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土地问题的严重已达于顶点,王莽篡汉后,想用施行“新政”的方法,来缓和农民反抗的情绪,也完全失败。于是严重的土地问题,只有待农民起来,自己解决。
当时的农民暴动,主要分为两大集团:一是南部湖北一带的绿林集团;一是东部山东一带的赤眉集团。这两大集团的发难,都是由于大饥荒而引起的。当时饥荒严重的情形到了什么田地呢?
我们且引用正史《后汉书·刘玄传》的一段来作为一个例子:据《刘玄传》的记载,当时饥民不要说完全没有粮食可吃,而且连可以吃的野草都要辛辛苦苦去找寻,甚至饥民为了争夺野草而互相打斗,新市(今湖北京山县)人王匡、王凤就是因为能调解饥民的纠纷,而被拥戴起来,组织成新市的农民起义军的。
“绿林”和“赤眉”这两个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的呢?原来南方的饥民,为了觅食(掘野草或者抢地主的粮食),常聚集在今湖北当阳县的绿林山中,统治者就称他们为“绿林贼”。(后世的统治阶级通称“强盗”为“绿林”也就是由此而来的。)
至于“赤眉”呢?他们的得名却是因为把眉毛涂成红(赤)色的原故。当时赤眉的领袖樊崇,聚集了一群山东的饥民,占据了泰山,抢掠求活。他们之要把眉毛涂成红色,是因为要和官军有所区别的原故。原来他们是羞于被人误认为官军呢!因为他们虽也抢掠,但抢的多是富户,而且纪律也实在要比当时的官军好得多。所以当时民间流行着这样的歌谣:“宁逢赤眉,勿逢太师(官兵)!”人民是这样的痛恨官军,难怪他们要把眉毛涂成红色,以便于识别了。
在南部和东部农民大起义的当儿,王莽的统治已不能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都已经崩溃了,这时刘家的子孙,不管是“宗室”的或非“宗室”的,都纷纷乘机起来,想利用农民暴动的势力,推翻王莽,恢复他们刘姓的统治。这些乘机而起的姓刘的地主阶级,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便是刘秀、(即后来的汉光武帝)刘演(刘秀的哥哥)和刘玄(刘秀的族兄)。原来在当时大混乱的时候,人民都痛恨王莽,对刘家以前的残暴统治,倒并不怎样记恨了。
地主阶级遂利用了封建社会中的“正统观念”,抬出前代统治者的后裔,出而收拾残局。许多善良的农民就因此而上了当。刘玄、刘秀等在舂陵(今湖北枣阳县)起兵后,很快便和绿林集团联合,而且篡夺了领导权。南部的暴动农民因为要求统一指挥的原故,竟共同推立了刘玄做最高统帅,号称“更始将军”。
刘玄做了南方农民军的统帅后,就由湖北而河南,由河南而陕西,浩浩荡荡,进迫长安。王莽征发了四十万大军迎击,在昆阳地方(今河南叶县)展开了一场大血战。结果王莽军大败,在刘玄等未到长安之时,长安城中已起兵响应,把王莽杀了。
刘玄进了长安之后,内部忙着争夺胜利的果实,纪律也很不好。刘玄“升殿”之始,就问诸将虏掠多少,使左右侍官,都互相惊视。而且许多姓刘的,和姓刘的亲戚,也乘时显贵起来。这班人大多是流氓无赖,或地主破落户等。当时长安的歌谣说:“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官爵”如此之滥,政治哪能不混乱呢?
在刘玄等进据长安之后,另一农民暴动集团,即赤眉集团,也自山东而河南,由河南而陕西,与绿林集团相接触了。赤眉集团的领袖樊崇等曾亲到洛阳面见刘玄,表示归附合作。但刘玄在表面上虽接受赤眉的归附,实际却暗行排斥。只给樊崇以空头列侯的名义,把他们羁留在洛阳。更完全不管他们几十万大军的给养,结果樊崇逃出了洛阳,在河南地区纵兵攻击,两大农民集团,竟因刘玄等的自私观念所导致,而火并起来。这时绿林中的一部份降了赤眉,刘玄最后被迫缢死。长安遂完全入了赤眉之手。
可是这时刘秀的地主武装已经建立起来了。刘秀是一个阴狠狡猾的家伙,他的哥哥刘演是被刘玄妒忌而杀掉的。他却一声不响,接受了刘玄“大司马”的空头名义“镇慰”河北,到了河北,就和王莽残留下来的官僚武装勾结起来。积极对付赤眉了。赤眉集团的三十万大兵,在咸阳住了三个月,地区既小,地主们又坚壁自保,不与合作。在三个月的时间,把洛阳地区的粮食通通吃光。于是无目的的把几十万大军向西北推进,为的只是随地找粮食,结果几十万饥饿的士兵,在河南被刘秀堵击,迫得无路,只有投降。投降后,赤眉的领袖樊崇,就被刘秀害死了。
刘秀即位后,定都洛阳。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东汉统治。地主的政权,又从农民的血泊中建立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