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05|回复: 2

论“新派”(摘自《梁羽生评传》第七回)

[复制链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89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89
声望
6058 声
银两
28703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3-21
发表于 2010-7-1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觇君侦探 发表时间: 2007/12/17 21:53


 
  最初连载的《书剑恩仇录》,是以一首辛弃疾的词作为开篇:“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这首引词虽在结集成书时删去,但却记录下梁羽生的一个主张:题材不妨新,但形式上一定要有所继承。正是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在小说开篇时才会引用甚至自填诗词,并且配合以工整对仗的回目,于沿袭晚清民国小说故有模式的同时,兼能有所发展与突破。《书剑恩仇录》主要是讲述一个有关乾隆皇帝的故事,涉及海宁陈家和雍正掉换孩子的传说。海宁是金庸的家乡,他对家乡传说自然耳熟能详,因此《书剑恩仇录》的构思远比《龙虎斗京华》要周详许多,一经刊出,香港的“新派武侠风”愈发强烈,《龙虎斗京华》所遇到的几个现象,如盗版、外埠转载、成为城中话题等,《书剑恩仇录》也同样全部遇到。在金梁二人的带动下,香港涌现出一大批武侠小说家,影响较大者将近十人,包括蹄风、张梦还、牟松庭、江一明等等。“新派”影响所及,香港其他的左派报纸也都开始仿效,例如《文汇报》就有陈瘦鸥、吴羊壁二人在副刊“登台比武”。直至一九五九年金庸创办《明报》并连载《神雕侠侣》为止,“新派”武侠小说都是在左派报纸刊登的,故在一九五八年及以前,人们总是说“新派”武侠小说属左派作品。一九五九年是“新派”概念的一个分界线,此后凡是受了金庸影响的武侠小说,不论产地都被划至“新派”名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两岸三地几乎所有的现代文学史,在提及武侠小说时,都会加上“新派”这个定语。
  如今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就不难看出“新派”这个概念是几经变革并不断扩大的。并且,正是因为“新派”影响的不断扩大,才使得后来者萌发出追本溯源、寻根问祖的想法。以叶洪生为代表的某些台湾武侠小说研究者,提出“新派”的发源地不在香港而在台湾,实际上亦可归因于此。叶洪生在《中国武侠小说史论》中认为:“真正的‘新派’则出现在梁羽生写《七剑下天山》十年之后的台湾”;并将与“超技击侠情派”、“奇幻仙侠派”、“鬼派”并列的“新派”理解为:“采用现代文艺笔法技巧及新思想观念创作”。这个观点在台湾学者中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无疑也较有代表性。他们以“古龙之前无新派”作为口号,认为古龙之前的作家,即便是梁羽生与金庸二人,严格说来亦不可算进“新派”行列。在此,我们姑且不论梁羽生与金庸是否满足叶洪生所谓“采用现代文艺笔法技巧及新思想观念创作”这一条件;也不论梁羽生写《七剑下天山》之后的十年间,他与金庸所著,以《射雕英雄传》、《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雪山飞狐》、《神雕侠侣》、《女帝奇英传》、《云海玉弓缘》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是不是“采用现代文艺笔法技巧及新思想观念创作”而出。只谈一个概念问题:“新派武侠小说”究竟所指为何?
  梁羽生二零零二年在香港浸会大学做演讲时,曾对此做出了明确解释:“‘新派’是指当时一般香港人对《新晚报》武侠小说一派的称呼”。所以“新派”之“新”,乃是《新晚报》的简称,而并非“新旧”之新。“新派”武侠小说最初是指《新晚报》上发表的武侠小说,后来涵义逐步扩大,左派报纸的武侠小说都称为“新派”,继而连受金梁影响的台湾作家也都可以称为“新派”。但是,涵盖范围的扩大,并不等于“辞旧迎新”。因为涵盖范围扩大,致使原本属于“新派”的作家反而不能属于“新派”,这是何等荒谬的事情!“新派”得以生发的基础,无疑要在于金梁二人,若没有他们发表在《新晚报》上的小说,也就绝不会有“新派”一词的提出。其余受二人影响者,不管成就怎样辉煌,也始终只是“新派”的分支而已。一众台湾论者口中的“新派”概念,显然是在抹煞了“新派”的固有涵义后,凭空想象捏造出来的新概念,并不具备任何“新派”概念的历史基础,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新派”概念的历史真实性了。他们的所谓“新派”,实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新派”概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梁羽生携金庸等人于香江创立“新派武侠小说”的这段历史事实,岂容随意扭曲?
  除了作品发表于《新晚报》之外,“新派”这个称谓之所以能够出现,或许还与香港本土一度流行过的“广派”(粤派)武侠小说有关。所谓“广派”武侠小说,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多以广东人为主,或与广东人有所关联;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以广东为主;击技描写的真实性较强,并且以南方的武术流派为主;时常夹杂广东方言。“广派”武侠小说的历史,以叶洪生考证最详,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九三一年邓羽公的《至善三游南越记》,不过行文中还并未夹杂粤语方言。真正首次于武侠小说中大量应用粤语方言者,乃是高小峰,一九三八年他以《黄飞鸿》作为尝试,反响甚好。在高小峰影响之下,翠文楼主、我是山人等相继出现,形成“广派”风格。“广派”武侠小说,在打斗时不像北方武侠小说那么花巧,北方讲究十八般武艺,人物所用兵刃也以刀剑居多;“广派”除了拳脚棍棒之外,武器都是耕田种地的锄头铁钯之类,因为南方武师曾特地为这些农具创造了一些招式,使出身农家的徒弟可以就地取材来护身抗敌。还有一种武器也是南方人所独有的,叫做“桥凳”,这是广东农村里常见的物事,在一条长板下面钉上四只木脚,可以坐着围台吃饭,也可以搬到门前躺着纳凉,如果有敌人蓦然来袭,桥凳还可以当作御敌武器。因此乡间武师都会在这张桥凳上痛下工夫,创造一些自保和制敌的招式去教授徒弟。“广派”小说中,使用的就是这些草根阶层所熟悉的农具,在对话上也是粗枝大叶,很少“琢磨”,没有什么玩味的余地。至于“广派”的故事取材,则多数都源自邓羽公建立的“南少林”(福建莆田少林寺)体系,反复渲染民间传说中方世玉、黄飞鸿、洪熙官、三德和尚等人的事迹,始终没有大的突破,看多了难免会令人生厌。因此当梁羽生和金庸以《龙虎斗京华》、《草莽龙蛇传》、《书剑恩仇录》等作突破“广派”桎梏后,时人遂以“新派”名之。
  梁羽生与金庸二人,是“新派”武侠小说的第一代作家,在他们的努力下,武侠小说瞬即在海外华人世界流行开来,不但吸引了香港本土的读者,也很快吸引住台湾读者,还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台湾武侠小说的发展。内地改革开放后,港台武侠小说大批涌入,更是掀起新一轮的阅读狂潮,甚而发展成一个文学现象。并且,经过几代作家的笔耕,武侠小说愈发受到世人关注,不仅地位不断上升,有关著述也是层出不穷。推本逐源,当今的诸般“盛况”,莫不是由“新派”引发。然则武侠小说为何能在香港兴起、繁荣?
  台湾学者因为太过重视本土作品,认为“新派”并非源自香港,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往往采取视而不见、避而不答的消极态度;内地的有关论述则相对很多,如王海林先生《中国武侠小说史略》、罗立群先生《中国武侠小说史》、陈墨先生《海外新武侠小说论》,以及几种关于武侠小说的“辞典”,都给出了各自的解说。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文体本身的发展与嬗变;第二、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的一种,香港文学界较为关注通俗文学;第三、武侠小说能够适应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的需要;第四、作者和读者强烈眷恋故土的情怀。

  其中除第一点外,另三点或都有商榷余地。首先,关于“香港文学界较为注重通俗文学”的说法,多少带有“想当然耳”的意味,至少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资料或事实佐证;另外香港文学界也并不像内地这般,反复强调文学要走通俗路线。其次,金庸的封笔作《鹿鼎记》完成于一九七二年,梁羽生虽然封笔很晚,但他的名篇基本都集中于创作的前十年间,中后期虽然也有《游剑江湖》、《广陵剑》等几部佳作,在读者中的影响却逊色早期作品远甚。所以香港的“新派”武侠小说,其实是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与六十年代为最鼎盛期,此后古龙崛起台湾,影响力逐渐盖过其余作家,“新派”的主要阵地遂开始发生转移。然而,无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或六十年代的香港,经济发展都不算蓬勃,商业竞争也远远不及日后激烈,武侠小说能在前期兴起繁荣,在七十年代至黄易出现前的这段时间内一度遭世人“遗忘”,恐怕也未必和商业市场有关,最起码其适应的竞争不是激烈竞争。再次,港英政府虽与内地“互不干涉”,但香港毕竟跟内地相连,接触“故土”文化的途径很多,并不见得有何困难,更不至于要通过武侠小说来满足眷恋情怀。事实上也没有哪位武侠小说的作者或读者,自认是为了这样的情怀而写作阅读的。
  “新派”武侠小说能够首先在香港兴起并繁荣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应归结至政治因素。武侠小说源远流长,一般学者都认为是从唐代开始,以杜光庭《虬髯客传》最具代表性。这类作品在宋朝时,被《太平广记》归入“豪侠类”。至明代,有《剑侠传》出现,撰者托名段成式。清光绪初年,《三侠五义》刊行后,因别名“忠烈侠义传”,所以人们便称同类作品为“侠义小说”。此后又有“侠情小说”、“奇侠小说”、“侠勇小说”、“义侠小说”、“任侠小说”等诸般叫法,但“武侠”二字则直到一九零四年才告出现。一九零三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刊《新小说》,并开辟了一个名为“小说丛话”的专栏,次年该专栏即刊载了署名“定一”的作者论《水浒传》的文中,内云:“遗武侠之模范,使社会受其余赐,实施耐庵之功也。”而“武侠小说”的称谓,则是在一九一五年,上海《小说大观》第三集上刊出林纾《傅眉史》,方明确标为“武侠小说”。民国年间,武侠小说界可谓人才辈出,先有“南向北赵”(向恺然、赵焕亭)并列于前,更有“四大家”(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王度庐)崛起于后,其余名家还有文公直、顾明道、朱贞木、徐春羽,亦为一时之选。他们共同将武侠小说推向一个历史高峰。孰料一九四九年内地解放以后,海峡两岸出于不同目的,却都开始禁绝武侠小说的出版与流传。这条长河突然被堵住了。
  台湾方面,先是当局以《戒严法》名义,将一切“有碍民心士气”的黄黑涉匪书籍统统查禁;后又于一九五九年底掀起“暴雨专案”,全面取缔各种武侠小说。这可能是由于“左派”催生了“新派”的缘故,当局为防止“新派”中的“左派”成份影响公民,但其势又不能明言,遂将所有武侠小说放在一起处理。至于内地方面,则是给这些小说扣上各种各样的帽子,以便处理。在建国不久的《北京市处理反动、淫秽、荒诞图书第一批书目(草案)》“甲、文字图书”中,将需要处理的图书分“没收部分”与“收换部分”两类,其中除蒋介石《中国之命运》、希特勒《我之奋斗》等四十二种“文化部典型处理书目”外,便以武侠小说居多,约占半数,具体理由则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援引数例为证:还珠楼主《黑森林》“渲染汉苗打杀,荒诞,诬蔑苗族”;朱贞木《龙岗豹隐记》“宣传民族仇杀及大汉族主义,违反民族政策,且神怪荒诞”;朱贞木《七杀碑》“大打大杀,反动荒诞,并诬蔑农民革命”;白羽《十二金钱镖》“渲染乱打乱杀,并有一些色情描写”;还珠楼主《力》“荒诞、打杀、神怪,毒素较多”;郑证因《女侠燕凌云》“侠女报父仇,飞檐走壁,乱打乱杀”;还珠楼主《北海屠龙记》“宗派仇杀,飞剑吐气,人兽相交”;郑证因《尼山劫》“大写尼姑用各种武术妖法惑众,荒诞并有神怪描写”;徐春羽《英雄台》“私隙胡杀乱打,比宝斗法,荒诞”;王度庐《风雨双龙剑》“乱打乱杀,渲染色情”;郑证因《苗山血泪》“宣扬民族仇杀,诬蔑苗族,颂扬满清反动统治”;白羽《秘谷侠隐》“写乱打乱杀并有一男与三女结婚”;王度庐《紫电青霜》“私隙仇杀,并有歌颂年羹尧处”。当年被禁绝的武侠小说琳琅满目,各人代表作自更无幸免之理,这里所举不过沧海一粟。甚至就连这些作家其他形式的小说,也受牵连:朱贞木《红与黑》“宣扬‘抗日’地下工作,但从书中看不出其身份。如指国民党,则本书宣扬了国民党;如指我们则本书歪曲、诬蔑了我们人的形象”;郑证因《烽火忠魂》“把朝鲜游击队写成侠盗人物,把其抗日写成报私仇,歪曲了朝鲜人民的形象”;白羽《话柄》“黄色小说作者的自传,自吹自擂”;王度庐《落絮飘香》“渲染色情,渲染腐化堕落生活”。真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一九四九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转折点,当“革命”的新思想覆盖文坛之后,武侠小说就理所当然要被列入封建落后的文学范畴,从出版界销声匿迹。几位大名鼎鼎的武侠小说家(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白羽等)自觉接受思想改造犹恐不及,哪里还有胆量再写小说,只偶尔为“政治任务”而写点应景作品而已。处于这样恶劣的情况下,武侠小说当然无法在内地生存,然而这种文类的隐没既然不是由于自身生命力的枯竭,那就必然会在恰当的时机择地重生。台湾方面在“暴雨专案”前,禁绝得虽不彻底,但文化界人士另有专注,全副心神都致力于自强救亡,很难顾到武侠小说。于是五十年代初期的香港,就成为了最适合武侠小说重新出现的所在。因为香港当年虽属英治,但其社会观念、社会气氛和社会生活方式都与一九四九年以前的内地接近。另外,香港与内地相接,原来的武侠小说风气只要稍作移动,就能在香港生根发芽。当然,仅具备“天时”“地利”是远远不够的,但香港恰恰也具有“人和”——既因为“广派”的存在而具备一定的武侠小说读者群,也拥有几位颇具才华的作者——正是由于这几位作者的乘时顺势,才使香港继承了被内地斩断的武侠小说余波;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坚持创作,才令武侠小说再度名播四海。
  最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武侠小说在本质上可以超越政治。虽然“新派”创立初期只在左派报纸上发表作品,但其读者却并非尽属左派。追读“新派”的小说迷,在立场上或者是“左”的,或者是对政治不闻不问的,但也可能是“右”的,只因为对小说着迷,才去买左派报纸《新晚报》。无可讳言,香港当年的社会“主流”乃是反(拦截)共,不过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从内地逃亡至此的“新移民”。本地居民则一般对政治兴趣不高,所谓“中间大,两头小”,多数人只是恐(拦截)共畏共而已,反(拦截)共与拥共的人数相差并不悬殊。然而一九四九年后,“新移民”的数量开始骤增,很快就从人数上超过“原居民”了,一跃而成为香港武侠小说的主要读者群。香港本地的“广派”武侠小说,由于质量不高,又缺乏源头活水,写来写去很容易成为老生常谈,这些“新移民”在内地看惯了还珠楼主、白羽等人的作品,对“广派”自是很难欣赏,何况他们还未必能懂粤语方言。甚至就连白羽的新作,也同样令人不忍卒读,因为非复旧观。
  白羽本名宫竹心,祖籍山东,生在天津。他从小喜欢文学,十五岁起就在报刊发表文章,中学毕业因家贫辍学,开始投身于翻译、创作,其后心迫于生计,只得放弃了一直追求的新文学创作的理想,改写武侠小说。虽然“白羽”二字因武侠小说而响遍大江南北,但他本人对这些作品则是另有看法的。他在自传体散文《话柄》的“自序”中写道:“一个人已经做或正在做的事,未必就是他愿意做的事,这就是环境。环境与饭碗联合起来,逼迫我写了些无聊的文字。”这里所谓“无聊的文字”,指的就是武侠小说。解放后,白羽“金盆洗手”,原本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创作武侠小说,没想到香港《大公报》却通过中国新闻社找到天津市政府和天津市文化局,向他约稿。在上级的动员下,虽然心中万分不愿,白羽还是接受了这项任务,开始创作《绿林豪杰传》,并定期将稿件邮寄至《大公报》,而当时《大公报》方面的责任编辑,就正是梁羽生。可这部既描写农民起义又夹杂技击武打的小说,因为当时政治气氛所囿,通篇都以“阶级斗争为纲”,实在既不像武侠小说,也不像历史小说。据当年常与白羽接触的冯育楠说,白羽曾自认这部“新作”是他写得最辛苦的武侠小说。当时白羽苦笑着讲:“写武侠小说,还要有进步意义,有阶级斗争,这样的书太难写了。我这一辈子,写了几十部书,水平怎样,我不敢说,但皆是我随心所欲之作;只有这一部,却是在教师的指挥下写的,于是变成了非驴非马的一头四不像!”连作者自己都下了这样的评价,这部《绿林豪杰传》的水准也就可想而知了。据说白羽在阅读了梁羽生等人的作品后,也自认力不从心,从此不复创作武侠小说。

  与白羽情况相似的还有还珠楼主,原名李善基,后改名为李寿民,解放后又改名李红。还珠楼主生在四川,自幼便随父亲外出云游,曾多次到过峨眉山与青城山。他的武侠小说以幻相瑰丽著称,把名山大川与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善写剑仙斩妖锄魔之事。代表作《蜀山剑侠传》自一九三二年七月上旬在天津《天风报》连载之后,旋由天津励力印书局(后改名励力出版社)按集出版单行本,后改由上海正气书局继续出版,前后总共五十集,字数在四百万以上。又有《蜀山剑侠后传》,二十余万字,一九四九年三月由上海正气书局出版第五集,之后即告中断。还珠楼主也许是民国武侠小说作家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者,书中始终保持着儒、道、佛相互混杂的特色,并且辅以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兼及医术巫蛊,可谓才华横溢。内地解放后,还珠楼主出版了几部武侠小说,不过反响平平。一九五六年时,他在报上发表关于神怪荒诞小说的公开检讨,彻底否定自己当年的作品,心境可想而知。然而纵使在这样的心态下,一九五八年他还是写了《游侠郭解》,在广州《羊城晚报》连载,后有香港《大公报》转载。一九六零年时,他曾口述八十万言的《杜甫》,由秘书侯增女士记录,书成月余即与世长辞,此书亦未能付梓。还珠楼主解放之后出版的武侠小说,另有《黑蚂蚁》、《酒侠神医》、《黑森林》、《铁笛子》、《翼人影无双》、《拳王》、《白骷髅》等将近十种,在同时代作家中已经算是待遇很好的了。只是这些作品,无论水平与知名度,都无法与他昔日的旧作相提并论。
  总之,写作的背景环境变了,作品的味道当然也会跟着改变,变得不再合乎读者的口味了。当为数众多的“新移民”对“广派”厌烦之际,“新派”恰好能将这个传统续上,并且能够在民国武侠的原有基础上,作出重大突破,他们自免不了要热烈追捧。此外,五十年代初期的香港,娱乐消遣的文化艺术是比较匮乏的,除了无线广播人皆可听之外,看粤剧、看电影和跳舞都是高消费的娱乐活动,武侠小说以章回形式在报纸上刊登,出其不意、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自然就很容易吸引读者。“新派”问世之后,迅即占领了“广派”的原有市场。就在梁羽生以《龙虎斗京华》挑战“广派”的一年后,又有金庸《书剑恩仇录》、蹄风《游侠英雄传》相继登场,次年还有张梦还《沉剑飞龙记》、牟松庭《洪门豪侠传》跟风而上,行文中都尽量避开粤语,“广派”遂告没落。此后“新派”大放异彩,“广派”后继无人,终在六十年代间烟消云散,“新派”得以独霸侠坛。如是又过数年,香港“新派”的中流砥柱,或如金庸宣布封笔,或如梁羽生步进僵局,一时陷入困境;适逢台湾方面古龙崛起,在“新派”基础上另辟蹊径,改革文体,世人关注“新派”者遂聚焦台湾,而“新派”的主要创作阵地亦逐渐挪至台湾。七十年代中期,梁羽生独撑香港大局,虽犹能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做出调整,然而双拳难敌四手,古龙一脉人数众多,又兼有香艳刺激的优势,梁羽生终究回天无术,晚期作品甚少被研究者关注。这是后话,按下慢表。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1

主题

44

回帖

168

积分

师出名门

积分
168
声望
123 声
银两
1261 两
回帖
44
精华
0
阅读权限
25
注册时间
2017-6-20
最后登录
2021-3-17
发表于 2017-7-10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4

回帖

168

积分

师出名门

积分
168
声望
123 声
银两
1261 两
回帖
44
精华
0
阅读权限
25
注册时间
2017-6-20
最后登录
2021-3-17
发表于 2017-7-10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3-29 01:57 , Processed in 0.0624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