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女生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
心系桑梓情切切,赤子情怀馈家乡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由梁羽生的蒙中老同学,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钟文典先生所题字的“天风堂”,此地向西约20米的建筑就是蒙山文笔塔,邝健行教授在他撰写的《梁羽生公园记》中写到:“俾乡人过客,望鳌山文笔,得以思夫土囊泰山之巨风,澎滂飘举,原生此青萍之末;与有荣焉,且景仰也。”所敬仰之人是指梁公羽生,而天风堂与文笔塔是一个有关联的整体。1987年,梁羽生先生为重修后的文笔塔题了一诗一联。诗中写道:“蒙豁虑消天地广,山环水绕见雄奇;文人骚客登临处,笔健诗豪立志时。”而在二十年后,梁羽生却将诗中的“绕”字改成了“抱”,这其中的故事得从他跟文笔的渊源说起。
文笔塔于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始建于鳌山,古代蒙山因科甲不发达,建此塔以祀“奎星”,故塔又名“文奎楼”。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由时任广西提督的蒙山人苏元春出资重修,成为历次修缮得最美观的文笔,其目的都在于振起本邑文风,此举收到了效果。文风渐浓,举人贡生辈出,而后更是出现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梁羽生。
1936年春,梁羽生来到县城读中学,在以后四年多时间里,他常与三五同学到鳌山游览,在片片夕阳下登塔眺望,凭栏吊古,山风吹来,自然唤起了梁羽生的才思,家乡的灵山秀水,旖旎的风光,厚重的历史,孕育出了他绵绵的文思才情,使他立下了“笔泻西江,文翻北海,唤神龙舞”的远大志向。
1951年,在一场政治大潮中,一些人受“极左”路线影响,错杀了梁羽生的父亲,青年失怙,梁羽生内心的悲痛无以言表,远在他乡的他只好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深深的融入他的作品中。
“白云一笑懒如此,忽遇天风吹便行”。翻开他的小说,《七剑下天山》里直接就植入了小时候他去外婆家时必经的六樟山,小说中的女人物刘郁芳的由来出自他生母的姓和继母的名;《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中的“明月峡”“青龙峡”就像是家乡“天书峡”的转移;《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游剑江湖》等小说里都提及的华山医隐华天风有他父亲悬壶济世的影子;《白发魔女传》中所描写的明末忠臣爱国将领辽东经略使熊廷弼,与蒙山籍的晚清抗法英雄、广西提督苏元春有着相似之处,而那白衣飘飘的大侠张丹枫更何尝没有梁羽生自己的几分影子。
十年“文革”浩劫,文明扫地,鳌山文笔塔也被当做“四旧”拆毁,所有文物荡然无存,邑人更是痛心疾首,这一切的一切,梁羽生怎么想也想不通。在文革动乱结束后,政府纠正了很多冤假错案,其中也包括梁羽生父亲的冤案,而改革开放更使政通人和,于是重建文笔提上了蒙山的议事日程。1984年县里向蒙山籍的海内外各界人士发出了《爱我蒙山,重建文笔》倡议书,梁羽生接到倡议书后欣然捐献800元,历时三年文笔终于建成,竣工时又恰逢他回乡探亲,所以便有了本文开头这首文笔题诗。
回乡探亲后不久,梁羽生就移民澳洲,家乡离他越来越远,但千山万水又怎能隔阻他对家乡父老的一片深情?多年来,梁羽生先生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尽其所能,例如为建西炮台公园捐款、为母校蒙中增添奖学金、在文圩中学设奖学金并为该校题名、为长寿桥题联等。他是这样说的:“我不是有钱人,但我会尽力。”这是多么朴实但又包含赤子情深的一句话!
2002年元月,县人民政府召开会议,一致通过将鳌山风景区命名为“梁羽生公园”,并要求有关部门尽量收集梁羽生先生在海内外的文化实物来传承梁羽生先生的武侠文化。此后我们与梁老的联系就更多了,园中的每个景点建筑,我们都征求过他老人家的意见。每次通电话时,梁老都非常认真的听取我们的汇报,他曾经对代理人刘文良这样说过:“父老乡亲还是了解我的”。
2004年,母校蒙中80周年校庆,梁老欣然为蒙中“书海桥”题联:“文心侠骨,统览孤怀”。他说:“做为青年学子的励志联,文在这里不是文章的文,而是温文尔雅的文,泛指道德高尚,精神品德的高贵。统即全面,览即看,孤即自己,怀即独自的怀抱,独自的见解。就是既有全面的观点,能看到全面的气势,又有自己独自的怀抱,不同于流俗的见解”。 此联正合时宜,放在蒙中书海桥的亭中显得格外有意义。
2005年9月,他从悉尼回到广西桂林,但因身体原因,这个远离家乡多年的游子离家近在咫尺却无法回去,成为家乡人民至今的遗憾。
2006年12月我收到了梁羽生先生从悉尼寄来的一封信,信内有他用毛笔亲自重新书写的题文笔诗,并把诗中原来的“绕”字改成 “抱”字。我与他通电话后,他对改动做了详细的解释,记得他是这样说的,“用这两个字没有优劣之分,过去我用‘绕’字是取其轻灵飘逸的一面,湄水如彩带绕着美丽的县城,多美啊!现在用抱字意义不同,鳌山文笔塔作为地域的象征,文风昌盛的代表,‘这支笔’本身就意义重大,用抱字更能表现出蒙山文化的沉淀。”
这位远离故土的游子,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谈及故乡,字字句句都涌动着无限的深情!我们也随着梁公这句话,看到了这位赤子多年如一日心系家乡所一路走来的种种风景,这其中,有快乐,有温馨,有坎坷,但始终不变的是深情。的确,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究其始,都是从家乡出发的。蒙山的灵山秀水滋润了梁羽生的成长,给了他自由成长的广阔天地,他始终铭记着家乡对他的恩泽,他始终把自己和家乡联系在一起,用一言一行诠释着对家乡父老的挚爱真情,有此拳拳赤子,蒙山甚幸,蒙山人民甚幸!
2013年,我和县政协副主席曾凡玺先生到悉尼梁羽生家,拜会了梁羽生的夫人林翠茹女士。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市郊的麦觉理公墓,一代武侠开山鼻祖梁羽生先生就安息在这里。在不到一平米的墓碑上,刻着一副他自拟的对联:“笑看云霄飘一羽,曾经沧海慨平生”,照片里慈祥的梁老亲切的微笑着,一如他生前待人处事的正直谦和,勤恳端方。我不敢奢望有梁羽生先生这份高尚品质,却希望能以文为镜,无愧于人。把‘文心侠骨,统览孤怀’的侠义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梁羽生先生永远活在家乡人民心中!
谢谢大家!
陶 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