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秀才应乡试得中举,撰门联云:
回忆去岁饥荒,六七八月间,柴米尽精光,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莫分张龙赵虎,都来锦上添花。
此联对中举前后的“哀”“荣”写得淋漓尽致。清代特重科举,也是有原因的。这里,引用《中国文学发展史》作者刘大杰在论《儒林外史》那一章所说的一段话:“清朝统治者开始是运用大屠杀和文字狱来残酷地压迫汉人,后来又利用科举功名来引诱汉人。这双管齐下的政策,对于封建统治政权的巩固,收到很大的效果。”因而刘氏认为“所谓‘十年窗下,一举成名’,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座右铭与安眠药”。《儒林外史》有一段写老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遭遇,中举前他由于屡试不第,饱受邻里、亲友白眼,连他的丈人都对他百般刻薄。中举后,丈人立即改颜相向,亲自服侍他,说“举人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邻里亲友则“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有送田产的,也有送店房的”。与此联所说相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