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七 读者对“神泉片玉”,名联观止,梁羽生家园书库,梁羽生家园

 

 

四六七 读者对“神泉片玉”

 

 

 

  培侨中学校长吴康民先生来函:“我是广东惠来人,惠来有一渔港叫神泉,因到处是咸水,独有一水泉味淡,故叫神泉。我已离家乡四十年,最近才有机会回去探亲,重访神泉时,乡亲说有一半对联,自清末至今,无人对得工整,嘱我携至香港求对。”这个上联是:

  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盆蒸,独标平淡;

  据吴君说此上联已刻石碑,下联石碑则付阙如,留待佳构。因此特将其刊出,希望好此道者令此“片玉”成为“双璧”。

  不到一个星期,即接到读者“无名氏”来函,对惠来县的“神泉片玉”拟了三个对句。最初拟的对句是:

  观俯仰之无穷,视光浮影掠,徒感沧桑。

  他自评此联:“‘沧桑’,实字,对‘平淡’,形容词,不工整;但作‘沧海桑田互变’解,亦可作为形容词的。后来我再一想,联尾大错,试问这类‘无病呻吟’的句子,如何能在泉水边刻石呢?”因此他又拟一对句:

  观澄澈之无伦,喜茶甘酒洲,皆得来源。

  但“仍自觉”是“平凡之下品”,希望更有高明对出“有气魄、有神韵的杰作”。

  我觉得他的“自责”过苛,他所拟二联其实都是甚有水平的,而且我觉得第一联似乎更好一点。“沧桑”属于“中性”,而且从历史长流来看,沧桑变化总是向好的方面变的,毛泽东主席就有“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诗句,不能算是“无病呻吟”。不过“徒感”二字稍嫌消极,但用“沧桑”来对“平淡”则比用“来源”来对更好。因“平淡”是两个意义相近的单字组成的复数形容词(这两个字本身就是对称的),“沧桑”(沧海桑田简称)也是,“来源”则不是。又,用“俯仰”对“取携”也比用“澄澈”来对好。

  第三联对句是:

  欣挹注之无穷,听闾歌里颂,共庆清奇。

  他自言是仿“台阁体”,“台阁体”是不避“合掌”的,故“挹注”(《诗经》有“挹彼注兹”之句)。虽然“其实亦不过取携之放大”,似有犯“合掌”之嫌,但“似仍可入中品”。我同意他的“自评”。撇开“合掌”这点“戒律”不谈,论对仗是比他的前两联稍胜的。

  读者鲁扬君提出:“把无名氏拟的第一联中的‘视光浮影掠,徒感沧桑’的‘徒感’改为‘有感’是否较好一些?”“有感”属于中性,可减消极意味。不过在炼字方面,稍嫌“平”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