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74|回复: 3

[其他] 【转】 蒋介石变常凯申

[复制链接]

55

主题

494

回帖

1401

积分

声名鹊起

积分
1401
声望
852 声
银两
5215 两
回帖
494
精华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09-9-7
最后登录
2020-5-3
发表于 2009-12-1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蒋介石怎会被改名叫常凯申
2009年06月09日 09:44:46  来源:文汇报
学界的浮躁之风又一次“吹”远了常识,这次“吹”得够远
    “费尔班德”、“林T·C”、“赫萨”,这串洋味十足的名字,其实对应的都是学术圈名人:费正清、林同济、夏济安。人家明明大名鼎鼎,为啥给换了个叫读者摸不着头脑的称呼?因为他们或是老外,或是旅居海外的华人入乡随俗取了洋名,翻译者“有眼不识泰山”,随手就硬生生“音译”了,而这样的错译居然出现在一本非常严肃的学术著作中!最近,一篇署名“高山杉”的文章在网上引起热议,它把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08年10月出版的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所著《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中几十处名字谬误公之于众。其中最荒唐不过的,当属蒋介石(Chiang Kai-shek)被改名为“常凯申”。
    “常凯申”们是如何“漏网而出”的?公众一片哗然,又一次重重触及学术风气这根敏感的神经。
    出版方:出错章节是仓促赶就
    高山杉的批评文章中写道,仅以第三章(第80-95页)为例,就能挑出这么些荒唐的错误,“是不是太不珍惜清华大学和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招牌了?”
    记者昨日通过中央编译出版社找到了该书的责编陈琼女士,她并不感到意外:“前几天,作者王奇就告诉我书出问题了,网上的各种批评我也看到了。”
    陈琼告诉记者,这本书原本只有前两章,即第一章“中国(包括台湾、香港)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第二章“俄国(包括苏联)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后来王奇的同事建议加一章“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这样全书的内容会因为有第三方观点而更完整。结果就在这第三章共15页里出错了,由于时间很紧,误译了引用资料当中用韦氏拼音标注的中国人名。
    出版社则没有校对这15页的内容。“当时我觉得清华的牌子那么硬,王奇的学养也很好,仓促之间没有深究……”陈琼的声音中流露出不安与忧郁,她承认自己不懂俄语,“但这本书引用自俄语的部分,是由我社的专业俄语校对检校过的”。
书作者:婉拒采访正专心勘误
    身处风暴中心的书作者王奇副教授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记者从清华大学历史系师资队伍网页上看到,今年45岁的王奇上世纪90年代初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留学,1995年取得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到清华大学历史系任教。任教期间,她曾获北京市高教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2000年“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等荣誉。2000年,王奇晋升为副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清华大学中俄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副秘书长等。她著有20万字的《二战后中苏(俄)关系的演变和发展》,主编过《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中俄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等学术著作。
    然而遗憾发生了。先前的一切看起来堪称学术佳话,如今变为万分尴尬。据知情人透露,王奇现正在“紧急回炉”,将“高山杉”等指出的人名和史料谬误搜集起来,细细核对,最终给读者一个准确的订正本。
只要用心查查工具书就能免错
    犹记得2001年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那一刻,从他老人家口中吐出来的是“Peking”这个韦氏拼音单词,曾让不少中国人愣了千分之几秒后才开始欢呼。
    “韦氏拼音在我国已经不再使用,但在国外流传甚广。”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李蓝介绍说,“韦氏拼音”的创始人T·F·威妥玛是英国人,从1841年起在英国驻华使馆任职,1871年升为英国驻华公使,1883年回国。在华期间,他根据北京读音制订了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这个方案以后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
    比如孙中山的名字,在英文中是用客家话发音的“孙逸仙”三个字的字音,即SunYat-sen,如今缺乏这方面学术常识的人看了就不知道是谁。当时一些在华传教士的中文发音受到各地方言影响,因此他们著作中用韦氏拼音标注的中国人名、地名,往往偏差很大,容易造成误解。1979年联合国通过决议,以汉语拼音取代韦氏拼音;国际标准化组织则于1982年开始以汉语拼音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但仍有一些外国学者习惯用韦氏拼音,而在涉华历史文献中,用韦氏拼音拼写的中国人名、地名更比比皆是。
    然而,韦氏拼音并非“鬼门关”,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文飞告诉记者,通过查阅韦氏拼音与汉语拼音对照表,以及俄汉译名辞典、英汉译名辞典等工具书,完全可以避免犯错。
    “现在的学风浮躁!国内名牌大学的博士毕业论文里都能把自己导师的名字写错,蒋介石变成‘常凯申’又有什么稀奇呢?”刘文飞无奈地幽了一默,他的表情,希望对学界不仅是苦涩的嘲笑,也是警示!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 北京6月8日专电)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55

主题

494

回帖

1401

积分

声名鹊起

积分
1401
声望
852 声
银两
5215 两
回帖
494
精华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09-9-7
最后登录
2020-5-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蒋介石变常凯申

清华一学者误译 蒋介石变常凯申
2009年06月12日 08:31 来源:北京青年报

  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在《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中将蒋介石(Chiang Kai-shek)翻译成“常凯申”,遭到网友的“炮轰”。

  近日,署名为“高山杉”的网友以一篇题为《“门修斯”之后又见“常凯申”》的批评文章再度“炮轰”中国学界。文章指出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08年10月出版的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所著《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中几十处名字谬误,其中费正清、林同济、夏济安等学术名人纷纷被误译为了“费尔班德”、“林T.C”、“赫萨”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洋名”,而最为荒唐的是,蒋介石(Chiang Kai-shek)也被改名为“常凯申”,引起网上一片哗然。“高山杉”不禁质疑作者和出版方“是不是太不珍惜清华大学和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招牌了?”

  对此,身处窘境的该书作者王奇以及清华大学校方都委婉地拒绝做出回应。而对此事,清华的学生们也看法不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实验班的一位大二学生表示:“(这个错误)犯得的确有点儿低级,但王奇老师是我们的本校老师,多数同学为她感到难过。我认为这时候她除了做好勘误,也应该和出版社一起,尽早勇敢地站出来,向公众道歉,承认错误没什么大不了。毕竟在这个事件中她代表清华大学。”而另一位博士研究生的评论要激烈一些,他认为这样的错误不该出现在清华人身上,“太给学校丢脸,应该尽快公开道歉。”


  昨天,记者联系到该书的责任编辑陈琼,她表示目前不愿意再谈及此事,过一段时间后,该书的作者以及出版社方面会做出一定的回应或者安排,但是目前尚不方便透露。

  此前,陈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对此事已经知晓,网上的“炮轰”帖她也已经看到了。陈琼说,该书原本只有前两章,即第一章“中国(包括台湾、香港)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第二章“俄国(包括苏联)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后来王奇的同事建议加一章“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这样全书的内容会因为有第三方观点而更完整。结果就在这第三章共15页里出错了,由于时间很紧,误译了引用资料当中用韦氏拼音标注的中国人名。

  据报道,陈琼承认出版社没有校对这15页的内容。她表示,当时看重了清华的牌子硬,王奇的学养好,仓促之间就没有深究。

  陈凯一 雷嘉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2万

回帖

5万

积分

羽生传人

积分
50491
声望
35444 声
银两
4288 两
回帖
21392
精华
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9-3-18
最后登录
2018-11-17
发表于 2009-12-1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很老的新闻了,高山杉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2万

回帖

5万

积分

羽生传人

积分
50491
声望
35444 声
银两
4288 两
回帖
21392
精华
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9-3-18
最后登录
2018-11-17
发表于 2009-12-1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门修斯”之后又见“常凯申”
  高山杉
  中俄国界东段划分,是政治问题,也是语文学兼史学(philologico-historical)问题
。说是语文学兼史学问题,因有多语本《尼布楚条约》(拉丁、满、俄、汉、法文诸本)、
《瑷珲条约》(满、俄、蒙、汉文诸本)、《中俄天津条约》(满、俄、汉文诸本)、《中
俄北京条约》(满、俄、汉文诸本)摆在那里等待诠释,另有浩如烟海的相关史籍和档册。
东西学人整理并研究这些材料,自《尼布楚条约》签订时(1689年)算起,至今已有 320年
的历史。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产生出无数的专著和论文,以至于“中俄国界东段划分研究史
”也成了一门独立的学术史科目。中央编译出版社新出清华大学历史系王奇《中俄国界东段
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正是这门学科的一
本新作。
  全书正文除“综论”和“后记”外,一共三章,分别叙述中国(包括港台)学者、俄国
(包括苏联)学者和西方(包括日本)学者的研究史。书后附录《尼布楚条约》等界约的中
文和俄文文本,并有简略说明,占去全书近一半内容(第96-174页)。说句实话,上面我用
“叙述”二字还算是客气的,因为此书本质上只是有关研究文献的一个书目,而且是一个根
本无法用于检索的书目。类似内容的书目,东西学人都有编辑,但作者为何忽然编写这么一
本出来,和前人的工作相比有何贡献和进步,我们都看不到任何清楚的说明。此书著录的专
著和论文,绝大多数没有解题,更甭说作什么“学术史研究”了。不但如此,作者似乎连一
个简单的书目也搞不定,在翻译作者名和书名时频频犯下低级错误,不免给人留下这样的印
象:当今中国大陆学者尚无资格研究这类精微广大的语文学和史学问题。我不通俄文,对第
二章的内容不能验其深浅,现仅以第三章(第80-95页)为例,挑一些最荒唐的错误分类列
出,请读者一起来鉴别一下。附带说一句,箭头(→)前是作者的译法,箭头后是我的译法
,括号内对部分错误的性质略有说明。
  
  一、作者名的误译:
  乔治(George N. Curzon)→寇松勋爵;林海青(Hsia Ching-lin)→夏晋麟(作者还
不如把Hsia Ching-lin还原成“林青霞”呢);罗金帮(Lo Jung-pang)→罗荣邦;常凯申
(Chiang Kai-shek)→蒋介石; 胡良辰(Hu Liang-chen)→胡良珍(这位台湾学者的论文
《中俄尼布楚界约的检讨》在第25页著录过,可一换成威氏拼音Hu Liang-chen,作者就认
不出来了);程天方(Ch'eng T'ien-fang)→程天放;费尔班德(J.K.Fairband)→费正
清(John King Fairbank;作者多处把Fairbank误拼成Fairband);苏春月(Hsu
Chung-yueh)→徐中约(Hsü Chung-yueh;关于“徐中约”,作者另外还有两个译法,见
下文);楮东苏(Ch'? Tung-tsu)→瞿同祖;福罗舒(Fu Lo-shu)→傅乐淑;克里斯德或
奎斯特(R.K.I.Quested)→郭玟曼;斯宾塞(Jonathan Spence)→史景迁;林堂(Tang
Lin)→董霖(William L. Tung;作者不仅颠倒了董霖的姓氏,而且把Tung误拼成Tang);
林T.C.(T.C. Lin)→林同济;陈方志(Agnes Fang-chih Chen)→陈芳芝;赫萨(
T.A.Hsia)→夏济安
  
  二、书名(论文名)及学术期刊名的误译:
  《1689年尼布楚条约:鲜为人知的托马斯?佩雷拉神父日记对中俄首次交往的案例分析
》(The Treaty of Nerchinsk(Nipchu)1689; A Case Study of the Initial Period
of Sino-Russian Diplomatic Relations Based on the Unpublished Diary of Father
Thomas Pereyra of the Society of Jesus)→《1689年尼布楚条约:依据未刊耶稣会士徐
日升神甫日记对中俄外交关系早期阶段历史所作之个案研究》(Thomas Pereyra或拼
Thomas Pereira,为葡萄牙耶稣会士,签订《尼布楚条约》时担任通译,汉名徐日升,作者
在第102-103页提到过,此处缘何不知)
  《托马斯?皮埃尔日记中有关传教士与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关系的记述》(The
Jesuits and the Sino-Russian Treaty of Nerchinsk(1689); The Diary of Thomas
Pereira, S.J.)→《徐日升日记:耶稣会士与中俄尼布楚条约》(前书把Thomas Pereira
译成“托马斯?佩雷拉”,此处又译作“托马斯?皮埃尔”,本身就不统一)
  塞贝尔利克(W. Seuberlich)《17世纪中叶的俄中关系研究》(Die
russisch-chinesischen Beziehungen im 17. Jahrhundert)→Wolfgang Seuberlich《十
七世纪俄中关系》(不知作者从哪里读出了“中叶”的意思)
  《远东历史》(Papers on Far Eastern History)→《远东史研究集刊》(堪培拉澳
大利亚国立大学远东史系出版的学术期刊);
  《太平洋历史回顾》或《太平洋史评论》(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太平洋
历史评论》
  
  三、作者名和书名(论文名)的误译:
  普菲斯特《1552年-1773年俄国在华传教士传记书目》(L. Pfister: Notices
biographiques et bibliographiques sur les jésuites de l'ancienne mission de
Chine,1552-1773)→耶稣会士费赖之神甫(Louis Pfister, S.J.)《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
书目》(有冯承钧汉译本,作者把书名译成“俄国在华传教士”,实在莫名其妙)
  福彻斯《满洲里地图集》(W.Fuchs: über einige Landkarten mit mandjurischer
Beschriftung)→福克司(Walter Fuchs)《满文标注地图考》(作者在第93页曾著录福克
司撰、张星烺译《尼布楚订约研究提要》,却不知“福克司”和她翻译的“福彻斯”是同一
人;福克司是德国满文、汉学大家)
  拉迪莫尔《满洲里的蒙古人》(O. Lattimore: The Mongols of Manchuria)→拉铁摩
尔(Owen Lattimore)《满洲的蒙古人》(作者似乎对“满洲里”有癖好,凡遇见“
Manchuria”的地方,一概译作“满洲里”)
  福彻斯《茗燕图录》(Der Jesuiten-Atlas der Kanghsi-Zeit)→福克司《康熙朝耶
稣会士绘制的地图集》(作者将此经典巨著翻译成《茗燕图录》,可能是误会了百度上的信
息,请参看:http://pm.cangdian.com/Data/2006/PM...茗燕图录》和Der
Jesuiten-Atlas der Kanghsi-Zeit,一前一后在拍卖,作者大概把它们误会成同一本书了

  休谟尔《1644-1912年之清代中国名人》(A. Hummel: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
ing Period〈1644-1912〉)→恒慕义(Arthur W. Hummel)《清代名人传略》
  苏埃曼纽尔《危机论:中俄外交之研究(1871-1881年)》(Immanuel G.J. Hsu:The
Ili Crisis. A Study of Sino-Russian Diplomacy1871-1881)→徐中约(Immanuel C.Y.
Hsü)《伊犁危机:1871年-1881年中俄外交之研究》(作者把C.Y.Hsü误拼成G.J.Hsu)
  苏伊姆(I. Hsu)编《中国近代史之解读》(Reading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徐中约(Immanuel C.Y. Hsü)编《中国近代史史料选读》(同一位“徐中约”,作者前
后翻译成“苏春月”、“苏埃曼纽尔”和“苏依姆”,可谓荒唐之极)
  布雷斯特赛德《15世纪中国对中亚及南亚邻邦的政策》(E.Bretschneider: Chinese
Intercourse with the Countries of Central and Western Asia during the Fifteenth
Century)→薄乃德(Emil Bretschneider)《十五世纪中国与中亚及西亚诸国交涉考》(
原文明明是“西亚”,作者却译成“南亚”)
  福彻斯《满洲里概况》(Materialien zur Karlographic der Mandjuzeit)→福克司
《清世地图史料考》(书名原文拼写有误,正确拼法是 Materialien zur Kartographie
der Mandjuzeit)
  
  出版地和出版社的误译:
  郎文、格林和伦敦(Longmans, Green and Co., London)→伦敦的朗曼格林书局
  
  至于一般的误拼和误译,这一章里可以说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这些问题要是偶尔出现
一下,大概还不算什么,要是太多了的话,那只能说明作者(她在“后记”中称这本书为“
心血之作”)和编辑(“后记”中提到“编辑同志们的敬业和严谨深深感染着我”)实在太
不珍惜清华大学和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招牌了。这些错误里面最离谱的,当属把“蒋介石”(
Chiang Kai-shek)翻译成“常凯申”。作者身为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俄罗斯圣彼得堡
国立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网站上说作者于1995年1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获得博士学位,什么专业不清楚,同时却又说她于1991年3月到1995年1月在“俄罗斯圣彼得
堡国立技术大学”留学,这里面不知是否含有什么“技术”成分),长期研究中俄(包括中
苏)关系史,竟然闹出“常凯申”的笑话,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光荣传统,我看也快走到尽头
了吧。中央编译出版社标榜的那两句口号“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思想文
化的摆渡者——在东西方之间”,在“常凯申”的衬托下尤其令人感到荒谬绝伦。自“门修
斯”(Mencius)事件发生之后,相信“常凯申”必将成为读书界议论的话题之一。
  
  延伸阅读:
  1)Chiang Kai-shek: China's Destiny, authorized translation by Wang
Chung-hui,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Lin Yutang, New York: Macmillan, 1947.
  2)蒋中正:《中国之命运》,重庆:正中书局,民国32年3月初版。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10-18 20:2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