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微丹湜意 于 2019-3-23 15:50 编辑
影片里是桂仲明调戏药王谷的冒浣莲,冒浣莲一出场,会让人想起梁羽生笔下的句子“弱水萍飘,莲台叶聚”。
可有趣的是,在原著中那是冒浣莲“调戏”桂仲明。
冒浣莲是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和江南才子冒辟疆的女儿。
清兵入关,抢走了董小宛,冒辟疆怕女儿因为身世,被族人欺负,就让好友傅青主养着她。
冒浣莲长大后入宫才得知,母亲被封为董鄂妃(那是小说家言),可招惹众怒,被太后处死。
而她临死前的一刻,还在翻阅父亲冒辟疆的诗文,她是百般不愿入宫。
冒浣莲得知后伤心不已,傅青主带她去散心,在山间幽谷见到了患离魂症的桂仲明。
冒浣莲伤心身世,正欲或忘,桂仲明却是遗忘了过往,在追寻自我。
于是两人一见投缘,冒浣莲当他是小孩,情不自禁用手去摸桂仲明的头发,才一触手,立刻醒觉,对方是个英俊少年。忙红着脸缩回了手。
桂仲明却觉得她像亲人,对她产生了好感,很听她的话。
原著中的桂仲明可没有影片中那么古灵精怪,他就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然后武功奇高。
第一次与凌未风见面,凌未风要试试他的内功,竟然毫不逊色,还似在伯仲之间。
这么高的武功,碰到了和身世有关的细节,他又会发脾气,傅青主怕他狂性大发,无人应对,就提议杀了他。
冒浣莲坚持不肯,本来就是她一见到桂仲明,就提出让他跟着自己,也是一番好心,桂仲明孩童心性,与山贼为伍,人家都在利用他的武功,让人不放心。
跟着自己起码有一份照顾,自己有饭吃,也不会让他喝粥的。
既有心照顾,又怎么会伤害呢?
这一份感情一开始就很美丽,一直持续到后来。
冒浣莲入京,见到了惊才绝艳的一代词人纳兰容若,冒浣莲家学渊源,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提出的见解,不拘一格。
她是引起纳兰容若的注目和喜欢的,纳兰容若是宰相公子,衔着金钥匙出生的,要什么有什么。
而且以他的心性,冒浣莲如果嫁给他,是不会被亏待的。
可冒浣莲只拿他当好友,并无他念。
而且妙就妙在,冒浣莲与桂仲明成婚时,情绪稍微偏了一下,想到过纳兰容若,可也不是关乎决定的念想,只是小情绪而已。
这也自然,纳兰容若何等人物,他还是文武全才,梁羽生先生自己都说,在写作时特地留了暗笔,桂仲明推过纳兰容若,纳兰居然接下,桂仲明武功高力气大,纳兰容若还能承受,说明他的武功也不低。
就这样一个人,要不动心都难。所以这么写是很真实的,反而显得有血有肉。
而纳兰容若也在思念冒浣莲,这个玲珑心思,妙解词律的少女。
这一点更是参考了资料来写的,虽然是虚构,却有实在的考据功夫。
纳兰容若本来就是多愁善感,心思敏锐之人,见了美丽的事物,怎么可能不留上一份心。
冒浣莲这样的决定可是难得的清流,在现代是很稀罕的。
桂仲明的离魂症是因为家庭变故,而家庭变故又是因为战争,每个人都有不得已,对于桂仲明来说,就是非对称性风险。
而冒浣莲假如因为纳兰容若,离开了桂仲明,那么桂仲明又要承受一次非对称性风险,那是极其不公平的。
桂仲明和纳兰容若相比,差就差在没有门第,没有文才。
这难道就是他的错,需要他去承担吗?
而且桂仲明和纳兰容若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赤子情怀,没有这份赤子之心,纳兰也就写不出动人的词章。
这鱼与熊掌,如何抉择的伪命题,在冒浣莲心中,根本连想都没想。
她与桂仲明的情感,全程无虐,充满着人情味,而少了机心和计较,格外纯美。
她的母亲不愿入宫,她又怎么会愿意和满清集团再扯上纠葛。
而且纳兰容若虽然超尘脱俗,可到底是帝王官宦之家,纳兰容若还慧极早夭,如果他一走,那么冒浣莲又如何应付呢?
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而冒浣莲不忘初心,做出的选择,还在无形中帮她避过风险。
这既是智慧,又是福报。
简单的,也许就是最好的。
最后送一首给明艳娴雅,不忘初心的冒浣莲:
弱水萍飘,莲台叶聚。 险途迷障,欣有本真。 琴剑相辅,浩然自生。 难失难忘,未许染尘。 得遇王子,爱你如昨。 福兮慧兮,唯心自召。 从无他物,何以扰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