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飞凤潜龙》,是在羽生先生小说差不多看完的时候,对照羽生先生的作品目录,发现还有一部《飞凤潜龙》,为了完成看完羽生先生小说的心愿,便到租书店寻找。租到手发现只有一本,还是伟青书店的原版,不由有点失望,匆匆看完之后,也没有留下多少感觉。因为看武侠总是感觉长篇比中篇好,中篇又比短篇好,短篇小说总是有点不瘾。感觉上这是一部武侠侦破小说,其次感觉上小说中还有完颜长之和“穴道铜人”、“指元篇”,看来与狂侠还是有点联系,不过除了完颜长之其他又联系不上,第三小说太短了一点,刚看出点意思就完了,很不过瘾。不管怎么说,又完成了一部梁羽生著作。
过了一年多,自己买了一套《塞外》、《冰魄》和《飞凤》的“三合一”《塞外奇侠》,重温了这三部书,觉得羽生先生的短篇写起来也真有点意思,出色的是三篇各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创作思路,虽为短篇也表现了羽生先生的创作水准。之后或多或少重温了这部小说,慢慢地感觉到这部小说的价值,其中部分是与侦探交流中受启发而产生的想法,在此简单谈一谈对这部小说的一些个人想法。
曲折的情节设置
本书可以说是羽生先生武侠创作中第一部将武侠与创作相结合,通过悬念的揭开慢慢将小说情节推向高潮、结局。小说一开始就充满着悬念而引人追看,开始是一场考试,但是没有明说是什么考试,第一个小标题是“他若死了,要你偿命”,第二个小标题是“朝向病人就是一刀”,小说情节发展就令人耳目一新而出人意料之外,至此读者方觉原来是一场类似于现代外科手术的考试,不由得松了一口气。然而在第三道试题还未开始,主角被关进地牢,又让人始料不及,而后却发觉这就是试题。一切都围绕着鲁世雄这个人物,为这个人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究竟是什么人?而书名《飞凤潜龙》,飞凤已出现,那鲁世雄是否另一主角潜龙。恐怕很多人都会有此想法。而之后研经院之行更让人相信鲁世雄为此而来,既然作为主角,他是潜龙无疑。让人意料不到的是,作者在鲁世雄新婚之夜竟会又安排了一场考试,这次杀的却是宋代名将杨令公的后人,鲁世雄在犹疑中前往,他将如何应付。而出人意料的是鲁世雄真的完成任务,亲手杀了完颜长之要杀之人,至此又是一个转折,他不是潜龙,因为潜龙是不会杀大宋义士。真正的主角出现了,出来是一名车夫,武功高得不可思议,如果鲁世雄不是潜龙,那么只能是他了,但是作者又说明他是完颜长之最为信任的家将。之后潜龙受伤,孟中还却没伤,再次证明了孟中还不是潜龙。鲁世雄意外发现独孤飞凤受伤又让形势更为复杂,同时鲁世雄的身份、目的也逐步暴露出来。最终是鲁世雄盗书失败,陷入绝境,孟中还出现,原来潜龙还是他。从整部小说看,其情节设计还是成功的,利用潜龙这个神秘人物吸引读者追看,其次是短短的小说中采用一实一虚二主角,明是鲁世雄,暗是孟中还,各有其特点、个性,作者对该部小说还是花费了一定心思,看后感觉是不会后悔。
武侠创作的创新尝试
很多人指责羽生先生武侠小说缺少变化,这是不公平的,事实上在中期开始,羽生先生有意识地进行武侠小说创新的尝试,《飞凤潜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羽生先生作为一个有成就、有影响的武侠小说家,对创新还是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利用一部短篇小说作一个尝试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毕竟还是要花很大的工夫。如侦探认为由于在《飞凤潜龙》进行的尝试可能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导致《狂侠、天骄、魔女》的创作中出现严重的虎头蛇尾现象,个人认为这个意见是极有见地的,也表现了侦探对羽生先生小说探索的深度,实非我所能及之。
本作的创新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在武侠的创作中引入侦探小说的素材,融武侠与侦破为一体,尽管作为一个短篇匆匆结笔,但这次的创作无疑为羽生先生最后的著作《武当一剑》的悬念大布局打下了一个基础。
二是小说结构中进行了创新。本书开篇没有常见的诗词,而是一个小标题“他若死了,要你偿命”,直截了当,完全没有梁氏武侠中那种含蓄优美之感。之后全书在每一回中引入了若干小标题的结构,这更是小说结构的第一次创新,大量的情节通过人物对话表现出来,这个结构之后在《武林三绝》被再次运用,在《幻剑灵旗》是第三次使用。或许羽生先生最终对这种小说结构还是不持欣赏态度,稍作尝试,便予放弃。或许这也是《武林三绝》一直没有出版的原因之一,但愿一切终有答案。
三是小说大量运用了虚写的手法,主角人物潜龙孟中还所占的笔墨不多,但他的影子又似乎无处不在,对武功描述也大量运用虚写,整部小说真正的武打场面只有鲁世雄与独孤飞凤地牢之战,鲁世雄与完颜定国婚宴较量,本来很好写的鲁世雄刺杀杨老板及孟中还与完颜长之的一战作者均是一笔带过,尤其是孟中还与完颜长之这场正反面人物的最终较量之惨烈当是可想而知,结果是孟中还突围而出,避开了正反面人物的一战,这在羽生先生35部小说中是极为罕见的,此部分读者可能有失望之感,但也表现了作者在创作手法上所作的创新尝试。
三国之争
《飞凤潜龙》另一可贵之处是在短短的篇章中通过“穴道铜人”和“指元篇”描述了一个新的宋金蒙三国演义的故事,充分达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金国通过灭亡北宋夺取了这两部武功秘籍,其目的是通过对这两部秘籍的研讨保持自身武学上的领先;而宋朝侠士则以这是大宋之国宝,不能落入金国之手,以夺回国宝为使命而作出的不懈努力;蒙古则是希望从金国手中夺回这一武学瑰宝,以增强自己的力量,明写的是对武学秘籍的争夺,表现的却是天下大势。金国作为既得利益者,也是势力最强者,其目的是在天下争夺中保住自身的优势地位,进而谋求一统天下,蒙古为一个新兴的竟争者,面对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金国,首要的目标是从各方面打击金国,削弱金国,在不断打击敌人中壮大自己。而在这场争夺中作为这两部秘籍的原所有者南宋朝廷却没有作出表示,代表南宋一方发言的却是以孟中还为首的侠士,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南宋朝廷的昏庸,不思进取的苟安局面。这也难怪,对迎回被掳二帝洗刷“靖康之耻”都漠不关心甚至感到恐惧的宋家皇朝,又何在乎这区区的武学典籍?而结局的安排也耐人寻味,完颜长之的一番布局落空,表明了金国的优势地位已充分受到了挑战,蒙古方面的计划失败,说明争霸天下还有待时日。而南宋方面孟中还也献出了生命,在抗金力量上也受到损失。以牺牲孟中还而换取武学典籍,这算成功吗?保住孟中还,以他在完颜长之身边的地位,或许在抗金大业中能有更大的作为,毕竟武学秘籍是死的,而人更是无价的。宋朝并未因为武学典籍而避免了“靖康之耻”,金国也不因夺得武学典籍而盛极一时,尽管他们在研讨、开发中花费了极大的功夫。何况世间武学成千上万,各有所长,精研这两部典籍的完颜长之甚至还不是孟中还的对手,那么为了这部武学典籍的回归而“火中取粟”,让本来力量薄弱的抗金力量受到损失这又是否值得。但是尽管如此,作者还是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这是值得的。正如孟中还所说:“这两件宝物,本来就是我们的国宝,我一定要它回到我们汉人的手中。你们的盗宝,却只是为了大汗的利益,意义完全不同。你懂不懂?”这本就是我们汉人的国宝,是属于千千万万汉人所有,因此不能让我们的国宝沦为他人争夺的猎物而我们却不发出我们的声音,朝廷已是昏庸无道,致使国家沦落他乡,那么作为一名侠客,更作为一名汉人更应该发出我们的声音,使之回到故国。尽管这疑要付出代价,但是大丈夫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个代价是值得的。因为这表现了民族蕴藏的力量,这个民族永远不会灭亡。
震撼人心的悲剧故事
本书不仅在短短的篇章描绘了一个三国演义的风云变幻时代,更深而有力刻划这个时代背景所给人造成的悲剧。政治人物为了争霸天下而视他人生存他人命运之无物,将一个个悲剧命运加于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个人。完颜长之对独孤飞凤未必没有一点父女之情,但是为了政治利益却将独孤飞凤视为手中的一颗棋子,牺牲她一生的幸福只为监视鲁世雄。蒙古的当权人物为了夺取武学典籍而苦心布局长达十余年,害死了多少人命,让多少家庭为之破碎。孟中还一身武功,同独孤飞凤心心相印,本可以带着独孤飞凤远走高飞,但是肩负的使命使他只能牺牲自己和默默忍受,只为了那一击。鲁世雄本可以带着珠玛在大漠中驰骋,但为了完成夺宝的任务,不得不从十岁开始成为金人,苦待机会,不得不和自己不爱的也不爱自己的独孤飞凤成婚,生儿育女,对于爱人只能在梦中呼唤。独孤飞凤无疑承受着更大的悲剧,作为完颜长之的养女,背负着是养育之恩;作为鲁世雄之妻,尽管她不爱她,但在伦理上、道义上她承受着一名妻子所应有的责任;而对于旧日爱侣孟中还,又残留着依依不舍的旧情,这一切恰似一条条绳索缠绕于她的心灵,把她推向难以自处的境地。面对背负着的悲剧,鲁世雄、独孤飞凤只有选择死亡,以求得一丝心安,而孟中还伤痛于独孤飞凤的离去,也带着一丝大事已成的轻松,选择了随独孤飞凤而去。但是悲剧人物远不止这些人,还记得真鲁世雄母子吗,尤其是鲁世雄的母亲,日以继年思念着爱子而又天天面对着是自己仇人的假鲁世雄,心中充满的仇恨而又不得不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母子之亲,这是多大的痛苦。而最终的结局是满怀着重见儿子的希望到了蒙古却是母子二人被残忍地杀害,这是多大的罪恶?还有鲁世雄和独孤飞凤一双儿女,跟随宋人而去,他们的父亲是蒙古人,母亲是金人,本是一次阴谋中一次错误的结合而生下了他们,而养大他们的是宋人,那么他们长大了之后得知自己的身世又将如何自处,那儿才是他们之邦,这对儿女与生具来的悲剧命运将更比《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和《武林天骄》中的檀羽冲更具悲剧色彩。然而在政治家争霸的时代中,还有数不清象孟中还、鲁世雄、独孤飞凤的悲剧人物,又多少个象真鲁世雄的悲剧家庭?
本书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为一篇创新的短篇小说,本书呈现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也表现了羽生先生创作生涯中的求新求变,也但本作毕竟是作者的一种全新的尝试,一些创作技法都未能趋于成熟。尽管本作的悬念设计有其独到之处,但是比起很多知名的侦破小说,还是远远不如。侦破小说的最大特点是出乎所有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全书围绕的侦破焦点就是“谁是潜龙”,综观全书,我们都可以知道不是鲁世雄就是孟中还。而当鲁世雄刺杀杨老板,我们可以肯定他不是潜龙。这时孟中还的出现,尽管作者为他的身份作了掩饰,但是在非此即彼的安排中读者还是很容易确定出谁是潜龙,当“真相大白”一切却在人的意料之中,这不能不说是本作的一个缺陷。个人认为,本作最好能够多设定一个人物,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他既可以是宋金蒙三国中的任一人物,将潜龙的焦点吸引在他身上,那么最后当真相大白孟中还才是潜龙时,以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达到这样效果本书会更加成功。另一个问题是完颜长之既是识破鲁世雄,何不安排假的武学典籍,让鲁世雄盗走,毕竟只有他一人见过全套秘籍,鲁世雄知之不是很全面,完颜长之完全可以用一套似是而非的武学典籍引出敌手,这样无疑一来他更会成功。但不管怎么说,本书作为一种可贵的全新尝试还是值得肯定,它充分表现了羽生先生若是致力于此,那么其在这方面的成就不会比其他作家差,对于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让人向之致以深深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