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霄一羽 于 2015-1-9 11:20 编辑
早年我不但爱看武侠小说,还爱看戏,现在都不怎么看了。不过我发现,梁老写武侠书,除了受旧小说影响,受戏曲影响正经不小。我读梁书常有看戏的感觉,对《萍踪侠影》的感觉尤其突出。
众所周知,浅白和夸张是戏曲的重要特点,因为看戏的人来自各阶层,必须满足大众的口味。而这两点在《萍踪》中都有表现。
说到浅白,不能不提云蕾的比武招亲。有人说云蕾女扮男装,就算石翠凤看不出,老江湖石英也看不出来?显然不符合逻辑。有人说云蕾女扮男装赢得石翠凤的爱慕,那么个子一定很高,大约176cm(不知怎么得出的)。争议最多的还是两人入了洞房云蕾也不吐实情,最后耽误石翠凤一年青春云云…. 其实梁老这一情节设定完全是戏曲中的老套路,他把读者当作台下的观众,观众看戏只图一乐,谁去深究情节是否合理?梁老同理,只是为云蕾与石家父女相识制造点噱头,安排个场景,桥段用完就完了,哪会想到他的粉丝把这当作课题来研究呢?这段情节首先使人联想到黄梅戏《女驸马》,冯素贞不考秀才举人直接考状元不说,皇帝皇后一众大臣全是近视眼,看不出冯是个女子,也不去冯的家乡调查一番就嫁了公主,和石英一样不可思议。另外还有京剧《辛安驿》,讲述的也是店主的女儿看到住店客人长得英俊就强迫成婚,洞房中才发现新郎乃是女子,最终“新郎”拉郎配,把“新娘”介绍给自己的哥哥。在传统民间艺术中,小说、评书、戏曲本来就相互影响,戏曲思维的简单直接体现在小说中。
说到夸张,张丹枫的“名士戏人间”是最好的诠释。梁老在书中不予余力地渲染张大侠的超迈流俗,能哭能歌。随手举一例:只见那书生走近摩挲,看了又看,忽而高歌道:“谁把苏杭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古愁!呀,牵──动──长──江──万──古──愁!”唱到最后一句,反复吟咏,摇曳生姿,真如不胜那万古之愁。云蕾心道:“古人云狂歌当哭,听他这歌声,真比哭还难受!”想不到那书生一歌既终,当真哭了起来,哭声震林,哭得树叶摇落,林鸟惊飞。云蕾手足无措,不知其悲从何来,何故痛哭如斯?书生哭个不停,云蕾给他哭得心烦意乱,对方是个陌生男子,想上去劝解,又觉不好意思;若离开他,又似不近人情。书生越哭越哀,云蕾也觉心酸,忍不住陪他哭了。书生瞥她一眼,忽而以袖拭泪,哭声顿止。猛又抬起头来,仰天狂笑。这段描述中的夸张是无疑的,现实中忽哭忽笑的人多半精神不大正常。所以说,这类最突出张丹枫特点的描写只能存在于书中供人想象,连电视剧都无法呈现。总有人觉得电视剧拍了好几版,就是拍不出小说中的味道,不过是电视剧是写实的艺术,局限性太大的缘故。如果想演绎书中夸张的描述,用戏曲形式来表达就容易得多。比如京剧《红娘》中,张君瑞接到莺莺小姐的信狂喜难耐,后小姐爽约又失望伤心不已,演员大尺度的表演把张生的情绪起伏展现得淋漓尽致。再说说哭和笑,现实中的人哭笑起来涕泪横流,张嘴露齿,真得很好看吗?而戏曲里的笑声有高低,有大小,有节奏,笑得动听是经过苦练得来的。叶盛兰饰演的周瑜在《群英会》中几次大笑,绝世风采令人倾倒。对于哭,我印象最深的则是《文昭关》,伍子胥深夜困坐屋中,唱到 “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 边唱边哭,抑扬顿挫,令人叫绝,演员每唱至此必是掌声雷动。有兴趣的人可以找来音频听一听。
儒侠是梁书的招牌。侠客们大多以文弱书生形象登场,吟诗作赋,酸态可掬,进而忽然大显神功。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一般能带来不错的效果。窃以为梁书中这类人物形象也是从戏曲中借鉴得来。戏曲中书生之多数不胜数,有风流倜傥,有仁厚多情,有酸腐怯懦,但很少有超迈脱俗的。梁老对这些书生进行改良,赋予其真才实学和绝世武功,傻秀才摇身变成名士型侠客,一时间粉丝无数。
再说说《萍踪》中场面描写的戏曲效果。在张丹枫打擂一节中,梁老写到:云蕾呆呆地望向擂台,只见张丹枫白衣飘飘,脚登粉底鞋,头戴白方巾,衬着粉雕玉琢的面庞,笑吟吟地纵上擂台,姿态美妙之极,当真有如玉树临风,梨花飘雪,端的是人物俊秀,潇洒出尘。这一登台,满场武士都给他比了下去,尚未出手,已赢得一片彩声。粉底鞋白方巾,粉雕玉琢的面庞,这分明是身着戏装,脸涂油彩的小生,戏台上每天都能见到。与其说张丹枫跳上擂台,不如说跳上戏台。一片喝彩之声正是名角登场时常见的轰动。梁老写这段文字时一定有意无意把擂台当作了戏台,戏台当作了擂台。
另外,《萍踪》中其他戏曲因素也还不少,简单举几个例子:黑白摩诃两人长相一样,黑白分明,手持同样的武器,符合戏台上的对称美,这类角色一般由大龙套出演。潮音和尚的塑造比较脸谱化,性格豪爽,属于典型的架子花脸。澹台灭明武艺卓绝,为人忠诚,可以考虑由大武生出演,勾红脸儿。云重周山民是小说中的二路武生,这两人性格本不鲜明,也无突出事迹,会几句念白加打出手的功夫就可以了,演员大把抓。
至于几位主角,张丹枫是武小生无疑了,可以一会儿像柳梦梅,一会儿像赵子龙,唱念做打之间,绝对令台下的太太小姐们神魂颠倒,向戏台上大抛耳环戒指金项链。在过去,京剧也就叶盛兰能演,今天怕是没人了,茅威涛可以试试越剧版的。云蕾从年龄判断应该是花旦设置,但有时又是青衣作派,偶尔还要反串生角,对演员要求可谓不低。黄梅戏前有严凤英,后有马兰,饰演云蕾也未可知。澹台镜明归类到刀马旦比较合适吧?即使不扎大靠,也有御姐气质,仿佛《杨门女将》里的穆桂英能文能武。石翠凤脱不花肯定是花旦了,而且必须念京白,演《铁弓缘》的关肃霜再合适不过,但《铁弓缘》后半部里的关肃霜更适合演澹台镜明,在世的刘长瑜孙毓敏都嫌太老了。
现在戏曲普遍不景气,缺少好的编剧、导演、唱腔设计,甚至演员。听说有剧团曾将《萍踪侠影》搬上戏台,但始终未能红起来,实在是个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