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剑雪 发表于 2013-3-1 12:58

【参赛】我读《史记》

一、千秋太史公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文中说的这句话,足以看到司马迁的报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先生的这番评价,奠定了司马迁这位史学家的地位。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浩淼的文臣武将,如一颗颗耀眼的星星镶嵌在“二十四史”的史书上。从孔子作“春秋”“左氏传”加以解释开始,中国的历史记载开始崭露头角。司马迁整理史料,穷毕生的精力,尽一生的心血,成就了《史记》,其所创的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为历代史学作者所效仿。不读《史记》不知司马迁之奇,不读《汉书》不知班固之博,此言非虚。

琼霓漪云 发表于 2013-3-1 18:46

哎?剑雪小正太好博学哎

春水煎茶 发表于 2013-3-1 22:22

把标题改成 我看《史记》,加上参赛
有银子不赚白不赚

梅剑雪 发表于 2013-3-2 19:42

《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其文学成就、历史知识与史学家的节操都堪称是中国历代史书与史学家的楷模,司马迁执“春秋”之笔直书历史的兴衰与行政得失,对于汉朝【高惠文景武】等朝的得失也是秉持史学家的责任毫无保留的直书出来,对于这样一位有良知的史学家、文学家我们更多的尊敬。
司马迁生于文帝时期,自小就好学博文,秉性正直,他青年时期就行万里路,到过中国大部分的地方游历,也正是因为这样,《史记》中的地方民情与风俗习惯写来都是如作者亲眼所见。
对于司马迁的遭遇相信大部分的朋友都是知道,他因为替李陵说话,被汉武帝下到狱中,又因为没钱放人,最终以行宫刑从而得以放出大狱。这也是汉朝的一种《刑律》。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这样说自己在行刑后的生活以及内心的痛苦:
“我终日浑浑噩噩不知道该走往哪个方向,士大夫不与我同列,每到半夜都会为这件事而哭泣”这样一位铁铮铮的男儿汉为什么要忍受这种屈辱而活着呢?因为司马迁有份执着有份理想,那就是他的《史记》还没写出来。

春水煎茶 发表于 2013-3-2 21:53

回 3楼(梅剑雪) 的帖子

他不是因为帮李陵说话倒霉,是汉武帝觉得他在讽刺李广利——没准事实就是如此,司马迁对外戚的看法……

司马迁对李广那一家满偏心的,对外戚就很鄙视,写到这些人的事情,算不得持平之论。但是他比其他人强的地方在于,不用造谣无中生有等等,只靠文笔就能调动读者情绪,牵着读者鼻子走。
李广写的天花乱坠,看完第一反应这人很牛,但仔细看看,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也无风雨 发表于 2013-3-2 22:00

其实我觉得司马迁应该是当时的愤青吧【好吧不一定是青年
就如春水所说,他写李广和卫霍,并不是持平之论。
但一方面他的偏激我们完全能够谅解,另一方面他偏激的叙述让我们感动。他相对完美地平衡了文学性与历史性,而这两种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是必然冲突的。
而且,窃以为,他这种“愤青”不像今天的愤青而是像文革风雨中坚持独立思考的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所以还是森森敬仰的

春水煎茶 发表于 2013-3-2 22:09

我能理解他的偏激,史书有自己的偏激不一定是坏事,也许会更有感染力。而且毕竟他没造谣,分析过滤一下他的文章,是能够得到自己的结论的。

但是很多人太崇拜他了,不愿意承认他的偏颇,把他写的当金科玉律了。其他的不说,那些细节,明显是小说手法,堪称史书脑补派的巅峰作品

春水煎茶 发表于 2013-3-2 22:20

另外多说一句汉武、李广李陵不得不说的故事
司马迁很牛,口碑好,李广他们被他写的很美好,于是他们都是白莲花,汉武就成了完全唯一的责任者。我觉得对李广,汉武没有错,李广没啥好战绩,还打败仗是事实,谁有家底不给常胜将军,非要给败军之将,那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不从汉武帝的角度出发,从为国为民@%¥……%&的角度,最有利的是给匈奴最大打击,而不是给李广刷军功。至于那种如果把好的东西都给李广,他早就大胜特胜blabla的假设,永远是YY而已。


李陵就比较悲剧,但他家人被咔嚓光,并不是因为他投降,而是后来传言他在替匈奴练兵,要攻打汉朝。这种情况下汉武灭他全家也不奇怪,汉武也没想到这个消息是假的。

岳铁 发表于 2013-3-2 23:09

卫霍确实有战绩,李蔡这种跟着混的人都封侯,唯独李广没有,也没证据表明汉武是特别针对他这个人,所以一般的结论是,这件事上汉武的赏罚大致是公平的。

不过汉武用人,很多时候是凭一己的好恶,否则李广利何德何能,一而再再二三地领兵。还有汉武的朝廷上风气正吗?公孙弘这样的那么受信任,酷吏都集中在汉武一朝,一个比一个素质差,世风日下。我不记得司马迁在那篇说的了:我在这些年里看到,有些人兢兢业业小心谨慎,结果身死名裂,有些人作奸犯科却富贵善终。

我想说的是,司马迁不是故意去黑汉武的,而是他亲身感受朝廷就是这样,汉武就是个私心很重的人,这种基本态度还是可靠的,李陵那里究竟为什么隐去这么多细节?这个就说不清了,一般认为汉书更可靠,不过不能因这件事否认司马迁的可靠性,史记大部分记载还是最可靠的史料。

像史记这样的气质,后世哪一本都没写出来,班固陈寿就有个框框,仿佛已经被儒家的意识形态驯化了一般,史记是用眼在看、用心在写,没有成见,也许是因为他不限于儒家、博学众采所致。反正史记读起来的感觉是利益纷繁的人世百态的写真,感觉最原始最真切,茫茫苍苍的气概,后无来者。

岳铁 发表于 2013-3-2 23:24

回 5楼(也无风雨) 的帖子

我听的百家讲坛复旦的姜鹏讲汉武帝的三张面孔,这种讲法非常有意思,就是始终每一件事都把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的记载拿出来比对,当然历史研究本来就是这样的,但对于业余的人讲历史,这种讲法要比王立群的更有学术性,但又不至于听不懂。反正我觉得效果特别好。

梅剑雪 发表于 2013-3-3 09:12

回 4楼(春水煎茶) 的帖子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显看得出来他对李广的钟爱,但是对于卫霍的战绩他还是没有偏颇的,都照实写出来。但是司马迁真的很有胆子,在《史记》中对于厌战的情绪也是旗帜鲜明的表达出来,对于武帝发兵攻打大宛感觉很不以为然。但是对于发兵攻打匈奴,直至漠北决战之后,司马迁大多还是赞成的,虽然在他的《匈奴列传》中,他说匈奴与汉民族同属华夏。不过我想这也许是当时的文献有记载吧。

纳兰容若 发表于 2013-3-3 09:47

嘛,有点问题请教~~楼主那个“春秋”之笔直书是在讽刺么??

梅剑雪 发表于 2013-3-3 10:04

回 11楼(纳兰容若) 的帖子

不是,指的是春秋时期一些史家耿直书写本国国事的责任、道德,而司马迁就像是春秋时期一些史家一般,耿直正义

春水煎茶 发表于 2013-3-3 10:23

回 12楼(梅剑雪) 的帖子

⊙﹏⊙b汗,不是讽刺的话,春秋笔法是专指曲笔,不是直笔啊

春水煎茶 发表于 2013-3-3 10:24

另外春秋时期一些史家耿直书写本国国事的责任、道德——这个很大可能是后世的人,准确说是汉朝人胡编的。

梅剑雪 发表于 2013-3-3 10:38

回 14楼(春水煎茶) 的帖子

春秋成书于孔子时期,当时《春秋.》里就曾记载因为晋王杀一个士大夫,本国编修史书的人就直书上晋王杀某某,晋王大怒杀掉那个修史的人,换掉一个人上来,那人还是书写晋王杀某某,晋王一连杀了三个人,第四个还是一样直书晋王杀某某,晋王最后无奈,也就绕了最后一个。
孔子所写的是尊君子而恶小人,所谓【春秋笔法】大概指的是尊君子而恶小人,汉朝人也是因为有孔子作《春秋》为前提,倒不是一味的胡编。
《左转》中更加详细的书写了春秋二百五十年的历史,为我们展开了一副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尊王攘夷是春秋这段时期的标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五霸的开始,但是我觉得真的做到“一匡天下”尊敬周室的也只有“齐桓”、“晋文”两位。
汉朝因为尊儒家而废百家,对于春秋有点偏爱也是有的。

梅剑雪 发表于 2013-3-3 10:40

回 13楼(春水煎茶) 的帖子

这是我理解错了,汗。。。。。

纳兰容若 发表于 2013-3-3 11:17

回 12楼(梅剑雪) 的帖子

南辕北辙了~感觉容易误解啊~#^_^#修改一下如何?

纳兰容若 发表于 2013-3-3 11:54

咩咩咩
神马是春秋笔法我觉得公羊这段解读得很好……

冬,齐仲孙来。齐仲孙者何?公子庆父也。公子庆父则曷为谓之齐仲孙?系之齐也。曷为系之齐?外之也。曷为外之?《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子女子曰:「以《春秋》为《春秋》,齐无仲孙,其诸吾仲孙与?」

嘛,孔子没明着说对公子庆父的批判~而是把他称之为齐仲孙。意思就是不把他当鲁国人……
ps.很多人把“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理解成回避、隐瞒~我个人倒是不觉得这样,而是不明说而已……也就是孔子的春秋堪称内涵神作么?

纳兰容若 发表于 2013-3-3 12:05

Re:回 14楼(春水煎茶) 的帖子

引用第15楼梅剑雪于2013-03-03 10:38发表的 回 14楼(春水煎茶) 的帖子 :
春秋成书于孔子时期,当时《春秋.》里就曾记载因为晋王杀一个士大夫,本国编修史书的人就直书上晋王杀某某,晋王大怒杀掉那个修史的人,换掉一个人上来,那人还是书写晋王杀某某,晋王一连杀了三个人,第四个还是一样直书晋王杀某某,晋王最后无奈,也就绕了最后一个。
孔子所写的是尊君子而恶小人,所谓【春秋笔法】大概指的是尊君子而恶小人,汉朝人也是因为有孔子作《春秋》为前提,倒不是一味的胡编。
《左转》中更加详细的书写了春秋二百五十年的历史,为我们展开了一副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尊王攘夷是春秋这段时期的标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五霸的开始,但是我觉得真的做到“一匡天下”尊敬周室的也只有“齐桓”、“晋文”两位。
汉朝因为尊儒家而废百家,对于春秋有点偏爱也是有的。 p_w_picpath/back.gif
   orz,貌似小剑雪把: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混搭了?
      ps.当事人小崔其实也蛮可怜的额,那个史官只说:崔杼弑其君……貌似没说庄公睡了人家老婆啊……不过小崔杀史官当然是明显的污点,所以他说神马:“吾惧社稷之陨,不得已而为此,虽直书,人必谅我”……如果没杀史官之前倒是可以说说。
至于晋国孔子说董狐没错,可赵盾也是贤臣。那皇上老是要杀赵盾的说……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参赛】我读《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