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五:半部结构小析之《江湖奇侠传》】 首先是两部小说脉络的梳理: 半部的《江湖奇侠传》以柳迟始,以柳迟终。 现存的《蜀山剑侠全传》以英琼始,以英琼终。 柳迟的故事开篇,有点象《北海屠龙记》里的沈琇那样,从奇貌入手,然后讲柳迟的“过目成诵”的超强记忆。继而离家做乞丐(不肖生并借此简述了一些乞丐的组织阶级,以袋区分,而还珠在《云海》里的描写,才真正开启了后世武侠小说里,真正意义上的“丐帮”<有机会在写关于《云海》的文章,再来详细比较和叙说,还珠意义上的“丐帮”>)。《奇侠传》的故事就这么开局了。第一个人物小传,就是“柳迟传”。 按这条脉络,不肖生约写了四个回合,到杨天池送柳迟回家止。由柳迟拜笑道人以及金罗汉为师,作为契机。交待了整部“小说”的主要技术背景。就是小说所叙说的奇侠们,主要是昆仑和崆峒两派的剑侠们。(这里和还珠《蜀山剑侠传》里所描述的“剑仙”概念还有所不同) 然后不肖生为了交待第4回里突然出场的众多人物背景,开始了一个大“回龙笔”。大约从第5回,一直写到第55回,才得圆满。其中撰写的主要奇侠人物传,包括: 杨天池(昆仑清虚门下弟子), 常德庆-甘瘤子-杨赞化(崆峒门下弟子), 陆小青(浏阳人), 桂武/甘联珠(兼两门), 沈栖霞-红姑-陈继志(昆仑门下), 解清扬(昆仑清虚门下弟子), 向乐山(昆仑清虚门下弟子), 朱复/朱恶紫/胡舜华/光明-智远/了因(昆仑门下), 万清和(茅山末底祖师门下), 庞福基-杨赞廷-刘全盛(崆峒门下), 周敦秉-孙全福(湘潭人), 刘景福(武冈人), 欧阳后成/方振藻/庆瑞-红云祖师(崆峒派), 铜脚道人杨建章-杨钺胡-杨宜男-黄叶道人(昆仑派), 碧云禅师, 罗续/赵承规(沈栖霞门下), 陆伟成-铜脚道人(昆仑门下), 朱镇岳-田广胜/雪门和尚/周廷发-毕南山(毕派传人), 笑道人魏壮猷-田广胜/黄叶道人(昆仑门下), 戴福成/贯晓钟-清虚道人(昆仑门下), 杨继新/蒋琼姑/钱素玉-刘鸿采(昆仑门下), 刘鸿采-金罗汉吕宣良(昆仑门下)等。 以上种种故事并脉络,会在后文中一一道及,其结构上的义蕴,也会在本文最终的结构分析中,给予阐述,这里就只作简析而不展开。 从55回起,承接第4回的故事脉络,再次以柳迟为引,为另一派剑侠做传,人物包括峨嵋伏虎寺开谛和尚,第二代方绍德,第三代卢瑞,蓝辛石,周季容等。整写了十六回的内容,到八月十五云麓宫前,柳迟观卢瑞自焚,金罗汉二次传诀柳迟止。 为了接上柳迟接下来的故事,不肖生从71回起,再次回龙补叙陆小青-罗春霖的人物小传,借陆小青,切入“红莲寺”及“刺马”的故事。但基于不肖生的本书性质,而再次展开人物传记式的铺陈,内容主要有: 金罗汉/梅花道人 杨幻-杨从化父子 无垢和尚<即田广胜之次子>-张汶祥/知圆<即杨从化> 无垢-圆觉-开谛 慧海-雪门 孙耀庭-峨嵋毕南山 邓法官(茅山法) 赵如海(茅山法,邓之第二徒)等 这节故事一直持续到106回结束,基本围绕从柳迟赴救“卜巡抚”入手,引出红莲寺及其诸人,由红莲寺引出马汶祥,由马汶祥引出四大奇案之“刺马”。 其实“火烧红莲寺”的故事,早在八十回已经完结,后来的26回,只是因为不肖生在追述红莲寺来由的过程中,带出了张汶祥这么一个人物,为了现实中对“刺马”案的不平之心,不肖生花了10回叙述了“刺马”案的诸多前情,并在本书的最后四回写了“刺马”和“红莲寺”的总结局,半部《江湖奇侠传》就此草草了局。 [此帖子已被 三英二云 在 2007-10-27 12:49:45 编辑过] |