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凤潜龙

 

 

 

一个奇幻迷离的故事──《飞凤潜龙》

罗立群
 

  《飞凤潜龙》全书共七章,约八万言,是梁羽生作品中篇幅最短的一部小说。

  小说叙述中原武林、杏林瑰宝《穴道铜人图解》和陈抟内功心法《指元篇》被金国军队攻陷汴京之后抢去。为了彻底弄清这两部奇功秘籍,金国皇帝让武林第一高手完颜长之设立了“研经院”,召罗全国的武林高手加以研究,并在研经院中定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防止宝物被窃。为了得到这两部秘籍,蒙古派奸细冒名金人鲁世雄潜入金国,获得完颜长之的信任,被允许进入研经院钻研秘籍,并与完颜长之的干女儿独孤飞凤(绰号“冲天风”)成了亲。同时,南宋也有一位号称“潜龙”的武林高手孟中还潜人大都,伺机取宝。此人神出鬼没,来去无踪,闹得整个大都惶惶不安。经过一系列的斗智斗勇,“潜龙”孟中还终于盗回国宝,而鲁世雄、独孤飞凤先后自杀,孟中还也为心上人独孤飞凤殉情。

  《飞凤潜龙》虽然篇幅不长却是一部十分独特的优秀作品。小说中激烈的打斗场面很少却有一种引人人胜、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巧妙地设置悬念。

  整部小说犹如一个巨大的谜团,读者一接触到它,就自然而然地被作品中奇特曲折、严谨有致的悬念所吸引,从而产生紧张而兴奋的情绪,急于穷根究源地去解谜。

  这部作品的情节是一个谜,它叙述的是一个奇幻迷离的故事。
 

  这部作品的国宝是一个谜,它耗尽了武林中人的心血和青春。
 

  这部作品的人物也是一个谜,若即若离,忽隐忽现,三国情仇,恩怨难了。
 

  作者制谜,小说如谜,读者猜谜,直至小说第七章“真相大白”,这个谜才揭了底,读者也松了一口气。

  情节之谜

  《飞凤潜龙》这部小说的情节颇具特色,节奏明快,一无滞碍,故事虽不长,也不复杂,却安排得奇幻迷离,引人入胜,动人心魄。

  小说一开始就笼罩着神秘古怪的气氛:
 

  剑戟如林,刀枪似雪。白玉堂前两排卫士,人人都睁大了眼睛,目光集中在一个少年武士的身上。这少年武士对周围的一切却似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他的身上,他也在全神贯注地盯着另一个人。这是一个躺在胡床上的病人,穿的是金国御林军军官的服饰,身材魁梧,但面如金纸,气息奄奄,好似随时都会死去的样子。

  这少年是什么人?他要做什么事?作者一开始就摆出了一个迷阵。接着,作者通过两名卫士的私下交谈告诉读者,这个少年是济亲王檀元帅一个老部下的儿子,叫鲁世雄,现在正面临着一场古怪离奇的考试。这场考试不但古怪离奇,而且还相当危险,因为考官完颜长之明确地告诉鲁世雄:“你听清楚:他(胡床上的病人)若死了,要你偿命!要是你不愿考试,现在还来得及!”可是,鲁世雄回答得十分干脆:“我愿意接受这场考试。”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这是怎么回事?完颜长之为什么要对鲁世雄进行这样的考试?

  继续读下去,我们才知道,这场考试只不过是完颜长之对鲁世雄的一系列古怪离奇的考试之一,甚至在鲁世雄和独孤飞凤洞房花烛之夜,完颜长之仍要对鲁世雄进行考试──指使他去杀一个南宋的间谍。完颜长之为什么如此不厌其烦地对鲁世雄进行考试?他究竟想要鲁世雄于什么?鲁世雄究竟是什么人?

  再接着读下去,我们在迷阵中越转越迷,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出现。谜也是越来越多,解开一个,又出现一个:研经院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出入这里这样难,独孤飞凤究竟有什么心事?“潜龙”到底是谁,为什么大都上下都惧怕“潜龙”?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心一直是悬着的,一直处于紧张、兴奋、焦急、等待之中;一直在作者摆下的迷阵中转来转去,寻找着走出去的道路。而且,读者在“寻找”的整个过程中、紧张的心情犹如一只弹簧越压越紧,直压得屏息禁声,提心吊胆,处于一种高度的疑虑状态之中,迫使自己跟着情节的发展而向前迈进。这正如美国戏剧家贝克所说的:“不管他愿意不愿意,他的兴趣都非向前冲不可。”

  《飞凤潜龙》这部小说的情节有明暗两条线。明线即鲁世雄苦心孤诣地伪装、接受各种考验、伺机盗宝的过程,暗线则是潜龙孟中还暗中取宝、扰乱大都的行为,明暗两条线相辅相衬。明线中,作者详细交代鲁世雄如何凭着勇敢和机智,一次又一次经受住完颜长之的考验,如何几年如一日地巧妙伪装。骗取了完颜长之的信任,如何一步步地接近目标。完成自己的间谍使命,充分表现出鲁世雄的武艺高超,医术非凡,临危不乱,沉着冷静,才智过人,不愧是一个出色的特务。从第一章鲁世雄出场开始,其所作所为就让人捉摸不透总觉得这个人物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是为着一种使命而行事。到底是什么呢?又让人猜不透。所以,他的举止行为便成为读者心中的一个谜。想比之下,描写孟中还的暗线着墨不多,但从他甫一出场,身上便带着一种神奇的光环,总让人觉得他过于神秘、高深,是一个非同寻常之辈,尤其是他的举止、性格都使人感到不可理解,产生必欲一探究竟之愿望。连接明、暗两条情节线的纽带和交叉点是独孤飞凤和两部秘籍。前者在明、暗两条线的主人公之间,产生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情场三角,给鲁、孟二人都带来了一定的感情纠葛;后者则是鲁、孟二人必欲得之而心甘之物,尽管二人为完成使命的动机大不相同。作为连接明、暗两条情节线的纽带和交叉点,独孤飞凤和秘籍的介入,使奇幻迷离的情节既更具内张力,同时,也使小说情节之谜进一步增多:孟中还为什么对鲁世雄十分仇视?独狐飞凤和鲁世雄结婚多年,为什么一直貌合神离?鲁、孟二人都在打“国宝”的主意,究竟谁能完成使命?……

  一方面,设置情节之谜,把读者置于期待之中,另一方面,又要揭破谜底,让读者的期待得到满足。明、暗两条情节线的连接和交叉,既使小说情节之谜增多,又为读者揭开谜底提供了契机。果然,明、暗两条情节线相撞之后孟、鲁二人的身分日趋明朗化,独孤飞凤的内心世界也逐渐向读者敞开,情节之谜终于逐一被揭破。

  “国宝”之谜

  小说中的“国宝”是两部秘籍,一是《穴道铜人图解》一是华山隐士陈抟所著的内功心法《指元篇》。

  这“国宝”本是大宋的,但宋朝君臣耽于淫乐,将“国宝”荒废于宫中,结果,金国攻破京都汴京,抢去了这两件“国宝”。

  金国抢得这两件“国宝”后,把它们视为稀世之珍,金国皇帝特地在宫中设立了“研经院”,并由金国武林第一高手完颜长之王爷亲自主持“研经院”工作,礼聘天下武学名家、杏林国手入宫研究,务必要推究出穴道铜人的秘密与那内功心法《指元篇》的奥义。用完颜长之的话来说,“咱们捉了他们的两个皇帝(徽钦二帝)不算怎么稀奇,得了这穴道铜人可是宝贝了。’而《指元篇》又与穴道铜人有联带关系,“论价值不亚于穴道铜人”。其实,何止金国皇帝和完颜长之等人将这穴道铜人和《指元篇》视为珍宝,整个武林、杏林都觊觎这两件宝贝。因为穴道铜人身上刻有人体最详细的穴道部位,经络分明,任何武学典籍与医书关于穴道的研究,都没有这个“穴道铜人”所刻的详细精微。至于《指元篇》则是高深的内功心法,对武功的修炼有着极大的价值。所以,武林宗师、杏林国手,人人对此梦寐以求。亟欲一见。这两件宝贝,对武学名家与杏林国手来说,简直是一个谜,他们一生都在想解开这个谜。是以,完颜长之曾自豪地对鲁世雄说:“经我聘请的人无不欣然而来。”

  我们说这两件“国宝”是个谜,不仅在于它们在武林中的影响以及在武学医学上的价值,而且还在于它们的深奥难懂,不为人知,令天下才智之士蹩眉兴叹。完颜长之就曾对鲁世雄感叹道:“这穴道铜人,我们曾聘请了数以百计的武学名家、杏林国手,共同研究了十年,至今尚未能穷悉其中奥秘!”“可惜陈抟的内功心法也是极为深奥,咱们直到如今,仍然弄不明白。”书中还描写了封老头与祈老二两位武林高手在研经院中的举止。

  心念未已,忽听得沙沙声响,鲁世雄举头一看,只见在一座院子里,有个汉子正在抓起一把泥沙向树上洒去。这座院子有几树桃花。桃花盛开,一群群的蜜蜂前来采蜜,泥沙洒去,蜜蜂纷纷坠地。这还不足为奇。鲁世雄正自想道:“练暗器用蜜蜂作靶子,未免是残忍了一点吧?”转眼间,只见坠地的蜜蜂一只只的又振翅飞了起来。

  鲁世雄这才不禁大吃一惊。要知洒一把泥沙而能打落许多蜜蜂,已经是很难练的暗器功夫,但鲁世雄还勉强可以做到。像这个人那样每一粒泥沙的力量都用得恰到好处,只打晕了蜜蜂,而不伤害它性命,转眼间它们又可以飞了起来,这种暗器功夫,鲁世雄非独见所未见而且闻所未闻!……

  班建侯笑道:“这人研究穴道铜人的少阳图解,三年长的时间,还未参透其中一篇的秘奥,想必是心里烦闷,拿蜜蜂来戏耍解闷,我们不必管他,走吧!”

  走过两幢房屋,忽然又见奇人奇事。院门是打开的,有个须眉皆白的老头子坐在石阶上把一把把的围棋子打到对面的墙壁上,只只棋子嵌入墙内,转眼间布成一个棋局。班建候笑道:“你老人家不必焦躁,慢慢琢磨不迟。改天我找人来陪你下棋解闷.”说话之际,他已走进院子,大袖一展,把老人飞来的一把棋子兜住,哈哈一笑,还给了他。然后走了出来,悄悄地对鲁世雄道:“这人一大把年纪,想不到火气还是这么旺盛。”

  鲁世雄道:“哦,这老人家却又是为何?”

  班建候道:“他研究陈抟《指元篇》中的第七篇,碰到一个棘手的难题,苦思五年,迄今未解。他喜欢下围棋,心烦的时候,别无消遣,就自己和自己下棋解闷。结果常常是越下越闷,便摔棋子掷棋盘来发脾气。”

  鲁世雄笑道:“这老头子倒也有趣。”口里说笑,心中却是悚然暗惊。他如今方始知道金国的一流高手不是在御林军里面,而是在研经院中。这许多聪明才智之士,为了探索穴道铜人与《指元篇》的奥义,竟自弄得疯疯癫癫,思之能不令人气馁!

  班建侯道:“他们还算是好的了。有许多人还当真疯了呢。……”几篇图解,几张文字,弄得众多的武学名家、江湖俊杰疯疯癫癫,如痴如醉,耗尽心血,终身不悔,这还不是一个谜吗?

  小说中这两件“国宝”成为谜还在于武林中人难得一见,越是见不到,越是神秘,越是得不到,越是梦寐以求。

  这两件“国宝”原先尘封于宋室宫中,一般人难得问津。归于金国后,金国专门设立了研经院,虽然多方聘请武学名家、杏林国手来此钻研,但一般武林人也很难入选,能进入研经院进行研究的,一是金国人氏,二是武艺高强,三是医道精通,三者缺一不可。即使具备了上述三项,亦须经受各种各样的考试。一步走岔,便有性命危险。有幸进入研经院的武林人士,也不能看到全部穴道图解和整部《指元篇》,只能窥视其中一鳞半爪,而研经院中禁例极多,有些禁例苛刻得不近人情,武士防卫得也极严,每个被聘请进入研经院研究“国宝”的人都受到严密监视。在研经院中,只有完颜长之一人能见到“国宝”的全貌,而且只能在研经院里看,不能带出去。两件国宝藏在研经院里不为人知的密室中。密室周围又设置了重重的机关。如此防范,当然更使两件国宝具有神秘色彩,成为武林中人人都欲揭破的谜了。

  两件国宝在小说中还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有了国宝,完颜长之才会建立研经院;有了国宝,武学名家、杏林国手才会梦寐以求,耗尽心血;有了国宝,才引来鲁世雄的伪装潜人,伺机盗宝;有了国宝被掠夺,才出现“潜龙”孟中还的义不容辞,奋不顾身;有了国宝,才造成了鲁世雄和独孤飞凤的悲剧婚姻。总之,有了国宝,才完成了小说情节的奇幻迷离和小说人物的悲欢离合。国宝是道具,它给作者建构小说情节框架带来了方便;国宝是契机,它引发出一个惊心动魄、奇幻迷离的故事。国宝在小说中的作用如此之大,它还能不是一个谜吗?

  人物之谜

  《飞凤潜龙》的主要人物有四个:独孤飞凤、孟中还、鲁世雄、完颜长之。这四个人物都各具特性,并且也可以说都是谜。

  “潜龙”孟中还在小说中着墨不多,自第五回方正式登台亮相。他神情古怪、举止高深、神秘莫测,其所作所为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孟中还在小说中给人的整体形象是一位令人闻风丧胆的来无影去无踪的大侠。小说中,孟中还出现以前完颜长之等人就对鲁世雄多次提及“潜龙”,并多次告诫鲁世雄要小心。孟中还一出现。给鲁世雄驾车的麻三爷突然死了,孟中还成了新来的马车夫,而这个新来的马车夫对鲁世雄又似有着刻骨仇恨,武功奇高,一举便制服了鲁世雄。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自问:这个新来的马车夫是不是“潜龙”?接下去,孟中还成了王爷的心爱家将,与王爷的副手、御林军副统领兼研经院主持人班建侯称兄道弟,并且是完颜长之王爷派他来保护鲁世雄的,我们自然也就打消了疑问,孟中还不是“潜龙”。然而接下来“潜龙”大闹研经院杀死院中两名武功最高的人,毁坏了藏宝密室的机关,我们对孟中还又提出疑问,除了他,还有谁有如此这般的身手?不仅读者怀疑,鲁世雄也怀疑。他听说“潜龙”中了飞刀,便欲对孟中还察看,孟中还主动脱去上衣,证明自己未中飞刀,我们心中又一次释然:“潜龙”另有其人,孟中还不是“潜龙”。直至第七章“真相大白”,我们才得出结论:原来孟中还就是“潜龙”。

  鲁世雄是小说中最先登场的人物,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也是一直活跃于前台的人物。鲁世雄虽然出场最早、描写最多。但是,这个人物与读者一直难以沟通,因为他是戴着面罩和读者见面的。我们从他一系列的举止言行中,可以了解到他武艺高超、医术不凡、才智过人,并且很有定力和耐性。可是,我们从他的言谈行为中,也隐约感觉到这个人物非同一般,似乎负有特殊的使命,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他究竟想干什么?究竟是什么身分?与国宝有无关系?这些疑问会长久地留在读者脑海中。当他一步步实施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完成自己的使命,以致最终与珠玛秘密接头,公然人密室盗取国宝,此时,我们方揭破谜底,揭开了他戴在脸上的面罩,看清了他的真实面目。

  独孤飞凤和完颜长之这两个人物形象也是谜。独孤飞凤之谜表现于她的情感世界,她的情感世界显示出一种个性的模糊性。她不爱鲁世雄,但形格势禁,她又不得不嫁给他,并且又为鲁世雄的安危担惊受怕。完颜长之将她收养成人、为此,她感激完颜长之,忠于完颜长之。为了完颜长之,她可以在新婚之夜对新郎进行试探、指使他去干十分危险的杀人勾当,而她得知鲁世雄是奸细时,却又并不向完颜长之告发,不仅帮助鲁世雄逃走,而且还和心上人孟中还夜闯研经院。她在心中一直深深地爱着孟中还,可是,当孟中还要带她一同离去时,她又不能摆脱世俗观念的束缚,以致自杀。独孤飞凤之种种相互矛盾的言行,表现出人物个性的丰富性、多面性和复杂性。个性永远是一个解不完的谜,有的作家将之比作司芬克斯之谜,这是很有道理的。人物的个性永远没有固定的公式,无论多么高明的理论家,也无法给个性下一个确切的而又无所不包的定义。

  完颜长之之谜在于他城府太深。鲁世雄是檀元帅介绍来大都的,本身又无任何破绽,且经过古怪离奇的各种考试,但完颜长之仍然信不过他,不断地对他进行试探乃至监视。完颜长之似乎很疼爱干女儿独孤飞凤,处处为她着想,然而却将她的婚姻视为儿戏,丝毫不顾她的感情痛苦,不顾她的名节贞操,把她变为自己政治斗争的工具。表面上看,完颜长之对独孤飞凤有求必应,宠爱倍加,其实他心中却是另一种想法,就如同他对儿子所说的那样:“飞凤不过是咱们一个家人的女儿,她爹爹曾舍命救我,我因此才收了她做养女。虽然我对她疼爱,视同已出,但究竟是丫头出身,怎能做你的王妃?”正因为如此关键时刻,他才会擒住飞凤的一双儿女以此要挟,而丝毫没有父女之情。完颜长之是一个政治人物,是一个阴谋家,同时又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江湖,他极有心机让人捉摸不定。

  孟中还、鲁世雄和完颜长之在书中分别代表了三个国家,即宋、蒙古和金。独孤飞凤的处境最为尴尬,她与三人都有一定的关系:她是完颜长之的干女儿,与鲁世雄则是结发夫妻,而孟中还更是她从小到大时刻铭记在心的恋人。孟、鲁、完颜、独孤四人可谓“三国四方”,恩怨情仇,纠缠不清。

  独孤飞凤处于这种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之中,她的内心自然矛盾之极。完颜长之要抓住“潜龙”,要她暗中监视鲁世雄,要她做自己的帮手和工具,违背旨意便是辜负了王爷的养育之恩。鲁世雄要为大汗卖命盗取“国宝”,他们结婚数年毕竟有些感情,何况两人还养育了一对粉雕玉琢的儿女,告发了他便有违夫妇之道。孟中还出于民族大义,自愿冒生命危险闯入研经院夺取“国宝”,独孤飞凤若不帮助他,感情上无论如何也受不了。道义、礼节、感情之间的相互矛盾,给独孤飞凤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她内心痛苦之极,人格产生分裂,当面临非此即彼的抉择之时,她唯有一死方能求得心灵的解脱。独孤飞凤死了,她带着内疚、喜悦、解脱的心情去了;鲁世雄也死了,他有辱大汗使命,自觉无颜见蒙古父老;孟中还呢?“飞凤”死了,“潜龙”又怎能独生于世上,他也为独孤飞凤殉情了。

  人物的情境决定了人物的命运,人物的命运造就了悲剧的人生。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无数人物就在这个大舞台上演出各自的悲喜剧。人物的命运犹如冥冥中的既定安排,有欢乐、有痛苦、有恩爱、有情仇、有悲剧、有喜剧。人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谜,人物的命运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谜。
 

 

穴道铜人中的三国演义

──我看飞凤潜龙
天山游龙
 

  初次看《飞凤潜龙》,是在羽生先生小说差不多看完的时候,对照羽生先生的作品目录,发现还有一部《飞凤潜龙》,为了完成看完羽生先生小说的心愿,便到租书店寻找。租到手发现只有一本,还是伟青书店的原版,不由有点失望,匆匆看完之后,也没有留下多少感觉。因为看武侠总是感觉长篇比中篇好,中篇又比短篇好,短篇小说总是有点不瘾。感觉上这是一部武侠侦破小说,其次感觉上小说中还有完颜长之和“穴道铜人”、“指元篇”,看来与狂侠还是有点联系,不过除了完颜长之其他又联系不上,第三小说太短了一点,刚看出点意思就完了,很不过瘾。不管怎么说,又完成了一部梁羽生著作。
 

  过了一年多,自己买了一套《塞外》、《冰魄》和《飞凤》的“三合一”《塞外奇侠》,重温了这三部书,觉得羽生先生的短篇写起来也真有点意思,出色的是三篇各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创作思路,虽为短篇也表现了羽生先生的创作水准。之后或多或少重温了这部小说,慢慢地感觉到这部小说的价值,其中部分是与侦探交流中受启发而产生的想法,在此简单谈一谈对这部小说的一些个人想法。

  曲折的情节设置
 

  本书可以说是羽生先生武侠创作中第一部将武侠与创作相结合,通过悬念的揭开慢慢将小说情节推向高潮、结局。小说一开始就充满着悬念而引人追看,开始是一场考试,但是没有明说是什么考试,第一个小标题是“他若死了,要你偿命”,第二个小标题是“朝向病人就是一刀”,小说情节发展就令人耳目一新而出人意料之外,至此读者方觉原来是一场类似于现代外科手术的考试,不由得松了一口气。然而在第三道试题还未开始,主角被关进地牢,又让人始料不及,而后却发觉这就是试题。一切都围绕着鲁世雄这个人物,为这个人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究竟是什么人?而书名《飞凤潜龙》,飞凤已出现,那鲁世雄是否另一主角潜龙。恐怕很多人都会有此想法。而之后研经院之行更让人相信鲁世雄为此而来,既然作为主角,他是潜龙无疑。让人意料不到的是,作者在鲁世雄新婚之夜竟会又安排了一场考试,这次杀的却是宋代名将杨令公的后人,鲁世雄在犹疑中前往,他将如何应付。而出人意料的是鲁世雄真的完成任务,亲手杀了完颜长之要杀之人,至此又是一个转折,他不是潜龙,因为潜龙是不会杀大宋义士。真正的主角出现了,出来是一名车夫,武功高得不可思议,如果鲁世雄不是潜龙,那么只能是他了,但是作者又说明他是完颜长之最为信任的家将。之后潜龙受伤,孟中还却没伤,再次证明了孟中还不是潜龙。鲁世雄意外发现独孤飞凤受伤又让形势更为复杂,同时鲁世雄的身份、目的也逐步暴露出来。最终是鲁世雄盗书失败,陷入绝境,孟中还出现,原来潜龙还是他。从整部小说看,其情节设计还是成功的,利用潜龙这个神秘人物吸引读者追看,其次是短短的小说中采用一实一虚二主角,明是鲁世雄,暗是孟中还,各有其特点、个性,作者对该部小说还是花费了一定心思,看后感觉是不会后悔。

  武侠创作的创新尝试
 

  很多人指责羽生先生武侠小说缺少变化,这是不公平的,事实上在中期开始,羽生先生有意识地进行武侠小说创新的尝试,《飞凤潜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羽生先生作为一个有成就、有影响的武侠小说家,对创新还是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利用一部短篇小说作一个尝试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毕竟还是要花很大的工夫。如侦探认为由于在《飞凤潜龙》进行的尝试可能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导致《狂侠、天骄、魔女》的创作中出现严重的虎头蛇尾现象,个人认为这个意见是极有见地的,也表现了侦探对羽生先生小说探索的深度,实非我所能及之。
 

  本作的创新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在武侠的创作中引入侦探小说的素材,融武侠与侦破为一体,尽管作为一个短篇匆匆结笔,但这次的创作无疑为羽生先生最后的著作《武当一剑》的悬念大布局打下了一个基础。
 

  二是小说结构中进行了创新。本书开篇没有常见的诗词,而是一个小标题“他若死了,要你偿命”,直截了当,完全没有梁氏武侠中那种含蓄优美之感。之后全书在每一回中引入了若干小标题的结构,这更是小说结构的第一次创新,大量的情节通过人物对话表现出来,这个结构之后在《武林三绝》被再次运用,在《幻剑灵旗》是第三次使用。或许羽生先生最终对这种小说结构还是不持欣赏态度,稍作尝试,便予放弃。或许这也是《武林三绝》一直没有出版的原因之一,但愿一切终有答案。
 

  三是小说大量运用了虚写的手法,主角人物潜龙孟中还所占的笔墨不多,但他的影子又似乎无处不在,对武功描述也大量运用虚写,整部小说真正的武打场面只有鲁世雄与独孤飞凤地牢之战,鲁世雄与完颜定国婚宴较量,本来很好写的鲁世雄刺杀杨老板及孟中还与完颜长之的一战作者均是一笔带过,尤其是孟中还与完颜长之这场正反面人物的最终较量之惨烈当是可想而知,结果是孟中还突围而出,避开了正反面人物的一战,这在羽生先生35部小说中是极为罕见的,此部分读者可能有失望之感,但也表现了作者在创作手法上所作的创新尝试。

  三国之争
 

  《飞凤潜龙》另一可贵之处是在短短的篇章中通过“穴道铜人”和“指元篇”描述了一个新的宋金蒙三国演义的故事,充分达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金国通过灭亡北宋夺取了这两部武功秘籍,其目的是通过对这两部秘籍的研讨保持自身武学上的领先;而宋朝侠士则以这是大宋之国宝,不能落入金国之手,以夺回国宝为使命而作出的不懈努力;蒙古则是希望从金国手中夺回这一武学瑰宝,以增强自己的力量,明写的是对武学秘籍的争夺,表现的却是天下大势。金国作为既得利益者,也是势力最强者,其目的是在天下争夺中保住自身的优势地位,进而谋求一统天下,蒙古为一个新兴的竟争者,面对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金国,首要的目标是从各方面打击金国,削弱金国,在不断打击敌人中壮大自己。而在这场争夺中作为这两部秘籍的原所有者南宋朝廷却没有作出表示,代表南宋一方发言的却是以孟中还为首的侠士,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南宋朝廷的昏庸,不思进取的苟安局面。这也难怪,对迎回被掳二帝洗刷“靖康之耻”都漠不关心甚至感到恐惧的宋家皇朝,又何在乎这区区的武学典籍?而结局的安排也耐人寻味,完颜长之的一番布局落空,表明了金国的优势地位已充分受到了挑战,蒙古方面的计划失败,说明争霸天下还有待时日。而南宋方面孟中还也献出了生命,在抗金力量上也受到损失。以牺牲孟中还而换取武学典籍,这算成功吗?保住孟中还,以他在完颜长之身边的地位,或许在抗金大业中能有更大的作为,毕竟武学秘籍是死的,而人更是无价的。宋朝并未因为武学典籍而避免了“靖康之耻”,金国也不因夺得武学典籍而盛极一时,尽管他们在研讨、开发中花费了极大的功夫。何况世间武学成千上万,各有所长,精研这两部典籍的完颜长之甚至还不是孟中还的对手,那么为了这部武学典籍的回归而“火中取粟”,让本来力量薄弱的抗金力量受到损失这又是否值得。但是尽管如此,作者还是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这是值得的。正如孟中还所说:“这两件宝物,本来就是我们的国宝,我一定要它回到我们汉人的手中。你们的盗宝,却只是为了大汗的利益,意义完全不同。你懂不懂?”这本就是我们汉人的国宝,是属于千千万万汉人所有,因此不能让我们的国宝沦为他人争夺的猎物而我们却不发出我们的声音,朝廷已是昏庸无道,致使国家沦落他乡,那么作为一名侠客,更作为一名汉人更应该发出我们的声音,使之回到故国。尽管这疑要付出代价,但是大丈夫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个代价是值得的。因为这表现了民族蕴藏的力量,这个民族永远不会灭亡。

  震撼人心的悲剧故事
 

  本书不仅在短短的篇章描绘了一个三国演义的风云变幻时代,更深而有力刻划这个时代背景所给人造成的悲剧。政治人物为了争霸天下而视他人生存他人命运之无物,将一个个悲剧命运加于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个人。完颜长之对独孤飞凤未必没有一点父女之情,但是为了政治利益却将独孤飞凤视为手中的一颗棋子,牺牲她一生的幸福只为监视鲁世雄。蒙古的当权人物为了夺取武学典籍而苦心布局长达十余年,害死了多少人命,让多少家庭为之破碎。孟中还一身武功,同独孤飞凤心心相印,本可以带着独孤飞凤远走高飞,但是肩负的使命使他只能牺牲自己和默默忍受,只为了那一击。鲁世雄本可以带着珠玛在大漠中驰骋,但为了完成夺宝的任务,不得不从十岁开始成为金人,苦待机会,不得不和自己不爱的也不爱自己的独孤飞凤成婚,生儿育女,对于爱人只能在梦中呼唤。独孤飞凤无疑承受着更大的悲剧,作为完颜长之的养女,背负着是养育之恩;作为鲁世雄之妻,尽管她不爱她,但在伦理上、道义上她承受着一名妻子所应有的责任;而对于旧日爱侣孟中还,又残留着依依不舍的旧情,这一切恰似一条条绳索缠绕于她的心灵,把她推向难以自处的境地。面对背负着的悲剧,鲁世雄、独孤飞凤只有选择死亡,以求得一丝心安,而孟中还伤痛于独孤飞凤的离去,也带着一丝大事已成的轻松,选择了随独孤飞凤而去。但是悲剧人物远不止这些人,还记得真鲁世雄母子吗,尤其是鲁世雄的母亲,日以继年思念着爱子而又天天面对着是自己仇人的假鲁世雄,心中充满的仇恨而又不得不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母子之亲,这是多大的痛苦。而最终的结局是满怀着重见儿子的希望到了蒙古却是母子二人被残忍地杀害,这是多大的罪恶?还有鲁世雄和独孤飞凤一双儿女,跟随宋人而去,他们的父亲是蒙古人,母亲是金人,本是一次阴谋中一次错误的结合而生下了他们,而养大他们的是宋人,那么他们长大了之后得知自己的身世又将如何自处,那儿才是他们之邦,这对儿女与生具来的悲剧命运将更比《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和《武林天骄》中的檀羽冲更具悲剧色彩。然而在政治家争霸的时代中,还有数不清象孟中还、鲁世雄、独孤飞凤的悲剧人物,又多少个象真鲁世雄的悲剧家庭?

  本书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为一篇创新的短篇小说,本书呈现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也表现了羽生先生创作生涯中的求新求变,也但本作毕竟是作者的一种全新的尝试,一些创作技法都未能趋于成熟。尽管本作的悬念设计有其独到之处,但是比起很多知名的侦破小说,还是远远不如。侦破小说的最大特点是出乎所有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全书围绕的侦破焦点就是“谁是潜龙”,综观全书,我们都可以知道不是鲁世雄就是孟中还。而当鲁世雄刺杀杨老板,我们可以肯定他不是潜龙。这时孟中还的出现,尽管作者为他的身份作了掩饰,但是在非此即彼的安排中读者还是很容易确定出谁是潜龙,当“真相大白”一切却在人的意料之中,这不能不说是本作的一个缺陷。个人认为,本作最好能够多设定一个人物,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他既可以是宋金蒙三国中的任一人物,将潜龙的焦点吸引在他身上,那么最后当真相大白孟中还才是潜龙时,以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达到这样效果本书会更加成功。另一个问题是完颜长之既是识破鲁世雄,何不安排假的武学典籍,让鲁世雄盗走,毕竟只有他一人见过全套秘籍,鲁世雄知之不是很全面,完颜长之完全可以用一套似是而非的武学典籍引出敌手,这样无疑一来他更会成功。但不管怎么说,本书作为一种可贵的全新尝试还是值得肯定,它充分表现了羽生先生若是致力于此,那么其在这方面的成就不会比其他作家差,对于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让人向之致以深深的敬意。
 

 

淡妆浓抹总相宜

──记《飞凤潜龙》中的爱情

月自明
 

  飞凤翔于天,潜龙藏于渊。那么,便是飞鸟与鱼的悲哀,只能是遥望而不可企及的爱恋。

  犹记得,这是当初看完《飞凤潜龙》时写下的两句。印象中,梁老笔下的爱情,轰轰烈烈的有之,就如一道弄墨重彩,张扬而绝烈。平淡如水的有之,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而读罢《飞凤潜龙》,忽然涌上头的,以我言所能赞的也只是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可以说,整本书,除却结尾,对爱情的描写是很少的,只言片语,并没有像以往书中那样夺目。飞凤的爱,显得平静,平静地不像她,那样一个一出场便给人一种不输男儿气质的女子。冲天凤,她有一飞冲天之能,却始终只是淡然的接受着一切,没有强烈的反抗,就那么的嫁了出去,嫁给一个或许并不讨厌,也绝不喜欢的人。一步一步,只是一场场勾心斗角中的无可奈何,只是完颜长之手中一颗有利用价值的棋子。以她的聪明,当然知道,但已如此,能如何?此时,似乎没有谁能感觉到她对心中想的那个男子有多深的情意。或许,不过萍水相逢,匆匆一遇之中的点点记忆而已,根本不足以泛起太大的涟漪。

  一切的一切,只围绕着穴道铜人展开。读下去,为的是鲁世雄的身世之迷,为的是这场风云的胜负结局,为的是一个又一个萦绕在我们心头的疑问,困惑,而绝对难以对其中的儿女之情过多的关心。

  貌合神离的夫妻,或许都另有意中人,但于他们而言这意中人在某些利益面前可以退居次席。一个铁定是卧底,虽然不知道究竟是何方的卧底。汉?那么杀杨家后人,查潜龙行踪又是为何?这其中当然又引出书中最大的疑问。谁是潜龙?其实这个问题刚提出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念头便是:鲁世雄。然后很快的否定。接着。“飞凤潜龙”四字一反复咀嚼,又想起开始时提到过的飞凤心中所属,倒也猜到了七八分。但,却因那两三分未猜到的,我仍怀着好奇心在读。

  一直到,孟中还的出现,好像一切就在那一刻扭转了,晃如休眠千年的火山,忽然,一刹那间,人们能清晰的听见火山中即将岩浆在期待喷涌的声音。“潜龙”!那便是“潜龙”,也是飞凤心中的所思所爱。

  然后,仿佛是隐匿多时了,弹指间,私会、夜闯研经院、盗宝,随着所有所有疑团一个一个陆续揭开之时,飞凤的爱也似乎表达的越来越浓烈。模糊中的影子终于变得清晰,褪去那淡扫娥眉的气韵,浓妆艳抹的爱情来得决绝,也来得轰烈。龙凤,果真才是那上天注定的因缘。

  “你是奸细”与梦呓一段,身世之迷解开,身份暴露,本只是一个小插曲,却让人忽然的恍然大悟,这一时,连鲁世雄一直仿佛左右徘徊,却都是淡水清水的心也确定下来。夫妻,夫妻,做了几年的夫妻,两人所爱却是另有他人,这本因是可悲可怜的。在此时,却只觉得理所应当。

  但是,一时忘了,正在这个时候,也是外面风雨飘摇之时。小儿女心结打开,然后等待他们的却是厄运的悄然而至。

  然后,三人一会,然后完颜长之道尽机关,再来便是城外换人,或许,真的可以龙凤比翼,从此天涯海角,潇洒执手,也是一段佳话。

  但,片刻间,又是急转。飞凤自尽,全了完颜长之的养育之恩,潜龙殉情,全了他们龙凤之恋。不禁唏嘘,几时,爱变得这样强烈。共赴黄泉,共赴黄泉。忽然的明白,她是凤,他是龙,只可惜,她是飞凤,而他是潜龙。

  点目成泪,载酒归家路,果是不斩相思不忍顾。
  多少别?多少离?
  数年情思,百年来渡,几番难相付。
  问是非?成败当逝。
  两行清泪已结冰,生不死语还休。

  或许,其实一开始本就爱的浓烈,只是梁老笔尖不过轻触,才让结局的生死相许更加的出乎意料。他与她,都有自己的志,自己的愿。他是为了国,她却为了家。若生,倒倘真是三春草,燃尽心思也只能成就朝花与晚晴的悲哀;若死,或许还有,天尽头,海无涯处的携手。

  忽然发现,短短的几回,梁老讲述着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却像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写到的那一局珍珑棋局,一环一环,一子一子,不到最后解不开,参不透,悟不了。而那或许只是佐料的情爱,由淡转浓,由浅及深,一直到最终演绎的一段天上人间相誓相从的传说又仿佛是百花间的依稀绿草,不耀眼,却不可或缺。

  看过游龙评此书的文,自己忽然也想写写,只是许久未曾动笔,哎……

  自己读武侠,其实一直就不在研究,而在感悟,(实则是不想承认自己素来就写不来评论性的文字)

  所以随便凑些文字上来……
 

 

梁羽生之江湖外史《飞凤潜龙》

花无语
 

  相比《龙》的生涩拘谨,《飞》技巧上要成熟的多。从文风上来看,梁氏前期作品中一直有着很重的文言气息,并且无法很好地与小说文字融合起来,如同充泡奶粉时不小心泡成了奶粉疙瘩,互不相溶。如梁氏写景一般用四字句,基本上没有古龙似的散文诗似的长句。而《飞》中小说的文字风格趋于口语化,连梁氏特有的对联章回题目都成了大白话,文中的对白相比前期要简练得的多,颇有古龙温瑞安的感觉。梁氏小说中武功招式一板一眼,一直为人诟病。而《飞》一反常态,基本上没有大段冗长的武功描写,许多打斗场面都是虚写。这样使得小说非常的紧凑,衬托出诡异的气氛。《飞》虽然还是与民族大义有些关系,但更主要的是展现扣人心弦的间谍式的武侠故事,以及处在局中的人物复杂人性。而且《飞》以鲁世雄的视角切入故事,虚写潜龙。这种以虚写实的手法在梁中是很新颖的。总之《飞》在梁书有些类似于《白玉老虎》。单从小说的形式来看,《飞》已经是梁氏求新求变之作了,可见梁氏并非有些人想象那样固执地一成不变的。

  在宋、元、金三国争夺穴道铜人的惊心动魄中,除了梁氏一贯注重的诚挚爱情与民族大义之外,人物不再是善恶的对立分明,而是体现出立体复杂的人性。盗宝角逐的各方,各自背负着自己的使命,冒着巨大的危险,耗尽智慧武功,历经艰险企图完成各自的使命。而盗宝之局却像宿命之手一样将每个人紧紧攥在手中,孟中还、独孤飞凤、鲁世雄无不表露出宿命的不可捉摸下的惶恐凄凉。鲁世雄惊险通过考试,与独孤飞凤喜结连理。洞房花烛下,一对新人却是各怀心事,各自思念着远方的爱人,更多的是未来的祸福难料。而远方的珠玛与孟中还亦在宿命之下嗟叹,甚至连这份嗟叹也消失在宿命的迷惘中。孟中还蒙古归来,夜会独孤飞凤。旧侣相逢,尘封的爱意更加的深沉,而这份深沉愈加反衬出宿命下的凄凉。没有常见桥段中情感暴发,也没有梁氏一贯的刻骨悲伤,平静地一声幽叹,人生百味已是溢于言表。孟中还一句“我只有感激你,感激你今晚不顾一切出来见我。有此一面,我受的什么苦也值得了,我,我但愿你家庭美满,夫妻和好,不再以我为念。”,炽热的情感溶于黯然消魂之中,别有另一番滋味。而鲁世雄与独孤飞凤这对貌合神离的夫妻间的感情,亦是十分的微妙。梁氏在这对夫妻生活的细节中,展现双方心如明镜的同床异梦中,又有着对对方的愧疚,以及同病相怜。鲁世雄盗宝完毕后,本可以远走高飞,突然想起妻子儿女,亲情的温馨涌上心头,忍不住返回家中看望妻儿。假如鲁世雄不是蒙古间谍,这何尝不是幸福一家。宿命之下却没有选择,在惶恐凄凉中作茧自缚式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

  结局鲁世雄盗宝失败,孟中还盗宝成功后只身解救爱人。鲁世雄内疚而死,独孤飞凤自杀身亡,孟中还殉情而死。表面看来使殉情的凄美,实则是宿命下沉痛无奈,死亡已经是一种解脱。这种悲情在梁氏后期作品中屡见不鲜,《广陵剑》中的陈石星之死,《游剑江湖》中的云紫萝之死。这些悲情的背后流露的是梁羽生后期的迷惘。梁氏认为理想主义者是从激情到迷惘再到反思。梁氏武侠前期作品见证了他的激情,后期流露的是激情过后的迷惘。尽管已经无法从梁氏武侠中认识他的反思了,但远走澳洲,皈依基督教的梁羽生也许在悉尼的碧海潮生中静静反思。正是所谓:平生心向天山,老来身与鸥盟。

 

 

烟与情的闲话之一:《飞凤潜龙》(残篇)

乱世佳公子
 

  给手机选主题的时候,看中了一位女性倚墙而立吸烟的画面。在这种把烟当成展示美的工具的画面中,她们总是带着一丝忧郁,空洞无神的眼睛更是给人一种望不到彼岸的深邃。想起去年暑假聚会结束后,冲在自己的QQ空间写道:“他当初拥抱我的双手,如今已空荡地晃着一支烟。”当时,出门在外,手头只有《云海玉弓缘》,便在书的扉页上写下:“漫步在昏黄的街灯下,一前一后,看着那模糊的背影,我竟是想不起,哪怕一丁点她的容颜。在有节奏的前行中,我将永远无法减少这一段距离,我俩正似骑在旋转木马上的两个玩伴,就算用上一辈子,也只是在隔着一段不变的距离追逐。或许,我应当如当时般,回头,渐行渐远。可是我希冀在她回眸的一瞥中,能在那眼睛里看到残留至今的温柔。而我终于快步追上,只是向她旁边的磊要了一支烟,那苦涩的滋味呀,流连至今──真是呛人!
                             ──摘自《骑马考驾照》

  宋朝是一个尴尬的年代,夹杂了大宋、金、辽、西夏与蒙古的片段,展现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江湖,天地之广阔,人际关系之复杂,可谓梁书之最。可是,这些一点都不是宋朝系列的优点,磅礴的设定背后,梁羽生给出了乱七八糟的脉络,虽然其中不乏优秀的人物塑造,可是整体情况,实属惨不忍睹。在支离破碎的小说里,在狼烟四起的乱世中,或许只有《飞凤潜龙》能在江湖之一隅,上演着国仇家恨之下风花雪月的凄苦,于乌烟瘴气,半死不活中透出一股若有若无的活力。可遗憾的是,《飞凤潜龙》虽是宋朝系列,实则明哲保身,基本脱离了整体。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上面这些话是我从书包中掏出来的。当时看完《飞凤潜龙》,想着一口气写完文章。估计当时一口气没上来,我就风风火火给吸血鬼路易写文章去了。“你说,你爱了不该爱的人,你的心中……”结果,现在的我已经和没看之前一样了,情节基本忘光。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一句忘记了,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开始我不负责的长篇大论了。

  《飞凤潜龙》开篇架势十足,以各种看似神奇,实则胡闹,再一想莫名其妙,仔细想想,梁老你到底有完没完的所谓的斗智斗勇的渲染,给出了读者不看都明白的悬念。不明白的只是书中人物而已。为了情节需要,他们实在是做足了装傻的功夫,在所难免也牺牲了他们的智力。《飞凤潜龙》通篇在这点上的处理手法都十分幼稚,摆明了,每个人物都商量好了,大家心平气和这样演下去,完颜长之只要稍一动脑,《飞凤潜龙》这小说铁定不存在了。我不敢说梁老不善于写这方面的小说,虽然他的封山之作,在情节悬念上也是后继乏力,但看看《还剑奇情录》,多好的情节,多优秀的塑造,多完美的小说?

  因为上述种种情节都是给鲁世雄安排的,使得鲁世雄给人的感觉十分机械化,完全没有卧底给人的那种矛盾与折磨。虽然梁老结合了鲁世雄与上官飞凤,更是生儿育女,以期加强这种感觉,可是鲁世雄显然没有成功完成任务,我虽然记不怎么清楚,就算后来蹦出一个第三者,也基本无关痛痒,没能怎么的。不管在情节与人物心理方面,《飞凤潜龙》既沾了短篇的光,也因短篇而显得十分薄弱。看《无间道》中,梁朝伟那颓废的样子,胜过千言万语;那迷乱的眼神比之鲁世雄混迹敌营N年更能说明事情。

  为加强书中的矛盾,梁老以完颜府为舞台,借着宋、金、蒙古之间的民族利益展开了勾心斗角。可是,在书中,给人物一个背景,实在未能体现什么。《飞凤潜龙》中的矛盾其实很简单,远不及其他小说,如《狂侠天骄魔女》般那样激烈,可是,这小说属于宋朝系列。梁老肯定是没有办法的,除了升华至民族矛盾,又能怎样?

  一眼望去,和题目与第一段话相关的主题都还没引出来,我已经讲了这么多了,且没有什么好话──郁闷,咱继续一口气上不来,不写了──风风火火给让人心疼的月影姬写文章去!

 

 

重读梁羽生之《飞凤潜龙》

──人今千里明河影

羽 灵
 

  人的一生,其实不知道如何开始,更不知道如何结束。
 

  临世之初固然没有自我意识,只有作为一个生命体本能的哭泣,哭泣着疑惑对于生的适应。随着年华渐增心智渐全,世间万物成为了一种习惯存在,就不自觉地调试自我去游刃其中,殊不知个体并不存在“胜天”的力量。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竟然没有机会去回头一顾,或许只来得及闪念:“怎么就成这样了?到底为何是这样?”
 

  飞凤在天,潜龙勿用,一个是大金皇叔完颜长之的义女,一个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江湖豪侠。据说飞凤深得皇叔宠爱,源于她的聪慧能干,换言之这个家将之女可一跃成为王府格格,其武功心计决计不凡!而王府心腹之患的潜龙,自始至终目标明确,为了夺回大宋国宝潜匿数载,人云亦云间难辨真颜。
 

  奇怪的是如此出众的两个人,居然从未意图对现实稍加改善,尽管他们看上去对现实并不满意。大概是身边作为最重要习惯存在的那个人太强了罢,毕竟完颜长之既有大金第一高手之誉,又以皇叔之尊握有重权。
 

  完颜长之的实力,不是通过飞凤潜龙展现的,来自军营的少年军官鲁世雄,在连败十八名御林军高手之后,又接连遭遇几重惊险考验,才最终达到混进研经院的目的。按他的话说,这完颜长之武功既高心机又深,必要小心应对。只是没想到的是,最后的考验大出意外,竟然是红鸾星动,王府要嫁女与他!
 

  整本书语言本级明快,到了这里话锋随势一转,言道鲁世雄允下婚事辗转难眠,“但见星河耿耿,明月在天,触景生情,禁不住浮想联翩,幽然存思,茫然若梦…”好一个幽然存思茫然若梦!面对着倾城之姿的飞凤格格,还是忍不住忆起旧人,明月影下稀星数点,那言谈爽利的少女和故乡紧密相连,好似窗棂间泄进的一缕银光,身在天涯却能同沐月华。
 

  明知这是试探,抑或是圈套,还是需毫不犹豫的踏进去,所借籍口为博得皇叔信任。另一位当事人比他更为不愿,飞凤也有意中人,如今也是远隔天涯,但为了报答义父养育之恩,逃避义兄完颜定国的纠缠,排斥的婚事倒成了最好出路。在婚宴之上,令鲁世雄杀宋国奸细之时,飞凤已真心替这夫君担忧挂怀了。
 

  既然如此,何不埋葬过去共看今朝呢?奈何这两家欢喜一家忧,皇叔嫁女的初衷仅仅是要利用鲁世雄。这句心理话皇叔颠来倒去地说,也不知道那医隐德充符兄弟到底如何惊采绝艳,致使他们的弟子如此抢手。明明武功造诣在研经院中并不突出,前后被两任车夫轻易制服,还敢自我叫嚣:对付完颜长之已有把握?这把握无非是皇叔越来越信任他罢。
 

  一直疑惑皇叔何时开始怀疑乘龙快婿的,难道说真在鲁世雄重置机关携宝逃脱之后?那怎么不把穴道铜人掉包?反正鲁世雄也未见过全本指元篇。直接拿前文所说视若拱璧的真迹做诱饵,皇叔倒也舍得,末了白白便宜了在后的黄雀。大胆猜测一下,皇叔既敢一个钓饵吊两个对手,估计他早对孟中还和鲁世雄心有疑惑了,然后极为自信,索性大方一些以真本示人,免得医隐高足看出破绽,再连带挖不出潜龙。
 

  如此一来就看出鲁世雄的演技着实太差了,亏他尚自接受了严厉训练。人清醒着的确滴水不漏,可惜魂梦最能揭示心底的渴望,当深藏血脉里的母语呢喃而出,飞凤那句“喀伦科尔,库钦哈巴”就注定了结局!他们谁也回不去了。
 

  “喀伦科尔,库钦哈巴”,你是奸细。谁是奸细?谁又不是奸细?鲁世雄是蒙古奸细,孟中还是宋国奸细,独孤飞凤是金国奸细。谁是知己?夫妻各为其主,情人各怀心事。飞凤即便不去向父王告发丈夫,帮助孟中还偷得了秘籍,鲁世雄回国也难逃一死。开始隐瞒孟中还宋人身份,又拼死救他逃出研经院,就该料到父女反目的结束,何况这父王唯一不堪面对的仅是养育之恩,而不是养育之情呢。
 

  武侠中的人物一般比较真粹专注,为一部秘籍,为一座宝藏,为一口刀,为一把剑,为一个人,为一个地位,可以舍弃目前所有。但消磨尽心血,挫折尽情感之后,又该心有不足回忆当年的美好──那一个人,那一份平静。然而,本来视而不见的美好,原来绝不会原地等你回归。两手空空的瞬间,已是梦沉书远,独叹年华一瞬了。
 

  所以,飞凤想要王府与情人两全、丈夫与儿女平安,是痴人说梦。孟中还想携手飞凤夺宝回国,是不自量力。鲁世雄想瞒天过海全身而退,完颜长之要人为我用、卸磨再杀驴,也只得个损人不利己。因为月亮不是围绕他们个人转的,要随遇而安、随波逐流?早晚人隔千里,人事两非,怪得谁来。

  附人物绰号及原因:
 

  完颜长之:废柴(?);一个研经院整成了特务机构,连宫娥卫士都是监督者,也不知道他们打得过那些所谓高手不?大意失荆州,早知道潜入奸细,还敢拿真本作饵,又不关城门,白白放潜龙手下早早到了城外二十里!
 

  孟中还:笨鸟(?);浪费五年时间在蒙古受苦,一不看着情人,二不探查地形,只会对情敌甩脸色,闯一回研经院还要情人挡刀。
 

  独孤飞凤:两面派(?);一面对着孟中还说爱,一面寻思有点喜欢鲁世雄;一边要报答养育之恩,一边要保全丈夫情人;天啊,这凤姐姐还真贪心。
 

  鲁世雄:傻蛋(?)OR自大狂(?)一头说完颜长之不好对付,一头说自己有把握;一头知道研经院高手如云,一头为顺利逃脱沾沾自喜 - -诶- -
 

  班建侯:老好人啊,原因 - -感觉- -

 

 

梁书打分排名之飞凤

捣尽玄霜
 

  飞凤潜龙 75.3

  剧情:28(17+11)
 

  由穴道铜人引发的三国谍战,想法很大胆,如果写好了肯定很有意思。奈何梁羽生最大的败笔就是喜欢啰嗦,自爆剧情。这在写言情向的时还可以,但是写悬疑类的时候,则是相当的败笔了。飞凤和一剑都是由此而败。
 

  在写的过程中完全没有环环相扣,制造出高低莫测的气氛出来。
 

  但是好在由于篇幅短的原因,所以剧情上还算连贯,比前后矛盾的武当一剑要好上一些。

  人物:20.8
 

  14.5+6.3
 

  其实人物设定都很不错。从取名字就可见一斑,冲天飞鸟独孤飞凤,果敢而决断的异族女子,潜龙勿用孟中还,隐忍蛰伏的孤胆志士,金国第一高手完颜长之,霸气凌厉的枭雄首领,蒙古间谍鲁世雄,目的莫测的有心之人。
 

  然而在描写上,因为拖沓,潜龙和飞凤都失去了神彩。两个反面人物也因为立场的定性,完全没有给足性格和对手戏。
 

  将一个很好的设定写得很平淡无味

  感情:13
 

  很仓促和说教的描写。除龙凤最后同死的一段给人以遐想之外,孟中还对鲁世雄的说教完全显得无力。飞凤和世雄这对夫妻同床异梦的勾心斗角也没有展示。

  武打:7.3
 

  穴道铜人应该是宋系列的奠基石,从武学意义上可以当做宋系列的天山剑谱。奈何本文之中根本没人练成此功夫。显得不足。

  文艺部分:3.4
 

  谍战部分完全没有写出主角内心波澜交织的争斗。除了龙凤同死一段,根本没有触动心弦的描写。

  历史地位:3.3
 

  设想精奇,描写拖沓的毁设定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