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第一天里,回首作为一个羽生先生的读者,在过去一年中相伴随的梁著、梁坛往事,既整理一下往事,更怀念09年逝世的羽生先生。
09年元旦,收到潇潇赠送的她本人散文集《向往苍茫》,潇潇是我个人在这个圈子中最为叹服的朋友,能够收到她出版的作品,于个人而言可谓为莫大之喜。静心阅读一遍,既感叹于作者文字的华美,又感叹于华美背后的沉重。
1月中旬,为梁羽生家园“游剑江湖”版《我的武侠小说回忆专帖》更新了几部作品。
1月24日,惊悉羽生先生于1月22日因病逝世,悲痛万分,08年底从侦探处已知先生身患重病,只是心中还存着一丝侥幸的念头,未料这一天还是这么快的来到。
1月25日,除夕夜中深深追念羽生先生。
1月27日,正月初二凌晨草写悼文《静夜怀先生》。
1月28日,正月初三,响应心海兄在帖吧号召,在书店购买广花版三版《瀚海雄风》一部,以作怀念。
1月至2月,在家园连续签到一个月,以表达对羽生先生的怀念。
2月元宵后,到广州出差,在朋友湘西布衣处得到天地版《萍踪侠影》一部,上有羽生先生亲笔签名,及伟青老版《七剑下天山》,知我对先生的怀念,因此这两部书基本是半卖半送,对此深感盛情。
2月出差回家后,开始通过整理羽生先生的作品系列,花了近二十天的时间,写下了《探索梁羽生创作历程之小说系列篇》,以表对先生的怀念和追思,文章于3月先生“七七之期”前夕发于家园和羽生阁,这也是个人所花费时间精力最大的一篇文章,文章的完成多得益于侦探整理的《梁羽生小说年表》、《三剑楼小说年表》。
3月中旬起开始潜水,阅读社会各界、各个论坛及梁坛的朋友悼念羽生先生的文章,挑选一部分转存于西陆羽生论坛。
3月期间,阅读侦探的《梁羽生评传》,受益斐浅。
3月20日,在实在无法推辞之下,为家园“初读梁羽生征文活动”写下评委帖一篇,其实文章绝大多数作者水平都远在我之上,作为评委实感惭愧。
3月底,整理了连载版《武当一剑》的简介,增添于家园“侠骨丹心版”《梁羽生小说内容简介》一文中。
3月底或4月初,辞去家园品版版主一职,担任这个职位数年,愧无半点建树,于已于家园的发展均不利,事实证明是相当正确,辞职后今年品版在几位版主和家园朋友的努力下,取得很大的发展。
4月初,与纳兰容若在汕头首度会面,言谈甚欢。
4月份,再读一遍《向往苍茫》,写下《读〈向往苍茫〉随感》一文,发于21世纪羽生阁中,以此表达对潇潇的谢意,更希望今后还有机会收到潇潇的书。
4月至5月,重新阅读了连载版《武当一剑》。
5月份,在孔网邮购伟青版《联剑风云录》一套5本,可能不是正版。
5月中旬开始,重新阅读了《风雷震九州》后,写了《浅析〈风雷震九州〉的反清斗争》,于6月发于家园,后发于羽生阁。
6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梁羽生家园“游剑江湖”版《我的武侠小说回忆专帖》更新了几部作品。
6月底,在孔网以极低价格拍下伟青版《冰河洗剑录》一套,可能不是正版。
7月初,修订旧帖《梁羽生小说经典的十场大战》,修订后发于家园和羽生阁中。
7至8月,观读家园辩论活动三场,确实精彩激烈,并从中得到很大启示,可惜后期辩论双方言辞交锋中出现一些小冲突。
8月初,因工作需要,到北京出差,先后同堂主、侦探、SMSJSMSJ兄会面,同堂主是二度碰面,同侦探、SMSJSMSJ兄都是首次会面,不胜欢喜,遗憾的是妹妹药师丹枫已离开北京。
8月23日,生日的那一天,得到家园很多朋友的祝福,开心并深表感谢。
9月,在梁羽生家园“游剑江湖”版《我的武侠小说回忆专帖》更新了几部作品。
9月,重温《白发魔女传》,写下《黄叶落寞飘零时》一文,发于家园和羽生阁。
9月份,在孔网拍下台湾风云版《风雷震九州》一部。
10月,深度潜水,偶尔也翻翻梁著一些片段。
10月,再次阅读侦探的《梁羽生评传》。
11月,写下《雪域的爱情传奇》一文,于14日发于家园三周年之夜。
12月2日,与燕山兄深夜QQ聊评书,甚觉痛快。
12月初,再度赴北京出差,再度会面堂主、侦探,获赠推理小说一本,并首次见到大陆武侠界传奇人物侠圣大哥,受益非浅,遗憾的是依旧未能与心仪已久的朋友花无语会面,甚觉遗憾,不过临行时收到他的短信祝福,深表感谢。
12月初,受同事所托,转托妹妹丹枫购《国际法》一部,不过钱尚未付还,年底或明年初一定付钱,莫怪。
12月,整理梁著武侠系列排名,写成《梁著排名之我见》一文,发于家园,让人想不到的是本文能够引起家园很多朋友的关注,点击数和回复数都很高,甚出人意料之外,在此也深表感谢。
12月下旬,冬至日赴广州出差,23日夜晚同江南兄再度会面,言谈甚欢,并首次见识了江南兄的梁著系列藏书,大开眼界。
12月26日,武广高速铁路通车之日,同丹枫妹妹通了一个电话。当天《梁著排名之我见》一文更新完毕,并发于21羽生阁中。
一年的日子,好象很长,也好象很短。过去的一年,最令人悲痛的莫过于先生的逝世,这对于每一个读者而言都是绝大的损失,有生之年未能与先生见上一面,也成了此生一个最大的遗憾。在梁坛的建设方面,由于个人才疏学浅,既缺乏研究成果,也未能贡献多大的力量,实感惭愧。而最开心欣慰的莫过于看到梁坛力量的不断壮大,新一代梁评写手的不断涌现,一篇篇才气纵横的文章为一向寂寞的梁坛增添了更多的生气,更将梁学的研究引向更深、更广的层面,让人看到这个领域在未来的希望。希望广大梁迷朋友彼此之间多一份理解,共同携手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