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狂亦侠
- 积分
- 3479
- 声望
- 2214 声
- 银两
- 27436 两
- 回帖
- 627
- 精华
- 2
- 阅读权限
- 45
- 注册时间
- 2013-4-16
- 最后登录
- 2023-4-30
|
楼主 |
发表于 2016-4-16 14: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台州严子 于 2016-4-16 22:03 编辑
5.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
少小初解读诗之时,第一次被打动的是白居易的诗,白居易也成为我最早喜欢的诗人。那是四五年级的时候,那时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徐老师(小学时前后一共有三个语文老师教过我们,每个老师都让我印象深刻),她每天都会让我们轮流在黑板上抄一首课外找的古诗词,她自己也每天在上面写一首有名的诗词,我们把两首诗抄在本子上,每天都要背会两首。后来她还让我们背过成语、谚语、歇后语,虽然现在记得的也不多了,但我觉得有现在的基础离不开小时候的熏陶,相信你们也有相似体会,我们身上有很多方面得益于以前老师们的影响。以上是题外话,有一天,徐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首《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那时我特别喜欢这首诗,反复在心里默默地念着,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几句诗里蕴涵的美和哲理。那时我不了解白居易是何许人,但在那几年里我都常常想起这首诗,我想当人间芳菲开尽的时候,那种心情是多么萧索,可是诗人的运气真好,不经意间又看到山寺盛开的桃花,我的眼前也仿佛浮现出一片明媚烂漫的桃花,我可以想象他重寻回失落的美时那一刻的欣慰,就像是意外地和久违的知音重逢。当他乍看到山寺桃花时有一瞬间的惊喜,然而很快他又会想到这一片桃花也终会和人间芳菲一样谢尽,可是他还是感觉到了安慰,因为他又发现了人间已经消逝了的春天的痕迹,春归的脚步似乎是为他在这里缓留。就像是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东西终将逝去,无论你怎样憾恨,当繁华落尽便不复回归,没想到有一天仁慈的上天又给了你一个机会,让你重温一回旧梦,此时你的心里只有感动和满足,不再计较得失,只是安心地享受这一刻的温馨宁静。
小时候是被白居易诗清浅可爱的一面打动,再稍大点是被他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哀怨缠绵的情韵打动。特别喜欢“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这两句诗,美丽的景象,绵长的相思,轻轻地扣动青春时浪漫的情怀。白居易写景抒情的一些诗都让我很喜欢,而怀着“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目的写的那类讽喻诗,我却没什么感触。叶嘉莹曾比较过白居易和杜甫,不同于杜甫深入骨髓的忧国忧民情怀,白居易是带着知解力创作这些诗的,他先是知道诗人应当有关注时事,关心民生疾苦的精神,然后他的笔下才有了如《卖炭翁》这样的诗篇。他的创作主旨很对,写得也很好,谁不说这诗很好地反映了现实呢,谁不说“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得非常深刻呢,但这些却不包括在我喜欢白居易的理由之内。尽管他的闲适诗不能体现所谓的人民性,思想不够深刻,主题不够严肃……让这些陈旧的文学史观点都见鬼去吧,白居易很多诗的魅力正在于诗人生活情趣的体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无论长诗还是小诗,他只是用平易自然的语言,就呈现给我们优美的画面,动人的情韵,也许正是浅近的语言才更容易直入人心,不由深深赞同张问陶所说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功纯始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