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镜 于 2018-4-16 19:59 编辑
文/水镜 《慧剑心魔》为“大唐三部曲”的第三部,也是梁书唐系列的最后一部。故事讲述王燕羽与展元修夫妇被仇家所害,孤子展伯承独自闯荡江湖,先后与褚葆龄、刘芒、铁家兄妹、南家兄妹等江湖少侠结伴,对抗勾结回纥的江湖败类,以及妄图侵略中原的回纥大军的故事。书名“慧剑心魔”乃是取自书中作者借女主角褚葆龄之口,从佛经中所领悟的道理: 褚葆龄道:“我的爷爷少年时候杀人太多,晚年爱读佛经,我也曾偶然翻翻。佛经上有所谓‘心魔’之说,欲除‘心魔’,必须‘慧剑’。这就要看咱们有没有这样的智慧,把慧剑磨得锋利,除掉咱们的心魔了。”
褚葆龄所说的“心魔”,对她、刘芒、展伯承、铁凝、龙成芳等少年少女来说多是指对于感情纠葛。也就是说拘泥于个人情感纠葛,而放着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情不做,浪费光阴,虚度人生。本书虽然以展伯承为主角,但实际却是一部群像描写的作品。而书中主要刻画的这些小侠们似乎各个都有情感纠葛,也即是各个都有心魔。笔者认为作者原本便是想写一部以多角、多链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的少年们最后为了大业而斩断情丝成为英雄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主旋律的题材了。
然而本书实际上无论在故事架构、主题表现、还是人物刻画上,都属于梁书中的下乘作品。可以说前面言情即不缠绵,也不纠结。导致后面的斩断心魔过于刻意,甚至有种不知所谓的感觉。而全书的主旋律又过于教条式,尤其是书至后半部的几场对抗回纥的战争,完全可以看成老抗战电影的翻版。虽然偶有亮点,但却不免过于刻意,令读者感受不到应有的热血澎湃。
本书中情感纠葛大致有以下几对:展伯承、铁凝、褚葆龄、刘芒、龙成芳的五角恋爱,其中又加入一个龙套般的南夏雷。再就是铁铮、华剑虹、南秋雷的单恋式三角恋爱。再有便是老一辈的辛芷姑、空空儿、华宗岱三人的陈年旧事。 原本这三段纠葛本可以写得十分缠绵甚至狗血。这样一来,到最后大家慧剑斩情丝,也能来得更有意义。可惜先是老一辈三位中,好不容易空空儿与华宗岱见面大打了一场后,居然马上一见如(qing)故(心),两个人简直难舍难分到不要不要的,反而把辛芷姑一个人扔在了一边。笔者当时看到这里,曾长叹道:“谁说梁羽生先生的作品老套了?这一段放到现在不知道该有多火呢!”
老一辈纠葛不起来,新一辈也疲软。不仅从头到尾铁铮和华剑虹根本都不知道他们中间还有个南秋雷,甚至铁铮自从遇到华剑虹后,两个人就不知躲到哪里谈恋爱去了,后面完全没有了戏份,而南秋雷也仅仅一开始心酸了一下后,便也消失不见了。甚至后面大家频频拔剑斩心魔的时候,这几个都没有出现。可以说是一条断线了。
既然两条副线都不给力,那么主线总该给点儿力了吧?然而虽然相对于副线来说,主线的大五角还是颇有看点的,但是由于本书主旋律思想过于浓厚,导致了五个人的情感纠无时无刻不散发着浓浓地红色味道。展伯承基本是一开始就和刘芒结成了革命友谊,而铁凝对于褚葆龄的敌意也从来不是嫉妒,而是替展伯承不值,真的碰到褚葆龄的时候,也是姐姐长姐姐短的。龙成芳倒是一直嫉妒着褚葆龄,但每次见面都正好是在同仇敌忾之下,不仅翻不了脸,反而越来越相互欣赏,到本书最后的结局,居然便是这两个妹子在一起吐露心声。唯独处于事件核心的褚葆龄倒真是快被这段奇怪的感情压倒。一会儿恨这个,一会儿怪那个,一会儿觉得这个对自己友情,一会儿又觉得那个对自己也可能余情未了……怪不得后来提出慧剑斩心魔的是她。其实在笔者看来,全书中真正有心魔的就她一个,其他人根本就是装装样子陪她玩儿而已……
因为情感描写不给力,导致斩心魔几乎变成了个笑话。全书主题的存在感也就荡然无存了。不过武侠小说毕竟是休闲小说,只要写得好看,也还是可以的。无奈本书看下来,实在是令人感到一些失望。
其实书的开篇还是很精彩的,一开始王燕羽夫妇便死于仇家之手,而那仇人却又杀得理直气壮,使得王燕羽连报仇的心思都不能有。这也算是种下的恶因终究结了恶果吧。展伯承一来不明白当年的恩怨,二来又有父母之命不能报仇。只好前去投奔外公的旧部褚遂,一来有个安身之所,二来和青梅竹马的姐姐褚葆龄成婚。本来如果事情顺利,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谁知刚到就看到一出偷情大戏,瞬间头顶一边大草原。而处于侠义和自尊,又不好说破。结果不仅丢了老婆,还得替她和情人偷情放风。而褚葆龄可谓是邪教妖女爱上正派大侠得典型反面对照了。在完全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帮助情人下迷药谋夺自己爷爷的财产,最后导致褚遂去世。她还理直气壮地离家出走并恨起了展伯承。 这样的开局可以说即精彩,又曲折。并且已经把本书原本要表达的故事完全做好了铺垫。之后可以可劲儿的虐展褚,甚至可以让本就写得惹人厌烦的褚误入歧途都不为过。只要手上没有人命,随时可一个斩断心魔洗白。然而盘龙谷一事结束后,展伯承和铁家兄妹结伴同行,就忽然变成了传统打怪升级跑地图的枯燥模式了。之后整个片半本书就变成了展伯承不停换队友打怪升级做任务,一直到所有队友都找齐,所有大小boss都碰过一遍后,靠着褚葆龄一席话,众小侠纷纷挥剑斩心魔,开启本书后半段革命战争的内容。后半部中,本书从RPG模式切换为即时SLG模式。众小侠成为棋子,跟着空空儿这个英雄一起投身狮驼国抗回、大唐抗回两场革命战争之中。而后半部的主角基本上也从展伯承换成了空空儿……不,是广大人民群众!
本书后半部所要阐述的主题,完全和“慧剑心魔”无关,而变成了“得民心者的天下”。看着狮驼国全国百姓拿着农具把回纥几万精兵困在城里不敢出门。看着各地方百姓在党(划掉)义军的号召下,以挖地道,埋地雷,设翻板,钉木桩等方法把一万多回纥正规军打得人仰马翻,全军覆没。看到原本个性十足的空空儿变成一个满口“天下最厉害的是百姓”言论的“革命导师”。我忽然有一种小时候看《地道战》、《地雷战》等老电影的感觉。这让原本就红得不能再红的主旋律更加红艳艳了。
当然,团结老百姓,反抗豪强,反抗压迫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笔者在这里也不是要反对这种主题,而是感觉作者在本书中过于明显强调这些主旋律的东西,有种刻意说教的感觉,影响了小说的阅读。尤其是因为这样,使得书的中后期每一个角色都过于平淡无味。似乎每个人都是一个样板刻出来的。早期呆萌的展伯承,任性的褚葆龄,暴躁的龙成芳,活泼的铁凝,稳重的铁铮,大家不要命的空空儿等,到了后期全都变成友善又无私的革命战士,因此笔者前文说后半部小侠们都变成了棋子。
当然,本书也并非一无是处,还是有一些亮点在其中的。笔者印象最深的角色,是直到后面才出现的曲英。而她的出现,才让笔者感觉到了本书慧剑斩心魔的真正意义。曲英作为回纥元帅曲离的妹妹,从小生长在富贵人家。且受哥哥影响,认为回纥军都是大英雄,大豪杰。直到这次随军出征,他在半途中意外与大部队失散。独自一人混迹于市井之间,才看到了自己以前从来没见过的另一幅景象。原本认为是英雄的军队,变成了凶残狠毒的兽兵。原本认为是四处救助他国的仁义之师,却是四处侵略,遭人咒骂的侵略军。这些颠覆她十几年人生观的现实,让曲大小姐开始思考到底谁是谁非。最终在一连串的事故后,她斩断心魔,与义军一起反抗侵略者。但又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国家的人可以以最小的损失战败。体现了她的大智大勇与大仁大义。另一方面,她对南夏雷的感情,亦是从相互救助到相互爱慕。经历了同生共死方能够成为知音。算是本书感情描写中最不突兀的一对了。
另外,还有一个亮点便是作者借南夏雷与曲英的故事,通过南夏雷的思想,阐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理念: 南夏雷怅怅惘惘,想了一会,心道:“她是受了沙铁山欺负的,我救她理所应当。回纥的铁骑蹂躏各国,但回纥的百姓不见得都是侵略成性的人,他们也有许多是善良的。即使在回纥的军官与家属之中,我想大约也有许多是不愿打仗的吧。”
这一段内心活动,其实从梁羽生先生最早的《龙虎斗京华》开始,便一直是梁羽生先生对于民族矛盾的看法。其实先生很早便看透了战争只是掌权者的个人野心所致,与老百姓并无关系。并且从先生多次写侠客们与异族百姓结交并相互帮助来看,便知道先生是反对以偏概全的。因此之前很多人在网上说先生思想狭隘,正邪简单分明,这不是没看懂先生的作品,就是完全的人云亦云。
以笔者看来先生的思想是很开放,也是很有原则的。很多读者只看到《天龙八部》的民族论,便认为是前无古人的高深言论,殊不知梁羽生先生的作品里,这种言论早就是习以为常的主流思想了。另外,笔者也认为正邪分明并没有错。是非黑白正邪自然要分明,否则这世界岂不是黑白不分,正邪不辩了?现在就是因为大多作品崇尚个性,认为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又觉得写人必须立体化,人性化。反而过于极端地替反派辩白,搞得做尽坏事的反派反而成为人们争相喜欢的角色。而真正侠义之人则被冠以“虚伪”、“白莲花”等称呼。笔者每每遇见此事,无不感叹世风日下。
不过虽然有一二亮点,本书在整体上仍然可以说是失败的作品。但是这其实也不能全怪梁羽生先生。毕竟根据本书的创作时期和背景来看,在当时那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下,梁羽生先生也只能这样写才行了。其实说到这里,笔者又想说个题外话,那就是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其实笔者认为,只有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下,才能出现更多样化的文化艺术作品。反之,国家政治高压,思想禁锢,那么出来的文化作品只能是迎合统治者思想的谄媚之作,即便是正确的理论,也无法称之为“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