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 积分
- 6690
- 声望
- 6059 声
- 银两
- 28705 两
- 回帖
- 2109
- 精华
- 2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6-11-15
- 最后登录
- 2024-7-6
|
作者:天山游龙
发表时间:2003/07/02 01:18
评《寂寞梁羽生》
红疯子一篇《寂寞梁羽生》应该是一篇较为全面评述梁羽生之作品。从文中表现作者对武侠小说有一番细读,但我个人对该文的某些观点有不同看法。在此提一提。
作者第一个观点是论坛有人通过比较梁羽生和黄药师,得出了梁羽生的境界比金庸高,据此作出反驳。但是作者未能详述原观点,只是简略一提,令人怀疑作者是否存在断章取义之嫌。我想作为梁羽生的爱好者,应该不会愚蠢到提出这样的观点。而在当代武侠评论届,无疑是金庸的天下,金庸迷可说遍布天下,但从作者文中,倒似是金庸欠缺知音,需要作者为金庸鸣不平,因此作者整个论点好象有点“无的放矢”。但或许也是我有所误解,希望原作者能举出他所反驳的论点原文,也让其他人一读。
作者文:我想,有人要说梁羽生小说比金庸小说好恐怕也是这种心态:他们非认为自己是主流文学的代言人,标榜一本正经的文学。因为梁氏的小说更加传统,更加像传统文学:语言工整严谨,人物一身正气,从头到尾都有诗歌点缀,而情节也不那么取巧离奇(情节诡异是被主流鄙视的,他们崇尚现实主义)。最重要的是,梁羽生的小说更符合道德偶像的标准,就比如张丹枫比黄药师就更正统。
以上论点又是作者个人臆断。文学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有的文学以语言文字见长,有的以情节见长。在当代,传统古文与白话文同样均能写出好的小说。不存在两者孰优孰劣的问题。评价一部小说成就的高低,也不以小说有无道德偶像来评论,至少在羽生论坛上,没有朋友提出这样的观点。我在其他网上看到的关于梁羽生的文章,也没有认为梁羽生因为人物比金庸高尚,据此认定梁羽生小说好。以上看法纯属作者主观臆断。
作者文:也就是小说中的一切都要服从与主要人物的塑造,包括次要人物。这就使得张丹枫和黄药师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可比性。张丹枫是梁羽生竭力要塑造的男一号,而黄药师连男七号也算不上,不能说因为金老的文笔高妙,把次要人物也塑造得血肉丰满,于是金老的笔下的次要人物也可以拿出来和梁老的主角做比较,以此提炼出作者之间的精神气质和文化观点的差异来。
没人会将两人比较作为评价金梁小说高低的论据,有的可能也是作者自己吧?
作者文:其次是金庸和梁羽生对人物形象塑造手法明显是有高下的。金庸学贯中西,在人物塑造上较多的引入了西方的心理分析手法,包括金庸本身的佛学修养,金庸在通俗小说作家中历史性地突破了脸谱化的描写方式,塑造的人物角色较为多样和复杂,当然也更为真实。金庸的小说是对人性的记录与探讨,一个个片段实质上是人性的切片标本,于细微处显现人的真实内心。基于这种认识,金庸描写的黄药师当然采取了史记笔法,使得黄的性格更为真实可感,他的存在是提供了一个心理分析的模本。
而梁羽生是个传统的文人,虽然在塑造张丹枫的时候梁羽生很注意的描写了张丹枫心理的一些空洞来造成真实感,然而张丹枫终究是梁羽生臆造出来的一个不存在于真实空间的人物,他存在的意义是偶像式的。更进一步说,黄药师是个知识分子才华不凡,但是在社会碰壁无数最终失望而导致性格乖张,刚愎自用乃至心理bian态的一个难得的失势的旧时代找不到自我定位的一个精神病态样本。而张丹枫是精神上是积极奋发的,心理是健康乐观的,一般讲来上他是旧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勃发状态下的产物,由于金梁在创作意图根本上的不同,导致黄张二人虽然都是知识分子,却在精神境界上相去甚远。
特别地,我们应该看到,梁羽生身上有一种作为知识分子本身的一种群体优越感,认为知识分子是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而金庸则跳出了这个范畴,甚至说,从金庸小说的变迁上看,金庸甚至有一种文化虚无感乃至反文化的倾向,他更多地看到了知识分子本身的弊病(鲁迅和毛泽东也是这个看法),他更愿意把社会思想寄托在那些根本没什么文化的半文盲身上。也就是说,本身金庸是不赞同知识分子的,黄药师的产生,我大胆说一句,甚至是出于对知识分子社会局限性的一种无情披露。相比之下,我们更愿意把我们的理想寄托在郭靖这个半文盲身上。这也许的金庸和梁羽生的最大不同。
以上恐怕是作者对于金庸的偏爱所推断出来的结论。作者先说了一通赞扬金庸的话。然后推出了一个结论,金庸小说塑造的人物是人生的真实再现。然后作者又贬了梁羽生一番,再得出结论,梁羽生塑造的张丹枫是不真实的。论证也不能这样吧。作者缺乏对黄药师为什么是真实,张丹枫为什么是虚假进行必要的论证,为了结论而结论。我个人认为黄药师和张丹枫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缩影,前者代表了隐逸的一类,后者代表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类。两者都可从古代找到典型,不存在前者真实后者虚假之说。
作者认为梁羽生身上有知识分子的优越感,认为知识分子是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而金庸不赞成知识分子(与鲁迅、毛泽东看法同),黄药师是金庸对知识分子的一种揭露。此论依然无法成立。我们看到,梁羽生小说固然表现了知识分子的力量、使命感。但同时也表现出他们的无奈。梁羽生小说的人物没有一个能够主宰历史的进程及社会的前进,即使张丹枫也不能。主导着大明与蒙古之战是于谦不是张丹枫,作为知识分子贡献一点力量我想还是可以的吧?而且到了最后,作者通过了朱祈镇回朝后的一番介绍,分明表现了张丹枫、于谦所作的努力好似一场空,并没有令社会前进多少。对此说明作者也是有着清醒的认识,说梁羽生认为知识分子主宰社会前进依据不足。同样认为黄药师是金庸对知识分子的无情揭露更没有丝毫依据。综观全书,金庸对黄药师主要是持欣赏的态度,对他的所作所为基本是赞赏有加。应当指出的是,金庸本人也是不喜欢受规范约束的人,否则当年也就不会与香港左派阵地闹翻。因此金庸对黄药师我个人认为应是持赞赏的看法。至于金庸是否与鲁迅、毛泽东看法同,无法作论证。但别忘了,鲁迅本身就是知识分子,而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无用论”当年一度对中国产生极坏的影响。更不用说当代中国是谁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知识分子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想应是无可指摘的。
作者文:还有人说,梁羽生的思想性比金庸的要强,我不知道思想性的定义是什么,但是我约莫知道这类先生的意思是梁比金爱国。
以上又是作者的主观看法。爱国与思想性划不上等号。很少有人会这样提的。
作者文: 然而,文学最主要的作用是审美欣赏和消遣功能,其次才是给人以某种程度上的思想熏陶.诗歌不是压韵的政治口号,小说也不是有故事情节的政治寓言.鲁迅先生就谈到过,文学起源于劳动,文学的最初功能是在劳动之后起到消除疲乏的作用,也就是说,鲁迅的眼中,文学最原始的功能是消遣性的.余秋雨在<戏剧理论史稿>中更直接提到,文学是起源于游戏.也就是说,文是可以载道,但文不是为载道而存在的.一部好的小说,首要的是以其故事性打动读者,然后才是给于某种程度的教化作用.香港周星驰有一句话:”我不怕大家说我没思想,我怕大家不喜欢我,我主要是逗大家笑,直到在逗大家笑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思想是不吐不快的,我才说出来。
我本人并不赞成这种观点。即使是某某大师所说。我个人认为,文学更多是作者心声的表露。如果作者写一部作品首先想到这部作品将要如何地娱乐人,那肯定不会有好的作品。就拿鲁迅自己说吧,鲁迅弃医从文难道是觉得从事文学更能够娱乐人,还是希望借文学唤醒沉睡的中国人民。《阿Q正传》仅是为了给人们提供笑料以娱乐人,还是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大量优秀作品或许并不是很能娱乐人,但是表现出作者的心声,再现历史的艰难、沉重,这类作品依照作者看不是好小说了。
作者文:所以,像梁氏的小说,从头到尾都是以民族大义为主线贯穿始终,事实上是犯了尊令文学的错误.小说是如实的反映人生,反映社会,反映人与人之见那中亘 古不变的情感,而不是为某个大的政治主题服务.要讨论小说的思想性,并不是文中出现了英雄们的壮怀激烈和创世纪的战斗诗篇才叫有思想性.这种思想性,我们姑且可以说成是短时期内的一种狭隘低俗的思想性,也是导致小说短命的原由.梁氏的小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直未能登大雅之堂,以其脸谱化而被诟病.究竟什么才叫有思想性?我以为,真实的反映了社会,人生,揭示了人类在这个空间的生存状态就叫思想性.如金庸的小说,引起了我们对人类自身的一种反思,和对文化的一种审视,这才叫思想性.这比梁氏的民族国家大义不能不说是高一筹.人类这个话题当然是高于民族这个命题的.
没有人认为梁羽生小说是在为政治目的服务。而且我认为激荡的民族斗争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是多资多彩的,无论那一个场合都可以表现出真正的人生。除非作者认为人生不包括民族斗争。也没有人说表现英雄们的壮烈激烈和创世纪的战斗诗篇才叫有思想性.这种思想性,我们姑且可以说成是短时期内的一种狭隘低俗的思想性?有也是作者个人的认识。作者认为真实的反映了社会,人生,揭示了人类在这个空间的生存状态就叫思想性.如金庸的小说,引起了我们对人类自身的一种反思,和对文化的一种审视,这才叫思想性.这比梁氏的民族国家大义不能不说是高一筹.人类这个话题当然是高于民族这个命题的. 那么我认为梁羽生小说对此也有所表现。可以说并不缺乏作者所说的这些。另外人生与民族国家大义真的需要截然分开,势不两立吗?
作者文: 还要谈的一点问题是,文学究竟要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和故事?那当然是立足于真实的社会和人生,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就连最脱离实际的小说如神话,也是借助神来描写人间的悲欢离合和情感历程.金庸先生的人物确实在后期没有了明显的侠气,但这不是落后,而是基于金老对人生的认识成熟以后的一种转型.张丹枫那样的侠客未免是不真实的,虚假的,他当然很高大,很伟大,但是这种偶像似的人物出了让我们在梦里羡慕一下之外,对我们认识人生和社会,了解我们人类,有什么帮助?读者无法体会他们的心情,无法与他们一起分享欢笑与痛苦,浮沉与升腾,无法一起体验作者带来的那种后中的人生经历.金老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描写了很多不完美但是很真实的形象,这一切,给我们带来的,是整个的社会,他是把社会搬到了小说中来。
这是金庸迷吹捧金庸的一个重要论点,不是很新鲜。但是我真想问一下,梁羽生小说的人物就真的那么完美,而金庸小说的人物就真的那么不完美、真实。请下次持这个论点的人各举出几个例子论证一下,别人云亦云,而让人不知所云。
作者文:金庸采取这种写法的另外一个背景是,武侠小说如果一定要塑造高大全的完美英雄,那就有了重复的可能性,不但重复自己,也重复别人.比如写名士型侠客,那就得有多少个和张丹枫重合?这个毛病在梁羽生的小说里表现的特别严重,金庸是聪明的,他把描写的对象方开了来.武侠的天地就宽了,不但侠客,皇帝,将军,流氓,混混都可以进入小说,减少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金老的人物形象虽然不喜欢,但是留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给人的感悟是不少的.有人不喜欢金老后期的某些人物,只是因为金老的尖刻,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幻想给破灭了,但是,事实就是这样,与其说金庸是残忍的,还不如说这个人生是残忍的.对于很多人的幻想泡泡,我只能替金老说声抱歉.
金庸真的尖刻吗?我想举出金庸的最著名两部小说中的人物令狐冲、韦小宝,前者笑傲江湖,任性而为,后者玩转了整个中国历史。这就是作者所说的真实?我更认为这代表了一种幻想。若能玩转 社会不妨象韦小宝那样玩玩,要不象令狐冲说声BYE BYE 。多了几分潇洒,不受任何约束,这是否符合了更多读者内心的幻想,这就是金庸的尖刻了。梁羽生我不必多说了,但我认为梁羽生的作品更多表现出了人性的无奈,一种“不得不”的行为。细读有表现出更多人生的悲剧性。
作者文:金庸的小说之所以导致让某些人看起来觉得没思想,那是因为金庸不喜欢喊政治口号.其实仔细的看来,金庸笔下的故事,他的思想早已经突破梁羽生的那种大汉族的狭隘民族主义的范畴,已经上升到关爱世人,关爱生命的境界.比如在《天龙八部》中,萧峰的死就是具有国际主义和和平主义的价值.段誉身上流动的那种热情友爱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已经上升到了我们人性的一个相当高的水准了.梁羽生还意识不到这些,他只会简单的喊些口号,当然,这种低层次的口号更容易让人觉得热血沸腾,觉得思想性的所在.而金庸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人生命题和家园情怀,涉及到了我们人类学行而上的一些东西.
作者没有细读梁羽生的作品,梁羽生绝不是只会空喊口号,更没有大汉族的狭隘民族主义,请作者有空读一下《武林天骄》。再有空看一看梁羽生小说对异族人物的态度。代表异族不只是一个政权,更是每一个个鲜活的个人。梁羽生固有的史观只是抗暴,只要是暴政,就有反抗。否认是汉族也是,少数民族也好。
以上是我个人对《寂寞梁羽生》一文的看法。有的观点也不是很正确,我只想和原文的作者一样,说出我的某些看法。更希望更多的朋友对我提出批评。毕竟论点要在反复交流争论中才能得到升华。
天山游龙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