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清流垂倒影,水色无边露心痕

卿在莽原

 

 

 

  散花众侠身影处,想来惟有你最真。镜泊清流垂倒影,水色无边露心痕。
                         ──一首拙作,给铁镜心

  终于看完了最后一回,然后,合上书大叹一声──梁老写这部书的时候不会是生病了吧,总觉得梁老不在状态。

  《萍踪侠影》被很多人视为梁著的巅峰之作,一代大侠张丹枫的影像也深入人心,更有不少人推举张丹枫为梁书大侠之首,更有甚者认为张丹枫是梁书唯一的大侠。此观点我不去讨论,且说于承珠师承这样的一位大侠,耳濡目染之下,自也会养成侠义心肠。

  书中对于承珠的形象一开始就定位于侠之大者,小小年纪就能区分大是大非,与阳宗海、娄同孙等人势不两立,一心助叶宗留抗倭,毕擎天虽然粗犷豪迈,但他的狼子野心为于承珠所不齿;铁镜心虽然翩翩佳公子,内心也有侠义之气,但他的自私自利也让于承珠大倒胃口;加之她又是忠臣于谦之女,更加昭显她的侠义形象。

  整本书看来,于承珠是一个孝者,为父亲遗体,三番两次孤身去取父亲人头,为师父,更是与毕擎天撕破脸面,大为维护张丹枫形象。于承珠是一个侠者,为百姓,助叶宗留大败倭寇,怒斥毕擎天的投降、愤怒于铁镜心的出卖,更是孤身犯险救出许多人。于承珠是一个善人,为凌云凤,不惜让出叶成林,撮合二人。于承珠是一个雅士,跟随张丹枫许多年,诗词歌赋,风土地理,信手拈来。于承珠是一个美人,身形娇俏,国色天香,倾国倾城。于承珠是一个聪明人,高深武功,一经目测便能茅塞顿开,解开许多武学谜团,还能收为己用,实战起来,更是七窍玲珑,攻敌之不备,就是在爱情方面,也是在诸多纠结后选择了稳重踏实的大青树,这个选择于她而言肯定是好的。

  只见对面瓦背上那少年哈哈大笑,笑声宛若银铃,十分好听,但见他反手一扬,夜空中顿时现出十数朵金花,上有淡月疏星,下有松枝火把,这十数朵金花倏地散开,迎空洒下,好看之极。

                             ──《散花女侠》第三回
 

  只见白衣少年怒容满面,叱道:“你是什么东西,敢骂张大侠!”倏地寒光一闪,他出剑快如闪电,一抖手就向毕擎天正在张开的嘴巴刺去!

                             ──《散花女侠》第五回
 

  于承珠冷笑道:“张大侠又不想称王称帝,他为何要留下副本或向我爹爹取回!他说没有就是没有。你敢不相信他!”

                             ──《散花女侠》第六回
 

  于承珠在张丹枫门下十年,早已将那本“玄功要诀”读得烂熟,看了黑白摩诃这一场激战,只觉书上许多精微奥妙之处,尤其是对暗器的运用与破解这一章,平时难以领悟的,现在都一一迎刃而解。

                            ──《散花女侠》第十八回
 

  话声未停,忽见一个少女走到筵前,她身法快极,众人在乱哄哄之际,竟不知她是怎么来的。沐琮还以为她是丫环,一看之下,只见她穿着女儿惯穿的一件衣裳,比女儿大约要小一两岁的年纪,天姿国色,比女儿还美得多!

                            ──《散花女侠》第二十回
 

  凌云凤哪里知道,于承珠此际正是心中如绞!她让凌云凤独自去助叶成林,实是含有这样的心意:要把叶成林让给她!

                            ──《散花女侠》第三十回
 

  尽管她早知道了铁镜心和叶成林是两条路上的人,但对铁镜心这样的行为却绝不能谅解。“道不同不相为谋”,她深深感到这句古训的意义了。她留下了诀别的书信,换上了男装,悄悄地骑上白马,独自一人,头也不回,绝尘而去。

                           ──《散花女侠》第三十一回

  综上看来,同样身为女子的我,不禁大为咋舌,这还是一个人么?于承珠的形象经梁老这么一描述,不是神仙,也接近于神仙了,这让同为女娃的我们情何以堪。就是因为这样,于承珠这个形象在我看来是大大的不真实,离我太遥远了,不仅喜欢不起来,还觉得十分虚假。

  当然,神仙也是有缺点的,于承珠身上不说缺点,自然也有一些不好地方,当然,这也是个人认为不好而已。比如,第一次见小虎子,就用石子逼迫小虎子带她去见张风府(《散花女侠》第一回)。救出周山民夫妇后,周山民要去救老掌柜,于承珠却说:再迟一会,咱们三人都逃不了(《散花女侠》第九回)。虽然这话却也是为周山民夫妇打算,也有“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之意,但看起来总觉得别别扭扭,似乎有种不值得为了老掌柜搭上三人性命一样,这又与书中一直推崇她的侠义似乎相违背。而最让我不解的是于承珠对铁镜心的态度。

  铁镜心以柔弱书生打扮出场,长江途中,以神俊风姿大败倭寇。书中对铁镜心的功夫,也是大手笔描写。

  那书生在半空中翻了一个筋斗,头下脚上,一口剑如银蛇乱掣,向下疾刺,也是转瞬之间,就连刺了五六剑,每一次都是书生的剑尖触到七段武士的圆头剑,便借力飞起,连挡了五六剑都未沾地,真如苍鹰扑击,蜻蜒点水,仙鹤回翔,日本的武士们,哪曾见过这样的轻功绝技配上绝妙的剑法,吓得目瞪口呆,竟有一大半人忘了动手,只有那名七段高手,全神贯注,一剑紧似一剑,心中想道:“凭你这样身子悬空,如何能够挡得住我的连环攻击?”外围的那些武土,惊魂稍定,也发一声喊,纷纷把倭刀砍来!

  忽听得那书生猛喝一声,他相貌清秀,看来身材瘦弱,这一喝却如晴天起了个霹雳,连那个七段武士也吓了一跳,只觉得耳鼓给震得嗡嗡作响,说时迟,那时快,但见那书生在半空中旋风一转,两名三段武士眼前一黑,被他扯着和服的箍腰提了起来,那名七段高手收手不及,唰唰两剑,都刺到同伴身上,幸他见机得快,剑锋稍偏,饶是如此,那两名武士的脚筋也已被剑锋挑断。

  那书生动作快似电光石火,将两名武土一抛,逼得那些包围的武士纷纷闪避,一转身又将两名倭寇踢下长江,待那七段武士睁眼看时,只见他已背倚着船楼的铁栏杆,手中长剑兀自颠动不休,嗡嗡作响,大声喝道:“好呀,谁陪我到阴间走走?”一副拼命的神气。

 

                            ──《散花女侠》第十一回
 

  一出手便有不凡的气势,舍掉性命跟倭寇战斗,如此气场怎不振奋人心。最让人惊喜的是,铁镜心自愿被擒也是他自己的抗敌之计,用自身做诱饵逼迫知府处决倭人,看到知府被他质问地哑口无言、倭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国人扬眉吐气,又怎能不大快人心。

  铁镜心冷笑道:“我是大明的子民,有罪也只应由你来审,你口口声声说朝廷的王法律例,请问朝廷的法律,可以由外国人来审问本国的人么?”

                            ──《散花女侠》第十一回
 

  铁镜心道:“保土卫民,人人有责。大人是台州的父母官,那更是责无旁贷的了。”
                            ──《散花女侠》第十二回

 

  直到这里,书中对铁镜心的描写几乎都是正面的,相信许多读者甚至会认为他和于承珠会成为一对。确实,这样一个风度翩翩、武功高强、又足智多谋、心系国家的人,怎会不得到作者和于承珠的青睐呢。可是到他加入义军时,书中对铁镜心的角色定位就变了,铁镜心瞬间由一个大侠变为一个自私自利、空读兵书、小肚鸡肠、频频托大甚至出卖师父、义军的人,而且变的速度相当惊人,第十二回前半部分还在说他如何英勇,到了第十二回后半部分,他就变了。不知别的读者如何想,我是觉得莫名其妙,梁老的思路在这里似乎变得相当勉强,我们且一点一点来看。

  铁镜心稍一沉吟,道:“好吧,待我先回家禀告父亲。我听说叶宗留现正处在危难之境,抗倭大事,人人有责,我去是应该的。”他说得很平淡,但于承珠却听出他自负的心情,好像他一去什么都会好转,不知怎的,心中又感到些微不快。
                            ──《散花女侠》第十二回

 

  这是我莫名其妙的地方之一。抗倭大事人人有责,作为大明子民,谁去不是应该的呢?铁镜心的话于情于理,有何错哉?于承珠怎么就觉得他是自负了呢?还是梁老为了将铁镜心的角色瞬间扭转过来,不得不这么写呢?

  梁老在书中提到的“铁镜心是官家子弟,文才武艺都出色当行,对于草莽人物,潜意识中总有一些轻视。”(《散花女侠》第十二回)这个剖析我很赞同,符合人物背景。铁镜心到义军后,大谈兵书,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义军大多是矿工渔民,少有精通兵法的,实战经验是很重要,但用现代的话来说,理论基础也该是必备的,铁镜心搬出孙子兵法,正好可以弥补义军不懂兵法的缺陷。只是这里铁镜心的态度让很多人不爽,尤其是心里想的那句“我熟读兵书,叶宗留岂能与我相比。”(《散花女侠》第十二回)自负情绪一览无遗,确也让不少人愤懑。

  只是我就不解了,铁镜心虽有轻视草莽之心,但也有报国之心,在我看来,还是报国之心更甚。如若不是,之前他又为何以性命做赌,激发民气、振奋民心?一个以性命都可以交付给国家的人,他再自负,又怎会在义军中闹情绪?而且从前面描写来看,铁镜心是一个细心而且温和的人,又怎会如此看不起义军,甚至嘲笑叶宗留惧怕倭寇,还要卖弄自己的功夫?这是其二。

  其三,从铁镜心设计对付倭寇来看,他确是个足智多谋的人。可是一到义军中,立马就变成了空会谈兵书的人。试想一个能面面俱到,既能为自己脱罪,又能大折倭人锐气的人,怎会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就算铁镜心没带过兵,没有实战经验,那也不会像书中所云沉不住气只顾兵书打了败仗。还是梁老为了凸显叶宗留的本事,让铁镜心去掉轻视草莽之意而这样写的呢?

  若是这样,那叶宗留就更让人不解了,他明知倭寇埋伏所在,却不告知铁镜心,而且作为义军统领,铁镜心虽是义军“贵客”,他也应当拿出首领的气魄来,而不是一味“退让”,该战斗的时候要战斗,时机未到的时候,哪怕下面吵翻天也不能松口,要知这松口容易,义军的性命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到后来铁镜心打了败仗,义军牺牲了数十人,不能说没有叶宗留的责任。叶宗留的确是个好人,但他好的太过头了,若不是这样,毕擎天后来又何至于逼走他。虽然说谦让是必须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一个了解情况的首领才是义军所必需的,叶宗留执着于毕擎天大龙头的身份,一味将首领之位相让,尤其是毕擎天野心已露时,他还竭力“护着”这位首领,不能不说他是个愚侠。

  其四,是最让人不解的。遇到两难问题犹犹豫豫,竭力想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这是一个正常人都会做的。铁镜心站在师父石惊涛与父亲铁铱之间,一个是慈父,一个是恩师,是个人都会纠结。铁镜心想出了的方法确也是两全其美,这样既保全了师父,也保护了父亲,这样的结果有何不好呢?也许会有更好的办法,可是情急之下,让铁镜心怎么办?可以说当时当刻,铁镜心能想出这样的方法,护得二人周全,那是多好的一件事。

  可是就是这样好的一件事,也惹怒了两个人,一个是石惊涛,一个是于承珠。石惊涛暂且不说,铁镜心毕竟是自己苦心调养出的徒儿,这样对他来说也算是个打击,只是书中写的似乎也太为过了,石惊涛自己也是人父,难道就一点都不能体谅铁镜心的心情么?于承珠就更稀奇了:以前她想起铁镜心时,虽然有许多令她不能满意,但心中总有一丝甜蜜的感觉,而今想起来时,却似喝了一杯变了味的葡萄酒,感觉得满不是味儿。(《散花女侠》第十五回)她怎么就不是味儿了呢,若是让她在于谦和张丹枫之间做这样的抉择,她自己又会怎样做呢,况且铁镜心并没有捉住石惊涛献给皇帝铸下大错,他不过想了一个同时保住两位老人的方法而已,这也有错么?

  其五,铁镜心出卖义军。当时就被出卖这二字吓了一跳。首先,铁镜心对于承珠一往情深,这个就不用细说了,铁镜心说出了义军的情况,确实不对,该打该杀。可是于承珠呢,“尽管以往有过无数次于承珠对铁镜心感到失望,但却从无一次似此刻的伤,于承珠对他不仅是‘失望’简直是‘绝望’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她深深感到这句古训的意义了。’”(《散花女侠》第三十一回)于承珠所受到的正义熏陶不允许她原谅铁镜心,可是铁镜心也是为了她才出卖义军的,到是她,不原谅铁镜心就算了,为什么铁镜心在书写义军情况时,她不去现身阻止呢?以她一命,去阻止义军情况不被外泄,不也是侠之大者应该做的吗?这一点似乎又与她所崇尚的侠义相违背了。

  其六,铁镜心为讨欢心舍命救义军。叶成林陷入困顿,铁镜心前来救援可谓是美事一桩,可这里又着实让我懊恼。铁镜心是聪明人,于承珠那封长篇大论的信他怎会看不懂,肯定能看出来于承珠对他无意。既是这样,他也该知道再纠缠于承珠,于承珠也不会跟他在一起,就算他救了义军又有何用。更无语的是,他救了叶成林和凌云凤后,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于承珠,还要叶成林他们带话,试图挽回于承珠,怎么看怎么觉得铁镜心是个傻子。为什么梁老一定要这么写呢,铁镜心前后判若两人,性格相当矛盾。按梁老其他书的套路,铁镜心应该看了于承珠的信后大彻大悟,幡然悔悟,会恨自己为儿女情长误了国家大事,然后重新做人,设法救出叶成林,然后非常诚恳的道歉,然后成为好友,皆大欢喜。也许是我习惯了梁老那些书的套路吧。

  梁老既然塑造了铁镜心这样一个人物,那我们就不去管铁镜心到底该如何塑造,就单纯地来看看这个人物吧。

  铁镜心有很多优点,第十一、二回写得比较全面:风度翩翩、足智多谋、心怀天下、行侠仗义。可见铁镜心从本质上来讲是个好人。

  铁镜心也有不好的地方:轻视草莽英雄、自负、纸上谈兵、伤害师父、出卖义军、自私自利、没志向。

  1、轻视草莽英雄,梁老在书中做过明确解释。
 

  2、自负,铁镜心是官家子弟,长相俊秀,又能文能武,用现在的话来说,可以说他全才、肚子里有墨水、帅哥,这样的一个人,让他不自负也难。张丹枫一代大侠,不也有自负的时候。
 

  3、纸上谈兵,铁镜心书读得不少,实战可不够,当时大明朝背景下,八股文钳制士人思想,到处都是死读书的,重理论轻实践,可谓是那时的通病,铁镜心自然也难以避免。所以纸上谈兵这一出,确也符合当时的情况。
 

  4、伤害师父,这个两难问题,自是难以解决,情况紧急,这也是不得已之法。
 

  5、出卖义军,书中写铁镜心为于承珠不惜从台州跟至大理,甚至为于承珠大打出手,种种事迹可看出铁镜心是个痴情种子,既是如此痴情,那么为了于承珠做出出卖义军之事也就显得合理了。
 

  6、自私自利,因于承珠写信出走,为改变自己在于承珠眼里的形象,挽回于承珠,去助叶成林脱困,说到底还是为自己多些。
 

  7、没志向。铁镜心跟于承珠说愿与她结庐读书,于承珠觉得他志向没叶成林大。当时战乱不断,想要跟自己心爱之人寻一僻静之地终老,大概也是当时许多人的志向吧,更何况铁镜心本是官家人,虽然想要救扶天下,但潜意识又不愿跟草莽一起,不如寻一静地与于承珠终老。

  这样看来,铁镜心这一角色的塑造似乎又是合情合理,与我前面所讲的不合情理可说是矛盾不已。在这里,不得不佩服梁老,他为了塑造铁镜心这一角色,应该费了很大的功夫,我想梁老也一直在想要如何将铁镜心这一前后矛盾的角色以一种很自然的过渡转变过来。可铁镜心毕竟不是男一号,而且梁老更想要叶成林的英雄气概凸显出来,所以也就不能用太多笔墨去做这个过渡,这样一来,重任就落在了于承珠的身上。于承珠作为女一号,她的爱情历程也不算脱离主线,书中有许多于承珠的内心独白,尤其是对铁镜心和叶成林的,她反复将二人拿来做比较,也通过这种比较来间接描述铁镜心的为人。因而铁镜心的转变,尤其是某些话背后所隐含的或有或无的意义,都被于承珠的心理活动所呈现出来。爱情几乎成了小说里的必需品,于是梁老利用铁镜心对于承珠的爱来做这个过渡,用爱做理由,来为铁镜心实现一个自负、自私、出卖义军等的角色转变,也因此让铁镜心成为绿叶,衬托出了叶成林、于承珠、凌云凤等诸多红花,达到弘扬正气的目的。

  只是梁老似乎也有些力不从心,因而还是让人感受到铁镜心前后的种种不和谐,所以才会有了我上面所说的几宗莫名其妙,亦即不合情理。但是忽略掉那些不合情理,单看梁老苦心孤诣塑造的铁镜心,不由让我大为赞叹。这个前后矛盾的人物,在书中却是最贴近人的,于承珠、叶成林、凌云凤、张丹枫等人,太完美了,完美到不像一个人,阳宗海、娄同孙、盘天罗等人,又太坏了,一点人的良心都没有,根本就不是人,相比之下,铁镜心这个人物,倒成为了书中唯一的一个人,真真正正的人,如此真实,又如此触动人心。比之他人,忽略掉牵强矛盾,他实在可称得上是《散花女侠》中塑造的最好的角色。

  说到底,铁镜心其实成了《散花女侠》的牺牲品,为了成就《散花女侠》众大侠,他不得不有此转变,虽然转的牵强,却也达到了梁老弘扬正气的目的。只是只怕梁老也未曾想到过,就是这样的一个牺牲品,却以相当真实的姿态展现在众人面前,触手可及。

  如此真实,如此唯一,铁镜心,顶起。

  毕竟,真实的,永远是最美的。
 

(校对:春照华颜)
 

 

优秀回帖

 

  沈冬青:

  若是这样,那叶宗留就更让人不解了,他明知倭寇埋伏所在,却不告知铁镜心,而且作为义军统领,铁镜心虽是义军“贵客”,他也应当拿出首领的气魄来,而不是一味“退让”,该战斗的时候要战斗,时机未到的时候,哪怕下面吵翻天也不能松口,要知这松口容易,义军的性命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到后来铁镜心打了败仗,义军牺牲了数十人,不能说没有叶宗留的责任。叶宗留的确是个好人,但他好的太过头了,若不是这样,毕擎天后来又何至于逼走他。虽然说谦让是必须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一个了解情况的首领才是义军所必需的,叶宗留执着于毕擎天大龙头的身份,一味将首领之位相让,尤其是毕擎天野心已露时,他还竭力“护着”这位首领,不能不说他是个愚侠。
  这一段大赞!若说后一件让“贤”的事情还只是眼光能力问题,那前一件事简直就是不可原谅的,对于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就为了让一个新来者认清自己就可以如此牺牲?那件事之后,铁镜心的反应还是相当光明磊落的。换了我这种小人,肯定会认为这姓叶的,明知那里有埋伏却不说他的判断理由,有意忽悠自己去出乖露丑,肯定是是要以此给自己来一个下马威!
 

  春水煎茶:

  依我看来,铁镜心的真实,正在这些转变,一个人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是会有不同表现的,铁镜心恰恰说明了这点。铁镜心真实的表现之一,就是他能力是有限的,换个环境就抓瞎了。
  铁镜心要是从头耍帅到尾,他就成了张丹枫的副本,而不是张丹枫的绿叶了。铁镜心的确是绿叶,但他衬托的不是叶成林他们,而是张丹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