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塞外奇侠传》

情定昆吾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顾漫《何以笙箫默》

  当提及练霓裳与卓一航的时候,总是难免想到他们此生孤苦飘零的守望,难免悲剧的结局使得此时此刻的嬉笑怒骂都带上了无望人生的感伤。时间是残酷的,这种残酷的来源或许便是渐渐衰老的容颜与渐渐麻木的心理形成的对于曾经具有姣好脸庞与悸动心灵的美好青春的不可逆转的毁灭。时间呢,或许也只是与青春有关。

  在《七剑下天山》,一心为恶的楚昭南、心如枯槁的哈玛雅、雍容华贵的纳兰明慧,他们都已经老了。而其实,桂仲明、冒浣莲、易兰珠、张华昭,在他们革命人生中也看不出多少有关青春的迹象。在《七剑下天山》无关青春的叹息中,由杨云骢的不幸与凌未风的凄楚连接着《塞外奇侠传》,这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对于青春回望的小说,当时年少春衫薄,只是到头来,青丝红颜,每一个人都错失在了那个春衫得体,白衣飘飘的年代……

  贯穿《塞外奇侠传》与《七剑下天山》的人物,在某一方面,他们都出色,都出色地完成了角色的任务,都是出色的罪人。且不谈这两部小说的前后写作时间,仅从小说本身的传承来看,楚昭南、飞红巾、纳兰明慧,他们的人生,已经透支在了《塞外奇侠传》中。于是,相比来说,在《七剑下天山》中,一开始便死去的杨云骢,或许就幸运得多了。

  梁羽生的小说中,经常出现一句话:中年心事浓如酒,少女情怀总是诗。我个人是觉得,在性格塑造方面,《七剑下天山》没能很好地写出酒的香醇;而《塞外奇侠传》,就高明得多,梁羽生用诗化的文字述说着凝情旧游,只是,诗化的文字描写着诗样的情怀,终归,还欠点什么。在评论《七剑下天山》时,我还觉得,梁羽生的目的是自由,只是过程用了革命的手段,而革命斗争又过于狂热了些。就是说,束缚于人生经历而使得小说的表达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而在看完《塞外奇侠传》后,突然觉得,并不仅仅是这样的,与其说梁羽生的小说在表达斗争时过于无奈,以至造成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从未改变过的局面,不如说,梁羽生对于转瞬即逝的自由,对于可歌可泣的爱情,只有一半的真诚。

  在《塞外奇侠传》中,梁羽生不间断地给读者展现出一幅幅大漠风景。在悠扬的歌声中,寄托着人性最初的纯真与美好。那一片广袤土地,有着疲惫人的向往。尼采说,音乐是最高的艺术形式,从另一个角度,音乐也就有着最深的陶醉,最崇高的对于自由的表达。而自由,恰恰是梁羽生的缺失。梁羽生在天山脚下不停地用天籁之音营造着这如泡沫般的美好,又用斗争试图维持着这千百年来的美好,同时,批判着战争对于美好的毁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却发生了转移,自由的禁锢抑或美好的毁灭与否已经不重要了。他更想的是通过剥夺自由与毁灭好的斗争去表达人物的真善美,而这类承托着梁羽生希望的人物却是可以脱离这片土地,脱离这场斗争而存在的具有相对自由的侠。于是,真善美还不够真切,融合在斗争的硝烟之中,沾染了灰尘,却始终难以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而对于自由的向往,美被毁灭的哀伤,爱情停留的婉转都已经湮灭在了硝烟之中……

  于是,音乐只是可有可无的插曲,戛然而止!歌唱自由的歌者不一定是个自由的人,纯真美好的歌,只能给予人一种间歇性的调息。完美的善、纯粹的“侠”这才是梁羽生小说想要表达的最深的陶醉,逼迫着人潜意识里最深沉的疯狂。到头来,“侠”却在另一方面沦为了除斗争以外其他事情的一个借口。善与侠的道德不仅只适用于反抗与斗争,不仅只适用于对一个陌生人的扶助,必须也得适用于自己,适用于侠者的生活与人生。梁羽生的小说,终究没能自然地表达出生活的美好。一望无际的草原,崇山峻岭,皑皑白雪,狂奔的骏马,磅礴的沙尘,每一样大自然的产物都能让人感觉自身的渺小,只是,大自然的有着不变残酷的美丽,而小说中地域的挪移,人却从未变过。天山之下,异域风情,只是梁羽生的一个善意的谎言而已。

  自由、爱情,一切的一切诚然可贵,却终究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本性。《塞外奇侠传》是《七剑下天山》那几个简单的角色之间一个很好的补充,关于他们年少时的爱情纠缠。
 

  梁羽生在《塞外奇侠传》中,描写了几种爱情的方式,并给出了各种选择与探索。相对来说,最深刻的应该是杨云骢以旁观者的身份分析的飞红巾在她与押不庐之间具有的“内心的骄傲”。“先天的贵族”是我很喜欢的一种设定,这种人有着各种独特的性格,哪怕处在同一地位,也是后来者所难以比拟的。只是在梁羽生的小说中,贵族都已经没落,他们拥有贵族的皿液,却没能成长在贵族的环境中。但是,梁羽生自己又会给予他们贵族的地位与资本,使得他们滋生出与众不同的没落的自卑与贵族的高雅,而这没落的自卑或许就可以称之为梁羽生只有一半真诚的救赎。贵族宣扬的更多是个体的自由,自然与梁羽生的思维是相排斥的,使得梁羽生笔下的贵族也都或多或少得被排斥,而在寻求融合中迷失了那份高雅。飞红巾,是某种程度的公主,又作为练霓裳的徒弟,虽然,她一直作为被侵略者的一份子,但是,如果按我的思维来看,她在带领族人反抗的过程是享受着战斗本身的。战场是她的舞台,在战斗中,挥舞的是她张扬的人生。所以,驰骋在同一片草原中,那一方红巾十分的潇洒,她比杨云骢欢快与自由,因为杨云骢作为侠者,体会的是战争的残酷。而反过来,楚昭南下天山之后就自认为是贵族的,没有先天气质的自我约束,只是作为晦明的徒弟,一种力量上的贵族,在追求飞红巾的道路上,虚荣受挫,而使自尊一蹶不振。从此之后,楚昭南再也没有了“内心的骄傲”。

  押不庐、楚昭南、杨云骢,还有她的族人以及战争本身,飞红巾最爱的是什么?毫无疑问,飞红巾会义正辞严地讨厌战争,但是,却肯定已经千百次地做好了此生对于那只有一半真诚的自由的憧憬。飞红巾难以发现自己“内心的骄傲”,那是她与生俱来的气质,高人一等的觉悟,哪怕仅仅只是觉悟,这也是梁羽生武侠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一旦这份“内心的骄傲”出现在楚昭南身上,便显得如此的可鄙,而瞬间失败,或者说,从未被人接受过。在与飞红巾的爱情方面,押不庐与楚昭南只是牺牲品。由痴男怨女跨越到囯仇家恨的牵强的质变。一个拥有强烈自尊的人,是不会如此轻易地背叛了自尊的。一旦,自尊遭到侵略,自尊也就成了生命最后的坚守。而当一切都消失的时候,生命究竟有何价值?或许,从一开始,押不庐与楚昭南的价值只是在于背叛。对于楚昭南,梁羽生从一开始就不曾给过他机会;而押不庐最后的申诉,是梁羽生为了扫清他让飞红巾站在万人中央,展现她风姿的最后的一点顾虑。押不庐的申诉,是梁羽生的某种探索,最后却只是为了梁羽生武侠道德开脱,只有这样,这份骄傲才能与飞红巾一起飞扬在广袤的草原上。而与骄傲的短暂融合,使得飞红巾成为了《塞外奇侠传》最出彩的人物。

  《塞外奇侠传》中,我最喜欢的是杨云骢,因为飞红巾的骄傲下面掩埋着两具尸体;虽然,杨云骢的背后也游荡着两个失意的女子。

  其实,受够了梁羽生磨叽的打斗,在梁羽生的武侠中,打斗占得比例实在太重了,而这种打斗更多的只是情节的填充,毫无美感而又不知其所以然。而杨云骢是唯一一个从始至终,在力量上就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主角,力量之美,在杨云骢身上得到了展现。正邪鏖战,中间是无休止的无聊。杨云骢的爆发力,使得打斗本身的意义变得淡薄,让人感受到一丝轻盈,一份暴力的快感。而如果这种力量优势体现在过气的主角身上,比如《冰河洗剑录》与《侠骨丹心》的金世遗,满足的仅仅只是对于曾经压抑的一种欣慰。而如此简单的打斗,或许也只有在《武当一剑》中后期的蓝玉京身上才能再见到了。力量同样可以赋予给人一种高贵,这是另一种形态“内心的骄傲”。

  前面说到《塞外奇侠传》有诗一般的文字,而且这类文字更多的出现在人物的心理描写,这种爱情双方相互间的心理揣测,极快地加速了爱情的发展,使得爱情有着淡淡朦胧的美好,可是,一旦爱情双方产生感情冲突,就会让双方都措手不及,而在情节上一发不可收拾。在《塞外奇侠传》中,每个人都明显具有一个特点,杨云骢、纳兰明慧、飞红巾他们都输不起,且“内心的骄傲”也容不下失败。所以,当他们内心都有贵族式以自我为中心的气质,却又没能去寻求妥协,或是与集体融合时,已经注定了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梁羽生武侠道德下的悲剧,也就是在梁羽生武侠这个范围下,个格的悲剧!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常见“让情”与“速配”,可是,飞红巾与纳兰明慧在政治立场的对立,已经使得爱情也是一场博弈,没有宽容与将就,只有带着伤害的选择!

  深爱着别人,是幸福的;被别人深爱,也是幸福的。不幸的是,多了一个人。在杨云骢、纳兰明慧与飞红巾的三角关系中,“内心的骄傲”驱使着每一个人都是主动的。纳兰明慧在真情流露中有着“眼波才动被人猜”的矜持,深院贵族的修养以及对于外界自由的渴望形成的娇羞萌动,使得纳兰明慧的骄傲完全可以接受杨云骢的骄傲;而飞红巾“娇痴不怕人猜”的放诞,张扬奔放的个性,却危及到了杨云骢的骄傲。飞红巾应该知道,当初她用短剑刺入押不庐的心脏时,总有一天,如果她不是用这把剑再次刺入别人的体内,那只能刺入自己的体内。就如押不庐的死亡,楚昭南的背叛一般,草原上的飞红巾也伴随着自缚的骄傲同样的死去。《七剑下天山》的飞红巾有着失落的态度,但是没有这种骄傲;就如楚昭南只是背叛的事⺌实,却没有背叛的追求。飞红巾热情的冰消,滋生出报仇的冲动,最终妥协在武侠道德,一生的欠缺,对于易兰珠母爱般的情怀下。

  爱情终究抵不过骄傲,梁羽生诸多美好的爱情,源于所塑造人物的最初的自卑。很可惜,在《塞外奇侠传》中,这种难能可贵的内心骄傲的产生与碰撞还是没能逃脱政治立场的阴影。如果接上《七剑下天山》的楔子,杨云骢用他的死亡换取了易兰珠的生命,换取了自身近乎完美的不朽。他是梁羽生笔下个体自由和道德约束平衡的一个尝试,也就无所谓成功与失败。
 

  用牛希济《生查子》的四句词做题目写完了四篇文章,这里用晏几道的一首《生查子》结尾: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
  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校对:也无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