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张炎《八声甘州》
灵谷寺我之前倒是未闻其名,但既然包含在套票中,还是前往一观。
灵谷寺初始是南朝梁武帝为尊崇宝志禅师兴建的开善精舍,之前确也名声不大。朱元璋修孝陵时将原寺迁于现址,是以年代也不算太久。更兼清朝时受冰火之灾,屡有损毁,所以现在见到的其实很多都是清朝或后来又重新修缮的建筑。
由悬着“灵谷胜境”牌匾的三道拱门而入,中间是绵长的步道和石阶,石阶尽头是一尊民国时期的牌坊,上书“大仁大义”四字。再往内是著名的无梁殿,此殿和一般的梵刹完全不同,完全的砖石结构,不用梁木,不饰朱漆,更有种沧桑破败之感。 此处已不复原来的功能,变成了辛亥革命阵亡将士纪念馆。馆内墙上书阵亡将士之灵位,左右分别刻着民国国歌和国父遗嘱。两侧有诸多蜡像,生动地再现了武昌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原貌。而绕到墙后,则发现密密麻麻的小字,细看才发现尽是阵亡将士的名字。很多都只是一些一等兵二等兵,然而此处也是事无巨细地尽接镌刻陈列,供后人凭吊。其实古今战乱,流血牺牲的大多不也正是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兵卒么,也幸有此碑与斯,好让烈士长眠无憾。近代史其实很多我都已经还给老师了,但是看着馆内的蜡像倒也忆起了很多曾经熟悉的东西,面对着满墙英烈,不由得肃然起敬。
出无梁殿,过将士公墓、松风阁,则灵谷塔在望。此塔是民国所建,水泥铸成,统共九层,登楼的方式却是仅靠中间的螺旋石梯,登至塔顶倒也颇费一番功夫。不过后来去西湖游雷峰、保俶二塔,才觉得还是灵谷塔有趣许多。保俶无法攀登,而雷峰塔倒掉之后,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现代化的建筑,让人兴味索然,而灵谷塔则很好地保存了原貌,虽然时代距今不久,但其内饰外饰皆有可观之处。
从灵谷塔顶远眺,则仿佛整个钟山都在脚下,向前则步道笔直绵长,沿途的梵刹山门次第延展开来,屋顶和林间白雪皑皑;向侧则茂林无际,上翠下白,煞是好看,远处偌大的南京城巨厦林立,鳞次栉比,夹在近处的林木与远处的青山之间,清晰可见。此时反正也不急着再去游览别的地方,于是摘了眼镜,在塔顶驻足大半个小时,顿觉耳聪目明,神清气爽。其时渐近傍晚,层林染翠,霞光万道,山风猎猎,夹杂着花香与冰雪的寒气扑面而来,虽是略感寒冷,倒也心旷神怡,胸怀大肠。
从灵谷塔下来,不知不觉踱到了志公殿前,殿前有香炉一方,倒是未见到志公剪。这里游人本就不多,这时已近黄昏,更是尽皆散去,举目竟无一人。而此处大概地势偏低,更兼林木葱茏,因而冰雪犹盛。 青石板的古道上全是纯白的冰雪,冰雪从湖上的小桥上铺展开来,没入琼枝掩映的丛林深处。湖面上一半是冰一般是水,倒是更显得那水清得澄澈,如明镜般透亮,还未走进就给人一种冷冽之感。这湖这桥都是小巧别致,和此处的地势暗暗相合,反而更增几分幽寂。道旁梅花清新淡雅,于这匝地冷雪之中更添韵致。让人想到“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而我也正在这“灵谷俊游,志公巷陌”中怡然自得。 天色渐渐暗下来,那清冷的山风透过冰雪和林木吹拂过来,让人的心头也泛起一丝冷寂。我就这样一个人在冰天雪地之中徘徊,心头竟似隐约涌起一丝明悟。或许多年以后,我早忘了这钟山的明媚鲜妍,帝王气象,却大概还能记起此时的这番心境。恍如依稀可见志公当年在这里焚香烹茶,拥慧除雪,闲折梅英,意态悠然。又仿佛这冰雪于此禅境胜景之中,分外皎洁耀目,纯净无瑕,似是将人的心头也洗得空灵明澈,一尘不染,或许张于湖所说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正是如此。
思来这趟钟山游玩,心怀激荡之处,感慨触动之景,皆非什么著名景致。其实美景在人,而情致在心,有时的惊鸿一瞥,缥缈遐思,于他人无甚出奇之处,而在己则是收获良多。这恐怕正是旅行的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