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红楼梦》
《边城》和《雷雨》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里程碑,而《红楼梦》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集大成者,梁公对《红楼梦》也是颇为熟稔,自是少不了对其的借鉴学习。尤其是梁公对纳兰容若非常喜爱,因为知己,而纳兰则被很多人认为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可以说梁公的精神世界,和《红楼梦》的境界是比较接近的。
《红楼》是长篇小说,和《还剑》这样的中篇无论在情节架构还是主题立意上,区别都是很大的,相似的地方其实并不算多,但我还是觉得有三个地方很值得关注。
首先是对在意境的描绘上,《红楼梦》中那些充盈着古典气息的意境,几乎囊括了古典意境中最美妙的那些,生动地展现着古典的动人韵味。如“情切切良宵花解语”的温情恰似玄机与素素灯影下的浪漫,“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的春光,恰如玄机帘卷揖清芬的灿烂,“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的那种寂寥与月色的清幽,又和《还剑》中的那种人物的孤寂落寞和月下的动人笙歌暗暗相合,诠释出古典的情怀所特有的魅力。
然后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在红楼中这种象征手法是一大特色,人物的性格、心境、命运往往都和象征的对象直接相关,构成了一种形而上的美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如宝玉和黛玉是“木石前盟”,和宝钗则是“金玉良缘”,也有着“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这样的象征,又用十二钗的判词和红楼十二曲这样的超现实形式,来指出了些人物的命运以及其象征形象。在《还剑》中,象征手法虽只是运用了点皮毛,但也颇有看点,陈玄机是“剑”,锋利异常,果决刚强,陈雪梅是“劫后寒梅”,历经风霜,犹自坚强,云素素是“含苞之梅”,天真纯洁,纤细善良,萧韵兰是“空谷幽兰”,馥郁芬芳,却又带着一种梅所不具有的香远四逸,那么云舞阳呢,当然就是“人”的本体,是养梅花的人,因而他的形象也最为丰满,代表着人性的复杂多变。
这只是人物形象层次上的象征,对命运的象征《还剑》中也是有的,如前文所提到的,梅花在众人的不断攀折之下逐渐凋零,代表着素素不断受着这俗尘的沾染,一步步走向悲剧,陈雪梅这劫后寒梅,对应着的也是窗外稀稀落落的梅花,在尘世的打击中受尽坎坷,但却仍葆有一份坚强,永驻枝头。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素素和玄机,就如黛玉和宝玉一样,也来了个葬花,在石天铎死后,素素一面感慨着梅花的凋零,一面忍不住和玄机一起将这满园的残红,随着石天铎一起葬下,这一举动,即表现出了素素如黛玉般的纤细善良,也让素素和梅花的精神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隐透着一种命运感。
命运感,是《还剑》和《红楼梦》的另一个相似之处。这种充满哲理与诗情的命运感,浸透在这两书的全书中,如陈玄机刚见到素素时,感觉书房的陈设颇为熟悉,如做梦一样,看素素也有种莫名的亲切感。“自从那天见了你后,就好像你是我的亲人一般”,“奇怪,那咱们的心思竟是一样,那日我醒来之后,只瞧了你一眼,就觉得你好像是我一个未曾见过面的妹子。”让人想起了《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的初逢,“这个妹妹哪里见过”。后面的剧情中,玄机、素素和云舞阳都不时地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并因此而隐隐约约地感到一种惶恐,悲剧的气氛就在这种惶恐之中逐渐凝结,伴随着梅花的逐渐凋零,这种命运感也越来越强烈,象征主题的变化也伴随着情绪的变化逐渐显露出颓势,人物的身上也愈来愈多地流露出一种悲剧的气质,因为这种悲剧的气质,这种潜伏的形而上泛宇宙意识,所以他们更具有一种崇高感,因而和《雷雨》中的那些人物形象看起来格格不入。直到最后,当这种悲剧的崇高打破了恐惧的神秘与理想的浪漫,终于造就了人物命运的终结,悲剧的强烈井喷,从而将故事推向了《红楼梦》所要表达的那种唯美的高度(见梁归智《曹雪芹与高鹗悲剧观探异》)。当然《还剑》中关于这种命运感的运用,仍是停留在现实主义的层面上,因而倒也无法真正达到《红楼》的境界。
走笔至此,关于《还剑》这本书,我想说的也已说了太多,其中或许有着一些过分的解读,但终究都是我在阅读这样一本奇书的过程中阐发的感慨,是这本书所带给我的关于爱与美的执着追求的一种表达。很多年后,我或许已不再记得此时的情怀,却会情不自禁的想起那座贺兰山,那山头的月色,幽谷的朔风,而我就像一个过客,见证着这人世间最高洁最美好的花朵的盛放与凋谢,留下一声仿佛已铭刻在岁月中的悠远叹息。
参考文献:
私家侦探《梁羽生评传》
李斌《琴剑书生:梁羽生传》
舒巷城《杂写梁羽生》
梁羽生《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
佟硕之(梁羽生)《金庸梁羽生合论》
梁羽生《杂写金应熙》
私家侦探《“李夫人信箱”之情况概要》
私家侦探《梁羽生小说年表》
《瑪利娜的命運》莉·柯玛巴妮茨原作,温波改编
《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
彭荣康〈我和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的友情〉,《文史春秋》2002年第五期
梁羽生之武侠版《雷雨》:《还剑奇情录》 作者:花无语 还的是剑 作者:月自明
剑已在手,情却远逝,纵情依旧,斯人已杳 作者:情定昆吾 小评《还剑奇情录》by李寒水
依云月雾澹澹愁——随笔《还剑奇情录》作者:寒照雨
牟宝珠的背影——《还剑奇情录》读后作者:风继续吹
有泪如倾 谈《还剑》之与《洛神赋》
有泪如倾《边城》式的童话与《雷雨》式的悲剧——评《还剑》
有泪如倾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再评<还剑>》
有泪如倾《谈谈我的武侠小说观》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移情现象及其运用
《朱光潜对西方移情论美学的评介》
《雷雨》的希腊悲剧血统——兼与《俄狄浦斯王》比较
《“曹禺模式”的先天缺陷——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汪曾祺:读《边城》
梁归智《曹雪芹与高鹗悲剧观探异》
参考文献先这样吧。。有空再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