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是推测,不是资料,欢迎考据党具体考据。
从大公报的销量说起
大家都知道香港很小,是北京的1/16。刚百度了下,香港1946年人口是161万人,60年代则是313万人,90年代则是539万人。而梁羽生和金庸都是在人口激增的时代去的香港,供职于民营性质文人风格的《大公报》香港分部。
香港是个发展的国际贸易港口城市,鉴于人口、文化,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版的《大公报》算上出口,销量也就几万份。因报纸性质,《大公报》的商业广告也不够商业,广告收入这块有限。那么在此打工的梁羽生、金庸即使让《大公报》销量提升不少,报社收入也有限,作者稿费收入也不会太高,甚至子编辑们的作品很可能是按固定工资形式发放的。
婚姻、支出与家庭
当时的香港,地少人多,经济高速发展,房屋也不是现在的高层住宅为主,房价自然相当高,生活成本也可以参考现在的大陆。虽然金庸、梁羽生都是少爷出生,但金庸是三线城市的少爷,梁羽生则是五线县城的,到香港打拼则都是重头再来。
梁羽生比较安心现状,成名相亲结婚,陆续有了三个儿子,不论是房、奶粉、学费都是开销,于是几个报纸同时作战为报社也为自身收入。夫人林萃如原来是公务员,不知有三个孩子后是否还继续工作?
梁羽生是66年不在大公报挂职,而专职写作的。当时内地大公报全部歇业,就只剩下香港版,香港的处境可想也难好。
大家都觉得武侠作者的书卖得那么火,作者应该有钱。连载时,香港的书出版内地台湾都不让卖,主要是销往本地和海外(不大的市场,还有爬头本抢市场),版税也有限。梁羽生退休后则有幸解禁台湾与内地,但盗版绝对比正版卖得好得多。退休后少操劳了,但接连糖尿病、膀胱癌、中风、花费也不会少,好像几十年前胰岛素很贵的。
至于影视收入,梁创作初衷就没像金庸和现今作者过于考虑影视改编难度。天山啊、石林等场景对当时的香港难度太大,而人物众多如评书也是得费功夫删改的,影视版权虽然卖了不少,卖得价格不会太高。现今大陆则是和谐因素,改编更免不了。
梁羽生平淡一生,之前是报社职员,之后是职业写手,门第在老家算高的,在省会就弱了,在香港更是不行了。不过一则文人相交,二则有了名气,所以见识的有名气的公子贵人还是比较多的,即使再宅,生活圈也是中上流,也就是拿着中产阶级的薪水,应酬估计少不了文、酒、茶、棋、慈善等上层聚会。据说还有点藏书爱好,这个比较费钱>_<梁羽生离港去悉尼后,把物业都卖掉了。
好在梁先生自己认真勤奋工作,家庭和睦。作品中才子佳人或浪漫悲情或现实传统,少一步登天、屌丝逆袭,但也就是平淡是真。要知道文人钻石婚很难得!
梁羽生儿子陈心宇说:上个世纪70年代,梁羽生的主要收入其实来自财务,除了小说创作,他每天还要给各上市公司写财务分析。这个确实非常有可能。养家不容易,大学专业没白学!武侠小说一写三十年,如果名利双收,那肯定是成就,但主要是为了吃饭,不够吃,甚至名气带给你不少额外花费,怎么就有做一行恨一行的感觉了。
反之金庸心较大,第一个夫人跑了,第二任夫人和他又同公职于大公报,独立创明报除开常说的政治分歧,经济因素肯定是有的,况且能开夫妻店是很多人的理想。如说一开始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事业经营,不如说是金庸初衷的事业是政治,因为大公报而明报,武侠小说只是手段,但人家买他的报纸主要看中的是他的武侠小说,作为老板他还让是武侠小说占了他的精力,琐事让夫人做了。于是乐于修订、最后以武侠为事业,影视歌游周边发展,和倪匡、黄霑等相互捧场让武侠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
年龄、经历对武侠小说的影响
梁羽生没结婚时作品中对有着浪漫幻想,主持着李夫人信箱等,听故事居多。
结婚、初有子对武侠的浪漫有了更好的诠释(这个时段的佳作最多)。门当户对和谐啦,御姐持家舒心。
不惑的年龄对自身于挑战,尝试创新。当时是新意,但现在看不够新,加之批发量产有不尽如人意。
孩子大了,操心孩子们的婚事,作品家庭伦理起来,花心的女主没了好下场!中老人也谈起了恋爱来。这时注水更严重,导致出版被删节。香港是个务实的地方,确实如春水说,同等创作水平的书人家想薄的便宜的。香港又不是大陆盗版薄厚差不多的价,电子版更不用在意注水的问题。
修订是要资源的
很多人批评梁羽生书BUG多,没修订,感叹像金庸那样修订就好了。确实,看过金庸初版的,都说和梁羽生水平差不多,当然梁羽生三部同时创作后质量下降不少。而今天金庸的名气已远远超过梁羽生。金庸是自己当过老板,有人力有钱,有编剧经验,知道商业规则,一元炒作,肯让自己的作品更影视话,甚至为90后新修……只是,2000年前整个中国有几个作者有空修订,有机会再出修订版?多得是的作者还有优秀的作品没有机会出版。
前文已说,梁羽生中后期经常三四个坑同时进行,加之他儿子爆料说写财务分析,可想生活多磨砺,当时又没网络,BUG修订没现在方便,他的架构又不是架空,一部接着一部,改一发牵全身,对于退休的病人,重新修订实在费功夫,移居海外很多事情也不是那么方便。其实据说也修订过几部,但是这些修订版也要出版商肯出(有现成版本,修订是得费成本的),又不是肯定能出,自然兴趣不大了。
武侠作者的吃饭问题
其实文学作者吃饭不容易,大陆稿酬普遍是40-300元每千字,很多甚至是一次性上百几千买断版权的,起点大神的薪水多少有水分,反正我听到发家的没多少,离婚的倒是不少。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家以为你发了,你就得埋单。温瑞安就是总喜欢让小弟埋单让小弟郁闷着了。
金庸之前和梁老一样,版税钱估计也有限,被大陆盗版郁闷着了。在香港明报,是赚是赔他是老板,但影视、周边、出场费的钱不会少,晚年比早年有钱。古龙活着其实生活一贯不稳定,死后遗产倒是争执得厉害。黄易正在起点卖文中,估计卖不过唐家三少。温现在满世界躲债中。和金梁古同时期其实还有不少作者,有名的无名的生活所困的不少。
大陆新武侠。凤歌在今古拿的死工资,06年时昆仑得了1万元的黄易奖金就是“发了”,不知道稿费另外怎么算的。感觉没有80元/千字的算。小椴和凤歌是今古最啰嗦的,他们先后是今古的编辑,今古传奇2006年的月工资是两千多块。小椴据说没饭吃了卖字,平时宅混的。其他人,今古是能把1000字砍成500字的,好在沧月,沈璎璎现实职业比较赚钱,写武侠是零花钱。步非烟也是个啰嗦的,不知道她准备在文联怎么混。江南是热烈学习金庸想折腾事业,但九州就是个坑,和今何在吵架N年,现在也是边当资本家,边靠玄幻《龙族》神马的骗钱方便些。
《昆仑》的改编好像是大陆新武侠第一部?据说改编得很汗水。而明晓溪、桐华等作者的改编一部接着一部,可见吃武侠小说这碗饭不容易。
重新再看梁羽生,性格决定命运?
名渐散,但武侠第一人时间在那儿,三四十部作品在那儿。
钱不多、不是官住不了301级别的医院,但生病几十年,活到84岁也算高寿。
和妻子携手50年,有三个孩子,有和睦的家庭,有爱好,有郁闷但也算成功的职业,小日子也算过得温馨,足矣。
(校对:药师丹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