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腾讯视频独播电影《七剑下天山之封神骨》看了。故事的悬疑感,武侠及动作,还有情感都做的不错。 第一部里有这样的台词:
你若天涯 我便牵来血马
你若黄沙 我便白骨相随
你若归家 我便十里红霞
江湖风雪太大
我好想陪你无忧白发 这是刘郁芳对凌未风说的,非常清楚,也非常美,我还觉得很符合心目中对这一对的期望,凌未风吃了太多的苦,承担的责任也很不一般,尤其是对照着他和牛虻一起阅读,更觉得已经这样辛苦了,怎么也要有一个好结局。 还会设想假如刘郁芳再主动一点,想在一起的愿望再恳切强烈一点,那么就会花好月圆。 而电影里是把这份期望加以圆满地拍摄出来,估计是下过工夫的。 而第二部里张华昭那个原著中温文中带着英气的少年,和易兰珠的对话,看着就是浓浓的古龙风,也有人说是网络味。 张:你说江湖远不远?
易:不远,人就在江湖怎么会远?
张:满天繁星,是什么颜色?
易:白色,像他的人一样
张:那他人呢?
易:握着他的剑走了
张:还回来吗? 看的时候是会一个恍惚,还真别说故事的叙事手法还真是梁羽生风格,一件事带出另一件事,小人物带出大人物。 但梁羽生不会写出那样的对话体,感觉要写也该这么写: 你看远处的梅花美不美? 风韵箫疏玉一团 愿不愿意一直和梅花在一起 一样眉尖,两处关山 那么我要你终身伴着梅花,陪着我。 如果这么说话的话,表情肯定要非常甜蜜,是说到心坎里,求之不得的样子。 其实影片里意思是到了,可就觉得梁羽生味道纯正度不够。 不过这么一来,就会发现梁羽生的作品,表达感情是非常纯真的,要么诗词表达,带着书卷气的美意;要么直抒胸臆,特别单纯。 其实影片里的张华昭头脑也在线,天真任性也可以解释为亦狂亦侠亦温文,只是作品中那种长铗弹歌,独迈俗流的人物好像难以和影片中的图像对应起来。 读原著会觉得有一种仙气,而影片拍下来则是接地气,难免画虎不成反类犬。也许这也是梁羽生的作品很难拍的道理了,怎么拍都有人觉得拍不出神韵来。 然后这也是金庸讨巧的地方,他写的男主很接地气,影视拍摄起来选演员选得漂亮一点,自然眼前一亮,容易被读者接受。 其实看完影片还是觉得很难及原著神韵,尤其是内在逻辑和思想性拍不出来,可看到为伊消得人憔悴,纵是白头也不悔,还是会莫名地被击中内心柔软的一面。 只是动人的还是原著的故事,影视只是把它展现了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