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诸书中最喜《倚天屠龙记》,喜欢《倚天》的汪洋恣肆,瑰丽新奇,更爱《倚天》中的悲欢离合,世事悲歌,当然最爱的还是《倚天》中激荡人心的各色人物。效颦当年任我行点评天下英雄,也小评《倚天》的三个半,意淫图一快。
最佩服的三个半之一:谢逊
《倚天》到底谁是主角?有人说是张无忌,有人则认为是明教。窃以为明教群英代表了一种风度与精神,而谢逊则是明教的一个显著的精神代表。每当想起谢逊总是心头涌起一种复杂的感觉,不似黄药师那般潇洒不羁,也不若陈近南那样高山仰止,有种古希腊悲剧人物的凝重悲伧,又有中国古侠士的英豪热血,至少与金庸的主角大相径庭,让人挥之不去,时时萦绕在心头,或许谢逊有些近于古龙笔下的浪子了,但多了份厚重。姓谢名逊,草字退思,外号“金毛狮王”,这其实已经勾勒了谢逊的实质。谢逊文武全才,出入诸子百家之学,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处江湖可统率明教群英,入庙堂也定是将相之才,不负名逊字退思的文雅;但谢逊天性热血,豪气逼人,心机深沉中却有着至情至性的野性,金毛狮王也是名望所归。明教群英俱是一世豪杰,也注定扬名于乱世之中,但谢逊却是最能名动天下,惊世骇俗之至的超卓人物,除了身具英才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他那狮王的性格。据说非洲雄狮幼年时总是被母亲一次次从将要爬到顶的悬崖上推下去,依此来炼就日后咆哮大地,威震草原的能力与气魄。而上苍对这位狮王悲剧人生的安排更多的是成就了谢逊的狮王气质。激起江湖滔天巨浪,一声仰天清啸,凭添无限的悲伧凄凉,充盈着近乎英雄末路中睥睨大地的高傲。
少年觅得良师,且师徒情深,玉琢成器,得交良友,扬名江湖。成也成昆,败也成昆,身遭不幸,明教衰败,终卷出无限江湖风波恶,变成江湖罪人。苦心积虑获得屠龙刀,不幸中的万幸结交张翠山夫妇。冰火岛生活清苦,却无疑是上天赐予的仙乡福地,张无忌的啼声坠地终于除却了谢逊心中仇恨的心魔。当北风吹起归航的木筏时,谢逊孤零零地捧着大刀送别世上已是为数不多的牵挂,能深深得体会到金庸所说的,《倚天》某种意义上讲述的是男人之间的感情,比如谢逊与张无忌的父子之情。十年的荒岛余生之中谢逊所挂念的更多的还是结义弟妹,情愈骨肉的义子。灵蛇岛上重出江湖的谢逊虽有英雄迟暮之叹,却显示了被仇恨遮蔽了英风侠骨。一直认为灵蛇岛上谢逊与黛绮丝了却恩怨情仇一段才是真正快意恩仇,任侠使气的江湖人生。江湖如人生,人心险恶,危机四伏,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惟有谢逊这种真正的江湖男儿方能在变幻无常中重情重义,且恩怨分明,无儿女之态。更为难得的是谢逊一腔热血,深明大义,英雄气魄,不负阳顶天的识珠慧眼。尽管谢逊因为复仇罪孽无数,且壮志未酬,但谢逊终究不是像基督山伯爵那样的复仇者,摇摆于魔鬼与英雄之间的谢逊体现的更多是一种混杂着悲伧痛苦的却又始终狂放的英雄悲歌。最终化解罪业,终得大道,注定名动江湖的金毛狮王归宿于佛门。一生的惊风巨浪,恩怨情仇归于平淡。怎不道人生如梦,亦真亦是幻?
《倚天》无疑是《天龙》的一个前奏,而谢逊与萧峰气质上有相近之处。同样的来如夏花般的轰轰烈烈,去如秋叶般的寂静平淡。所不同的是谢逊如大河一路奔流到海,归结于入海的平平淡淡,但豪迈与奋斗,平静与死亡均是生命的一部分,正如陶渊明所言:“纵浪大化中,无喜亦无惧”。而萧峰则像是用生命的热情吹着一个绚丽的肥皂泡,终究归结于无情的破裂。这也是《倚天》与《天龙》实质上有些相似两部作品的区别吧。尽管谢逊的人生中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痛苦绝望,但却始终洋溢着一种生命的躁动,时刻提醒着人们他是咆哮大地的狮王。不禁想起《水浒》中的智深大师,一生杀人无数,犯戒无数,但天生侠骨,锄奸除恶,终得大道,和谢逊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佩服三个半之二:俞岱岩
张三丰虽是不世奇才,且天性豁达,但总觉究竟是道门中人,武林正派。武当门下很难有明教中人的那份狂放奇崛,而俞岱岩的横绝天下的骨气也让人由衷的钦佩。固然张翠山夫妇因俞岱岩而死,但毕竟错在殷素素。换作谁人半生的英爽豪迈变成生不如死的废人,又怎能平静得了?看看那位被殷素素打瞎了眼睛的圆音大师的怨毒。俞岱岩所遭的不幸就是比之谢逊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俞岱岩初见殷素素还不免怨恨,但又有几人能说出:““那你便不用说了。反正我已成废人,往事不可追,何必有碍你夫妇之情?”,固然武当七侠情逾手足,但俞三终是七人骨气最硬之人。纵观全书俞岱岩出场不多,但即使是残废之后依旧令人为他的骨气惊叹。后来张无忌盗得假黑玉断续膏为俞殷二人治伤时,俞岱岩所想的也只是不让张无忌终身抱憾。即使身重巨毒,俞岱岩依旧咬牙不肯呻吟一声,如此豪迈的硬汉如何不令人肃然起敬。其实钦佩俞岱岩也是把他视为七侠的代表。俞莲舟的沉默坚毅,外冷内热;张松溪的足智多谋,游刃有余;张翠山的风度翩翩,善良义气;殷梨亭的敏感多情,情深义切;莫声谷的少年英雄,豪气俊爽。无一不令人心仪折服,最令人佩服的还是几人的同门之谊,三丰门下不但武功高强,行侠仗仪,且是血性真性之人,彼此的手足情深,心意相通,赋予了逐渐成为精神木偶的“侠”令人心悦诚服的活力和魅力。相比明教群英,武当派的侠客们也是同样的光彩照人,不负大侠之名。
最佩服的三个半之三:彭莹玉
彭和尚是历史有名的人物,在其他的武侠小说中也是赫赫有名。比如在梁羽生的小说的莹玉大师不但是一代武学宗师,更是学究天人的帝王师。相比之下,《倚天》中的彭莹玉身份相对普通了一点,但彭大师的风范却更加折人心服。明教群英之中才识过人者莫过于谢逊,杨逍,彭莹玉三人。谢逊才高,且有英雄之气,但感性了一点,而杨逍手腕了得,未免德薄,至少气量差了点。唯彭莹玉既有明教英豪的才气,又识大体,有远见。怪不得韩林儿对张无忌说,明教得了天下,教主做皇帝,杨彭二人做左右丞相。看来莹玉大师的能力与气魄是明教上下公认的,对于地位并不高的五散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莫大的光荣。最让人佩服的莫过于莹玉大师身上那种明教群英的英雄气概。每每想到形象猥琐(并不是指容貌)的丁敏君长剑指着彭莹玉仅剩下的一只眼睛,而彭莹玉睁大着其中一只已是鲜血直流的眼睛盯着迫在眉睫的长剑慷然道:“大丈夫做人的道理就是给你说了,你也不会明白!”总是能热血沸腾,男儿当如彭莹玉!这也是明教群英的动人之处。白衣胜雪,圣火如日。火热如烈焰般的豪情,圣洁如玉壶般的冰心。上至教主阳顶天,下至一般教徒常遇春,明教群英占尽了男儿丈夫的英雄气概。纵观明教群英个个才能出众,又是个性十足,虽然难免桀骜不驯,相互失和,但白衣圣火的精神与理想必会被他们演绎的如火如荼。“熊熊烈火,焚我残躯。为善除恶,惟光明故。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沉郁悲凉,更有无限豪情。想那蝴蝶谷的八月月圆之夜,一个个白衣胜雪与张无忌慷慨相别,从此大好男儿的热血遍撒中华大地,圣火的烈焰并着男儿的豪情直上云霄。如此的彭莹玉,如此的明教如何不令人心折佩服?
最佩服三个半之半:纪晓芙
尽管书中的峨嵋派是蛮不讲理,但纪晓芙还是很好地证明了天下峨嵋秀的正确。自己觉得在金庸笔下纪晓芙是最配得上秀若芝兰的评语。周芷若也不差,但毕竟心地不纯;程英十足的淑女风范,但有点大姐的气势;仪琳纯洁的完美,更像小妹的单纯。惟有纪晓芙不愠不火,恰到好处,真正能体现中国女子的古典美,无论是情人的至死不渝,还是夫妻的相濡以沫。尽管纪晓芙在武林中人眼中是受魔教妖法所惑身败名裂,但她的芝兰之秀中的善良和道德却没有半点的杂质,以至给人一种圣洁的感觉。如《红与黑》中的雷纳尔夫人,尽管她徘徊在道德与爱情的边缘,但她宗教般虔诚的善良和道德令人有无限的敬意。她默默地承受着生命不可承受的命运的沉重,而柔弱的外表下则是对命运的抗争。当灭绝师太的左掌缓缓落下时,双膝跪倒却又坚决摇了摇头的纪哓芙代表了属于女人的勇敢和英雄。相比上面三位男儿穿云裂石的铁血豪气,纪晓芙柔弱似水,却又圣洁若水,更是坚韧如水。纪晓芙可谓命中多舛,挣扎于道德爱情之间,受尽世间的诽议,但最能称得上“质本洁来还洁去”,一生清清白白,上善若水。她的这一半令人为之叹服,但令一半就让人为之惋惜了。
纪晓芙与穆念慈是金庸笔下最悲情的两位女子,既虔诚于自己遵守的道德,又坚贞于自己拥有的爱情。穆念慈所遇非人,纪哓芙爱上师门的大仇人。穆沉醉于自己初遇的错觉,纪在被逼的孽缘中找到了真爱。旧版中穆深明大义却又无法舍弃自己的苦情,最终殉情铁枪神庙,而纪无可避免地做了所谓正邪之争的牺牲品。穆遇到的是一个人生的死结,而纪则是不肯背叛灭绝与杨逍的任一方。相比张翠山夫妇二人为义气而死,纪晓芙似乎一直很被动,接受别人强加给她的道德和爱情,并不渝地坚守下去,直至为之付出生命,甚至把这种不渝变成一种崇高。反过来想为灭绝和杨逍如此的不渝是否真的值得?无可否认灭绝视纪晓芙为衣钵传人,杨逍也深爱着纪晓芙,但总不能成为别人的灵魂傀儡吧。纪也试图挣扎出来,自己带着女儿隐居,尽管最后死在灭绝掌下也是巧合,但总是感觉到纪晓芙虔诚于道德和爱情,失去了自我的存在。《泰坦尼克号》中,当杰克缓缓沉入海底,海神般的容颜被被海水逐渐淹没时,换做中国人的思维,露丝也应该殉情而死,活着已是一种多余。但对于生命来说一种道德与爱情并不是全部,生命去真诚地面对道德和爱情,但并不能为之奴役。对于纪晓芙一半是佩服,另一半是惋惜。
最不佩服的三个半之一:宋远桥
张三丰门下多出英才豪士,宋远桥的几个师弟不但以侠义自负,更难得的是尽管性格各异却都是真性情之人,令人赏心悦目。惟独这位武当派的掌门大弟子,殊异于众人,一派冲和稳重,德高望重,谦恭有礼的大侠风范,更是师弟们中温和的老大哥,连一向自负骄横的灭绝师太亦是推崇有加。以德服人固然高尚,但总觉得这位宋大缺少了些血性,拘泥于所谓的礼仪,变得黯淡模糊,甚至趋于矫情虚伪。张翠山夫妇海外归来,自问难免正邪之争,不为人所容。就是师门之中俞莲舟的严峻无私就令人生畏,俞二虽是嫉恶如仇,却能不拘泥与正邪之别能够容下殷素素。倒是这位温和的大师兄颇有大义灭亲的味道,虽然他的主张不失为妥当,但“宋远桥横过殷梨亭一眼,道:“一味抵赖,五弟心中何安?咱们身负侠名,心中何安?”却是有瓜田李下之嫌。等到他自己面对自己的逆子宋青书时为何又总是有那么多的不忍?为何不把大义灭亲进行到底?看各派齐上武当山为张三丰“祝寿”之时,各派大侠咄咄逼人,却不见这位大师兄出头,总是俞二针锋相对地挡招拆招,不知是宋大天性温和不善于口舌之争,还是对张翠山夫妇仍有成见,觉得武当派理亏?至少宋远桥作为掌门大弟子,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让俞二越俎代庖。当然这些还可以因为宋远桥的君子之风可以解释,但万安寺脱险之时,宋远桥实在是亏对大师兄的称号。面对即将葬身火海的危险局面,身为大师兄兼大师伯的宋远桥竟无魄力和勇气去相信张无忌,看着俞二纵身一跳,真不知这位大师兄做何感想?更为令人汗颜的是,大师兄竟然立刻想到的是自己的爱子,是否还记得自己的两位师弟?宋青书倒行逆施固然是自己心术不正,为奸人所惑,但宋远桥教子不严,甚至对儿子是不负责任的信任。真正到了大义灭亲之时,却是软了手。张三丰豁达开明,门下也是血性之人,但宋远桥却是空负明理君子,仗义大侠之名,重要关头不能挺身而出,大义面前优柔寡断于私情,算不上真正的大丈夫,着实令人非常的不佩服。
最不佩服的三个半之二:黛绮丝
遥想当年光明顶上,碧水潭畔,黛绮丝紫杉飘飘,长剑胜雪,倾倒了多少英雄豪杰。除却武林第一美女的绝代风华,紫杉龙王的巾帼不弱须眉外,黛绮丝这位波斯金牌间谍孤身一人,直上光明顶,企图龙渊探骊,迎回波斯总教梦寐以求的“乾坤大挪移”,光是这份勇气就令人佩服。不但武功高强,机智过人,而且毅力惊人,精于算计,是这种A计划的绝对不二人选。黛绮丝也是异常的争气,一介女流,加上是初来乍到的外人,先是以绝代风华征服了明教上下,又抓住仅有的机会,建得奇功,一路飙升至明教的最高领导阶层,荣列四王之首,似乎已经能嗅到那块写着心法的羊皮的气味。同时作为圣女的黛绮丝没能逃脱情劫,对于她的使命来说,爱上韩千叶是不理智的,不但是失贞,对于一个间谍来说,爱情是很致命的,这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她任务的失败。但另一方面来说,黛绮丝又是明智的,没有死心塌地地成为一个美丽的工具。紧接下来的黛绮丝开始了为爱情的付出,明教四分五裂,黛绮丝完成任务无望,又与明教反目,从此化身金花银叶,开始了东躲西藏的日子。韩千叶被范遥毒死,对于黛绮丝是个很大的打击,但黛绮丝滑向彻底失败的深渊。黛绮丝念念不忘自己的使命,又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事已至此本应不可两者兼得,但仍陷入僵局不能自拔。
韩千叶死于范遥之手,书中说的很隐晦,而且后来范遥仿佛对此事没有太大的反应,令人费解。此后黛绮丝使尽浑身解数来摆脱因为爱情破戒的艰难处境。先是救下殷离作为自己的棋子,再派女儿混上光明顶,最后跨越万里重洋寻找谢逊和屠龙刀。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黛绮丝为了自己的大事却牺牲了太多的小节。很难想象从小把自己的女儿寄养异处,好不容易女儿长大又让她深入虎穴却取“乾坤大挪移”。开始没能尽到母亲的责任尚是情有可原,却又强行把不幸的命运强加的自己女儿的头上。既然自己已是不幸为何又女儿重复自己的不幸。况且以黛绮丝的超强能力尚且无法办到,小昭更是羊去虎口。小昭本是黛绮丝世上唯一的亲人,但黛绮丝对自己的女儿实在是太狠心。如果黛绮丝不把七彩宝石戴到小昭的手指上,小昭只是一个平凡女子,但她可以有自己的生活。纵有后来的万般荣耀,小昭付出的不仅是东西永阁如参商。当小昭牺牲自己终身幸福再一次来解救自己的母亲时,黛绮丝是否觉得亏欠了女儿太多。黛绮丝冷笑道:“你义儿是心肝宝贝,我女儿便是瓦石泥尘么?”黛绮丝其实一直不过把女儿当作工具,和瓦石泥尘也并无太大的分别。对待女儿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不在话下。无论是找胡青牛夫妇报仇,还是对殷离谢逊下手,都是令人心寒的阴毒。真不知黛绮丝的生命除了圣女的使命还剩下什么?明教上下尽管不免离经叛道,甚至心狠手辣,但都不失为光明磊落,惟独这位紫杉龙王阴毒得躲在丑陋的面具下嘿嘿冷笑,纵是有绝代风华,出众才华,也很难让人为她二十年的不懈努力说声佩服。
最不佩服的三个半之三:成昆
下面对成昆的看法都是建立在成昆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恶人的基础之上的。从令一个角度看《倚天》是明教与成昆的恩仇录,敢于同人才济济的明教斗争到底,抛却善恶来看成昆,确实是个人才,如此深沉的心机,如此惊人的耐性,如此狡猾的阴谋,如此毒辣的手段,仅靠一人之力不但搅得明教二十年四分五裂,更是险些一统江湖,号令天下。如此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武侠中也只有那位魔门的惊艳石之轩可与之相提并论。但细看成昆的一生,以成昆之才最后落得法网难逃真是对他非常的不佩服。成昆一生的命运起源于师妹的情变,师妹心志不坚,贪慕阳顶天的威名,清纯少年抵不过事业有成的成熟男人这也是没奈何的事,如果不服气大可自己建立一番功业把阳顶天比下去,可怜这位武林奇才竟迁怒于明教更是把自己一辈子都押了上去。人各有志,成昆接下来在看似成功的复仇中一次次地浪费着机会,范着一个又一个的错误。沉迷于和师妹的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这中野鸳鸯会持续多久,天赐良机幽会被阳顶天发现,还竟然气死阳顶天,留得青山在。师妹自杀虽然痛苦,但也是自食其果,成昆如果有大智慧,依然可以回头是岸,但很可惜成昆在苦海中愈行愈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邪恶也有战胜正义的机会,但成昆竟然没有把握住机会。阳顶天离奇死去,明教群龙无首,正是成昆浑水摸鱼的好机会。子曰:“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真正毁灭明教只能从内部入手。要是成昆有远见的话就包羞忍耻加入明教,以成昆的能力和名望,发展顺利的话一统明教,进可以驱逐鞑虏,建立万世功业,那时明教可以被成昆任意鱼肉,退可以将明教彻底变质,万劫不复。就算当不上教主也把明教搅个鸡犬不宁,杀掉几个使者,法王,摧毁明教的根本。看看朱元璋是如何巧妙利用明教再把明教彻底除名的,再看看李登辉怎样搞垮国民党的,成昆不但不是做大事的料子,而且缺乏长远的眼光。灭绝人性地算计谢逊固然达到了挑拨明教与中原武林的关系的目的,但纸里包不住火,而且愤怒的狮子成了成昆致命的威胁。成昆接下来先是拜到空见门下,再投靠汝阳王,合力对付明教。六大派合围光明顶是成昆事业的最顶峰,如果成功的话,成昆率领汝阳王的武士坐收渔人之利,大可一统江湖。很不幸成昆为他人做嫁衣裳,成就了张无忌的横空出世。之后明教已经扭转劣势,尤其万安寺脱险之后,不但江湖上与六大派关系和解,而且明教麾下的义军也成上升势头。成昆再次暴露缺乏长远眼光的弱点,仍固执要和明教死磕到底。企图扶植陈友谅控制丐帮,再通过宋青书控制武当,自己在少林培植羽翼取代空闻,再在朝廷的支持下坐上武林至尊的宝座。但在步步失算的情况下,仍孤注一掷地举行屠狮大会,招致最后的败亡。成昆与谢逊最后的决战是成昆一生很好的缩影,在漆黑的地牢中双方优劣之势已经逆转,成昆急需离开地牢,却还贪一时的便宜,失去所有的本钱。一招二龙戏珠代表了成昆一生的成败得失,小处精明,却没有真正高明的眼光和策略,当然缺少真正的大智慧,流于阴险狠毒,害人终害己。就是单纯技术角度看成昆仍比不上朱元璋和陈友谅,所以成昆终究代表了失败和耻辱,令我等不服。
最不佩服的三个半之半:周芷若
倚天四女均是厉害过男子的厉害女子,周芷若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周芷若也是颇具争议性人物,让人道不尽的身前身后事。事业和爱情是周芷若的两大追求,在追求中确实显示了周芷若超人的能力。个人认为周芷若应该是近于薛宝钗一类的人物,而且倚天四女的结构也有些类似《红楼》。温顺,贤淑,端庄与政治才能并不冲突,尽管政治是一个略带贬义的词语。周芷若的手腕和手段与她性格是紧密相连的。周芷若第二次出场受丁敏君之请对付殷离,芷若的功力可见一斑,巧妙的诈伤让毒手无盐亦找不出破绽。举这个例子并非是批评芷若阴沉,而是为了说明后来周芷若的屠夫手段并非无中生有。而大都游皇城时,芷若的野心也是很显然的,个人认为灭绝的遗嘱只是一副催化剂,灭绝也称得上慧眼识珠。本身就具备了能力和潜质,又有这种野心,再加上师命难为,芷若无论是光大峨嵋派,还是明教教主夫人,乃至皇后都是无可厚非的。以芷若的条件和形势,结果本不应是如此。芷若的事业和爱情基本是在一起的,两者的成败也是相辅相成的。先说爱情,在这场情场大战中,芷若占据很多的优势,首先张周二人结识在先,汉水的喂食之恩常常挂在无忌的嘴边。其次芷若出身正派,又是汉人,而张赵二人蒙汉有别,政治立场又是对立。张周二人的结合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在万安寺脱险之前张周二人关系已经逐渐明朗,用句套话就是彼此的心中都有了对方。赵敏从相识张无忌之后可谓异军突起,张无忌夜探万安寺时芷若已经感觉到了赵敏对她的威胁。此后芷若被黛绮丝胁迫,张赵小昭三人一路跟踪至灵蛇岛,灵蛇岛上风云突变,由于芷若被关押基本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而赵敏则大放异彩,即使芷若在场时也完全被赵敏的光芒遮盖。但从单纯的情战技术角度看,其实两人还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固然赵敏先声夺人,但芷若的优势依在,就是公平地比下去,芝兰玫瑰,诸芳孰艳,尚未可知?杀殷离,逐赵敏与灭绝的遗嘱有关,但更多的是芷若对赵敏威胁的恐惧。那一夜发生的惊天变故读者很难再知道清楚,令人疑惑的是芷若那一夜的真正目的是杀人灭口,独吞倚天剑屠龙刀,还是巧妙设局一石二鸟?但这毫无疑问完全葬送了芷若继续对抗赵敏的所有资本,就算是赵敏有口难辩,张周顺利结合,一旦真相大白,依然是惨剧收场。可怜芷若还寄托于婚姻来约束张无忌。在以后的交锋中,芷若软硬兼施来确保自己的爱情,而赵敏攻心为上,高下之分显而易见。濠洲大婚上即使赵敏手中没有谢逊的头发,周芷若也未必留得住张无忌,最后迫不得已的出手表明芷若彻底失去了信心。赵周二人手段上旗鼓相当,但爱情上相去甚远。赵敏与张无忌性格不同,赵却能把张看个明白,从心理上彻底征服张;而芷若与张无忌其实是缘分的捉弄,汉水相遇颇有青梅竹马的味道,际遇又有意撮合两人,甚至张周二人本身都认为对方应该是自己的终身伴侣。但张完全看不透周,周或许能看透张,周却不愿去做那种吸引张的人,同时张也未必愿做吸引周的人。两人很少擦出爱情的火花,然后就进入了婚姻的角色。似乎芷若总是利用感情和手段约束张无忌,为何不知去真正征服张无忌的心?再说事业上,其实灭绝的心愿只不过在于倚天剑屠龙刀,对于芷若来说这并是太难,爱情的成功即可保证倚天屠龙到手。芷若的失误在于没有在这一点上没能看张无忌,只要与张无忌关系尚可,就算以后情场落败,凭着以往的交情,得到倚天屠龙中的秘密也合情合理,毕竟郭靖黄蓉的遗物峨嵋派继承也说的过去,张无忌未必贪图《九阴真经》。偏偏铤而走险,殊为不智。纵观周芷若事业上急于求成,不贵自重,不但没有给峨嵋派挣到威名,如此的不择手段令人齿冷。爱情上既看不清与张无忌的实质关系,又没有勇气光明磊落地去争取,行此下策。对于周芷若的秀若芝兰和才智过人,有一半的不佩服。
据说周芷若的名字来源于“浣兰畔芷若岸行”,得名如此,必是佳人。本是汉水贫家女子,乱世人命如草芥,张无忌的一位岳父就如同周星驰的宋兵乙一露面就GAME
OVER了。被张三丰送到峨嵋派,上有灭绝的冷酷,下有丁敏君的跋扈,周芷若能够出人头地着实不易。金庸对周芷若的评语是:“秀若芝兰”,前期的周芷若确实如此。尤其在大都废园中为黛绮丝所逼一段,展示了周芷若柔弱仁儒却又不失刚强的天性。或许这也是周芷若人生的转折点,秀若芝兰美则美矣,却不如屠夫手段直接实用。芝兰之秀也逐渐变成了虚伪的温柔,背后更藏着不择手段的冷酷。而此时的芷若心中更多是对荣耀和权力的渴望,无论是游皇城时对至尊荣耀的羡慕,还是屠狮大会的不余其力,周芷若终于失去了自己。“周芷若向赵敏凝望半晌,叹了口气,道:“回去罢!”或许是看到情敌显赫的地位,芷若忽然发现原来自己除了一个未婚夫婿还是一无所有。有人说赵敏可以随意shopping,而周芷若却只能等着打折。赵敏可以为爱情不顾一切,因为她拥有的太多,而周芷若有太多的无法拥有。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了自己不再拥有的太少,不惜改变自己,去追逐自己没有拥有的一切,物质,精神,甚至包括所谓上等阶层说话走路的方式。但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林黛玉有诗“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吴宫里的至尊红颜,越溪边的浣纱村女,哪个才是真正的西子?宋人有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但我见到乡间牛背上牧童却似乎只有空空如也的眼睛,没有半点诗人想象的诗意。芷若从船家女儿到峨嵋掌门,一路追求着,改变着。以前总是有些不屑芷若对功利的热衷,但现在想来其实人生本就是如此,无非是改变中尽量多保持自己的本色罢了。鲍照有诗云:“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算作是失意时的鼓励和得意时的警惕吧。对芷若另一半的是同情。
最厌恶的三个半之一:鲜于通
本来华山掌门人出场时间很短,应该放他一马,不过鲜于同志实在是歹毒的够水平,在金庸诸书中也是难得一见。不把他列在首位,既辜负了金庸创作的苦心,又藐视了鲜于通的实力。
鲜于通遵守金庸书中恶人的规律,人是眉清目秀,俊雅潇洒,更难得一张滔滔不绝的辩口中隐藏了丰富的男女通吃的甜言蜜语。此人善于始乱终弃,并因此遭苗女下蛊。胡青牛耗尽心血,拼力相救,鲜于通又是感恩,又是与恩人结拜兄弟,外加恋上胡青羊,亲上加亲。为了掌门之位,不惜与兄弟反目,抛弃怀孕的情人。正如张无忌所想:“这鲜于通如此可恶,日后倘若不遭报应,老天爷哪里还算有眼?”更何况鲜于掌门还有其他恶行在身,真是与岳不群交相辉映于华山派的历史上。为何鲜于通如此地肆无忌惮随意作恶?在这位神机子想来,自己要潇洒有潇洒,要计谋有计谋,要武功有武功,更是要地位有地位,自然是有作恶的资本。即使自己作恶,别人又能把自己怎么样,又何况是虚无缥缈的老天?当自己拥有作恶的资本,自认为作恶是自己的权利,作恶已成为一种习惯时,除了天人公愤,难逃法网,更有无穷鄙视与厌恶。
最厌恶的三个半之二:丁敏君
不管是有女长舌利如枪,还是毒手无盐,都难以完全涵盖对丁敏君的厌恶。在我看来丁敏君的厌恶水平在金庸笔下的女子中是首屈一指的。有女长舌利如枪,丁敏君一出场的表现就攒足令人厌恶和作呕的本钱,陪衬着彭莹玉的豪气和纪晓芙的善良,丁敏君愈加显的卑鄙和丑陋。而且丁敏君每一次的出场,都是继续展示她卑鄙和丑陋。单是灭绝惩戒纪晓芙一段,就显示丁敏君近乎丧心病狂的卑鄙和丑陋。在对纪晓芙疯狂的嫉妒中,更是没有丝毫的同门之谊,唯致之于死地而后快,当年赤练仙子仙子李莫愁以狠毒著称于世,她的弟子洪凌波尚对陆无双有怜悯之情,而丁敏君还是侠义道中人每每以除魔卫道为己任,真是应那句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丁敏君年纪尚较纪晓芙为长,后来与周芷若争掌门之位时,应该年近四十。此时的丁阿姨还雄风不减当年地向周芷若发难,看来时光除了加深她卑鄙和丑陋之外没有给她留下任何痕迹。但是,夜路走多了终会撞上鬼,丁敏君又如此不识相地撞到芷若手中,结果就可想而知。书中没有交代丁敏君的下场,电视剧中认为她被芷若和宋青书联手做了,我估计也是被芷若用九阴白骨爪做保龄球了。
仔细看看丁敏君的一生,不但生性刁专刻薄之极,更是有份强烈的自恋。丁敏君处处模仿灭绝的冷酷无情,自认为颇类其师,每每充当灭绝的开路急先锋,更是充当灭绝的忠实打手,或许丁敏君一直在疑惑自己一直最能领会和贯彻师傅的意图,并且打击一切可以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自认为峨嵋弟子中舍我其谁?殊不知灭绝只不过把丁敏君当作一只咬人的狗罢了,甚至拿来当发泄的工具。灭绝与韦一笑比试轻功没能占得上风,丁敏君马屁拍到了马脚上,灭绝竟是回首一耳光,丁阿姨混到这份上,也真是可悲。也许至死丁敏君都不会明白为什么灭绝会欣赏纪晓芙和周芷若而不喜欢形似灭绝的自己?无德无能也就罢了,却又总是把自己当作一回事,丁敏君注定是一块被人厌恶的笑料罢了。
最厌恶的三个半之三:西华子
昆仑派应该是《倚天》中最龌龊的武林正派,上至何太冲夫妇,下至蒋涛,高则成这种小角色,无一不令人作呕。西华子这位太上掌门班淑娴的得意弟子令人厌恶的程度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金庸对西华子的第一句评语是:年纪不小,却无半点涵养,还是位出家人。说起话来,做起事来更是让人呕吐,一副颐指气使,目中无人,更是不懂对别人的丝毫尊重,想不令人厌恶都难。而西华子不但令人厌恶,而且智商低,武功又差,又自不量力,更死不悔改,基本上每次出场都成为呕吐的笑料。昆仑派到武当山兴师问罪,这位西华道长迫不及待地打头阵,被莫声谷击中痛处,却还故作大方地解开道袍以示清白,还自以为自己人腰带功夫了得大可藏上几把短刀,令人厌恶地可笑。再联系到张无忌在昆仑派的遭遇,堂堂的侠义中人却是不折不扣的中山狼,这样的昆仑派,这样西华子怎能不令人鄙视和厌恶?在《倚天》中自诩侠义道的武林正派也不过是打着侠义的旗子为自己谋求利益,不惜取道于卑鄙和无耻。别人有了问题,就扣上邪魔歪道的帽子,自己出了问题,就百般粉饰,有的就无人问津,所谓的正义和公理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罢了。看那位少林派的圆音大师认定张翠山打瞎他的眼睛,直至张翠山死了将近十年还依旧怨毒不已,出家人的淡泊和侠义道的风度何在?被谢逊杀害了亲人的侠义道们日日咬牙切齿,是否想到过死在他们手下的人的亲属的痛苦?己所不欲,勿使于人。责人以严,责己以宽,这样的正道不能令人服气,而诸如西华子这样的侠义中人就被人厌恶了。
最厌恶的三个半之半:灭绝师太
灭绝一直是我比较厌恶的人物,称之为BT也不过分。很难想象郭襄的徒子徒孙竟是这样的嘴脸,冷酷无情,残忍好杀,还自视为坚定的卫道者,真是名如其人,灭绝人性。杀死纪晓芙,倚天剑下冤魂无数,更是逼迫周芷若,而为自己的立场至死不悔,灭绝似乎如同倚天剑一样成了卫道最犀利的武器,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灭绝死不足惜,生前生后害惨多少无辜之人。鄙视和厌恶灭绝是理所当然的。
灭绝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她对明教深植于骨髓的仇恨。灭绝与明教结仇一是因为俗家哥哥方评为谢逊所杀,二是因为师兄孤鸿子被杨逍气死。第一个原因只是开始略微提了一下,最主要的还是第二个原因。以前看过一篇网上的灭绝的前传,大意是写灭绝本是如纪晓芙一样多情温柔的女子,与孤鸿子情深意切,最终因孤鸿子之死性情大变,变成了后来的灭绝。由于书中很少提到灭绝以前的事情,这种看法无从考证,恐怕只能去问金庸本人了。但书中仍有一些线索,郭襄创建峨嵋派,传位给徒弟风陵师太。名字自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风陵渡口,天真无邪的郭襄。风陵师太性格应该近于郭襄,那灭绝的性格至少不是师传的。而且灭绝极其欣赏的两个徒弟也俱是温柔秀雅的女子,至少可以表明在灭绝冷酷的外表下隐藏着对这种温柔秀雅的向往,丁敏君不为灭绝所喜也就不难理解了。灭绝的冷酷很可能起源某种难言之隐,丁敏君的曲意逢迎真是拍到马脚上了。灭绝似乎只有孤鸿子一个同门,难道风陵师太只收了两个弟子?并且灭绝对男人有种排斥心理,峨嵋派的男弟子地位很低。由此可见,灭绝与孤鸿子的关系不一般,而且灭绝很可能经历过性情大变。想想周芷若由秀雅变成冷酷,或许能够感受到灭绝那颗无时无刻不在为仇恨所煎熬的心。当然灭绝大节还是保持的不错的,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灭绝可能因为孤鸿子性情大变,再加上周芷若不识张郎是张郎,峨嵋派多是伤心之人。对灭绝有一半的厌恶,令有一半复杂的感觉。
最喜欢的三个半之一:赵敏
赵敏是少年时的最爱,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发觉金庸的爱情童话与现实相差甚远之时,还是被赵敏的魅力所吸引。个人认为赵敏是金庸笔下最有魅力的女子,尽管赵敏对爱情关注得有些过了头,甚至连贾敬雯都说不会在生活中如此为一个男人付出。赵敏似乎永远是光芒四射的,举手投足都是魅力的展现。金庸把赵敏放在后半程出场,不知是有意的安排,还是觉得《倚天》缺少能与前面两部姐妹篇相抗衡的女主角,才放手一搏。从绿柳山庄与张无忌必然的偶遇开始,赵敏在这场爱情的马拉松中尽情地表演自己生命的艳丽。或许在芷若眼中,赵敏最可怕的还是她自身的硬件,貌美如花,聪明可人,手段了得,更是朝廷郡主,权势显赫。但我觉得赵敏最大的优势还是在她作为绍敏郡主之外的东西。其实郡主未必就能占得上风,成吉思汗的公主还不是败给了黄蓉。赵敏深得塞外女儿的豪健与南国佳丽的柔情,好似范文正的《苏幕遮》兼得豪放婉约之长,不似豪放词一味粗犷,又不似婉约词骨气不足,可谓文质彬彬,自然天成。赵敏固然为张无忌不顾一切,对爱情孜孜以求,强大的攻势令张无忌束手就擒,但在爱情上赵敏与张无忌是平等对话的。赵敏在张无忌面前尽情释放,而张无忌亦能去享受爱与被爱。尽管隔阂很深,并且误会重重,但彼此心中还是真正的信任对方,勇敢地为对方承担,看似无情之中隐藏着无限的深情。反观周芷若更多是把张无忌当作一种精神上的依靠,张无忌需要如同白马王子呵护公主一样呵护周芷若。就算两人有感情,长此以往爱情也会变成一种责任甚至是负担。赵敏与周芷若都是厉害角色,但赵有种俊爽之美,而且在爱情中赵显得更真实,没有做作,只有真诚,没有自怜娇弱的依附,只有勇敢的追求和分担爱情的责任。这样的爱情就算外界压力重重,张赵二人也不会感到疲惫,只有执子之手,迎接人生不可知的痛苦与欢乐。赵敏在挥洒如同男儿般的俊爽的同时,背后的丝丝柔情更能让人刻骨铭心。张无忌重回大都,信步游街,不知不觉来到与赵敏第一次会饮的小酒店中,看那空荡荡的小酒店中,烛光摇曳,孤客自饮,此情此景,谁人不会心动?风情万种,刻骨柔情都被赵敏一人占尽,情场上也就很容易分出胜负了。舒婷说:“与其在悬崖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女子心中有了苦楚可以情人肩头一夜哭,可是男人有泪又向谁的肩头去洒?女子还是需要一些赵敏那样的俊爽,共同面对生命中的欢笑与泪水。
最喜欢的三个半之二:张无忌
张无忌也算是争议很大的人物,有人说他没有个性,有人说他优柔寡断,但个人还是很喜欢张无忌的。《倚天》是一部描绘世情的人间众生图,书中已经隐约透露出《天龙》那种四大皆空,众生皆苦的味道。并且在追求利益的世间追求超脱也是金庸小说的一大主题。在《倚天》围绕倚天剑屠龙刀的争夺展开的故事中,各路神仙,各显神通。层出不穷的阴谋诡计,无休无止的杀戮斗争,无穷无尽的恩恩怨怨,甚至民族大义也只是一种利益的追逐,看看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位后来的义军领袖,就知道英雄们的热血只不过野心家追逐权力的工具。多少英雄豪杰,侠士智者沉溺于利益追求的假象之中不能自拔。张无忌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只是安于现状的庸人,但在《倚天》中,他却是一个智者。《倚天》固然是风云际会的舞台,但最动人的地方却让杀戮与利益走开。张无忌的出生就是某种昭示,昭示着他要化解这世间因为利益而结下的仇恨,尽管后来他没有完全成功。张无忌的一声啼哭唤回了谢逊的人性,化解了谢逊对世间的仇恨。冰火岛的与世无争奠定了张无忌仁者的天性。即使后来接连遭受不幸,也没有改变内心世界的纯洁。蝴蝶谷和昆仑山的无名山谷的宁静美丽使张无忌感受到世间上远比利益美好的幸福。无论是父母的双亡,还是几年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少年的张无忌对生命认识有着道家的豁达淡然。尤其是面对“乾坤大挪移”,张无忌顺其自然,无求全之心,无为而无不为,深得老庄之妙。这样的张无忌统率桀骜不逊的明教群英,不仅是因为他武功高强,仁义厚德,更是因为张无忌无为之心。大智若愚,大勇若怯,张无忌没有个性也就源于此吧。待到成昆奸徒授首,武林的纷争基本结束,但群雄逐鹿,依然离不开利益的争夺,张无忌的退出或许也是一种明智,这也是金庸惯用的结尾方式。当然张无忌顺其自然并非是没有主见,至少张赵相恋,更多改变立场的是赵敏,大节上张无忌坚定有主见的。最让我感动的是张无忌不惜万里送杨不悔找杨逍,一路上两小千辛万苦,相依为命。这除了张无忌的侠义情怀之外,更能显示他善良的天性。少年时的张无忌稚气未褪,善良中透着倔强,成年后的无忌少了少年的冲动多了宽恕仁厚。但如“蜘蛛侠”彼得的舅父临终前对他说: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是明教教主必备的。
最喜欢的三个半之三:殷离
《倚天》四女的关系有点类似“袭为钗副,晴为黛影。”小昭与周芷若有几分神似,殷离有赵敏的气息。殷离是位很古怪却又很至性的女子,相比赵敏而言,她没有四射的光芒,也没有赵敏那种豪健与温柔相得益彰的可人,但殷离给人一种黑色的感觉,透着古怪神秘,因为凄惨身世造成的极端性格显得与正常人格格不入,偏偏又有种令人深深感动的力量。殷离是那种极其执拗的人,甚至性格中有种自我毁灭的倾向,但她却极其固执守卫着如同幻觉一样的感情。执拗的古怪的不近人情如怪物,如凄如述至情至性的痴情混杂着无限愁苦的身世表现出一种复杂动人的凄美。丑陋吓人的外表,温柔如水的内心,悲凉凄婉的气质,更有一种珠裂玉碎的执拗,殷离最能击中读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位。蝴蝶谷中那个狠劲的少年寄托了殷离毕生的热情,曾阿牛与张无忌都是殷离一生的牵挂。其实少年的张无忌真的是摔死在昆仑山的万丈山谷中,换来的是一个化名曾阿牛的宽恕仁厚的张无忌。海上明月,静夜孤舟,昏迷的殷离与那个逝去的张无忌天人相交,了却人鬼情。或许此时的张无忌最能体会到“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人生有着梦的虚幻感,但虚幻之中又有着自得的幸福。殷离的离去已不需要其他人是否能理解,据说李昌镐每天练棋十几个小时,在旁人看来青春年华整日耗在枯燥的棋盘上自然是一种痛苦,对于李昌镐焉知不是自得其乐?我想殷离也是如此吧。
最喜欢的三个半之半:小昭
东西永隔参与商自然是《倚天》中很伤感的情节,金庸自称钟情于小昭,不过他的话很难让人信服,说赵周二人都是有很强政治才能的女子,固美丽而不可爱,故最爱小昭。但倚天四女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如果有机会恐怕都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情纯如白纸的女子未必就真的可爱,粘满尘埃的缁衣下的素心更为可贵和动人。很喜欢小昭这一点,尽管身上背着母亲强加给的使命,却能在扮演精明过人的间谍的同时展示她金子般的心。小昭竭尽全力才抓住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得到了“乾坤大挪移”,自可回到母亲那里复命。却迟迟不愿离开张无忌,也许只有扮演小丫头时才能忘却沉重的命运,感受生命的快乐幸福。每每张无忌与小昭分别,小昭的万分不舍不仅是对情人的眷恋,更多的是她知道命运会随时将他们永远分离。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大都客店里小昭的补衣密密逢将是张无忌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幸福。
“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月光下的小昭痴痴望着张无忌,是爱情的甜蜜还是无常的伤感?参与商的离别不过是迟早的事,因为她是黛绮丝的女儿。对于小昭来说,自己的人生总是在为别人牺牲,而得到的幸福又是如此的短暂。“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离别未必是永恒,但痴儿女冰雪情怀终似月月如环,无穷无尽,超越着时间与空间。记得《艺术人生》西游记二十年重聚首时,女儿国国王对徐少华那句:“御弟哥哥,别来无恙?”令观众动容。小昭与张无忌他年异地相逢,道上一句:“公子别来无恙?”又会令多少人动容?
2005-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