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08|回复: 3

[江湖] 【水镜堂武侠评论】之玉翎燕《五岳一奇》

[复制链接]

61

主题

620

回帖

1995

积分

一派掌门

积分
1995
声望
1340 声
银两
13777 两
回帖
620
精华
1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13-9-10
最后登录
2024-4-11
发表于 2016-12-11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镜 于 2016-12-11 20:50 编辑

文/水镜
提到中国的山,总绕不过“五岳”。五岳之说约起源在周朝。《周礼.大宗伯.大司乐》中已有五岳之说,却未言明是何山。五岳之山在汉前常有变动,汉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提到:“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望秩与山川……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五载一巡狩。”自此方定五岳之名。

由司马迁的描述可看出,五岳主要是帝王巡祭拜之所。后被道教所所继承。因此,也可说五岳早期均为道教名山。不过嵩山自南北朝时期达摩祖师一苇渡江,面壁九年创少林寺后,便有了佛教禅宗发源地以及道教圣地两个性质。集佛道为一体,也算是嵩山的一大特点吧。

武侠小说中,五岳经常作为小说的主要场景出现。尤其是泰山、嵩山、华山这三岳更是各武侠小说的座上常客。而要说以五岳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武侠小说,相信大多数读者第一个想起的绝对是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而在60年代武侠小说大本营的台湾,也有作家以五岳为题撰写作品。其中就有本次要说的玉翎燕先生的《五岳一奇》。

玉翎燕,本名缪纶,1930年生人,祖籍安徽省桐城县。1960年开始撰写武侠小说,在台湾算是相对比较早的武侠作者了。但是在当年武侠小说百家争鸣的时代中,玉翎燕并不出名。网络上其资料可谓少的可怜。但是网上每每提到玉翎燕先生时,总会推荐他的一部作品,就是《五岳一奇》了。

本书讲述了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祁灵,偶然间找到含冤未雪的少林铁杖僧与华山“千手剑”沙则奇的遗书,以及二人留下的灵丹。为了替二人洗清冤枉,祁灵根据遗书所指,到泰山拜见少林前代掌门闲云大师,闲云大师见祁灵天赋异禀,根骨奇佳。帮其伐髓洗骨,又推荐他拜入当世第一高人,“神州一丐道,宇内二书生”之中的“神州丐道”门下学艺。随后祁灵仗义解了少林华山之围,且先后遇见恒山“北岳秀士”姚雪峰之徒须少蓝姑娘,以及南岳“紫盖隐儒”许冰如之徒丛慕白姑娘。得知两人身负血海深仇,且恰好与铁杖僧和沙则奇的冤案有关连。至此,嵩山少林、西岳华山、泰山丐道、北岳、南岳二书生均被这两桩冤案联系起来。祁灵奔波于五岳之间,纠缠在须、丛儿女的情感之中。将如何查清昔日冤案的幕后真凶?又如何处理两位美丽少女对自己的感情?

可以说单从故事简介来看,本书并不算十分独特。复仇、奇遇、众女倒追男、幕后BOSS这一套几乎是当时所有台湾武侠作家都写过的戏码。虽然情节各不相同,但是最终结局基本相似。因此笔者上面问的这两个问题即便没有看过书的人大概也能回答个七七八八了。因此这样的作品光靠情节曲折已经是很难脱颖而出了。若想出彩,便要在其他地方下手。本书相对出彩的地方笔者认为仅仅是主要人物的刻画还算不错,另外便是文笔上还有些亮点。其余则均较为平平。

先说文笔,玉翎燕先生文笔虽然不算十分出色,与诸葛青云、萧逸、梁羽生这类大家相比自是逊色颇多。不过他的文风颇为古朴。书中无论描述还是语言,均颇有古意。且常喜欢以诗词典故入文,景物描写时尤甚。然而本书出现的名山颇多,五岳之外还有天柱山、黄山、峨眉山。主角每到一处,作者都免不了对山色进行一番描绘。各山山色不同,如何将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峻描绘出来,是比较考究功力的。本来有如此背景,若是能好好描绘一番,倒也颇有诗情画意。然而作者却几乎均只是一笔带过颇为可惜。倒是对黄山的描写,颇为详细,请看:

      此时,秋阳已斜,幻成红云满天,原是满山云雾迷蒙。此刻倒是一变而成为爽朗无比的深秋黄昏景象,但见天都峰遍山都是郁翠,深绿。有数不尽的苍松匍匐,也有看不完的翠柏亭亭。而且,间或还有错落几株醉叶酡颜的秋枫,点缀得异常醒目。记得唐人诗句,有永春景,称之为:“洛阳三月花似锦,多少功夫织得成。”祁灵没有想到深秋乍寒的黄山天都峰,却是如此锦绣如织,令人叹为画笔天工。

可以看出,这段描述将黄山之秀描绘得颇为生动,想到作者本为安徽人,或许年少时也登过黄山不知数几。自然对黄山风景印象深刻。

与之相似的,还有同在安徽的天柱山。书中对其景色描述也是颇下了一番功夫:

       山高月近,天色深蓝,遥望远处,但见一片云海,顺其千变万化,波涌汹涛,令人有置身孤岛,遗世独立的崇高意境,在看周围,白石晶莹如雪,虬松蜿蜒如龙,挂泉飞舞如线,俄而阵阵微风吹来,还带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这景色只应画中有,这境界直是人间无!
       在此时此地,沐着如银的月光,观赏着飞来夜色,较之白天,远处瞻仰,又别有一番难能见到的韵味,在白天所见到的是雄伟,是险峻,是挺拔,是惊奇;但是,在如此月夜,所见到的,却是无限的秀丽,无比的柔和,无边的宁静,但是,这些白天所见不到的美景和美境,是祁灵和丛慕白历经艰险,所得来的。前人咏诗:“不是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这正是造物者的公平,也正是启示着人生的意味,和生命的历程。


这段天柱山夜色的描写,如诗如画,不仅将之与日景做对比,更是在其中附入了人生的意境。可见作者功力并不弱。那么之前对于五岳描绘得简陋,怕是因为作者无缘得见五岳真容之故吧。

再说人物方面。书中主要描写的人物中,笔者认为,祁灵、姚雪峰、靳一原三人是刻画的比较生动的。其余如书中三名女主角丛慕白、须少蓝、鲁颖,以及紫盖隐儒许冰如也颇有亮点。但其余之人则颇为模式化。如丐道就要不拘小节,性情古怪。神偷就要游戏风尘,风趣幽默。反派就要邪恶奸诈,残暴冷血……此等种种在其他小说中屡见不鲜,而描写上又没有太多亮点,因此并不能让读者印象深刻。

先说书主祁灵,他登场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书生。按照一般武侠小说定律来说,习武者多是自幼便须打下根基,否则一旦骨骼成形,即使再有天赋,成就也不会大的。所以通常来说,似祁灵这种半途出家之人,就必须先有极高的天赋根骨,再就要有一番奇遇(多是误食异物,或者被人以灌顶大法传功之类),改造其身体构造方可成大器。所以这祁灵先是吃了铁杖僧和沙则奇留下的丹药,再被闲云大师一番奇特的调教,最后由神州丐道以本身功力打通全身经脉……当然首要条件是,祁灵本身就是个根骨极佳之子。再加上最后又寻得绝世武功的秘籍。这祁灵可以说把所有武侠小说中能够遇到的奇遇都遇了一个遍。因此由一个不会武功的书生变成一个身怀绝技的少侠,祁灵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而本书大BOSS从一名三流角色变为一流高手,用尽心机,废了数十年的光阴……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若我是BOSS,知道了这事我估计也得偏激了!

虽然在武上落于俗套,但在侠的方面,祁灵却颇有作为。首先,他是书生出身,自然熟读四书五经,因此作者在塑造此人时,着重展现了其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特点。他无意中发现铁杖僧与沙则奇的尸体,得知两人遗留秘籍灵丹的地点(其实是假的),却不忙去取,而是对两人尸首叩拜行礼。这才让他躲过一劫,此为礼;拿到二人遗书后,便始终遵照二人遗命,四处奔波替二人伸冤,此为义;最后他选择不杀死BOSS,而是给其改邪归正的机会,此为仁;他明明早已知道敌人的老巢,却因为自己承诺在先,就连对深爱之人也不透露半句,此为信;他在黄山面对强敌,多方用计使原本武功高于自己的对手输给自己,此为智。而这其中,笔者认为祁灵最大的特点便是重承诺。可以说本书从头至尾都是在BOSS七巧剑客鲁半班的欺诈,与祁灵的诚信之间展开的。鲁半班为了学到千面狐狸靳一原的武功,伪装多年,以至于最后反叛时,靳一原恨自己看人不准,自毁双目。而祁灵为了替两个不认识的死人伸冤,在还没有武功的时候便跋涉千里,不畏艰难险阻。两人之间的对比,更衬托出祁灵重诚信的美德。

而北岳秀士姚雪峰,先是以反面人物形象出现。对后辈下杀手、偷袭、暗中鼓动少林叛徒反叛等等。更被祁灵怀疑便是当年嫁祸铁杖僧、杀死须少蓝一家的真凶,并暗中提醒须少蓝提防她这个师后来在同为宇内二书生的紫盖隐儒处,也听闻得此人早年一些不堪的经历。在这时,姚雪峰的表现都让人觉得是一名狡猾奸诈的邪恶之徒。随后祁灵到恒山单刀赴会姚雪峰时,发现须少蓝已经被姚雪峰囚禁了起来。如此一来,更是加深了姚雪峰奸邪小人的嘴脸。

然而,紧接着,作者一个大逆转,让姚雪峰说出事情真相。他的形象忽然出现了180°的大转变。此时的他已然变成了一个忍辱负重,用心良苦,面冷心热的大侠了。之后虽然姚雪峰性格依然偏激冷傲,但笔者再看他时,已经是完全两种感觉了。这里也说明了,人的性格与善恶并非对等。开朗豪爽之人,未必不会作恶。而冷血偏激之人,也未尝不会有一颗仁慈之心。此外,书中他与伴侣之间的感情线,也写得颇为精彩,其中更是包含了一个非常不错且至关重要的逆转。笔者这里便不再剧透了。

最后来看千面狐狸靳一原此人。单从外号来看,武侠小说中大多以“狐”为号的,正邪均有,总体来说应该邪派较多,但奇怪的是,凡是以狐为号的正面人物,总比邪派人物来的出彩。如比较出名的自然要数“雪山飞狐”胡斐了。其次司马紫烟《七剑九狐》中的智狐方梅影,也是十分出彩的善良狐狸。再就是《七侠五义》中那只亦正亦邪的黑妖狐智化了。而邪派狐狸笔者能想到的只有诸葛青云《紫电青霜》中的黑天狐宇文屏了。本书中这只“千面狐狸”,则是一只由邪归正的狐狸。书中交代,靳一原早年间在武林中名声甚望。不但武功高强,更是精通易容机关等绝技。但其性格狂傲,心狠手辣,且黑白通吃。因此被当做大魔头看待。后来他收鲁半班为徒。因为爱惜其极佳的根骨和悟性,以及和自己一样的野心,因此将自己的本领倾囊相授。结果,换来的却是鲁半班无情的背叛。靳一原一怒之下,自毁双目,归隐山林。在这些年里,他回首往事,逐渐悟道。不仅心性变得平和。武功也大有进步。甚至后来更是请求祁灵绕过鲁半班一命,给他机会痛改前非。其前后的变化写得颇为自然。并不生硬。

除却文笔与人物外,本书亮点并不多。反而有一些较为严重的缺点。因为笔者仅看过玉翎燕先生一本书,所以只能就本书来说。并不能算是玉翎燕先生一贯问题。

本书最大的问题,笔者认为便是啰嗦。可以说不仅作者啰嗦,笔下人物更是极为啰嗦。可以说大多数情节都是在对话中消耗的。虽然在台湾武侠小说界,也有大小司马这两位喜欢用对话发展剧情的作家。但是玉翎燕先生与前两位对比,便可看出其中差距颇大。

司马翎作品喜欢以悬疑推理推动剧情,因此书中的对话,大多是逻辑性颇强的推理。因此读起来时常令人有顿悟之感。而司马紫烟的对话亦有推理趣味,但同时更多的显示出作者对于人情世故的精通。反观玉翎燕书中之对话,大多也是推理性质的言语,然而之所以笔者认为是废话,因为其一,作者无视书中情况紧急,但凡对话,总要长篇大段,且明明三两句可以说清楚的事情,一方在说的时候,另一方频频插嘴问一些没有营养的话。令人读来心急。其二,作者故弄玄虚,明明清楚明白之事,非要几个人讨论半天才得出结论,而其他人还要“惊”捧那人的才智过人。颇有故意凑字之嫌。

如其中有一段,祁灵和丛慕白向师长们叙述两人求见靳一原之事。说道靳一原偷偷擒下了丛慕白,并以此故意试探祁灵。其中说道靳一原推开柴房之门,让祁灵看。其实明眼人听到此处,也早已猜到是丛慕白了。然而作者却故意在这里卖关子。让在座众前辈高人对此评头论足一番。然后:

      只有金沙伯乐白完元一个人在低头沉思,忽然拍掌叫道:“嘿!我老头子倒是想起来了!”
      金沙伯乐如此突然一叫,使得大家始而一惊,继而笑着问他想起什么来,金沙伯乐置众人的笑问于不顾,却向祁灵说道:“祁娃儿!我猜想千面狐狸那老家伙那一推柴扉之际,你娃儿所看到的是丛慕白这女娃儿,你说是也不是?”
      金沙伯乐这个惊人之论,的确是亏他方才那一阵低头苦思,想得那么深入,大家也都仿佛想到金沙伯乐所说这句话道理所在,不觉都随之点头称是。


笔者读到这里,却真是一惊。惊讶这群前辈高人是否集体智商下线……

另一个问题就是,书中经常会有一些时间上的奇怪排序。有些情节转换和衔接极为生硬和突兀。似乎中间少了什么,令人莫名其妙。如书中有一段写众人为了得到天都峰上的机关图,商议寻找鲁颖帮忙,先是写:

      祁灵点点头说道:“他已经离开了天都峰,因为……”
      丛慕白幽幽地接口说道:“是因为你使她失望和伤心了是么?”
      ……
      神州丐道大笑说道:“对了!丛娃娃!你去找这位鲁姑娘,便不难有下落了!”
      这两句话,乍听来,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是,稍加嚼味,大家又不禁有立即恍然之感,大家都觉得神州丐道对事情体察之深,而为之赞叹不已(其实这里也有上面提到的故弄玄虚之嫌)。

大家且看,这里明白说明鲁颖已经离开且去向不明。然后下一段则忽然变成:

      八公山……
      ……自言自语说道:“正阳关也过啦!八公山也快到了,为何还不曾有任何一点可咨追寻的迹象?”
说着摇摇头,又说道:“祁灵弟弟做事,从无延误,他这次从水莲村得来的消息,断无虚假……”


此两段乃是紧接着的。然而前文从未提过祁灵入水莲村打听鲁颖信息之事,更未说道鲁颖在八公山。笔者在读到这里之时,因为感到奇怪,怕是自己读的电子书有删减,又在网上查询了许久,都是如此。也便放弃了追究。然而过了整整一章以后,才写到:

       丛慕白姑娘却是独自一人,根据祁灵在分手之前,再探水莲村,知道鲁颖姑娘灰心北上,极有可能是往八公山附近的舜耕山,投奔一位方外比丘……

笔者认为,虽然倒叙,插叙并非不能使用,但是像这样毫无意义,且可能令读者误会的使用方法,是颇为失败的。而书中诸如此类的地方并不止这一处。

再一个问题便是几乎大多武侠小说都有的通病,虎头蛇尾以及前后不照应了。本书亦是如此,此问题笔者之前也说过多次,这里便不再累述。

最后说一下本书的主题。前文曾说过,书主祁灵作为一位从儒生转为武生之人,其身上的儒家思想破浓重。而本书也在诚信和仁义之上大做文章。然而,本书的主题却是在一个“恕”字上。不论是少林华山两派对于铁杖僧与沙则奇,还是许冰如对待姚雪峰,都有宽恕与原谅的情感存在。而最主要的是两位姑娘,丛慕白与须少蓝,身负血海深仇,但最后却要放弃杀死仇人。而是以一种大仁义的做法来化解最终的恩怨。这其中鲁半班之妹鲁颖的因素占了大部分。可以说是鲁颖一直在为其兄长赎罪,才令其得到最后的宽恕。

然而笔者却认为其兄之罪,如何应该由其妹来赎?本书中种种祸事均由鲁半班所引起,可以说此人身上毫无人性,就连自己的妹妹都要时时监视,且从书中对其唯一一次正面描写来看,此人圆滑善变,且厚颜无耻。这种人是极难感化的。因此最后虽然说过要以仁义感化鲁半班,但倘若感化不成,他又得到机会兴风作浪,那将会又是一场祸事!若真到了那时,鲁颖如今所做的一切,岂非只是一场无用的笑话?因此,对于本书最后所谓的宽恕之举,笔者虽然认为立意是好的,但内心却是颇不以为然的。

综上所述,笔者对于本书只能用“还不错”三字来形容。然而若是本书真的代表了玉翎燕先生最高水平的话,那么他之不出名,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两 +200 收起 理由
天宏云霏 + 200

查看全部评分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11-24 14:11 , Processed in 0.0527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