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寒山重 于 2022-9-28 12:12 编辑
(武侠小说名家梁羽生先生表示,到了明年便会结束武侠小说的写作。在“全面封刀”之前,梁羽生先生一边减少创作量,一边进行修订旧作。 “七剑下天山”是经过他大事增删及改写后的第一部修订武侠小说,现已由本报购得版权,并将于廿五日在“小说世界”版推出。 本刊也将一连三天刊出梁羽生先生说心事、谈创作的文稿,爱好梁羽生作品的读者幸勿交臂失之。 ——编者)
卅年心事凭谁诉 我写第一部武侠小说的时候,曾填了一首《踏莎行》作为“序词”,词的上半阙是:“弱水萍飘,莲台叶聚,卅年心事凭谁诉?剑光刀影烛摇红,禅心未许沾泥絮。”当时我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少年,“卅年心事”云云,只是替书中人物说的,想不到时至今日,却好像变成了自我写照了。我是1952年开始写武侠小说的,不知不觉之间,已是满了三十年了。 我的朋友秦西宁(即舒巷城)在“杂写梁羽生”中说:“如此良久地‘浪荡江湖’,即使连他本人也是始料所不及的吧。”的确是始料之所不及的,当年我写武侠小说,是被一位当编辑的朋友“临时拉夫”的,他在报纸先登预告,我只好漏夜赶写,本来打算最多写一年,怎想得到三十年的光阴都在刀光剑影之中溜过呢?若问我有什么感想,我恐怕只能说是个中苦乐不足为外人道了。 西宁兄是从事“正统文学”的写作的,是最有成就的香港的“乡土作家”。我懂得他说我“浪荡江湖”是含有善意的“讽劝”意味。写了三十年的武侠小说,我想我是应作出“退出江湖”的打算了。即使不能一下子完全退出江湖,也必须“分期封刀”了。 两年前《开卷》的主编杜渐访问我,我说我感觉得有点疲倦了,若是天假我年(假如能活到七十岁的话),我希望在结束武侠小说之后做两件事,一是修订我认为比较满意的旧作,一是写一部历史小说。现在我就准备开始实行这个计划。第一步先减少一篇武侠小说的写作,只保留一篇,精力比较容易应付,或者可以保持水准。到明年便全部结束武侠小说的写作。现在我已着手修订旧作,第一步准备作较大幅度修订(增、删甚或改写某些部份,与一般文字修饰的修订不同)的将是《七剑下天山》。
禅心·IQ·封刀 “禅心未许沾泥絮”,“禅心”这两个字很难用文字解释(禅宗之祖达摩大师说的“四圣句”就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勉强要解释的话,或者可说是“超脱的心境”吧。 三十年前,我写了这么一句词,有人问我:“今日的你,禅心沾了泥絮没有?”这句词是我为小说人物写的,我有无“禅心”,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沾了“泥絮”,更无从说起。舒巷城赠我的诗说:“裂笛吹云歌散雾,萍踪侠影少年行。风霜未改天真态,犹是书生此羽生。”或者在朋友的眼中,我还是当年的我,未至于坠溷沾泥吧? 我并不特别喜爱柳永的词,但我欣赏他的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人生贵适意,在这一点上,我是柳永的同道。在我的朋友中也不乏“海峡两边任去来”的俊杰之士,我佩服他们的活动能力,更毫无非议他们的意思,但人各有志,我是但求适意,自问不是那个料,要学他们也学不来的,为求适意,此所以我早就想闭门封刀,好过一个安静的晚年也。 当然,我之打算“封刀”也还是和自然规律有关的,记不起是那位心理学家写的有关IQ的文章了,文章的大意是说,人的智力可分四种,创造力、记忆力、分析力、综合力。除开极少数的上智下愚,一般人的“智商”总和是差不多的。有的长于甲,有的长于乙。创造力特别强的人可以成为发明家、作家、艺术家……分析力特别强的人可以成为政论家、军事家……综合力特别强的人是上佳总务人材,可以成为出色的幕僚长,如汉初三杰的萧何,记忆力特强的人是活字典,在没有电脑的时代,做资料室主任一定胜任愉快。当然这一切都得加上后天所学,否则纵有特长也只能是“潜力”了。但这四种智力,到了一定年纪(因人而别,一般说是五十岁以上),是会起变化的。也是指一般情况,上了年纪的人,记忆力和创造力会渐渐减退,分析力和综合力则可能增强,那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经验已臻于成熟之故。这种现象在作家中最为显著,老作家的文字技巧胜于少作,但作品却往往没有他早期作品的富于魅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们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新鲜的构思是往往不及少年了。此所以老作家多写“回忆录”或从事修订旧作也。 我还没有资格称“老作家”,但也许是未老(如果以六十岁以上为老的话)先衰吧,近年已确是有精力衰退之感了。此所以我也必须减少创作,从现在起就“分期封刀”了。
(本文刊载于马来西亚《星洲日报》1982年3月22日“星云”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