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31|回复: 1

[戏说] 【百年】论梁羽生小说电影化

[复制链接]

8

主题

6

回帖

199

积分

师出名门

积分
199
声望
195 声
银两
480 两
回帖
6
精华
0
阅读权限
25
注册时间
2018-12-4
最后登录
2024-9-13
发表于 2023-12-23 13: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电影诞生之初,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电影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从早期的古典文学、民间话本到后来的现当代作家的中短篇小说,文学改编剧本依然是电影行业的主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改编文学作品属于二度创作,有成熟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形象,只要编剧稍加修改一些小说中的不合理情节就可以让书中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银幕上;二是文学作品改编剧本可以减轻编剧在创作方面的压力,不用每日烧脑去写特别复杂的剧情。
        在过去的一年里,关于电影和文学的讨论一直是网络自媒体知识区的热门话题,热爱文学和影视的年轻人也不断增多。就十一月来说,北京电影学院就召开过一期关于电影和文学的讨论,但武侠小说并不包含在内。此次大会的内容似乎有些剑走偏锋,主讲人黄建新老师说着说着就谈到了疫情三年来最热门的短剧话题。当然,如果将经典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短剧实在有些离谱,可在如今这样一个快餐文化的大浪潮下,想要通过创作传统的电影剧本立足实在很难。
       然而,武侠小说作为我最喜欢的文学小说类型,改编电影是这六十多年来观众最受欢迎的类型影片。不论六十年代的梁羽生、金庸,还是七十年代的古龙,他们的作品都是银幕上的常客,被改编的经典影片多不胜数,有影史留名的,也有改编失败的,但大多数都是平平无奇的。新派武侠小说作为中国大陆解放后英属香港地区最重要的流行文化符号,它诞生之初便是来自左派报社——《大公报》。新派武侠小说诞生的起因也是因为一场发生在澳门的比武,由此大公报总编辑罗浮便突发奇想的让报社里一位广西籍陈姓青年记者去写一部武侠小说来衬托这场比武的惨烈,于是这位陈姓记者用七个多月的时间在《大公报》旗下的子报《新晚报》上连载刊登了一部名为《龙虎斗京华》的武侠小说,这便是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而这位广西籍的陈姓青年记者就是新派武侠小说宗师梁羽生先生。
       作为书香门第之家出身的梁羽生,自幼便是武侠小说的狂热粉,在桂林上高中期间,梁羽生先生也爱上了电影,甚至多次趁着节假日去桂林城内的一家影院看戏,来香港后也创作过一些电影剧本,甚至上世纪七十年代长城影业拍摄的《侠骨丹心》《红缨刀》《白发魔女传》都有梁羽生先生参与创作和编审。据先生长子陈心宇回忆说,2000年的时候,他还专程陪他父亲去香港的影院观看了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而这一次观影是梁羽生先生人生中最后一次走进影院。
        关于将武侠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话题,我在我的文章中讨论了多次,我个人给出的结论是长篇武侠小说改编电影有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篇幅过长,故事内容散性叙事;二是人物众多,只能将部分人物融合,在事迹上“张冠李戴”;三是时间跨度太大,一部容不下,只有用系列电影的方式来分解和承担。可电影剧本的创作不同于电视剧,并非是按照原小说章回体的形式来创作。而且拍摄起来,也成本较高,难度系数大,一旦做成系列电影就会像美国超级英雄大片一样,成为爆米花商业电影,缺少了文学性与故事性。
        梁羽生先生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的次数虽然不比金庸和古龙多,但每一次搬上银幕的都是精品。从五十年代末的粤语片时代开始,香港峨嵋影业公司就曾拍摄过几部梁羽生小说改编的电影,像左几导演的《七剑下天山》,李化导演的《白发魔女传》和《江湖三女侠》,任彭年执导的《散花女侠》;仅四部。且《散花女侠》非峨嵋影业制作。除了1960年的《江湖三女侠》可以在网上找到影像资料外,其他的在内地找不到任何片源,只有去香港电影资料馆才能看到。但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这几部电影拍摄的并不成功,尤其是战后香港粤语片盛行的五十年代,电影里的镜头语言很少,对白过多,甚至多数都是由演员载歌载舞的形式来演出表现剧情。同时,粤语片的制作周期短,剧本打磨次数较少,有些地方还显得粗制滥造,甚至一周便可拍一部电影,或者一部电影拍完公司就倒闭,于是便有了“七日鲜”和“一片倒”的雅称。  
          当进入六十年代,电影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长城、凤凰为首的左派国语片公司开始尝试武侠电影的拍摄,先是1964年由凤凰影业经理陈静波导演的《金鹰》在香港拿下百万票房,这便让长城公司有了拍摄武侠片的想法。1965年,长城影业的经理傅奇和找到在《大公报》任职的梁羽生先生,有意从先生的诸多作品中购买版权改编电影,于是便有了开创彩色武侠电影新纪元之作《云海玉弓缘》。这部电影的导演就是在14年后拍摄出旷世佳作《少林寺》的长城电影人——张鑫炎。张导一改粤语武侠电影中繁琐的叙事结构和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请来当时最年轻的武术指导组合——刘家良、唐佳来为影片的武打动作操刀,并大量运用当时很先进的威压技术。镜头方面,大量拍摄外景,镜头语言运用自如。上映之后,本片在1966年也收获了百万票房,开创了“新武侠电影时代”。就连梁羽生先生在观看完影片后连连称赞,还专门给长城公司的同仁们写了感谢信,并在信上说明有修订原著剧情的想法。
        梁羽生这部作品的改编电影是改变中国武侠电影的里程碑之作,但为什么他的小说很少有影视工作者关注,最重要的原因可能跟当时香港社会的政治大环境有关。由于先生一直供职于左派报社,而且爱国立场坚定,所在在七十年代的香港不是很受关注。说回作品创作本身,梁羽生先生的小说篇幅过长,且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擅长宏大叙事,有时候还借鉴了英国肥皂剧和拉美文学的创作模式,显得十分冗长。但深厚的史学功底与传统文学造诣,让我每每阅读他的作品之时,总是爱不释手。但要说到梁羽生小说电影化哪个最成功,我认为有以下几部,它们分别是:1971年的《侠骨丹心》,1980年的《白发魔女传》,1981年的《飞凤潜龙》,1986年的《还剑奇情》。如果再加一部的话,那就是2005年徐克导演的《七剑》,因为本片有香港老牌武术指导刘家良先生担任动作导演,算是对1966年《云海玉弓缘》的致敬,这便是一个加分项。也正是因为梁羽生先生的作品被电影化的次数少,所以精品较多,虽然在九十年代还有过于仁泰导演的《白发魔女传》,林青霞版的练霓裳一直被影评人奉为经典的侠女形象,但疯狂的魔改和无脑的剧情让我这样一位铁杆梁迷难以接受。相比之下,我更喜欢1980年鲍起静老师饰演的练霓裳,这一版本的白发魔女才符合梁羽生笔下不受礼教约束的一代女侠。至于梁羽生电影中的男性角色,我认为最成功的还是宁夏武术队总教练、山东籍武术家王新武老师饰演的云舞阳(电影《还剑奇情》),心机深沉,行事老辣,同时也对前妻陈雪梅怀有一丝歉疚之情,虽然王爷爷并非专业演员出身,但表演上极具张力和稳健,这一点不输同时期的中年演员。
        
       如今,电影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武侠热已然退去。而我作为一个刚入行的编剧也在经历着各种思想的转变,但唯一不变的是,我对电影的热爱和对武侠的痴迷。2024年,梁羽生先生百年诞辰,非常感谢先生用一生创作的35部武侠小说,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打开一扇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大门。让我辈再接再厉,努力耕耘。  

评分

参与人数 1声望 +50 收起 理由
药师丹枫 + 50 征文有效参与奖

查看全部评分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1

主题

41

回帖

454

积分

闯荡江湖

积分
454
声望
446 声
银两
103 两
回帖
41
精华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4-3-26
最后登录
2024-10-11
发表于 2024-4-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来惭愧,梁公的电影基本没有看过,可见这块的薄弱。即便是张国荣的《白发魔女》、徐克的《七剑》来势汹汹,我也没有看完整过一部。倒是日本人川井宪次为七剑的配乐《七剑战歌》气势磅礴,很是爱听。另外,个人觉得TVB蔡少芬、何宝生《白发魔女传》,林峰、叶璇、李彩桦《云海玉弓缘》拍得挺不错的,只是名气不大。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11-22 12:55 , Processed in 0.05273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