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五 首次庆祝双十节联,名联观止,梁羽生家园书库,梁羽生家园

 

 

三四五 首次庆祝双十节联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武汉各界在都督府召开首次“庆祝‘国庆’双十大会”(又名“武昌开国纪念会”),会堂正门的对联是: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曝之,革新中国河山,忆自去年今日始;
  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崇拜英雄义烈,知从九死一生来!

  “秋阳以曝之”句出《孟子·滕文公上》。赵岐注:“秋阳,周之秋,夏之五六月,盛阳也。”“周”“夏”指周历和夏历,“秋阳”象征光明普照,将此成语用于联中,并含有恢复“正朔”之意(正朔本指正月初一,但古王者易姓,例改正朔,即正月初一在各个朝代的历法是不相同的。例如商代以夏代的十二月为正月,周代以夏之十一月为正月。秦代以夏之十月为正月,汉初仍之,至汉武帝改用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迄于清末。民国改用阳历,其制始废)。同时“秋”字也是点明时间的(辛亥年的阳历十月十日是农历八月十九),“江汉以濯之”则是点明起义的地点。上比是说明“双十节”的由来,下比是说明辛亥革命的精神(以“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这两句成语概括之)。堂庑开阔,堪称佳构,惜不知出自何人手笔。

  黄兴题“武昌开国纪念会”联云:

  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
  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

  “十七次铁血精神”是指在革命进行中经过的十七次比较重要的武装起义。另外一副在会场中悬挂的对联也值得一录:

  雍容樽俎,望晴川阁耸,黄鹤楼高,慷慨重谈天下事;
  混一车书,看五色旌旗,万方冠冕,联翩高会武昌城。

  “樽俎”(同“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后世用“折冲樽俎”来代表在外交上取得胜利,典出《晏子春秋》:“仲尼闻之曰:‘善哉!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联中的“樽俎”有双关意义,既是指在“今日”的“双十宴会”,亦是指孙中山的“雍容揖让”(以和袁世凯妥协来取得革命成功),作者认为这个手段是对的。黄鹤楼、晴川阁是武昌名胜。晴川阁在龟山东端禹功矶上,与蛇山矶头上的黄鹤楼隔江相望。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取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诗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句之意命名,清光绪年间增修,但到了辛亥革命时,只仅存平房三间了。闻现已计划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