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爱情的悲剧fficeffice" /> 读罢元代四大悲剧中同为描写帝妃爱情的《梧桐雨》和《汉宫秋》,一时沉浸在其优美的唱词之中。然而,掩卷沉思,不由对于“爱情悲剧”四个字产生了一点新的思考。 首先,是在这两出戏中,在两位大戏剧家的笔下,这一对千古名帝与那两位绝代佳人之间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爱情?真正的两情相悦,首先必须是两相情愿,互相吸引,这种互动的感情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然而,这对帝妃,从婚姻关系上来说,是夫与妾的关系。而从君臣夫妇的古代伦理道德上讲,则完全是一种主仆的关系了。《汉宫秋》第一折中,就有昭君唱词道:“量妾身怎生消受的陛下恩宠![作谢恩科]”“妾身微贱,虽蒙恩宠,怎敢望与陛下同榻?”在这里,昭君对于汉元帝完全是一种出于下对上的仰视,在这位倾国倾城美人的心目中,汉元帝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遥远的皇帝,而决非可以去爱恋、去信任、去要求爱和忠诚的伴侣。而《梧桐雨》中的杨妃,则甚至心有他念,在第一折的念白中,贵妃云:“今日,边庭送一藩将来,名安禄山。此人猾黠,能奉承人意,又能胡旋舞,圣人赐予妾为义子,出入宫掖。不期我哥哥杨国忠看出破绽,奏准天子,封他为渔阳节度使,送上边庭,妾心中怀想,不能再见,好是烦恼人也。”此后决定乞巧,就在这样的心情想法下,发生“ffice:smarttags"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盟誓,实在是诚意与美感全无。这里的贵妃,分明只是贪图享乐,甚至淫荡的角色。其实,这两位美人的心情,从现代人的观感去揣度,是很可以理解的。昭君出身贫寒,但由于“生得光彩照人,十分艳丽,真乃天下绝色。”便不肯辜负了这份上天的恩赐,一十八岁时蒙恩选入后宫,原指望凭艳色获宠,却不料因为无钱贿赂画师,而被困冷宫十年。一朝月下吹箫时,偶遇汉元帝,如良驹得遇伯乐,忠臣获用于明主,她的美貌终于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其实,在冷宫中的十年,或者追溯至更早地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从昭">从昭ersonName>君明白了自己美貌的无上价值的那一日始,她便一直以自己的天赋能够实现她的价值,而获得一切俗世的繁华为目标。这种想法,其实很接近于那些期望以自己出众的才华而获得帝王重用的才子们。芳草美人与士不遇之叹原本就是一种互为喻体的关系。所以,汉元帝在昭君的心中很早就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代表人生是否成功的价值尺度。所以,我想,在见到汉元帝的那一刻,昭君心中浮现的决不会是一般女子初见情人时的那种忐忑、羞涩与甜蜜,她关注的也绝不是汉元帝的高矮胖瘦、英俊与否,够不够温柔。试问屈原、贾谊若获重用,哪里会在意楚王或者文帝的外表如何?再说杨妃,她出身在一个富商家庭,也是由于天赋异禀,美艳绝伦,便自小被家庭刻意培养,准备进献给李唐第一家族。在成功当上寿王妃之后,不知道是出于偶然还是必然,又被公公玄宗看中,以为“绝类嫦娥”,先度为女道士,再入宫为妃。对于这段“发家史”,《梧桐雨》中的杨妃毫不避讳地自白了一番。也许在那个强盛而开放的时代,改嫁并不算是太过份的事情,但先嫁给儿子,后侍奉老子,而且是在当时的“第一家庭”内部,只怕在当今21世纪,在欧美那样开放的国家,都称得上惊世骇俗了。故而,感觉上,杨妃少有一些羞耻心,有一点“有奶便是娘”的墙头草作风。其实,从她与安禄山的私情,我们不妨大胆推测,假若马嵬坡上,杨妃没有被赐死,而安禄山也竟然谋反成功。恐怕很有可能,这位倾国倾城的贵妃又会在那位新的“胡帝”的怀抱里“常得君王带笑看了”。 总结以上的观点,可以看出,明妃对于汉元帝是村姑嫁入豪门的亦惊亦喜,既自卑又自负。而杨妃对于唐明皇则十成十是美女傍大款,各取所需,享乐为先。 妃子对于帝王是这样的感受,那么两位帝王呢?其实,一言以蔽之:“好色。”汉元帝是觉后宫寂寞,选了一大批民间女子,又在某一日寻艳之旅的时候,恰巧见到了这么一位“一笑倾城价”的女子,便“夜夜醉卧昭阳榻”了。而明皇则更露骨,只因“昨寿邸杨妃,绝类嫦娥,已命为女道士;既而取入宫中,策为贵妃,居太真院。寡人自从太真入宫,朝歌暮宴,无有虚日。” 帝王沉迷于女色的倾国倾城,而女色也沉迷于帝王的无边富贵。于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在外在势力的压迫下,美色这样锦上添花的事物与自己的身家性命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了。两位帝王毫不犹豫地选择舍弃女人,换取自身与王国的安全。对元帝知遇之恩心存感激的明妃虽然也悲叹“这一去,胡地风霜,怎生消受也!”但总算在关键时刻,记得这番恩情:“妾既蒙陛下厚恩,当效一死,以报陛下。妾情愿和番,得息刀兵,亦可青史留名。”虽然很大程度有“青史留名”的念头,但报恩的一番心情,仍然是值得感念的。而傍大款的杨妃则在一开始,娇滴滴地高调道:“妾死不足惜,但主上之恩,不曾得报,数年恩爱,教妾怎生割舍?”而明皇一心自保:“六军心变,寡人自不能保。”此时,杨妃见势不对,真的急了起来:“陛下,怎生救妾身一救?”而明皇已下赐白练,杨妃知事不可挽回,一改慨然赴死的勇毅形象,破口怨骂:“陛下好下的也!” 美人香消玉殒,君王孤枕难眠。这是悲剧。然而,假若美人不死,美人能够永远美丽吗?“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这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前辈美女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李">李ersonName>夫人的心得。王、杨二美人想必也很清楚这个道理,杨妃更是直接对明皇袒露过自己的忧心:“妾身得侍陛下,宠幸极矣;但恐容貌日衰,不得似织女长久也!”这种没有深沉内涵的肤表之爱,是禽兽之爱,怎能长久?连明皇自己也曾感慨:“本待闲散心追欢逐乐,倒惹的感旧恨天荒地老。”元、明二帝本是奔着追逐欢乐而来,谁曾料,中途发生这般大事,致使得而复失,人类有一种通病,即永远得不到或永远失去了的人和事便会成为永远感念的忧郁对象。若不是匈奴与安禄山的一番逆乱,明妃与杨妃的结局只怕也不过“长门幽怨”而已吧。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滴心碎惊梦梧桐雨”,只是两出人类得而复失的悲剧,无关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