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梁书海洋

天山游龙

 

 

 

  “十年一梦,平生自知”,事实上沉浸于武侠世界中已是近二十个年头。看遍的金梁时期的经典武侠,也涉猎了温黄时代及大陆新武侠的一些重要作品。然而历数心中最爱,却依然不改是羽生先生的35部小说。虽然有人认为梁书已经过时、梁书过于保守,已不适合时代的步伐,但是我心不改我的选择,因为我深信经典的作品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而羽生先生的作品虽然不是部部经典,但是每一部作品的字里行间不乏有经典之笔,带着疲倦劳累的心情,从书架中抽出一本梁著,泡上一杯热茶,伴着风雨声,品读著书中的某个章节,感受书中那优美的语句、细腻的情怀。言发于心,透过书中的每一行文字与羽生先生展开心灵的交流,感受那一颗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商业化时代依然坚实着内心那片善良的本真,或许这在当今已是不合时宜,但是那份倔强、那份执着无法不让人为之肃然起敬。
 

  十多年来在梁书的海洋中漫游,我感受的绝不是那所谓虎头蛇尾的内容情节,感受的绝不是那“千人一面”的人物形象,感受的绝不是那不合乎时代需要的革命说教。或许部分作品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一些缺点,但这绝不是梁书的全部,更不是梁书的灵魂。对于一位富于才华、富于责任感、更富于善良的内心的作家,35年来的呕心沥血创作,难道仅仅是这些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十多年以来,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梁的每部著作均已翻阅多遍,故事情节早已了然于胸,但是每隔一个时期,重读梁书却依然有别样的感受:
 

  感受的是那千百年来充满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这不仅仅是纯粹江湖的恩怨情仇,更多的却是江山的风云变迁,帝王、将相、王孙、公子、权臣、汉奸、侠士、魔头、女侠、魔女,每一个角色都在特定的时代抒写着自己的故事章节。
 

  感受的是那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感受于书中那份沉重的历史沧桑。或许书中所描绘的很多细节与史实不是绝对相符,但这毕竟不是历史教科书,而是小说,作品中充满着对历史的尊重、对历史人物的客观重现,更对历史作出了自己的解读。武周时期的政治暗斗,安史之乱的沧桑悲凉,南宋抗金抗蒙的风起云涌、壮志豪情,北京保卫战的迭荡起伏,明末三大疑案的扑朔迷离,还有那三百年不变矢志“驱除鞑虏,还我河山”的坚韧执着。那千百年不变的腐败官场,那千百年存于民间的“侠义情怀”。武则天、李隆基、张巡、南霁云、辛弃疾、成吉思汗、于谦、魏忠贤、东林党、天启、崇祯、康熙、雍正等一个个历史人物跃然于纸上,羽生先生一一给予了解读,虽然有的显得片面,但依然不失一家之言。
 

  感受的是那洋溢的诗情画意。点缀着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片段那或多或少的诗、词、联,那书中人物的作诗、填词、酬唱作答、自抒其怀,优美的诗句、豪放的民歌、缠绵的曲词还有那穿透心灵的自白,那无尽悲伤的情思,足让人细品之下产生余味无穷的感受。塞北那风沙飞扬的悲壮,江南那小桥流水的优雅,还有那高耸入天的绝世珠峰,雄伟广阔的天山,都长久地留在心中。正如陈墨先生所说“梁先生的小说主题明确,正邪分明,看起来很容易读。但其中词林画景,亭台雕塑,诗意文心,至少我是没有把握说真的全都读懂了。仅就情节和主题谈论小说,至少对梁先生的小说而言,实在不易说得公正和明白”。尽管陈墨先生是金庸迷,但是在此对羽生先生所作的评价应该是颇为公正的。
 

  感受的是那不变的“一份情”。正如一位朋友所写出的“情,梁小说中的灵魂”,羽生先生著作中,侠情、爱情、亲情、友情,构建了整个梁著的世界。整个作品中充满着多少侠士为国为民,热血捐躯高尚怀,当段珪璋、南霁云热血洒孤城那一刻,张丹枫捐弃家仇赴国难,更有那千万侠士抵御侵略、抵抗血腥征服的那些场面,是那么热血豪情,感动于天,感动于人。当玉罗刹红颜换青丝的那一刹那,卓一航苦守着优昙仙花开的无尽岁月,当金世遗刻上“爱妻厉胜男之墓”的那一刻,当柴门关闭,云蕾晕倒而张丹枫发疯的那一瞬间,当武玄霜凄然地望着李逸悄然死去之时,当长孙璧带着几许满足地服下毒药之光景,更有霍天都与凌云凤悄然别离的那份无奈,让人感受到爱情是那么伟大、又是那么易受创伤。情之真、情之幻、情之甜、情之苦、情之伤无一不在书中得到表现,让人感受到爱情世界是多么迷离。那种评价羽生先生作品的爱情只是“业大于情,你推我让”的论调只是说明持此论者对羽生先生作品的解读是多么肤浅,多么片面。除了侠情、爱情外,羽生先生笔下的亲情、友情也写得极为动人,如段珪璋夫妇对儿子的亲情、段珪璋与史逸如的生死相交的友情在许多作品中都得到生动的表现。无法忘记铁镜心自断心脉被救治后与于承珠的那番对话,那是以牺牲生命换来的友情,无法忘记云紫萝拒绝缪长风的爱意之后怀着心伤的义结金兰,那是舍弃爱情而换取永恒的友情,无法忘记云重在最后时刻与张丹枫相拥在一起,那是经历着血与火考验,凭共同为国为民之心而换得的友情。一切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感动。
 

  感受是那对复杂人生发出的无奈之声。少年时只感受到书中侠客的那份洒脱,豪情。而现下却是感受着羽生先生笔下的主人公存在太多的无奈。梁羽生笔下的主人公无论在追求事业、还是在爱情上,多让人感到一丝苦涩。别的不说,侠士所追求的“反清复明”事业本身就是一个遥而无期的目标,却让一代又一代侠士付出毕生的努力,其结局必将是一个残酷的告知。张丹枫足够完美了,但他追求的事业最终也成空。在追求爱情方面,浪漫的追求常常会在现实中碰壁,美好的爱情多将是一场悲剧。玉罗刹、飞红巾、武玄霜、厉胜男、谷之华,一个个风华绝代的女性红颜易老。更何况一个英雄从意气风发到迟暮人生,这本是必然的规律,红颜易老,英雄易老,这本是自然的规律,但人们往往追求的是一刹那的永恒,而不愿面对老去的英雄,衰败的红颜。这是否就是“人生”的写照?或许这是人生吧,但却是一个人所要回避的现实人生。这也许是梁羽生的缺点,但也或许是他的一点“本真”?
 

  感受的还有那不变的善良和责任感。羽生先生小说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却是那一份骨子里的善良还有作者那与生俱来的责任。在作品中,羽生先生总是坚持将那种善良和悲悯通过每一本书、每一个章节表现出来,羽生先生始终没忘记创作中应具有的那份社会责任。在其小说中,书中的人物总是尽量避免伤及无辜。甚少见到无辜的生命被作者牺牲。《云海》一书中,厉胜男杀了两个无辜老人,终生得不到金世遗的原谅,这在其它作者的作品中很难见得到。作者总是避免伤及无辜,虽然有时过于拘束,却让读者感受到一颗善良的心。梁羽生总是在书中严厉地约束潜藏于人们内心的恶,强调一种报应,无疑为一般人内心所不愿面对。道理人人会说,但却有太多的人不愿面对。而伴随着那颗善良的心,还有那份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对自己、对他人、对爱人、对事业羽生先生的笔下都表现出一种可贵的“敢于负责”的精神,表现了一种成熟的理智,而这份理智或许正是虚幻的武侠世界中所缺乏的。当陈石星琴断人亡之时,云瑚没有随之而去,因为腹中的婴儿需要抚养;柳清瑶几经犹豫终将爱情之手伸向华谷涵,因为婚姻是关系到两个人一生的幸福。张丹枫为爱痴狂之时,正是澹台灭明那一声轻轻的提醒而敛然自省,想起了肩上所负的重任,而从痴狂中悄然走出,重投入为国为民的大业中。而这份理智的责任感,或许正是虚幻的武侠世界所缺乏的,因为在虚幻的武侠世界中,很多人追求的本是那种将个性色彩发扬到极致的“唯我独尊”,因此偶尔有一些理智的声音竟会显得不和谐,因此理智和责任就成了羽生先生最让人讥评的地方,迂腐、保守,压抑个性的批评接踵而至,然而我始终不明白,难道时代的发展竟然会使善良与责任变得如此的不合时宜。张扬个性固然重要,但是善良与责任,还有那与人为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的高尚情操更是任何时代所不可或缺的。
 

  十多年来,漫游于梁书的海洋,自觉得到了很多,然所得到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或许平平淡淡的一个章节、一句话、一行字间,都有著作者对人生的理解,都可以领略作者的心灵。我愿时时再从书架抽出一本书,从字里行间再扬漫游之舟,或许下次又会有不同的收获。

 

 

精品回复
 

  潇潇:
 

  漫游梁书海洋,总有意外之惊喜。盖梁书虽不如金庸之博大,却有梁氏特有之温婉细腻,满纸氤氲之气,令人心神爽明,觉人间至美之真情,敬梁公宽厚之胸襟。咀嚼之余,齿颊留香。诚如游龙兄所言之意:常读常新。况梁公笔底波澜,历史风云尽收眼底,平地惊雷,人间沧桑齐来心上。有英雄末路悲歌之慷慨,无美人年华迟暮之矫揉。侠义为骨,铸世间百代大侠之风范,柔情似水,究红尘俗世凡人之“至情”。家国大义,忠烈千秋,刀光剑影,不废诗赋。更兼公乃礼赞侠女情怀之第一人,铁肩担道义,公理藏胸中。可敬,可佩!游龙兄之文,情理交融,文情并茂,道尽我辈梁迷之心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