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用参禅坚定力,但凭慧剑斩心魔

 

 

 

  读《大唐游侠传》,自觉大潮澎湃般的热血汹涌,再读《龙凤宝钗缘》,感受大潮过后之宁静,作为羽生先生大唐三部曲的最后一曲《慧剑心魔》,感觉又会如何?武侠系列中最著名的三部曲莫过于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射雕以侠为主,神雕以情为主,倚天是侠和情的结合。人物主角是以入世的大侠,到避世的侠士,而再到平凡之侠。如陈墨先生曾以儒侠、道侠和佛侠喻之,虽为一家之见,却自有独到之处。再观大唐三部曲,《大唐》以侠为主,《龙凤》则以情取胜,作为卓有成就的作家,作者在创作本作时,自也思如何做到异峰突起,而不重复前作之佳处。个人妄测,作者在创作时有意将侠义精神予以进一步扩展至每一个平凡之人,写出千千万万人民隐藏的巨大力量。同时在侠、情的基础上,引入佛学的理念,激发人于汹涌澎湃、宁静之后再予以深思。单就这一构思而言,那么整个大唐三部曲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将会达到一个新的成就。但我们也看到,《慧剑心魔》一书在羽生先生的整个著作是可谓是平平之作,全书既缺乏前二部曲激动人心的亮点,也缺乏能引人深思之哲学意义,不客气地说,本作既不动人,又不深刻,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影响了大唐三部曲的整体成就,使大唐三部曲未能与射雕三部曲并架齐驱,实让人这人感到深深遗憾。究其原因,个人认为,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何其艰难。在前作的基础上要另辟道路,再创高峰,需要更多的付出,更多的探索,但羽生先生有了好的构思之后,可能是由于约稿太多,那段时间基本是三部著作同时进行,从而未能为之付出更大的精力。而整个创作过程中只能按照业已自成一格的创作套路进行创作,构思的新颖与整个创作手法的套数化出现矛盾,很多地方都是点题而不深化,那么只能予人以失望之感。同时也不排除1966至1968年全世界左派思潮涌动,对作者所处的左派阵营及作者的创作所带来的影响,所以本作在一定程度之上相似于大陆解放初期的一些革命小说,从而也有朋友称之为羽生先生作品中“最革命的小说”。当然,这些小说自有其自身价值,但由于经历文革之巨变,加上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很多人对之前这种大一统的文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反感,因此更影响《慧剑心魔》这部小说在读者中的印象。但作为大唐三部曲之结束曲,本作还是有一些特点值得一提。

  1、保持大唐三部曲浓厚的历史背景。《大唐》是发生于安史之乱时期,《龙凤》的背景是扫清安史之乱遗孽及藩镇割据的初步形成,而本书的背景则随着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到藩镇割据局面全面形成,唐中央集权的衰落。试比较《龙凤》与《慧剑》,《龙凤》一书中,无论是金鸡岭之战,还是在平定史朝义、牟世杰叛乱中,大唐朝廷还是处于主导地位,藩镇的实力还是较弱,如段克邪、史若梅可以将田承嗣府扰得天翻地覆;而在《慧剑》中,在与绿林对抗中,各藩镇已处于主导地位,同样是魏博节度使的田承嗣的势力比起《龙凤》更为强大,如大唐功臣之后尉迟俊已沦为田承嗣的部属。在描述藩镇割据的同时,作者也写到流寇的出现,写到回纥的强大,阅读本作让读者对唐的历史有更强的认识。

  2、本作继《七剑》、《塞外》之后,又再次将写作地域转向回疆,既开阔了读者的眼界,同时从描写抵御胡人入侵转为协助弱小民族抵抗外来侵略,抵抗血腥征服。这引出了一个问题,同是少数民族,羽生先生为什么让笔下的侠士帮助一方而抵抗另一方。这充分表明了羽生先生创作中坚持的一个理念,就是“反抗暴政,反抗野蛮的侵略和血腥的征服”。

  3、延续了《大唐》中窦王绿林争霸这一条线。窦王绿林争霸作为一条创作线路,可以说是贯穿大唐的三部曲。《大唐》自不用说,《龙凤》在争夺绿林盟主也多次提过,如造成铁摩勒将盟主让与牟世杰及两次的比武夺位。在本作中更是再一次掀起波澜。窦家后人再次出现向王燕羽、展元修一家报仇,造成展伯承双亲亡故,而同时又雄心勃勃想再争绿林盟主,使绿林又再多事,从而揭开了一系列的故事。

  4、三部曲贯穿于一起,更完整地表现了一些重要人物。前二部曲的人物在本作中都得到很好的刻划表现。如空空儿、辛芷姑,如曲离、曲英。但最突出的是铁摩勒,比较三部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成长,从莽状少年、复仇少侠、到绿林盟主、一代大侠,不仅看到武功修为的进步,更是个人的逐步成熟,从而读者看到了一个完整的人生。

  5、本作的“武”方面在三部曲中位居第一。武侠小说离不开高手之间的比斗过招,尤其是绝顶高手的比武,出色的作者通过笔下描写,能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而本作在这方面描写可谓水平极高。几场比武精彩动人,如段克邪让司空猛十招,空空儿与华宗岱的高塔比武,空空儿与司空图的决战,还有华宗岱与铁摩勒的比试、铁摩勒与司空图的决战均写得精彩动人,就这方面而论在三部曲在堪称第一。

  《慧剑》一书具备了以上特色,本来如果作者多一点心思,未尝不能使到本作成为一部佳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本作依然是一部失败之作。这就表现在:

  本作人物形象显得苍白无力。全书好象没有一位主角。前半部分应该是展伯承,但后半部分展伯承的情节却越来越少,后半部分中最突出的人物好象成了空空儿。应该说大唐三部曲着重的是群体人物的描写,就如同《大唐》一书中,你很难说第一主角是段圭璋还是铁摩勒,但是《大唐》一作中不同的人物各具鲜明个性,甚至连后面出场的聂隐娘、薛红线也给读者留下深深的印象,而本作中一系列人物展伯承、铁铮、铁凝、诸葆龄、华剑虹、南夏雷、南秋雷却都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个性,读过之后印象模糊。反而不是主角的龙成芳予人的形象更为鲜明一些。全书中写得最好的人物依然是空空儿和铁摩勒,作为三部曲的终结曲,未能创造出更为出色的人物形象,这本身为作者创作的失败。反而个别在前书中出色的人物如段克邪、史若梅、聂隐娘、方辟符等也失去了前作中的光彩,沦为可有可无的人物。反面人物的司空图除了武功还过得去之外,没有反面人物应有的气势,试比较孟神通和乔北溟,差距更是明显,甚至连前作中的羊牧劳也是有所不如。至于窦元、沙铁山等更不足道。如果用心一点,窦元这一人物应该是可以写好,其窦家后人的身份,既是复仇者又是绿林新一代的争霸者,想要挑战铁摩勒绿林盟主之位,对这一人物写得深一点,应该是一好的题材。但是作者却意不在此,该人物迅速沦为二流人物,实在让人觉得有点浪费。另外如作者一开始反复渲染的人物夏候英,本来也是一位可以着重突出的人物,可惜也是匆匆一现,让人失望。

  本作另一失败的地方是作者在创作中引入佛家学说,提出“挥慧剑,斩心魔”,并在书中大力加以宣扬,作为一个主题,作者用意本来不错,如果创作成功可以引人深思,那无疑会使本作更上一层楼。可惜作者在这方面的尝试仍然为失败。作者写的“何用参禅坚定力,但凭慧剑斩心魔”,个人理解,这代表对佛学的一种“顿悟”,也如《多情剑客无情剑》中阿飞最后“忽然想通了”。作者让女主角之一的诸葆龄得到“顿悟”,毅然挥慧剑,斩心魔,在构思上应该是好的。但佛学讲究一个“佛缘”,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缘遇”,因此不可能每个人都会有相同的认识。而本作中作者却让诸葆龄向人不断宣扬这一提法,将佛法最终变成一句宣传口号,而受宣扬的人更仿佛个个若有所悟,更显得苍白而让人不可相信,本作在这方面的尝试明显是失败。

  本作也试图塑造千千万万人民身上的巨大力量,书中也让空空儿重新认识到真正的天下无敌是千千万万人民,这也是作者在本作中的一个尝试。但自古以来,武侠本来是突出个人,本作表现群体的力量应该也算得上一个很好的尝试,这方面作者不能算是失败,但是却过于浅薄,未能发人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