颇觉可惜。我说到,今年几部热门电影中,我就缺了一部《射雕英雄传》,江南兄也是略感惊讶,确实,《射雕英雄传》承载着少年时的武侠情节,春节期间,缺了这一部,好多朋友都会感觉惊讶。 在武侠方面,江南兄也提到近期顾雪衣兄主编的两期《热血古龙》期刊,对这本期刊较为肯定,这方面我也有同感。期待以后梁迷读者群体也能做出这样高质量的武侠期刊。不过大家总体感觉,武侠文化目前还是处于低潮时期,而且后继乏力,对此都是有点感慨。
我又再次提及“天涯论坛打不开了”,慨叹纸媒时代多少走向了尾声,江南兄也颇有同感,对于武侠小说读者而言,“仗剑天涯”当年的盛况多有领略,虽然后来声势大不如前,但还是保存着很多精华帖子。一朝关闭,这些精华文章已不复见,我很后悔没有及时备份。
从读书又聊到藏书,江南兄藏书颇丰,我此前也是早有领略。同时又是博览群书,几年前我写《我的书店之旅—广州篇》中,就曾同江南兄就广州的书店作过一个简短的交流,江南兄经常前往的中大西门“学而优书店”品读各类书刊,对这家书店我也是到过数次,并深有好感,这次江南兄特别说到书店目前还经营着,心中也是松了口气,感觉以中大这样高的学术氛围,应该还会有这样专业学术味较强书店容身的空间吧,以后如有机会或可约江南兄到那里再会面。接着又聊到几家经营旧书的场所,如“荔康旧书市场”等,不过如这样的淘书场所已经基本消失。从藏书中,江南兄又特意打听了我的同乡武侠藏书家——大丰兄。近些年跟大丰兄交往还是较多,他和堂主听到我家乡还有这样的武侠藏书家,也是颇感惊讶,我说道下次江南兄到潮汕,可以一起约一下。这些年同大丰兄也是聚会数次,特别是一同接待过多位外地的朋友,相信同江南兄相聚也会愉快,到时也可以一同参观大丰兄的武侠藏书。
从藏书中又说到未来的传承,江南兄也在慨叹我们这一代人辛辛苦苦积攒的藏书,将来如来传承下去的问题?这方面我也有同感,我们这一代人,都有一个辛辛苦苦找书的经历,小时候时常碰到遇到心仪的书,却碍于囊中羞涩,无法将书买下,后来经济许可,购书也就没压力了,几乎都是到了想买就买的水准,但是等到书买得多了,又碰上阅读的难题。而且书多了,将来如何传承的问题也摆在面前,我们论及当年都是从看连环画打下基础,再阅读各种类型的小说,但现在年轻的一代阅读习惯、阅读爱好同我们大不相同,特别是武侠小说类新一代的读者严重不足,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是江南兄,也是我以后需要处理好的事,但直到现在,始终没有一个好的处理方法,以后的日子应该还会就这个问题与江南兄再作讨论,将这样的交流的空间继续下去。
交流中,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聚会已进入尾声,交流中,我总是希望堂主和江南兄再赴潮汕,又或是今后再找机会聚聚,两位兄也表达相同的意思,堂主送了江南兄一本“曹雪芹故居的纪念本”,我们便与江南兄挥手道别,结束了这场期待多年、来之不易的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