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戴鸿慈的一副劝归联,我们还可以约略知道当时在美国的华侨人数和归国的比例。其联云:
奚止十万众出洋,纵使富或有人,到底终天抱恨;
至多五六成返里,与其魂羁异域,无如早日回头。
最后一联,也是用广东话写的:
不停企上山头,两脚双翘,知否爹娘长盼望?
莫话归无水脚,三头几载,尽于朋友可移挪。
“水脚”即“路费”之意。若没有钱,向朋友借路费也得回乡,戴鸿慈向华侨“劝归”亦堪称是苦口婆心了。序言的最后一段:“所望秣驹远客,跨鹤征人,速整归鞭,勿羁旅舍。人行老矣,送别亭休向栖迟;子盍归来,安乐窝自成完整。”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光绪三十一年(一九〇五年)七月,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戴鸿慈也是其中之一(其他四人为戴泽、绍英、徐世昌、端方),在北京车站被革命党人吴樾投掷炸弹,只戴泽、绍英受微伤,戴鸿慈没事。事后,徐世昌、绍英不敢去了,清廷改派尚其亨和李盛铎补缺,五大臣乘专舰自日本往美国转赴欧洲。亦即戴鸿慈在写了劝归联之后二十一年,方始曾到美国一游。五大臣于次年七月返国,由慈禧太后召见数次,他们力陈宪政的好处,后来清廷所颁的“预备立宪上谕”,就是由于他们的进言(戴鸿慈的劝归联之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