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微丹湜意 于 2019-7-10 22:25 编辑
昨天写完后忽生一念,以前看小说,会盯着自己喜欢的看,现在想整理故事线,然后把情节的转折点出来。
比如说纳兰王妃一直对多铎不理不睬,可在大闹五台山之后,见他受伤,就对他很好。这时候出现了转变。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也就是惯性定律,任何事物在没有外力影响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那么要看看这个外因是什么,怎么产生的变数。
看到王妃对多铎好,表面来看是他受伤了,所以他临死她也对他很好,那是妇道人家的心软。
可再看看易兰珠的出现对王妃有没有影响?她认不出女儿,那把剑怎么会不认得。《塞外奇侠传》里她救了杨云骢,断玉剑就在她身边,她看了好久,说了一句这是一把宝剑。
现在才知道会出现这么一个细节,是为了后来大闹五台山时,易兰珠刺进轿门的那一剑,恐怕自从见到那把剑她就有预感,她要失去多铎了。
也就是说多铎的命运和王妃的态度息息相关,对他越好,他就死得越快。
而这个变化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风起于青萍之末,小细节往往是推动趋势的关键。
而且纳兰明慧对谁好,谁就很快要死,当然这也是小说的套路,怪不得纳兰明慧本身。
现在再看她采取主动那一段,会觉得她也只是要在爱情里表现得争强好胜一点,是一种小儿女的情态,还蛮可爱的。
而且读者和杨云骢一样,都想不起来要问纳兰明慧,他们门第家世不同,如何长厢厮守。读者是要看他们怎么冲破门第观,而杨云骢是一往情深,也是一厢情愿地认为纳兰明慧会一直跟着他。于是悲剧出现,就有猝不及防的感觉。
事情是纳兰明慧惹出来的,可她出发点并不是这个,可事情连带着,需要她承担的责任却很多,这不就是现实中会碰到的情形吗?看上去是一根绳子,可扯出来是一头大象。
因此还有一句古话叫:凡人畏果,圣人畏因。普通人看到悲剧的结果,才会去源头上寻找原因去杜绝,而聪明人一开始就懂得从心念上防微杜渐。
纳兰明慧最大的错就在两人还没发展时,杨云骢内心摇摆不定时,她该尊重界限,这时候杨云骢的事还只是他一个人的,应该让他来做选择。
而她的任性是漠视了边界,代替杨云骢做了选择,既然她做主,那么就该全权负责,而她根本承担不起全部责任。
在现实中也会碰到这种情况,有人漠视边界,好的都要,承担责任起来肯定没影儿,因为根本无法承担。
这种人又自私又无知,一旦闯下了祸,自己无法承担,那么后果谁来接盘?岂不是小说里的杨云骢和多铎的悲剧延伸到了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懂得承担责任,就容易获得尊敬,一般来说一个人到了21岁,就该有责任意识,所以跟人交往就要看一个人的责任意识,有责任心的,不妨去多交往。
纳兰明慧的爱情,从武侠恩仇角度来看,就是精彩的复仇故事;从言情角度,它也不乏是梁祝式的凄美故事;从现代意义来看,它也是一个讲究界限,考察责任,意义深远的故事。
一个优秀的故事,是可以从多种角度给读者提供养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