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风云之一

 

 

 

  《狂侠、天骄、魔女》应该是羽生先生中期的一部杰作,作品创作于1964至1968年,该部小说是羽生先生宋代系列之第一部,作为羽生先生中期一部著名的小说,本书还是具有较高的水平,但同时也带有羽生先生创作中期一些较明显的缺陷,如人物、情节、内容带有一些模式化、作为长篇巨著前工后拙,前半部很吸引人,后半部流于平淡等等,让人在欣赏本作中又不免带点遗憾。

  《狂侠》与《天龙》
 

  我个人也注意到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也是创作于同一时期,差不多是1963至1966年,两部小说创作于同一时期,又都是长篇武侠大作,选取的历史背景都是宋代。《天龙八部》选取的是北宋中后期,北宋所面临的契丹、西夏等异族威胁,笔端触及大宋、契丹、西夏、吐蕃、大理还有新兴的女真。《狂侠》一书选取的历史年代则动荡不安的南宋时期。积弱的南宋,灭亡的辽、夏,强弩之末的金国,方兴的蒙古,交织在这一动荡时期的历史舞台上。《天龙》中着重讴歌的第一主角还是萧峰,而《狂侠》的第一主角则是柳清瑶,从这也可以看出羽生先生笔下还是对女侠创作之有所偏爱,但是《狂侠》一书写得最好的还是足以有萧峰比美的武林天骄檀羽冲。两部小说都述写了那个历史时期中所发生一幕一幕悲欢离合的历史剧、武侠剧,在武侠小说创作中展现历史,也展示着作者对历史、对民族的理解、解读。

  狂侠·天骄·魔女
 

  檀羽冲,武林天骄,是一个继张丹枫之后又令读者心醉的主角。同样的洒脱不羁,同样的才华横溢,同样的名士风流,檀羽冲比张丹枫更多了一丝身为金国贵族那份难以抉择,左右为难的处境。张丹枫虽身在蒙古,但他的内心深处自认烧成灰都是中国人,都是汉人,张丹枫的处境虽是艰难,但他内心深处少了一份抉择,少了一份不安,但求心之所安,努力前进。而檀羽冲出身金国贵族却是他永远洗不去的,虽然他渴望两国和平,但两国毕竟是世代相仇杀的敌国,他的每一个行为,帮助了一方势必伤害到另一方,而身处两方误解而不能自辩无疑是极度痛苦,更甚为内心的每一个抉择都让他为难。他虽反对完颜亮,但作为金国的子民却又不愿见到他为异国人所杀。表面看是少年得志,武林争雄,但谁又能体会其内心深处那一份苦痛。他深深爱着蓬莱魔女,但是面对同样优秀的华谷涵,却怀着民族不同而难以被认同的自卑自怜。以至小孤山一战,他不得不推枰认输,因为他是一个异国人,竞争未开始,他已输在起跑线上;在爱情面前,他只能默默退出,“山头怅立盼归帆”可说是其心境的写照,盼暗中见爱人一眼,为其祝福,这一篇章与小孤山一战均见作者才华。傍徨、无助、孤寂、依依,在这两章中尽显无遗,每观于此,不能不叹服作者笔调之细腻,文笔之感人。武林天骄确为羽生先生笔下一大绝顶人物,就人物而言,实足以和萧峰所比美,如果说萧峰予人以波涛汹涌之澎湃,那么檀羽冲予人以独秀孤峰之突兀。只不过《天龙》之成就把萧峰推向了更高的影响,而萧峰最后的自杀也予人以悲壮之感,给读者以更深的观感。相比之下狂侠、魔女自是相形见拙。

  狂侠很多人都不是很喜欢,究其原因可能是太喜欢武林天骄了,加之过于咄咄逼人,让人感觉不是很舒服。其实就单个人物形象而论还是颇见个性,作为一位大宋的侠士,他站在宋人的立场上,做了他所理解的侠义道应为的行为。狂侠在全书中不乏亮点之处,如在千柳庄中怒斥金超岳,在飞龙岛怒骂柳元甲:

  “柳庄主,你现在当已明白我所说的‘不敢’与‘不屑’了。我是布衣,不敢与国师并坐首席;但我也是大宋男儿,不屑与敌国国师为伍!”这几句话说得痛快淋漓,许多人都禁不住鼓掌叫好。

  只听得笑傲乾坤华谷涵朗声说道:“这不是保境安民,这是祸国殃民!诸位都是大汉男儿,金寇南侵,是要灭咱们的国,毁咱们的家,奴役咱们的父老兄弟!有血气的男儿,安能置身事外?倘是和金寇也讲什么互不侵犯,那岂只是开门揖盗,简直是助纣为虐了。再说,你要保境安民,但金寇灭来之后,可容得你苟安一隅之地么?那时你们是不是也打算跟这位柳庄主做金寇的奴才?”

  两番铿锵有力正气凛然的言辞表现了这一种狂放迫人之豪气,足当得上“狂侠”之称。独闯千柳庄、激战飞龙岛、平定丐帮之乱、决战桑家堡,营救武林天骄,大战尊胜法王、深入漠北等等行动中华谷涵均是主角,充分表现了华谷涵的胆识、武功,独凭以上行为“狂侠”足以和“天骄”并架齐驱。

  而读者对之不满意莫过于在小孤山与天骄一战并打伤武林天骄的行为,个人以为,这也是羽生先生在创写出了一位侠士在国事与爱情相冲突的矛盾心理,以及内心深处的另一面,因为站在他的立场上,产生误会也是有其原因,毕竟有种种巧合,而他与檀羽冲在当时还不算知心的朋友,且他更深的内心深处或许还潜藏着一种希望天骄是敌人而扫清他与柳清瑶的障碍的想法,而之后在对柳清瑶和檀羽冲说出的负气言语更让读者觉得不甚舒服,给人以过度自我之感,比起檀羽冲处处为他人着想更是差了一筹。但天骄只有一个,作者毕竟在小说中写出了另一位不同于天骄的狂侠,从而避免了笔下人物“千面一孔”的缺陷。在此个人不禁想,不是很多人批评羽生先生笔下人物过于理念化,缺乏真正的人性,但是当先生在笔下的侠士加进更多人性化的色彩,反而又受到批评;不是有很多人批评羽生先生笔下的爱情过于谦让,那么当狂侠一往无前的争夺爱情,又有许多人认为狂侠不该争夺本该属于天骄的爱情。理想、人生、人性、爱情,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的理解这简单八个字的真正内含?

  柳清瑶虽有蓬莱魔女之称,本作的真正主角其实也就是蓬莱魔女柳清瑶,全书的情节、人物均是以她为主线,围绕着她所展开。但其虽称“魔女”,个性却没有半点魔性,其善良个性颇似云蕾,但多了一丝绿林盟主的英姿、决断,也多了一丝理性、责任。在狂侠、天骄之间最终作出了个人的抉择,很多人可能会指责她,更甚之指责作者,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她所作出的选择是对她和檀羽冲终生的负责,对人生多一分理性的把握未尝不是一种负责任。因为武林天骄的出身不能改变,他爱宋国人,也爱金国人,两国又在交兵之中,如果两人在一起,除非隐居山林,退出纷争,否则作为绿林盟主的她将不得不在他面前残杀他的国人,那么武林天骄又情何以堪,此后两人的一生中势必会有无尽的痛苦,那么与其两人一生痛苦,不如理智分开,很多人夸大了柳清瑶与檀羽冲的感情,但是个人认为檀羽冲只是她的选择之一,在她内心深处,确是感到难以取舍,但是绝对没有放弃华谷涵,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也常有这一份取舍。很多读者不喜欢羽生先生源于羽生先生这一份清醒,但我个人喜欢羽生先生也是因为这一份清醒。这不是拘泥不化,而是对于现实生活清醒把握而作出的选择。

  爱情的悲与伤
 

  情与仇是武侠小说两大题材,本书同时演绎了经典的爱情和残酷的仇恨。柳清瑶与华谷涵的爱情虽让不少人反对,但不得不承认这对双方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归宿。本着对人世间美的祝愿,作者为檀羽冲找到了赫连清云。耿照与秦弄玉渡尽劫波终在一起,珊瑚最终找到了心灵的港湾,一段段美好的爱情,代表着作者善良的心及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但爱情也有悲剧,桑青虹一生伤心、一生失望,聂金铃和石瑛母女有着相同命运,为整部小说平添的几分唏嘘。然而本书的爱情故事给人的感觉是少了几分精彩,而多了几分理智,虽然缺乏《白发》、《云海》、《萍踪》等小说的震撼力,但是理念的审慎未尝不为人带来一点深思。但是本书的爱情描写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全书亮点狂侠、天骄、魔女的生死情缘以檀羽冲的推秤认输而过早告终。对柳清瑶的内心情感作者显得过于轻描淡写,小说可见飞龙岛之前檀羽冲在她心头的位置应稍重于华谷涵,但经历飞龙岛一战后,柳清瑶一颗心已完全向着华谷涵,虽然有种种原因,但作者这么处理显得过于轻率。檀羽冲对赫连清云的接受显得过于自然,好象是檀羽冲退出爱情之争而求其次。这样既不自然也显得对赫连清云的不尊重。如果作者能着力塑造一下赫连清云对檀羽冲受伤心灵的抚慰,终于两颗心走到一起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点。赫连清波虽然是个反面人物,但个人对她也不怎么反感,毕竟自小由完颜长之养大,如同《射雕》中的杨康一样,要她象两位妹妹一样矢志反金是过于理想化了,她对耿照还隐隐约约地存着一份感情,若有若无,她的结局有点可惜。

  最残酷的复仇
 

  爱情是美好的,仇恨是可怕的。羽生先生笔下最残酷的复仇故事我认为不是厉胜男向孟神通的复仇,而是桑青虹的复仇。厉胜男毕竟受对金世遗有着一份深深的爱,让她在复仇与得到金世遗的爱中作一选择她很可能会选择后者,她也一直在不懈努力,尽管在此过程中用了很多不光彩的手段,然而在她心灵中不全被仇恨所占据。而桑青虹却饱受公孙奇、孟钊的欺骗,她所爱的耿照又早心有所属,在她内心深处残存的只是悲伤及受骗的屈辱,所以她的报仇更是残酷。当看到桑青虹为报仇下嫁公孙奇,而不惜委身下嫁,引导公孙奇走火入魔。我才领略到仇恨的可怕,仇恨对所带来的毁灭。桑青虹固然成功了,但这样的报仇究竟需不需要,所付出的代价是否太过巨大?这样做唯一的好处是二十年后有了一个公孙璞。但更可怕的复仇是公孙奇发现真相后竟然将毒布在出生婴儿身上,桑青虹未来的二十年不得不为儿子吸毒,而二十年后亦将走火入魔。天地间竟有如此之怨毒,借助亲生儿子生命来完成复仇,仔细读下去不由不毛骨耸然。桑青虹的复仇故事比之厉胜男的复仇真是毫不逊色。不过厉之故事是全书主线,而本书不过是全书的一个部分,因此很多人读后印象可能不是很深刻。

  全书的结构布局
 

  《狂侠》一书整部小说情节精彩,整部小说从开头耿照南归遇变开始就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吸引读者追看。耿照遇难、被擒,玉面妖狐、蓬莱魔女的先后出现,桑家堡狂侠会公孙奇夫妻,泰山之巅,魔女遇天骄,桑家堡生变,魔女斗金超岳,魔女江南行,到身世之谜,狂侠、天骄反目,飞龙岛一战,采石矶大战均写得精采生动,引人追看。但之后却出现前工后拙之感,丐帮之变写得还马马虎虎,桑家堡大战就让人大失所望,整个战局了无创意,多为抄袭前期或同时期一些章节,这部分章节中公孙奇分明是另一个孟神通,而桑家堡之战虎头蛇尾,公孙奇走火入魔太早出现,之后更流于平淡,高手好象越来越多,但个性鲜明的越来越少,多流于符号、模式。

  我想,如果作者在写该部小说时写到采石矶大战后收笔,那该部小说完全上一部上乘之作。而后边的部分可仿效《剑网》、《幻剑》结构,第二部分主要写大破桑家堡,因为桑家堡一战其实可以作一个尝试,放弃以往的擂台战模式,描写正邪双方的攻守,多几方谋划、攻城、破阵,因为蓬莱魔女、华谷涵和公孙奇都是绝顶高手,加上桑家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作空间,多几多心机未尝不能更进一步。同时将桑青虹的复仇作为第二部分的一条主线,那么整个复仇故事予人以震撼将绝不亚于《云海玉弓缘》。而第三部可以写到狂侠、天骄、魔女联合宋金侠士与新兴蒙古帝国之战,将侠士抗金推向另一个高潮。同时也可以写到金蒙之间的矛盾争斗,那么故事将会更为精彩。

  而本作显得前工后拙,很多朋友都说本作是半部佳作,个人也深有同感,更觉得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一个时代、一个构思,也使羽生先生在《大唐游侠》之后无法达到另一个高潮,让人颇为遗憾,究其原因,可能是长篇小说的创作结构问题,在此再比较一下《天龙》与本作的结构。在小说结构上《天龙》采用的是先后讲述三位不同的主角的故事,再在第五部加以总结,记得羽生先生在《金梁合论》中曾批评《天龙》在金庸作品中的结构最为松散,这自是见仁见智的问题。而羽生先生的《狂侠》则是三位主角齐头并进,自开头至结尾都是一条主线。《天龙》与《狂侠》都是在三位主角,羽生先生对《天龙》的结构似不认可,因此,在《狂侠》的创作中羽生先生坚持一条主线的创作结构。

  个人以为,创作长篇小说的结构确是充分表现一位作者的功力,而长篇小说的创作难度比中短篇小说要大。如果是采用系列结构,那么必然会呈现出结构松散的特点,作为一部小说可以,但作为四部系列小说也似无不可。而采用一条主线的结构大都会前工后拙,或是平铺直述,整部小说阅读到后边对前边的内容没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或是前半部精彩绝伦,而后半部却流于平淡,《狂侠天骄魔女》可能属于后者的现象,而如果能克服以上现象,该部小说无疑为佳作,但让人可惜的是羽生先生还是没能做到这一点,这或许是他创作得太多,且多部小说齐头并进,不但不容许有更多的探索尝试,且越是长篇小说,到后来就越是流于固定的创作模式,从而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但是在武侠长篇中,很多作家也都不能克服或完全克服以上缺陷,产生一部更高水平的长篇巨著。如黄易先生的大作《大唐双龙传》,整部小说的篇幅差不多有几部《天龙》或是《狂侠》的份量,但是看到后边前边的情节真的忘了很多,让人有好看而不耐看之感,如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这个毛病,作者让韦小宝玩遍整个中国,甚至到了俄罗斯,整个过程可说是精彩,但是看完整部小说对小说中发生的一些情节自觉没有多少回味。而个人认为小说的结构处理得最好的要算是《笑傲江湖》一书,整个结构浑然一体而不乏亮点之处,让人阅读之后自觉回味无穷。以上是个人就武侠长篇小说的结构所提的一点不成熟想法,已是题外之话了。

  《狂侠》一书与《天龙》创作于同一时代,但其影响却远不如《天龙》,而小说的创作水平也不如《天龙》,在此不由让喜欢羽生先生小说之读者为之深深惋惜。如果多一点心思,多一份耐心,再多一点尝试,以羽生先生的才华,不难创作出比美《天龙》的一部武侠巨著,然而作者却未能做到这一点,这不由得不让人为之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