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26|回复: 2

武俠小說與通識教育/梁羽生

[复制链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发表于 2010-7-8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cindye1233 发表时间: 2005/11/13 17:42


武俠小說與通識教育/梁羽生
2005-10-3  
screen.width*0.7)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0.7;" border=0>  

圖﹕梁羽生(左五)在傳媒發布會上接受新聞界朋友的提問

一向極為低調的武俠大師梁羽生,近期因徐克改編自其《七劍下天山》的《七劍》上演,使他本人及其作品再次成為熱點。早前,八十二高齡的梁羽生接受廣西電視台的邀請回桂林及南寧一行,參加中秋晚會,並接受廣西師範大學頒授榮譽教授銜。

這次來到貴校,特別高興。我說的不是客套話,是的的確確這樣。因為從時、地、人這三個因素來說,都有特別值得令我高興的事。

時,過兩天就是中秋了,據天文台報道,今年的中秋正是月球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月亮最圓。月是故鄉明,我們將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團圓佳節。地,廣義來說,桂林是我的故鄉,我的青春歲月是在桂林度過的。

我有一部以桂林作背景的小說叫《廣陵劍》,一開始寫的就是獨秀峰﹕「獨秀峰像一枝鐵筆,撐住了萬里藍天,筆鋒鑿奇石,灑墨化飛泉」。你們的校本部就在獨秀峰下,撐天鐵筆,形容知識分子風骨稜稜,灑墨飛泉象徵文化的乳露。我的文筆不好,不過我可以帶你們看看一副膾炙人口,特別為廣西人傳誦的對聯。不遠,就在這裡看得見的七星岩上,岩上有馬君武先生的題聯﹕

城東佳境,常繞夢魂。嘆半世飄零,遂與名山成久別。

嶺表舊都,屢經離亂,望故鄉英俊,共籌長策致昇平。

這也好像我的心聲。抗戰時代在桂林讀中學,每逢跑警報必到七星岩。這麼多年現在才回到來,已經將近一個甲子了。我們這些屢經離亂從海外歸來的遊子,最大希望就是祖國能夠進入太平盛世,這個願望就要靠你們來完成了。

人這個因素,就從寫這副對聯的馬君武談起吧。中國教育界有「北蔡南馬」之稱,北蔡是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南馬就是廣西大學校長馬君武,他做廣西大學的校長時,據說不論那科教授缺席,他都可以代課。因為他曾經在日本京都大學學應用化學(一九○三),後來(一九○七)又在德國柏林工業學院學化工,獲得工科博士銜,同時他又是著名詩人。另一位可與馬君武比肩的是楊東蓴。楊東蓴是以前廣西師專的校長,我的哥哥是他的學生。他留學法國,譯有《費爾巴哈論》,著有中國文化史綱,抗戰期間曾任香港版大公報顧問。還有一位和我們都有關係的,五十年代中期曾任貴校中文系主任的林煥平先生,五十年代初期,他是香港的南方學院院長,兼任文匯報社評委員,我當時是大公報社評委員,一九五一年他請我兼任南方學院的講師。

你們現在的校長梁宏先生,是化學博士,據說他很喜歡看武俠小說。說來湊巧,我也曾唸化學。不過只唸了一年,就因為不會做實驗而放棄了。好在我曾經唸過化學,後來是用得上的。這是後話,且聽下回分解。

從馬君武、楊東蓴,到林煥平、梁宏,他們都是一專多能的博雅之士,這就可以順理成章的進入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題目「通識教育」了。通識教育,英文是(Liberal Arts Education),又稱博雅教育,現在全世界都在提倡的。外國大學文科,就叫做Liberal Arts。我以前在那裡唸過書的嶺南大學,幾十年前已經在推行博雅教育了。其實通識教育不是洋東西,是中國文化很長遠的根。孔門弟子學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就是通識。這和嶺南大學早就提倡的「綜合教育」,即把「德」、「智」、「體」、「美」、「群」綜合在一起的博雅教育,其性質正是一樣的。

四書之一《大學》(禮記篇名),開宗明義,即說明什麼叫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朱熹四書章句集註,提出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綱領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成為南宋以後理學講倫理、政治、哲學的基本綱領。)

朱熹註「大學者,大人之學業」。大人,不是指年齡,是說養成偉大人格之學。

香港大學的校訓是明德格物,香港中文大學的校訓是博文約禮,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的校訓是止於至善。這都說明了大學的宗旨。程頤註「親者,新也。新民,使人除去舊習,日新又新,進步不已。」做學問之道,就在跟著時代與時並進,日新又新,追求臻境,到達最高境界。論語也有說﹕「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雍也),文,即經典文籍,約,指約束。孔子說﹕有道德學問的人,先要讀聖賢的文典,建立基本功,再用禮來約束自己的一切,遵守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這樣就不至離經叛道了。

不論東西方,博雅教育都包括了人格和知識兩方面。一個君子完人,是要具備道德、人格的完善,以及知識廣博兩方面的。這和武俠小說有沒有關係呢﹖有,武俠的「俠」,就是道德方面的。


「寧可無武不可無俠」

大家都知道我一向贊成「寧可無武,不可無俠」的,以「俠」為主,即道德方面。儘管大家對「俠」的解釋不同,並不互相排斥,是互相補充的。我認為「對大多數人有利的行為」就是「俠」的行為,這裡不詳細解釋了,現在單談知識方面。

武俠小說的特點是知識面越廣越好。知識,包括書本上的知識和生活上的知識。紅樓夢裡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是也。我今天只講書本上的知識。

一、古典文學﹕特別是詩詞對聯。我最初寫武俠小說時用回目,用詩詞作開篇,就是抓住南來香港人的懷念舊小說的特點,讓他們有「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覺。

二、地理﹕武俠小說內容涉及的地域較廣。寫愛情小說,從頭到尾可以在一個地方進行,例如曹禺的雷雨,就是二十四小時裡在周家發生的。但是武俠小說不可能這樣。因為俠士們到處遊歷,「闖蕩江湖」。所以我們必須知道地理知識,譬如桂林七星岩和廣東七星岩就不同。同樣是石林,桂林的石林和雲南的石林就不同,有了這些不同的地理知識,小說就可以寫得更細緻一些,更吸引讀者。我的《廣陵劍》,(聽說就要拍成電視片集了),裡面有很多關於桂林的描寫,所以必須清楚其中的地理特點。至少在桂林人看來,還是很實在的。到過桂林的人,就容易有共鳴,未到過的,就可能產生了嚮往。

三、歷史﹕至於歷史知識,也跟地理一樣。寫別的小說,可能不需要知道歷史。只發生在某段時空就可以了,但武俠小說最好結合歷史,似假還真,更加吸引。尤其是典型的武俠小說,因為寫的是古代人物。所以最好能結合歷史。我在《七劍下天山》裡面就加上一些歷史人物。但是也不能像歷史教科書那樣寫。歷史元素也有兩種,一種是歷史的真實,是歷史上的的確確發生過的事件,一些重大的事件,不可生安白造。例如《萍蹤俠影錄》裡的「土木堡之變」,歷史事件不可以改變。另一種是歷史上沒有的,但很可能發生,就可以用自己的想像寫上去,稱為「藝術的真實」,英文叫做Higher Reality。我的武俠小說的主角一定是虛構的,我將江湖融入朝廷,但以不歪曲史實為原則。例如《萍蹤俠影錄》裡于謙和張丹楓的關係。于謙是歷史人物,張丹楓是虛構的,他們的結交、張丹楓的出謀獻策,不會改變土木堡之變的歷史事實。小說不是歷史教科書,我認為有些藝術塑造是可以的。例如京劇裡孔明周瑜的扮相,孔明是掛鬍子老生,周瑜是帥哥小生,這也是跟事實不符的(周瑜比孔明年紀大),但這正是刻劃他們當時的心態和性格(孔明老成持重,周瑜則一向表現為少年氣盛,在赤壁之戰時更是「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的藝術手法。

四、宗教﹕寫武俠小說常常涉及宗教,尤其佛教,也需要懂些。武俠小說裡十本有八本是寫到和尚的,假如你寫的和尚只懂說「阿彌陀佛」,「善哉善哉」,那麼你的這個和尚未免太沒味道了。所以至少要知道一些佛學,才有深刻的描寫。

五、心理學﹕小說裡有很多心理描寫。譬如寫到一些性格異常,行為怪異的人,就最好懂一點心理學。七劍下天山裡有個桂仲明,他懷疑自己殺了父親,他做了個夢,我就是用潛意識來解釋的。我寫小說時中國很流行講潛意識(sub-conscious mind),人的潛意識像冰山一樣,十分之九是潛在水底的。潛意識就是連做夢也不敢想的東西。夢的化裝就是潛意識。佛洛伊德的「夢的解釋」(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就很詳細說明潛意識。在寫人物心理時,最好也懂得一點心理學。

六、民俗學和四裔學﹕如果具備一些有關邊疆少數民族的生活狀況,風俗習慣,歷史變革等,可使作品有趣得多。例如我就不只一次寫到「叼羊賽馬」和「姑娘追」這些回疆民俗。

七、化學﹕說到我所學過的化學,和寫小說有沒有關係呢﹖我只讀了一年化學就轉到經濟系了,因為我不懂做實驗,一到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一定失敗了。但是我的小說就運用了一點化學知識。《冰川天傳》寫到呂四娘、唐曉瀾和金世遺到了天山之頂,寫著「人天絕境」處,他們手挽著手,合三人之力,也只能再進一步,因為空氣稀薄,再走就缺氧了。就憑這一點點化學知識。我只能把他們的內功作合理的誇張,而不能把他們寫成超人。《雲海玉弓緣》提到蛇島火山爆發一段,金世遺利用石棉逃過大難。石棉是一種天然纖維狀的硅質礦物的泛稱,細長彎曲,是一種被廣泛應用於建材防火板的硅酸鹽類礦物纖維,也是唯一的天然礦物纖維,它具有良好的抗拉強度和良好的隔熱性與防腐蝕性,不易燃燒,故被廣泛應用。這也是把一點化學知識寫進小說,既有趣味,又不失真實。

除了知識方面的應用外,寫武俠小說還和化學有更高層次的關係。例如有媒體知道我要回廣西,就曾來訪問我,其中有一個女記者問我,你怎樣定義江湖﹖江湖是一個抽象的東西。凡是抽象的東西,就很難解釋。比如愛情,就各有不同說法﹕

元好問﹕「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秦觀﹕「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納蘭容若﹕「但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這是各有說法的,甚至有「不求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流行講法,這是說明抽象的東西,很難定義。那個記者問到江湖,我當時也沒想到怎樣解釋。

《龍虎鬥京華》裡有「江湖兒女緣多誤」。《七劍下天山》有「已慣江湖作浪遊」英文把江湖翻譯成The River and The Lake。女記者提我有人說﹕「有人群的地方就是江湖。」我覺得這種說法很佻皮。但是好像沒有說到江湖的本質。而英文雖然只翻譯了實境,但卻似乎觸及了一點江湖的本質。


「江湖必須是動態的」

我認為江湖必須是動態的。我來講講我的解釋。在一般武俠小說裡,經常提到「闖蕩江湖」、「江湖兇險」、「重出江湖」等。就拿重出江湖來說吧﹗重出江湖,就是說原來不在江湖了。重出江湖以前的地方就不是江湖了,否則不能說重出。那麼請問重出之前的那個地方有沒有人群呢﹖所以有人群的地方就是江湖的意思不是很周全。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根據王度廬同名小說改篇),女主角玉嬌龍是九門提督的女兒,她跟大盜羅小虎闖蕩江湖去了。那她以前住的地方就不是江湖了,提督府裡有很多人勾心鬥角,那是不是江湖呢﹖

白羽的《十二金錢鏢》裡俞劍平退隱後重出江湖,未重出之前的村莊,人群很多,算不算江湖呢﹖同樣道理,金庸《碧血劍》裡有個阿九,是公主身份,後來跟袁承志去行走江湖﹔在我的小說裡也寫過,後來變成獨臂神尼。那麼皇宮人群很多,爾虞我詐,是不是江湖呢﹖又譬如桃花源裡也有很多人,但是與世隔絕,不聞有漢,無論魏晉,那桃花源又算不算江湖呢﹖雲南女兒國,生活在母系社會,自得其樂,寧靜和平,縱有人群也不能稱為江湖吧﹗桃花源,女兒國縱有爭執,那也是茶杯裡的風波。當然,當它和外間有了接觸後,也可能變成江湖。是不是江湖,怎麼來判定呢﹖那就要用化學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來鑑定了。

在我未為江湖下定義之前,我想談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裡面有寫到江湖,而且有靜態和動態的。

靜態﹕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動態﹕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處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結尾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這裡有動態江湖和靜態江湖,而且江湖和廟堂是兩個世界了。這是儒家的江湖,但卻觸及江湖的本質了。我認為有風波的地方才是江湖,而且這風波不是茶杯裡的風波。若用較具哲理的話來說,亦即是﹕「江湖者,眾生擾攘的俗世也」。

要解釋江湖,可用化學的定性分析來說明。是不是江湖,要從它的本質來決定。定性分析是用來決定東西的性質的。比如拿幾件東西來分析,這是靈芝,那是磨菇,這是定性分析。再拿幾種靈芝來分析,這是赤芝,那是雲芝﹔這種孢子含量低,那種孢子含量高,這是定量分析。再拿圍棋來說明,你下一步棋,可以用數學計算,可勝多少目。像滿地鈔票,先檢千元再檢百元再檢十元。這是量的計算。但是有時下某一著,儘管佔的目數多,但從全局來說未必有利,這種關係著全局勝負的地方,叫做急所。必須先佔急所,下哪一步,這就要用定性分析了。

「江湖」也是這樣,指的是它的本質。分析它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的改變,就是用定性分析決定那地方是否江湖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關係密切的。我想起一段談禪的「機鋒」﹕「老僧三十年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三十年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但願再過三十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數學是科學之母,哲學是社會科學之母。通識講的也是跨科目的研究。文科理科,關係密切。我想用幾分鐘和各位玩個開立方遊戲,補充說明一下。

(按﹕此時梁羽生博士請在場千多位觀眾從1至99隨便選一個數字,用手機算出其立方,再把數字告訴他,他即可說出這組數字的立方根是什麼。前後一共五位同學舉手試了,全部不出三秒,梁博士立刻把答案準確說出。)

為什麼只用幾秒鐘就可以開立方呢﹖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立方和立方根的關係是有特點的﹕從1到9,各有對應的數字。這樣你就可以輕易的斷定最後一個數字。抓住這個特點,跟著練成必須的基本功,即背熟1至9的立方。這樣你就可以斷定第一個數字了。

新派武俠小說從《龍虎鬥京華》到現在,已經超過半個世紀了。在中國武俠小說史的評論上,大都指出了它在文化層面上的特色。即﹕一、有比較深廣的中華文化內涵﹔二、對舊文學的繼承和拓展﹔三、對西方文學的借鑑進而至東西文化融合﹔四、「俠」的提昇﹔五、有比較清晰的歷史背景,有較新(視野較為宏闊)的歷史觀。

馬君武、楊東蓴、林煥平以及你們的校長梁宏博士,都是博學多才的好例子,亦在通識做出了好榜樣。你們有這樣優良的傳統,將來一定可以成為博雅之士,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騰飛作出偉大貢獻,就像我所描寫的獨秀峰那樣,像一枝枝鐵筆,撐住了萬里藍天﹗

梁羽生簡介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一九二四年生於廣西蒙山的一個書香門第,一九四九年定居香港,並在《大公報》任職。一九五四年,《新晚報》為了打造聲勢擴大發行,於是請了這位著名的武俠迷寫連載小說,這就是新武俠小說之始的《龍虎鬥京華》。由於他開創了武俠小說新局面,故被世人尊稱為「新武俠鼻祖」。梁羽生在一九八四年「封刀」,三十多年間,他出書三十五部,共計一千萬字,其中的《雲海玉弓緣》、《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等更常被改編成電影、電視的作品。他最著名的是提出了「寧可無武,不可無俠」的觀點。

(註﹕此文為梁羽生在廣西師範大學演講的講稿,文中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500
声望
68039 声
银两
1070690 两
回帖
28938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8-6
发表于 2012-11-13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川天傳》寫到呂四娘、唐曉瀾和金世遺到了天山之頂,寫著「人天絕境」處,他們手挽著手,合三人之力,也只能再進一步,因為空氣稀薄,再走就缺氧了。就憑這一點點化學知識。


好大的雷啊。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4

回帖

168

积分

师出名门

积分
168
声望
123 声
银两
1261 两
回帖
44
精华
0
阅读权限
25
注册时间
2017-6-20
最后登录
2021-3-17
发表于 2017-7-10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梁老化学确实一般呵。偷笑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11-21 21:03 , Processed in 0.05957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