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颜苦孔之卓,苦了邓拓!,笔不花,梁羽生,梁羽生家园书库,梁羽生作品

 

 

六十四、颜苦孔之卓,苦了邓拓!

 

 

 

  在全国一片提倡勤学好学的风气中,想起了邓拓的一篇文章,叫《颜苦孔之卓》。

  这句话出于《杨子法言》的《学行篇》:

  或曰,使我纡朱怀金,其乐不可量已。曰:纡朱怀金者之乐,不如颜氏之乐。颜氏子之乐也,内;纡朱怀金者之乐也,外。或曰:请问屡空之内。曰:颜不孔,虽得天下不足曰以为乐;然亦有苦乎?曰:颜苦孔之卓之至也。或人瞿然曰:兹苦也,只其所以为乐也与?!

  这段文字,在不同的版本上略有出入。邓拓用的是晋代学者李轨的本子,在宋代学者吴秘的本子上则是“颜苦孔之卓也”,没有“之至”两字。不过,这两个字只是加强语气的,有没有差别不大。因此,邓拓那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把“之至”二字减省的。

  这段文字是文言文,没有读惯文言的入可能觉得不大好懂,简单介绍一下。

  “纡朱”是“纡青拖紫,朱丹其毂”的“简缩”,指佩印绶,乘华贵的车,即当官也。(语出杨雄《解嘲》)“纡朱怀金”是既富且贵的意思。又有势,又有钱也。

  “颜氏子”指颜回,“孔”即孔子。“屡空”则是贫乏意思。

  这段文字是反复说明颜回的好学精神的。颜回以学习孔子为最大的快乐,但令他苦恼的是:孔子太卓越(包括学问和人格两方面)了,简直学不来。

  译成简单的白话是:有人问杨子:若能令我既富且贵,其乐真是无限了。杨子答:这种“纡朱怀金”的快乐只是外在的豪华物质享受的快乐,比不上颜回那种好学不倦的,内在的精神世界的真正快乐的。那人再问:颜回那样贫困,内在快乐为何?答道:如果颜回学不到孔子那样,虽得天下也不足为乐的。反过来说,他在学习孔子的过程中,自然就有真正的快乐了。那么颜回有没有苦恼呢?有。他的苦恼就在于学不到孔子那样卓越。“或人”听了终于省悟了,于是说道:颜回这种苦恼,其实也是快乐的。(“与”与“欤”通,感叹词。)

  孔子曾经这样称赞颜回:“一篑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出身贫穷人家,但他天资聪颖,贫而好学,是孔子最好的门生。故孔子赞他“贤哉,回也!”

  “孔之卓”的卓是包括“学”与“行”两方面的。不过,邓拓写的这篇文章,对孔子的“行”保留批评,主要是强调“学”的方面。他在文章里一再说明:

  “很明显,这篇文章的主旨,不外乎要强调好学不倦,这是做学问的根本态度。”

  “对于他(杨雄)所推崇的颜回学习孔子的经验,如果能有批判地拿来运用,变成正确的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学习,那就很有用处了。”

  提倡“好学不倦”有什么错呢?但后来在批判“三家村”的时候,邓拓这篇文章就犯了“大罪”,给它加上的“按”语是:“此文吹捧地主阶级的老祖宗,坚持用地主资产阶级道德改造社会,妄图恢复剥削阶级统治。”提倡“好学不倦”居然得出“妄图恢复剥削阶级统治”的结论,莫非只会空喊口号,不学无术,才是“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这样的逻辑,也真是令人莫测“高深”,莫名其妙了!

  其实孔子的说话,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的,“孔”当然可“批”,但批并不等于全盘否定。比如说孔子说的“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将“女子”与“小人”并列,是应该大批特批。但他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即使放在现在,恐怕也应该承认是对的吧?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里有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也是引用孔子的话,难道也是不对?毛主席引用孔子这句话,可并没有否定这句话的意思在内的。

  邓拓在被免去《人民日报》总编辑职务时,曾赋诗道:

  笔走龙蛇二十年,分明非梦亦非烟。
  文章满纸书生累,风雨同舟战友贤。
  屈指当知功与过,关心最是后争先。
  平生赢得豪情在,举国高潮望接天。

  他写此诗时是在“文革”方萌之际,他还想不到所谓“高潮”也者,实是林彪、江青一流野心家蓄意鼓动,并要利用这“高潮”来达到他们的政治阴谋。虽然,他亦自知是被“文章”所“累”了。不过,他虽有牢骚,却并不气馁。因为他也知道“功与过”是彰彰在人耳目,“屈指当知”,不能颠倒的!果然,这个预见现在也证实了。

  呜呼,“颜苦孔之卓”,苦了邓拓!但愿颜回之“苦”常有,而邓拓之苦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